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7 沙普之亂

大朝議結束,文武百官散去,各有關衙門便要爲初級武備堂的設立而忙碌。但首輔溫體仁,卻又要請求覲見。

崇禎皇帝聽了,便大概猜出溫體仁估計是爲了鹽政的事情來找自己,畢竟自己說過,等凱旋之後,會給出一個簡單的法子來解決鹽政的問題。看得出來,溫體仁估計很好奇,也憋了很多天,不想再等了。又或者是他想加快鹽政的革新,操心國事吧!

不管哪種情況,崇禎皇帝其實都不介意。之所以他沒主動提及這事,主要是因爲這纔回京,徵遼之戰的獎懲纔剛落實下去。而世襲制度的革新,這個畢竟動了大明基石,要趁着這個機會盡快處理。原本的計劃,崇禎皇帝是想等今日之事都安排下去,在具體執行了後,才關注鹽政的。不過溫體仁既然來求見,那就和他說說也成。

旨意下去,崇禎皇帝坐在御座上,也不想處理其他事情,便進入聊天羣去看下消息。這不看不要緊,一看之下頓時有點意外。

有一條私聊來自雲南那邊,準確地說,是如今在孟密的閔洪學發來的消息,說雲南南邊,領近安南那邊有土司造反,他準備領兵返回昆明,而後前去討伐土司。

對於這事,崇禎皇帝有點吃驚,沒想到雲南西部那邊纔打過大戰,甚至都滅了洞吾,改封爲唐國這樣的大事,竟然還有土司要造反,這膽子也真夠可以的!

這麼想着,他便仔細地去了解這個土司叛亂的事情。或者是因爲聊天羣系統的原因,崇禎皇帝的前世記憶明顯好了不少。在看完有關信息之後,頓時想了起來,在原本的歷史上,這邊確實有發生過土司之亂,而且規模很大,持續時間也很長,史稱“沙普之亂”!

在原本的歷史上,由於滇南阿迷州土司普名聲在從徵“奢安之亂”後,實力大增,於崇禎四年發動叛亂,崇禎五年普名聲戰死,其妻萬氏仍領其衆,繼續爲亂滇南,後萬氏招安南土司沙定洲爲婿,沙普合流,規模更大,最終是被李定國鎮壓下去的。

不過,在這個位面上,由於蝴蝶效應,已經有了不少改變。普名聲的實力雖然大增,在他即將造反之際,北方有打勝仗的消息傳來,讓他猶豫了一會,而後,輔臣閔洪學爲欽差大臣,到達雲南來練兵,這更是震懾了他,使他不敢輕舉妄動。殊不知,也是因此,原本早已戰死的他,就還一直活着。

阿迷州離洞吾有點遠,當初閔洪學征伐洞吾時,便沒有徵召普名聲。等洞吾之戰結束之後,普名聲可謂是有點猶豫不決,左右爲難了。他實力強大,周邊土司和明軍的戰力都不怎麼樣,這讓他的心思膨脹,不甘心就這樣過着。

但閔洪學到來,還有練兵這事,又讓他不敢亂動。洞吾大戰的勝利,更是嚇到了普名聲。但當他知道洞吾大戰的細節後,那心思便又活絡起來了。

在他看來,洞吾的他隆王就是蠢蛋,自己的部署被明軍細作知道得一清二楚,自己的糧道也不保護好,甚至連大軍躲在後面都沒法發現,導致一敗塗地。難怪這個他隆王一反以前的洞吾王,不敢四處征伐,而只是想休養生息,原來他就是個無能之輩而已!

普名聲還發現,閔洪學所練之兵馬都爲唐國所有,而精銳的白杆軍也遠在唐國那邊剿滅洞吾餘孽,長久不歸。甚至到了後來,連欽差閔洪學都駐紮去了孟密,雲南內部空虛。

另外,普名聲也聽到了一些風聲,說朝廷要改土歸流,而這,是土司最爲害怕的事情。之前洞吾之戰,之所以有土司甘願爲洞吾的內應,主要原因也是因爲這個。因此,普名聲有點擔心,在自己手握重兵的時候不有所作爲,一旦朝廷重點開始部署改土歸流事情的話,怕是連反抗都難了。

不過,這一次普名聲最終決定起兵造反,從閔洪學提供的消息看,還有兩個重要的因素。

其一,普名聲的夫人萬氏,叫萬彩蓮,乃商人之女,好權欲,不甘土皇后的權勢被剝奪,便慫恿了普名聲造反。

其二,這一個還不能確認,不過閔洪學也報了上來,說安南那邊,似乎正在爆發大戰,南邊的阮氏有派信使阿迷州,和萬氏,普名聲先後有過接觸。不久之後,普名聲便反了。

在信息的最後,閔洪學上奏請罪,轄內出現了這樣的事情,他自認有罪。希望崇禎皇帝能給他點時間,必能領兵平叛。

不過崇禎皇帝卻沒顧及這個,或者閔洪學並不是很關心安南的事情,但他關心啊!安南那邊,他可是有佈局的。此時一聽安南那邊在大戰,便立刻聯繫安南周邊的聊天羣成員,仔細瞭解安南的情況。

這時候,溫體仁已經由內侍領進文華殿。不過他看到崇禎皇帝老神在在,便明白皇上怕是在聊天羣中,就沒打擾,靜靜地等待着皇帝從聊天羣出來。

過了好長一會時間後,崇禎皇帝便通過聊天羣,大致明白了安南那邊的情況。

其實,之前的時候,安南的南北兩方勢力一直有打仗,就在自己御駕親征遼東之前,安南那邊就打了一場打仗,北方鄭氏大敗,後來緊接着南邊阮氏在休整了一小段時間後,便開始大規模反攻報復,如今,正打得激烈着。

不過從目前情況看,南邊的阮氏似乎得到了佛郎機人的鼎力相助,戰局相當有利。

崇禎皇帝沒想到,葡萄牙人竟然這麼積極地插手安南之事,這裡面,到底有什麼內情?他想了一會,沒想明白,便也沒有再想,而是聯繫到了自己的佈置,忽然心中一動,頓時喜上眉梢,福王世子也剛好回來了,正好可以有機會着手福王分封之事了。

這麼想着,他也沒有立刻回覆閔洪學,退出了聊天羣想好好地想一想,這時候,他才發現溫體仁已經在底下候着了。

於是,溫體仁便悲劇了。這一次,他又沒有提及鹽政的機會,崇禎皇帝便先開口,把普名聲叛亂的事情說了下。

任何時候,叛亂都是大事,溫體仁一聽,不得不放下鹽政的事情,回奏崇禎皇帝道:“陛下,如今遼東已經平定,微臣以爲,我大明已有餘力徹底解決西南土司問題!“

他這話,讓崇禎皇帝稍微一愣,他沒想到,溫體仁竟然會這樣回答,難道他之前早有考慮過?

這麼想着,他便集中了精神,繼續聽着溫體仁講解道:“西南土司之亂,雖有朱總督領兵鎮壓了,可持續了這麼多年,對西南的破壞可想而知。之前時候,朝廷對土司之亂,其實心有餘而力不足,便多采取以土司制土司之策。可如此一來,既有土司互耗之好處,也有壯大土司之可能。老臣以爲,這普名聲肯定是從中壯大了不少實力,手握領地的軍政財權,野心滋長所致!”

看到崇禎皇帝點了點頭,溫體仁便繼續奏道:“因此,老臣以爲,以夷制夷,實乃不得已而爲之。朝廷已有能力,當發天兵鎮壓之,以彰天威!”

崇禎皇帝感覺很有道理,同時也有點好奇,便問道:“溫卿對此早有謀慮?”

“西南土司,頗耗朝廷精力,因此老臣不得不加以關注!”溫體仁聽了,立刻承認道。

確實,在原本的歷史上,大明最終滅亡,沒有挺過天災,最終是有三大吸血禍害。

第一是遼東建虜,這是最大的禍害,自不用多說。

第二,賑災不利,流賊肆虐,破壞了中原的經濟基礎,也是一個天大的禍害。

而第三,就是西南土司之亂,從天啓元年的奢安之亂開始,一直到沙普之亂,把整個大明的西南攪成了一團爛泥,使得這邊的財力和軍力,壓根就抽調不出去用於鎮壓流賊之亂和遼東虜變。

也就是說,大明從東北到中原,再到西南,全都在打仗。三面開戰,這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就算大明再強大,也經不起這麼消耗!當然了,正是因爲不夠強大,這幾處地方纔不能馬上平定,由此惡性循環,最終吸乾了大明的血。

此時的崇禎皇帝,在聽了溫體仁的回答之後,很是贊同地點點頭道:“不錯,以前朕沒有餘力操心西南土司,如今確實該理一理,西南的土司之策,也該是到了要改變的時候了!”

土司就是土皇帝,雖然朝廷也有手段制約,可畢竟有限。領地內的軍政財權,都是土司自己掌控的。即爲大明國土,有如何能忍受國中之國!

不過土司制度,終歸是從大明開國以來,就延續了元時候的政策,要想立刻改變,也不現實。因此,崇禎皇帝便對溫體仁說道:“此事,須從長計議,溫卿且先計劃着,把對策寫於奏章給朕過目。”

說到這裡,他話鋒一轉又道:“至於此次的普名聲之亂,朕決定調朱燮元過去,連帶着安南和福王封建之事,一併解決之!”

這個打算,和之前的計劃有所出入。原本崇禎皇帝是想調朱燮元去廣西,再圖謀安南的。沒想到雲南南部的土司造反,他就改了主意,準備調朱燮元過去,總督廣西和雲南南部軍務。

而閔洪學,則繼續負責唐國這邊的事情。畢竟唐王還沒有能力真得能憑他自己就在洞吾站穩腳跟,穩定局勢不被洞吾殘餘勢力反撲。唐王封建洞吾這個事情,是千里馬的馬骨,絕對不能有意外的。否則的話,這邊纔開始繼續藩王海外封建,那邊唐王就被反撲沒了,那必然就會影響其他藩王的海外就藩了。

對於崇禎皇帝的這個打算,在仔細地解釋之後,溫體仁當即附議,甚至建議福王那邊也該動手了。這樣一來,朱燮元調兵鎮壓普名聲之亂的軍費,都可以落到福王身上去。因爲按照皇上的計劃,這鎮壓普名聲和征服安南,改爲福國是得一起解決的事情。

崇禎皇帝想了想,便同意了。不過他猜測,福王那邊看到還要加上鎮壓普名聲的軍費,估計會訴苦。但如今朝廷已經解決了遼東問題,財政上也有所緩解,到時候倒是可以讓他討價還價。

就這麼商量定了之後,崇禎皇帝便通過聊天羣給朱燮元下了旨意,調他前往雲南平叛。同時告訴他,不要急着鎮壓下去,只要限制其作亂區域,而後就拿這個給福王練兵,這樣就有理由讓福王提供軍費,等時機成熟,便一舉解決叛亂和安南事宜。

收到這份旨意,朱燮元擡頭看天,喃喃自語地說道:“年輕麼?怎麼覺得比老夫還老謀深算!”

說完之後,他又不由得笑了笑,多災多難的大明,突然出現了這麼一個“妖孽”的皇帝,也算是大明之福了!

於是,他和京師的溫體仁一般,都爲這事忙碌了起來,連帶着洛陽的福王,在見到世子回來稟告唐國的見聞之後,也終於放心不少,跟着忙碌了起來。

歷史,差不多已經快要變得面目全非了,許多人的命運,都已經完全改變!

比如,李自成,這個在原本歷史上,把崇禎皇帝逼死最終又把剛打下的江山丟給了滿清的,如今已經奉崇禎皇帝的旨意,遠去西伯利亞,已經和沙俄東擴的侵略者交上手了。

對於李自成來說,他事先有準備,知道會是什麼樣的對手,又在武備堂專門學習過,帶着一千精銳,那種幾百幾百的沙俄侵略軍,壓根就不夠看的。遇到一次,不是擊潰就是消滅,幾乎沒有例外。

說句實話,這些沙俄東侵的軍隊,其實壓根就不是沙俄的正規軍隊,而是由各種犯罪分子、亡命之徒所組成,這和李自成率領的成建制地抽調出來的精銳來比,相差遠着呢!打勝仗是應該的,打敗仗,那才叫怪了!

不過李自成也謹記崇禎皇帝的提醒,自己最大的敵人,就是北地嚴酷的天氣。至於沙俄侵略軍,在屢次吃虧之後,也可能會有吸取教訓。對於這點也必須要提防。

感謝anniexie的打賞!

872 被鄙視了(第三更)54 朕要一塊算賬1136 我的大明402 同性相斥是個僞命題(第三更)830 啓動A計劃角色訪談1276 朕如此高大威猛108 現場直播第一人1033 兵潰1058 真有內奸1301 聞風喪膽85 信不信(加更)1267 兵行險着(爲唐鐵光萬賞加更)861 禮制(第五更)754 關鍵的土山(第三更)60 沉迷女色55 上頭有人心不慌444 精忠報國百死不悔139 引導573 登基爲帝199 論功行賞1274 天皇呢?143 要過年了65 劉懋1329 滅了他們1182 當野人滅了1328 沙賈汗的笑472 豪格很冤枉663 爲了肥沃的土默川,幹908 皇太極的轉變13 曹化淳的心思509 籌劃洞吾(第四更)746 擾亂軍心770 懷念晉商了1020 范文程的下場569 不能是戚大帥和倭寇的版本246 反轉742 密謀206 整編馬家軍(第三更)405 安南都統使司36 娶媳婦必須謹慎1323 農科伯1191 還有這操作?795 不情之請282 我說可以那就可以(第五更)156 羣起而攻之99 劉王氏的勇氣620 燧發槍624 多鐸來了228 互懟(第三更)979 布大局1000 殘殺341 大明參謀長聯席會議128 舉人而已353 開海禁270 吳達濟的見聞(第三更)420 歧視(第五更)315 朝鮮戰局不能做主(第五更)635 昨晚的好運(第三更)177 磨刀(第三更)932 就不如你的意907 攻心之戰394 被撞破了354 開洋海議1087 沙普之亂384 孫傳庭79 空城計32 成了一個笑話55 上頭有人心不慌276 都很熱鬧602 定位393 招安張獻忠982 兩個吐血1124 相愛相殺1292 新的封爵途徑469 一招鮮(第四更)1138 聊天羣的另外一個作用235 徐光啓的請求116 一個瘋子19 原來是他938578 緊張了(爲舵主加更)541 一隻虎的提醒1336 空軍首戰4 第一個任務580 恩威並施1030 叛變土司的下場994 是皇上英明神武1084 凱旋814 他們有背景(第三更)848 擔心(第四更)1029 趁機改土歸流653 會盟(第五更)408 追賊304 蝴蝶效應之減輕兵災439 老鼠出洞727 畜生414 各自行動68 殺駱斬袁1130 大侖山慘案
872 被鄙視了(第三更)54 朕要一塊算賬1136 我的大明402 同性相斥是個僞命題(第三更)830 啓動A計劃角色訪談1276 朕如此高大威猛108 現場直播第一人1033 兵潰1058 真有內奸1301 聞風喪膽85 信不信(加更)1267 兵行險着(爲唐鐵光萬賞加更)861 禮制(第五更)754 關鍵的土山(第三更)60 沉迷女色55 上頭有人心不慌444 精忠報國百死不悔139 引導573 登基爲帝199 論功行賞1274 天皇呢?143 要過年了65 劉懋1329 滅了他們1182 當野人滅了1328 沙賈汗的笑472 豪格很冤枉663 爲了肥沃的土默川,幹908 皇太極的轉變13 曹化淳的心思509 籌劃洞吾(第四更)746 擾亂軍心770 懷念晉商了1020 范文程的下場569 不能是戚大帥和倭寇的版本246 反轉742 密謀206 整編馬家軍(第三更)405 安南都統使司36 娶媳婦必須謹慎1323 農科伯1191 還有這操作?795 不情之請282 我說可以那就可以(第五更)156 羣起而攻之99 劉王氏的勇氣620 燧發槍624 多鐸來了228 互懟(第三更)979 布大局1000 殘殺341 大明參謀長聯席會議128 舉人而已353 開海禁270 吳達濟的見聞(第三更)420 歧視(第五更)315 朝鮮戰局不能做主(第五更)635 昨晚的好運(第三更)177 磨刀(第三更)932 就不如你的意907 攻心之戰394 被撞破了354 開洋海議1087 沙普之亂384 孫傳庭79 空城計32 成了一個笑話55 上頭有人心不慌276 都很熱鬧602 定位393 招安張獻忠982 兩個吐血1124 相愛相殺1292 新的封爵途徑469 一招鮮(第四更)1138 聊天羣的另外一個作用235 徐光啓的請求116 一個瘋子19 原來是他938578 緊張了(爲舵主加更)541 一隻虎的提醒1336 空軍首戰4 第一個任務580 恩威並施1030 叛變土司的下場994 是皇上英明神武1084 凱旋814 他們有背景(第三更)848 擔心(第四更)1029 趁機改土歸流653 會盟(第五更)408 追賊304 蝴蝶效應之減輕兵災439 老鼠出洞727 畜生414 各自行動68 殺駱斬袁1130 大侖山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