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 遷都

退出了聊天羣,溫體仁看看放在自己案几上的分門別類的奏章,擡頭看看自己的同僚,忽然感慨道:“你們看看,現在的奏章多是南方來的。這南方的事兒,可真多啊!”

聽到這話,新進輔臣朱燮元便也不辦公了,放下毛筆,笑着說道:“北方蒙古、建虜什麼的都已經被我大明平定,自然就少了很多事情!而南方那邊,南洋諸多藩國,光是貿易一項,事情就多得不得了,這就根本不能比啊!”

薛國觀聽了,也是跟着湊熱鬧道:“北方這邊,地廣人稀,只要能保證有糧食,都很安份。南方就不同了,人多就事多,而且颶風、海嘯、暴雨什麼的災害也多。”

另外一名輔臣張至發沒有懷疑什麼,就這事說道:“如今我大明出海貿易的多,自然是南方事多了。”

溫體仁聽了,臉上笑眯眯地,點點頭道:“就連國庫的收入,一大半都是和那邊有關,和海貿有關,好處多了,事兒也確實少不了。要是能就近辦公的話,我們大明的辦事效率還能增加不少!”

這話一說出口,頓時內閣一片安靜!

他們都不是傻子,一下就明白了溫體仁話裡的意思。難怪首輔忽然來了這麼一個感慨,感情是因爲這!但是,大明朝幾百年了,都定都在京師,這要是遷都的話,事情是不是太大了?

一三六八年,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集慶,並改名應天府,也就是南京。

一四二一年,也就是永樂十九年,朱棣遷都順天府,成就如今的京師。

明成祖死後,明仁宗即位。明仁宗就是胖子朱高熾,他長期作爲太子在南京監國,即位後,面對殘破的北平皇宮,立刻有還都南京的打算,下令修葺南京宮殿。並且北平六部原印信收回,新印信重又加印“行在”,等於廢除了北平作爲京師的地位。

但明仁宗享國日短,未滿一年即已駕崩,此時還都的實際行動尚未展開。儘管仁宗的遺詔中強烈表明了他希望還都的意願,可他兒子並沒有照辦,因爲他兒子也就是明宣宗多生活在北京,和他爺爺朱棣的關係非常好,不想回去南京。

等到明英宗時期,這事就確定,不再遷都了。

可誰也沒想到,幾百年之後,首輔竟然又挑起了這個事情。一時之間,內閣內都非常地安靜。

靜默片刻之後,來自山東的輔臣張至發立刻諫言道:“幾百年都未有變動過,安能再提此事?且遷都事關重大,勞民傷財,而我大明國事剛有好轉,切不可中斷啊!”

然而,內閣的其他幾個輔臣卻多有自己的思考,他們並不認爲,首輔會無緣無故地提及這事。聯想起最近一年的人事變動,再加上首輔一向來以皇上馬首是瞻,他們中的不少人頓時明悟,該不會是皇上動了遷都的念頭!

他們正這麼想着,溫體仁卻兩手一攤,笑眯眯地對張至發說道:“老夫可沒說過遷都的事情啊,憲鬆這麼一說,仔細想想,好像我大明如果遷都還南京的話,確實是個好主意啊!”

“……”張至發一聽,啞口無言,難道這鍋要自己來背了?可你剛纔所說,難道就不是遷都的意思麼?

溫體仁也不管他,依舊笑眯眯地看向其他同僚,繼續說道:“說實話,如今大明國土早非開國之初了,而蒸汽船的出現,讓水運,海運等可以作爲以後主要的出行途徑。南京有長江之便利,不管是聯繫我大明東南西北,又或者是聯繫諸多藩國,都會很方便!從種種因果來看,南京作爲如今我們大明的都城,憲鬆這個提議非常好,老夫是很贊成的。諸位同僚以爲如何?”

其實,也就是大明朝才把北平當作自己的都城,其他中原王朝,一般都是選擇關中或者中原地帶的城池爲都城。當初的北平,還是靠着朱棣強行遷移江南、山西等地的富商才讓京師慢慢繁華起來。

如果說之前說北平“地勢雄偉,山川鞏固,四方萬國,道里適均”,若遷都於此,即可以抵禦蒙古的威脅,又可以佔據有利地形,控制南方各地,那麼這種形勢在如今的大明朝,其實已經不適用了。

輔臣中的朱燮元等人一聽,便立刻贊成,南方人麼,自然喜歡還都南京的了。

但輔臣之中,薛國觀也是北方人,而且他還是陝西人,看到張至發被溫體仁陰了一把,稍微有點猶豫,但不出聲也不行,便還是開口反對道:“如今北方對沙俄的戰事將起,事情繁多,遷都南京,下官以爲不妥當!”

朱燮元一聽,便立刻反駁道:“沙俄有什麼好顧慮的,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就帶八百騎,就能大勝而歸。更不用說,我們大明在天省那邊已經做了足夠的準備了。”

說到這裡,他停了停後又道:“再者說了,北方有戰事,南方難道沒有麼?不管如何,如今的莫臥兒王朝還是很強大的,一直蓄勢待發,還有,西夷也多半從海上過來,如若老夫所料不差的話,未來大明的戰事,還得多賴海戰。而諸多之事,我大明遷都南京的話,便會有利地多。再者……”

要從軍事角度來說,朱燮元長期在外帶兵,比起薛國觀更是能說。他就在那侃侃而談,說得薛國觀根本沒有插嘴的餘地。

朱燮元的長篇大論好不容易說完,薛國觀還沒來得及反駁,溫體仁就搶先一步說道:“好了好了,既然憲鬆提出了遷都,大家又討論的這麼熱烈,那不妨上書皇上,公開此事。到底遷都與否,最終還是要皇上定奪的。”

張至發一直沒有發言的機會,此時聽到溫體仁又把鍋丟到他身上來,真要發話時,朱燮元卻是哈哈大笑,又把他的話給搶了:“好,首輔這提議好,不管怎麼樣,我們終歸是臣子,定都那裡,還是得由皇上說了算!”

他這話一說,張至發就憋住了,人家都已經點明瞭臣子無權決定,難道還要再反對,逾越臣子本份?

溫體仁自然明白張至發心中的憋屈,就聽他笑呵呵地說道:“恆嶽說得在理!這樣吧,我們把遷都不遷都的理由都寫下來,全都呈送皇上,由皇上決定便是!”

其實,最好的是這事就當沒發生過。可要是提出來,朝中本來就是南方官員爲多,都不用說,遷都這事,就算皇上不同意,肯定也會鬧得比較大。到時候要是遷都成功,溫體仁硬戴給張至發的首倡之功,怕是跑不了了。

不管如何,如今只能寄希望於皇上不願意折騰了。

然而,張至發不知道的是,崇禎皇帝一看到送過去的奏章,他就知道溫體仁辦得不錯!

實際上,遷都這個事情,就是崇禎皇帝的主意。以如今大明的形勢,在他看來,遷都南京,對於掌控大明,對於大明擴張全球,要更爲有利。京師交通,沒有水利之便,太不方便了。

大明以後的國策,既然是要全球化,那海路就是最爲重要的一條了。長江通海,不管是去哪裡,有了不用擔心風向的蒸汽輪船,那就會方便太多!

另外還有一點,江南這邊,一直是大明的風尚所在,也是大明的經濟重心,如果自己在那邊坐鎮,定然能更容易地推廣科學技術學識。

也就是說,不管是從軍事、政治還是文化,南京都會比京師更合適!

因此,奏章一上來之後,崇禎皇帝便讓底下臣子公開討論,這又讓南方官員很是大喜,紛紛在說,這是皇上的新年大禮啊!

當然了,北方的官員極力反對,可他們在八部九卿,內閣輔臣等高官上面,人數少得可憐。哪怕回家去養老的孫承宗也上書表達反對的意願,可終歸是擋不住大部分官員的贊成。最關鍵的是,皇帝的意志也是南下。

因此,在過年前最後幾天,崇禎皇帝拍板決定,來年還都南京。

這個消息出來,對於京師百姓來說,也是非常不好的消息。可是,他們也影響不到朝廷的決策,唯有罵那些提出遷都的人,由此一來,張至發就慘了!

還都南京的旨意下來後,張至發就連續上書,要辭職。不過崇禎皇帝不同意,反而把他派去了南京爲還都做準備工作。

於京師這邊相比,應天府就歡慶了,鞭炮都比以往過年要暢銷了幾倍,甚至有很多人紛紛趕往應天府去買房。那房價,是蹭蹭蹭地往上噌。還都的具體計劃還沒出來,應天府的房價就已經翻了一番了。

過了年,就是崇禎十一年,開年以來,討論最大的話題,就是這還都南京的事情。

當然了,都城的搬遷,雖然有陪都的存在,可相應要做的事情,卻是極多,涉及方方面面,一時半會,還搬不了。與此同時,其他地方,該幹什麼還是在幹什麼。

比如,倭國那邊,又有大批戰船開往美洲的駐地。而果阿已經打下來,除了按民之外,還要有相當地駐軍,防止莫臥兒王朝趁亂打劫。就藩果阿的藩王,也都在競拍中。

有一點,讓崇禎皇帝比較鬱悶的是,那施維拉又跑了,聽抓到的葡萄牙人說,他似乎是跑回葡萄牙去了。對此,崇禎皇帝還是有點遺憾的。

不過再仔細回過頭來想想,崇禎又無所謂了。這樣也有好處,回頭打到葡萄牙去,也是師出有名不是!

想着這些,另外一個同樣很滑溜的逃犯,這次可不能再被跑了。要是再跑了,指不定又去禍害不少的海外明人!

這麼想着,他便通過聊天羣,下了旨意給已經到達美洲的吳三桂。等到攻打墨西哥的戰事打響,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劉香再跑了。

與此同時,在歐洲遊說了一圈的英國使者,也已經先後回到了英國,把情況給查理一世做了稟告。

對查理一世來說,情況並沒有預計的好。和東方大國的貿易,不管是和他們友好合作也好,還是迫使他們低頭,最大的好處,莫過於東方的商品,能在歐洲這邊壟斷,如此纔有暴利。

因此,各國都有各自的打算,並沒有如查理一世所想,一去遊說就答應了。

比如葡萄牙人,他們打得算盤,就是佔據獅子國,卡住前往東方的道路,因此對於結盟對付東方大國的事情,並不熱心。特別是攻佔整個獅子國的計劃順利,科倫坡總督施維拉還運回了一船船的財富,更是讓葡萄牙人覺得此舉最爲合適。

而西班牙人,此時已經知道呂宋被東方大國搶去,但他們如今更關注於美洲那邊,你們其他國家還搶他的寶船,能合作就怪了!

法國目前在東方沒有殖民地,對於結盟和東方大國對抗的意願也不強。他們更多的是,想要在北非開拓殖民地。

倒是荷蘭,答覆了查理一世的結盟要求,實在是因爲荷蘭東印度公司損失太大,不但巴達維亞基地被搶,甚至連派往遠東地區的龐大艦隊都被消滅,讓荷蘭人意識到,東方大國在海上的崛起,對荷蘭人的海上霸業產生了嚴重威脅。

……

總而言之,就目前的歐洲大陸來說,查理一世只得到了荷蘭人的迴應,其他國家,多半隻是在推託,或者敷衍,或者乾脆是想做漁翁,想着鷸蚌相爭的好事。

查理一世對此,很是憤怒道:“都是一羣鼠目寸光的無能之輩,那明國之大,物產之豐,一旦開始關注外面,就是一頭雄獅睡醒,誰能與之相敵?趁着明國纔開始關注大海,一下把他們打回去,這樣纔能有利可圖,他們這些人,難道就不懂麼?”

當他聽說明國那龐大的艦隊之後,他就知道,歐洲各國必須聯合起來,纔可能對抗那個東方大國的!

查理一世正在生氣的時候,外面有人來報,說威德爾上尉回來了,說是帶回來了好消息。這讓他有點意外,趕緊下旨召見。

1181 首戰145 利用資源489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三更)97 指天爲誓1034 天下譁然125 犯大金天威者必誅1337 大結局232 爲新軍開出的價碼1077 王師北定遼東日705 轟轟轟639 會盟265 蛋糕做大再說1116 明暗兩套540 這麼慫1320 東方閃電853 還想動手打人?344 寧玩我的情報網702 對弈132 士氣大振1016 范文程要活的240仇深似海967 北方蒙古定也1258 裝吧946 緊張1022 崇禎兒子的悲哀680 放長線釣大魚1022 崇禎兒子的悲哀830 啓動A計劃783 清宮劇1009 出兵洞吾1208 只想靜靜192 唐玄宗第二麼1009 出兵洞吾673 敵人的敵人657 御前會議定對策125 犯大金天威者必誅927 大事定也565 祭拜大明忠烈1063 到底是誰?578 緊張了(爲舵主加更)445 未雨綢繆342 圍魏救趙621 線膛槍(第三更)440 細節531 隆重登場373 寧可殺錯不能殺漏(第三更)484 這可是穿越福利1107 蒸汽船207 賜宴(第四更)1127 再次微服南巡747 目瞪口呆1006 科技神器814 他們有背景(第三更)691 請皇上放心(第五更)674 精闢之言(第三更)1080 魂兮歸來兮935 虛張聲勢434 煮酒論英雄631 牛刀殺雞799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540 這麼慫709 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282 我說可以那就可以(第五更)988 聊天羣的又一功能1070 御駕親征283 新得聊天羣系統293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621 線膛槍(第三更)387 吊着311 好險155 毒計(第五更)153 京觀945 運籌帷幄712 空城計也要有實力才行(第三更)276 都很熱鬧253 悔之晚矣1121 鹽政之議1327 圍魏不是救趙242 宣府巡撫的表態242 宣府巡撫的表態623 壓力有點大1219 天上掉餡餅219 既往不咎467 居中調度664 沒想到的結局737 支援(第四更)885 好狠882 微服出巡一次也值了(第五更)1225 祖國強大了,誰還願意在外飄蕩498 時機很重要572 挖坑讓你跳427 推銷貨幣263 溫體仁密奏1235 裡子面子都要1003 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500 沒得選擇380 龜甲船956 都是那該死的漢狗160 高興地往坑裡跳
1181 首戰145 利用資源489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三更)97 指天爲誓1034 天下譁然125 犯大金天威者必誅1337 大結局232 爲新軍開出的價碼1077 王師北定遼東日705 轟轟轟639 會盟265 蛋糕做大再說1116 明暗兩套540 這麼慫1320 東方閃電853 還想動手打人?344 寧玩我的情報網702 對弈132 士氣大振1016 范文程要活的240仇深似海967 北方蒙古定也1258 裝吧946 緊張1022 崇禎兒子的悲哀680 放長線釣大魚1022 崇禎兒子的悲哀830 啓動A計劃783 清宮劇1009 出兵洞吾1208 只想靜靜192 唐玄宗第二麼1009 出兵洞吾673 敵人的敵人657 御前會議定對策125 犯大金天威者必誅927 大事定也565 祭拜大明忠烈1063 到底是誰?578 緊張了(爲舵主加更)445 未雨綢繆342 圍魏救趙621 線膛槍(第三更)440 細節531 隆重登場373 寧可殺錯不能殺漏(第三更)484 這可是穿越福利1107 蒸汽船207 賜宴(第四更)1127 再次微服南巡747 目瞪口呆1006 科技神器814 他們有背景(第三更)691 請皇上放心(第五更)674 精闢之言(第三更)1080 魂兮歸來兮935 虛張聲勢434 煮酒論英雄631 牛刀殺雞799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540 這麼慫709 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282 我說可以那就可以(第五更)988 聊天羣的又一功能1070 御駕親征283 新得聊天羣系統293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621 線膛槍(第三更)387 吊着311 好險155 毒計(第五更)153 京觀945 運籌帷幄712 空城計也要有實力才行(第三更)276 都很熱鬧253 悔之晚矣1121 鹽政之議1327 圍魏不是救趙242 宣府巡撫的表態242 宣府巡撫的表態623 壓力有點大1219 天上掉餡餅219 既往不咎467 居中調度664 沒想到的結局737 支援(第四更)885 好狠882 微服出巡一次也值了(第五更)1225 祖國強大了,誰還願意在外飄蕩498 時機很重要572 挖坑讓你跳427 推銷貨幣263 溫體仁密奏1235 裡子面子都要1003 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500 沒得選擇380 龜甲船956 都是那該死的漢狗160 高興地往坑裡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