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朱由檢笑了笑,“當然,朕要帶着朕的周可兒接受京師的百姓們的觀禮,讓天下人都知道朕有個美絕天下的皇后。
周可兒的粉臉微微的一紅,輕輕地嗔道,“皇上,有這麼自誇的嗎?臣妾哪裡有懿安皇后好看?”
周可兒剛剛說完這話,便有些後悔起來,其實從那次皇上病了不醒,直到懿安皇后張嫣來了,皇上才醒的,那一次開始,周可兒就已經很清楚皇帝對懿安皇后的心思。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心裡一動,也刻意的迴避了懿安皇后張嫣的這個話頭!
崇禎皇帝朱由檢聽見周可兒說起承天門,微微的有些不開心,“承天門說來話長了,還得從本朝的洪武元年說起,元朝統治被推翻,太祖在南京稱帝,建立了我朝。同時,大將徐達統率軍隊攻克元大都,更名爲北平。此時,明朝統治者對元大都進行了毀滅性的破壞,尤其是將元大都的精華--元故宮盡行拆除,以消除前王朝的“王氣”,致使當年金鋪朱戶、丹楹藻繪、輝煌至極的元宮城蕩然無存。
其後,太祖駕崩,建文帝繼位。這時,在大明內部發生了一場爭奪皇位的戰爭。太祖的四子、燕王起兵北平,奪得皇位,登上皇帝的寶座,從燕王變成了明成祖,並於永樂元年正月將北平改稱北京,暫稱“行在”。
成祖爺爺就位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決定把首都從南京遷到他的“龍興之地”北京。他之所以要遷都北京。主要原因是由於北京“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南襟河濟,北枕居庸”,“關口不下百十”,“會通漕運便利,天津通海運”的優越地理位置。此外還在於爲了控制北方和東北地區,以維護全國的安定。
大明永樂十五年,準備將都城從金陵北遷的成祖爺爺,徵召全國各地能工巧匠。開始大規模重建北京城。其時。江蘇省蘇州府吳縣香山人蒯祥奉命設計建造皇宮,第一項任務就是負責設計和組織施工作爲宮廷正門的承天門。”
崇禎皇帝朱由檢想着北京的歷史,想着承天門的歷史,便感覺肩頭的壓力很大。祖輩的豐功偉績。在自己的手中。敗落成這副光景了,想着承天門前面破破爛爛的大街,更是一陣黯然。
周可兒大概猜到了皇上想說什麼。不想讓皇上傷感,急忙接着皇上的話道,“當時,有一位名叫馬可.波羅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家來到大明,看到“大汗之城”元大都那富麗堂皇的宮殿和景色優美的花圃後,大爲讚歎道:城是如此美麗,佈置如此巧妙,竟是不能描寫她了。他後來寫的《馬可.波羅遊記》,因有大都城的記述,而使這座古城得以傳播,名揚世界。
蒯祥是典型的子承父業。其父蒯富因技藝高超,當了總管建築皇宮的“木工首”,後來蒯祥也出任此職,並官拜工部左侍郎。承天門屬皇城中的重要建築,當時形制爲一座黃瓦飛檐的三層五間式的五座木牌樓,正中高懸“承天之門”匾額。”
崇禎皇帝朱由檢點點頭,“不錯,皇城的中門,根據大明南京城的名稱改稱承天門,承天門內仿照南京城佈局建造端門。宮城南移到紫禁城的位置,正門由元代的靈星門改稱午門。在營建紫禁城的同時,又利用午門前方的中心御道左右兩側,按“左祖右社”規制建造了太廟和社稷壇兩組嚴格對稱的建築羣。此外,在承天門前開闢一個宮廷廣場,廣場東、西、南三面都修築了宮牆,使廣場封閉起來,並在東、西兩翼和南端凸出的一面,各開一門即長安左門、長安右門和正南方的大明門。”
周可兒見皇帝的思路被自己給轉移了,輕輕地靠着皇帝,握着皇帝的手,邊走邊說道,“承天門屬皇城中的重要建築。承天門在永樂十八年建成時,只不過是一座黃瓦飛檐的三層樓式的五座木牌坊,牌坊正中高懸“承天之門”匾額。承天之門寓有“承天啓運”和“受命於天”之意,喻示封建皇帝是“受命於天”的,替天行使權力,理應萬世爲尊。
到了永樂十八年方告完工,永樂十九年,成祖爺爺頒詔正式遷都北京。承天門的歷史,也是我大明的歷史呢。”
崇禎皇帝朱由檢也接着道,“到了大明天順元年,承天門遭雷擊起火被焚燬;時隔8年,即成化元年,才由工部尚書白圭主持重建爲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門樓,也奠定了今日承天門的形制。可惜,到了朕的手裡,大明不貧,朕卻無力整修整個京師,甚至是這承天門,還有整個皇宮,都到了該重新修繕的時候了,朕的糧食不夠,整個京城,甚至是整個京畿地區的百姓的溫飽都無法解決,朕又如何下令整修皇城?”
周可兒握緊了皇帝的手,“皇上,沒有關係的,您才上任頭一年呢,等過幾年,皇上一定有能力讓京城,讓紫禁城都變個樣的,臣妾相信皇上,再說,大明這樣,也不是皇上造成的,不能怪皇上。”
崇禎皇帝朱由檢並沒有因爲周可兒的安慰,而心情好一些,他原本還想讓今天的心情,始終保持着從客巴巴那裡剛出來的時候的心情呢,但事情,總是這麼的事與願違,外面的世界,太現實了些!一旦迴歸到這些殘酷的現實中,心情如何會好?
周可兒一看皇上說變臉就變臉,急忙道,“對了,皇上,聽說袁貴妃和田貴妃,都準備了才藝呢,等會,都會唱上一段取悅皇上和瀛國太夫人的。”
崇禎皇帝朱由檢唔了一聲,並不是很感興趣,還在想着危機重重的大明國運!但他知道,今天,他不能夠在宮中,更不能再臣民們面前表現出不開心!他的心情必須保持好!這是一個帝王的基本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