352 太祖的又一坑(第四更)

bookmark

在溫體仁見禮之後,崇禎皇帝便讓他看了左應選的奏章,而後問道:“溫卿,因爲災荒,戰亂等等,我大明的無主之地該有不少吧?”

這個無主之地,自然是指能耕作的田地。溫體仁聽了,立刻便回答道:“陛下明見,還有一些田地,因爲所產不多,甚至連賦稅都不夠交,田主往往便棄了這部分田地。”

崇禎皇帝一聽,眉頭一皺道:“還有這樣的事?大明的田賦並不是很高啊!”

“回陛下,正賦確實不高。”溫體仁對於這一塊,顯然瞭解地多,因此又能馬上回答道,“但因爲我大明的各種雜稅皆以田地爲依據,且勞役也是以田地來分派。這些遠比正稅要多且勞民,因此棄了田地的農民,多是因爲這些!”

原本的崇禎皇帝,對於這些並不是很瞭解。而魂穿過來的胡廣,就更是不瞭解這些古代的稅收了。因此,這一塊內容,就有點空白。

崇禎皇帝之所以召溫體仁前來,原本還不是因爲這個,他是基於另外一個想法。此時知道,便皺着眉頭問道:“這塊稅賦方面的餓來龍去脈,卿且說給朕聽聽。”

“陛下,此事當追溯太祖開國之初。”溫體仁自然答應給他講道,“太祖因爲出身,對於農民很是仁慈,而有痛恨於貪官污吏,因此……”

崇禎皇帝一聽開頭,就不由得無語,看來這個鍋又要明太祖來背了。不過確實,他當初以爲的一些不錯制度,其實都是一個個坑,如今終於擋不住。別人都說坑爹,他是坑子孫,也是無語了!

“太祖規定田賦約爲十分之一左右,算是很低的了。按理來說,這點田賦是不夠我大明正常使用。不過太祖另有他法:令我大明軍隊自給自足,皇權不下鄉,各村堡實行自治。另外在洪武時期,朝廷多用大明寶鈔來應付各種開支。且我大明官員爲歷代最少,做事多僱吏員。”

溫體仁差不多已經瞭解眼前的崇禎皇帝是什麼樣一個處事態度,因此,知道這種話說得直白,淺顯,有些地方不合乎禮節卻也沒關係。他說到這裡,偷眼確認了下崇禎皇帝的臉色,知道自己沒猜錯,皇帝在認真聽着,便又繼續說道:“臣有過估算,如今我大明有官兩萬零四百左右,而吏則有五萬一千左右。官吏算起來也才7萬餘人,卻要治理我大明整個天下。雖說節約了費用,可做事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或者是爲了證明他所說的話並非危言聳聽,溫體仁便又補充道:“五萬餘名吏員,大部分還同時供役於軍,其中只有一萬五千人左右在各州府縣衙做事。而我大明共有一千一百三十八個縣。這意味着我大明最大的縣也不會有超過30個有俸祿的職位。”

崇禎皇帝對於這個事情,也是大概知道,但這數字真正一出來就有點吃驚了。要知道就算最大的縣,最多30個職位來算,他們是要管理一個縣的所有地方行政事務,包括稅收、審理案件、維護治安、管理交通、教育、公共工程和社會賑濟等等,這些可都是要耗費大量精力的事情,絕非一個人簡簡單單一下就能辦好的。

雖然說古代的一個縣人口並不多,遠不能和後世相比,但相對於的,這管理的官吏人數也太少了,都趕不上現在的隨便一個政府單位。且古代交通不便,通訊不便等等,也同時加大了管理的難度。

這麼想着,崇禎皇帝不由得有點頭疼。這大明要改革的事情還真多啊!

與此同時,溫體仁還在繼續介紹道:“太祖所定稅制一直沒改,可朝廷和地方皆無錢糧,則做不了事情。便有了各種加派和勞役,後來也可用銀兩折勞役。對於這些,並沒有一個定製,也是因爲如此,朝廷……朝廷和地方無錢則會進行加派。而有事要做,亦是讓百姓服役。”

聽到這裡,崇禎皇帝倒是知道一點,大明的勞役,是無償的,且還要自帶工具和口糧,確實最低限度的花費官府的錢了。

其實,剛纔溫體仁停頓了一會,是稍微猶豫了一點,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比如這種加派,大明曆代皇帝也是有帶頭的,且加派都是經過皇帝允許的。就算地方官府自行加派的一些費用,也是以爲有例可考,朝廷是默認允許的。

這些其實就是所謂的苛捐雜稅了,這裡面的事情很複雜,如果要全部攤開了說,怕是連溫體仁都無法全部說清楚。

“陛下該是知道,知府一年的俸祿大約爲六十二兩左右,而一個知縣一年的俸祿則爲二十七兩左右。他們底下的官吏就更少了,這樣的俸祿,確實節約了朝廷大量的支出。但他們不夠用錢的情況下,自行加派,各種撈取就順理成章了。而這一些,基本上又成爲有田地者的支出。”

溫體仁說到這裡,深深一躬身道:“臣知陛下了解這些,亦是會有革新。此事事關重大,遠不止造成一些百姓棄田而逃的危害,還請陛下下定決心,臣亦全力以赴!”

崇禎皇帝聽得點點頭,這個太祖留下的坑必須填平了。最佳的解決方法自然是免除農業稅,但對於這個時期來說,田賦爲國家稅收最重要的來源,要免除,呵呵,那只有在晚上做夢的時候。

不過有一點,還是可以做到的。崇禎皇帝如此想着,便嚴肅地溫體仁說道:“溫卿,商稅收取的事兒,必須加快了。朕的意思,以後朝廷稅賦,必須從田賦上轉移,否則重稅傷農,大明不穩!”

“陛下高見,農乃一國之本。中興大明,揚威海外,亦要根基穩健才行。”溫體仁立刻附和地說道,甚至還點了點皇帝的夢想,而後從袖子中拿出一份奏章道,“陛下,此乃內閣收到的一份奏章,有悖一直以來的主流。然臣以爲此奏章所言之事,卻正合陛下剛纔所言。”

崇禎皇帝一聽大喜,連忙讓內侍去把奏章呈上來。

還欠一更,今天沒有了。明天要加班,順利的話可能只要半天。這欠下的一更就明天還掉。

1315 和翼騎兵的對決704 佟氏(第三更)126 國與國的關係736 文明的差距(第三更)78 南居益204 瓦解關寧軍閥趨勢1055 老夫比廉頗強多了911 瘟疫論(第三更)50 要不我們還是出關吧1016 范文程要活的662 和鄂爾勒克703 勸降706 兩把大鉗子289 洪承疇的憂慮123 初步規劃766 惆悵979 布大局797 參觀(第三更)426 美女自然也是數不勝數113 陳二重傷40 任重道遠846 皇太極的結局772 吟詩作賦298 撤換司禮監掌印太監442 我們沒有被遺棄671 救救我(第三更)1021 年底算賬了124 想吃肉也得有那本事819 可以衣錦還鄉724 聊天羣的缺陷9 大魄力879 錦衣衛在此1146 世風日下1269 和這些矮矬子拼了120 士氣高漲932 就不如你的意605 消息1166 誰扯264 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258 新軍強軍之說1056 天大的好消息1183 大人要你侍寢482 就讓你當雙面間諜好了528 要下多點本錢(第三更)1158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141 大敗610 絕望(第三更)1161 雜學怎麼了519 一隻虎1284 是誰是誰還是誰?45 各有算計697 水師安排159 廢祖制957 不要慌930 散夥1308 誘捕410 死戰805 弄巧成拙749 朕等不起啊(第三更)474 抱怨(第三更)1006 科技神器224 關鍵所在893 耗誰?395 高應元的提議(補償一章)1299 絕望713 入不敷出136 驚天內幕103 師夷長技以制夷7 皇帝發飆1206 周皇后的心思69 宋明財稅對比239 白杆軍到1268 做一個有用的人560 慷慨赴死乎(第三更)1027 閹了唐王爲奴452 就得死(第三更)53 激動的劉興祚278 拭目以待789 另類的清理土地兼併(第三更)790 絕世重寶1088 登陸222 糧食危機943 查探154 這都是小意思(第四更)856 萬戶飛天(第三更)1318 賴皮戰術88 年輕毛躁的性子沒變802 開民智488 這是我二叔711 應付一下886 不就是輿論戰麼!1066 殺賊1135 南洋局勢770 懷念晉商了1000 殘殺1036 豪格的消息862 富了崇禎657 御前會議定對策625 還暈船,能行麼?215 國旗國歌
1315 和翼騎兵的對決704 佟氏(第三更)126 國與國的關係736 文明的差距(第三更)78 南居益204 瓦解關寧軍閥趨勢1055 老夫比廉頗強多了911 瘟疫論(第三更)50 要不我們還是出關吧1016 范文程要活的662 和鄂爾勒克703 勸降706 兩把大鉗子289 洪承疇的憂慮123 初步規劃766 惆悵979 布大局797 參觀(第三更)426 美女自然也是數不勝數113 陳二重傷40 任重道遠846 皇太極的結局772 吟詩作賦298 撤換司禮監掌印太監442 我們沒有被遺棄671 救救我(第三更)1021 年底算賬了124 想吃肉也得有那本事819 可以衣錦還鄉724 聊天羣的缺陷9 大魄力879 錦衣衛在此1146 世風日下1269 和這些矮矬子拼了120 士氣高漲932 就不如你的意605 消息1166 誰扯264 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258 新軍強軍之說1056 天大的好消息1183 大人要你侍寢482 就讓你當雙面間諜好了528 要下多點本錢(第三更)1158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141 大敗610 絕望(第三更)1161 雜學怎麼了519 一隻虎1284 是誰是誰還是誰?45 各有算計697 水師安排159 廢祖制957 不要慌930 散夥1308 誘捕410 死戰805 弄巧成拙749 朕等不起啊(第三更)474 抱怨(第三更)1006 科技神器224 關鍵所在893 耗誰?395 高應元的提議(補償一章)1299 絕望713 入不敷出136 驚天內幕103 師夷長技以制夷7 皇帝發飆1206 周皇后的心思69 宋明財稅對比239 白杆軍到1268 做一個有用的人560 慷慨赴死乎(第三更)1027 閹了唐王爲奴452 就得死(第三更)53 激動的劉興祚278 拭目以待789 另類的清理土地兼併(第三更)790 絕世重寶1088 登陸222 糧食危機943 查探154 這都是小意思(第四更)856 萬戶飛天(第三更)1318 賴皮戰術88 年輕毛躁的性子沒變802 開民智488 這是我二叔711 應付一下886 不就是輿論戰麼!1066 殺賊1135 南洋局勢770 懷念晉商了1000 殘殺1036 豪格的消息862 富了崇禎657 御前會議定對策625 還暈船,能行麼?215 國旗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