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守仁有點鬧不明白,那位火鳳娘娘哪來的這麼膽子,居然敢發兵洛陽。
即使退一步來說,大梁朝廷方面不會有任何作爲,但她又怎麼會認爲他孫守仁受不住一個洛陽城?與突厥一戰的確死傷很慘,洛陽城的百姓也損失慘重,就算活下來的士卒也很是厭戰,一時半會並不那麼好調整。
可這不是受不住洛陽的理由,怎麼也還剩好幾萬的士卒呢,而這股叛軍又能有多少,就算號稱十萬全部過來又如何?一羣烏合之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攻破洛陽的吧。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孫守仁也沒有太多的餘力出城主動攻擊。守守城還可以,出擊的話,估摸也就是能湊出一支幾千人的隊伍來。
不管想不想得明白,人家的的確確還真就過來了,
“火鳳娘娘,法力無邊,大平女皇,天下太平……”
站在城頭的孫守仁很是無語的看着城外熱鬧的場景,總有一種兒戲一般的既視感。
只見城外建起了一座偌大的祭臺,一身明黃道袍的火鳳娘娘站在上頭,拿着一把木劍神神叨叨的不知道唸叨個啥咒語,時不時噴口火,四周也擺放了不少小火盆,手腕往哪個火盆一甩,瞬時就是一團大火焰冒出,也不知道怎麼做到的,到是跟火這個字對上了。
這些個手段也就是騙騙無知的百姓,其中有什麼因由,孫守仁雖忘卻了具體,但大抵還記得一些,早年間還年少的時候,碰見戲班子耍這些類似的手段,心奇之下做出了逼問之事,總歸是什麼戲法便是。
看見這一幕,孫守仁就覺得這勞甚子火鳳娘娘掀不起大浪來,縱觀歷史,就沒有依靠戲法之類的叛軍能夠取而代之建立新王朝。
再且,更沒有剛起事就稱帝的,這麼大個目標,不單朝廷會盯着,就算朝廷不行了,其他各路叛軍也會盯着,大家都沒那膽稱帝,你就先稱帝了,誰看了能舒服,甚至還是女帝!更不舒服了。
總之,這路叛軍敗落遲早的事,而且應當還不會太遠。
先前稱帝就已經很誇張了,只是朝廷方面恰巧涉及利益方面的事情,並沒有選擇第一時間圍剿。叛徒方宏一系如今正在被狠打,鬧的沸沸揚揚,高玉瑤之所以樂得期間,也是因爲這一系大多以尊皇派爲主,一直提倡由文官輔政,待皇帝成長後再還政,如此一來,自然也就是反對太后垂簾聽政了。
莫看先前高玉瑤宰了不老實的,可這哪是宰的過來的,也總不能找些雜七雜八的理由宰人抄家麼,如今正好借勢打壓,拉攏一批提拔一批,相比起來,火鳳娘娘稱帝什麼的,反而不那麼重要,反正遲早會剿滅。
這般的局勢,火鳳娘娘就該很知足了,不然隨便換個時期,絕對都是第一時間打壓的對象,沒曾想,居然還敢主動兵發洛陽。
作爲陪都,洛陽地利位置重要,政治意義也高,那火鳳娘娘已經自立爲帝,若是再佔據洛陽,到時候哪怕天大的事情也得靠後,必須先剿滅了這股叛軍再說其他。是以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這火鳳娘娘都難逃覆滅。
正當孫守仁如此想的時候,一名斥候前來彙報最新的探聽信息,結果叫孫守仁好是無語,不由又看了城樓外的叛軍。
最新的情報,先前那批由幷州興起的亂軍在被突厥打散轉移冀州之後,於冀州飛快崛起,冀州被打的殘破不堪,冀王也灰溜溜的跑回京師金陵了,當然,後果自然是被剝了王爵,而後一生軟禁。
眼下那股叛軍得了冀州,野心增大,突厥人坐擁的幷州不敢惹,卻是突然發兵攻往青州,致使朝廷方面將駐守在徐州的兵力北調,致使豫州這一邊的兵力大減,如此情況下,敢起兵來攻洛陽也算是有見識的了,到底是個好機會。
孫守仁再次無語,看來第二次洛陽之戰,還是得靠自己了。
若是孫守仁眼尖到一定的程度的話,或許還會發現,那位仍在做法的火鳳娘娘,一根明黃色的布帶系在雙目的位置上,其厚實程度,幾乎與盲人無異,然而卻絲毫沒有讓她的行動有任何的遲疑,也從未發生過疏漏差錯。
第二次洛陽之戰在即,遠在雲州的蕭姽嫿也即將開戰,在一系列的拉攏離間分裂佈局之下,反抗的聯合勢力也冰消瓦解,如今大多數已經投降自保,除卻極少部分頑固抵抗的,也已經不成氣候,只需一戰,蕭姽嫿就將全面控制雲州,屆時作用蜀州、雲州兩地,逐步蠶食黔州,再與涼州的鎮西大將軍府達成一定同盟關係的話,蕭姽嫿的基本盤勢力基本也就穩妥了。
至於穩坐京師金陵的太后高玉瑤,應當沒有比她實力更強的了吧,到底代表的是正統朝廷,唯一的弱勢便是內裡並不齊心,表面上都尊高玉瑤,私下裡卻各有各的小赳赳。
不過就算是高玉瑤其後發展出來的軍事實力,也是不可小覷的,天知道她哪來那麼多錢養軍,總不能老是抄大臣的家吧。
然是軍隊多不代表就一定強,任何朝代承平太久的話,戰力下降是必然,不僅僅是因爲沒打過戰,還有各層官吏變化的緣故,高玉瑤也是人,在日益衰退的大環境下,很多時間也沒辦法,並不是看中誰提拔誰,誰就一定不負衆望,鬧不好就養出一支廢物軍隊出來,而且還吃空餉,畢竟這都成主流了麼。
若就是在金陵還好說,即便有阻力,高玉瑤也能親自去看看,可那寫不再金陵的軍隊呢?
是以戰力到底如何,還有待驗證,但就以數量而言,足以叫所有人側目忌憚,哪怕是高玉瑤沒有擴軍之前,單單京師就有二十萬大軍,更莫說還有其他一大片地方。
而後高玉瑤又重建皇宮四衛,每衛兩萬五千人,共計十萬,直接聽命於皇帝,鑑於皇帝年幼,現由太后高玉瑤統管。此外徐州也派遣親信組建大軍,總之光聽數量就是不想招惹的存在。
想想看周少瑜如今纔多少軍隊?撐死了兩萬。
周少瑜佔據誠徽州以及潭州兩縣,共養兵近兩萬,而潭王府佔據潭州,同樣養兵兩萬,這差不多已經是極限了,終究不是什麼大州,大的州,一個州都能有十幾個縣,而且人口密度也要大上不少,而潭州,即便算上興武縣和巫縣,也不過只有七縣。
考慮到屆時兩方開戰還要死傷,等於很可能周少瑜再佔據潭州之後,兵力至多也就是發展到三萬到三萬五千人,再多的話,且不說有沒有那個閒錢養,單是人口就已經有了限制,總不能將所有壯丁都抽調一空,那和殺雞取卵沒啥區別。
由此可見,朝廷一方這個軍隊的數量有多嚇人。真要硬湊,如今只直接掌控半壁江山的大梁,湊出個百萬大軍來還不是什麼問題,只不過不能這麼算罷了。
因爲初到幷州,地盤紮在晉城,周少瑜自然還沒有建立情報系統,是以目前能探聽的消息,都是從阿依努爾那聽來的,既然坐鎮於此,阿依努爾不可能不關注各方的局勢,到底挨着大梁,不警惕不行。
聽聞洛陽又要被打,頗有點哭笑不得,至於在冀州作亂的叛軍居然去攻打青州,則是佩服的不行,如果沒有高玉瑤的出現,朝廷仍舊直管各方,在接連的天災人禍之下,朝廷肯定要被各種拖累,更莫說還有餘力去組建什麼新軍。
這一點上,高玉瑤的確有魄力,捨得直接將半壁江山給扔出去,然後龜縮起來謀發展,雖說並不一定能力挽狂瀾復興大梁,但至少能延續大梁一段時間的氣運。
總之,如果不丟下半壁江山,被各種拖累的大梁朝廷基本沒啥戲可看,但現在又不同,幾經擴軍之下,其數量周少瑜看着都腦殼疼,無論如何也不是現在能招惹的,偏生人家就是有這膽子。
往好了看,此舉能消耗大梁朝廷的兵力和財力物力,但往壞了看……
朝廷軍隊最缺乏的是什麼?無非便是缺乏經驗,無論舊部還是新軍,基本都沒打過仗,他們這麼一鬧,想不打都不成,打的多了,一支精銳自然而然就打出來了。
根據佔據誠徽州的經驗,周少瑜也好,李秀寧她們也好,都不在乎以少打多,烏合之衆再多也是烏合之衆,可若是碰上精銳,那就沒誰還會願意以少打多了。
就那先前的興武軍來說,如果不是將領無能,外加周少瑜幾乎買空了興武軍的軍備,又怎麼可能那麼輕輕鬆鬆吞下,想想那時候的蒔竹縣之戰吧,差點還真就被打下來了。
可惜現在不管天下再如何風起雲涌,都還不是周少瑜可以摻和的,至多也就是多多注意,然後引起重視,回頭想辦法解決針對罷了。
冀州青州再怎麼打都和周少瑜無關,但洛陽方面,考慮到距離問題,想不注意都難。
“我準備去洛陽親眼看看。”周少瑜考慮一番,語出驚人。
因爲環境的特殊,周少瑜並沒有照搬在誠徽州的那一套,而是直接實行嚴格的軍事統治,到底不過兩萬多人,若是軍政分開,又能招攬多少人馬來,而且即便和阿依努爾達成協議,可大家看來,此地仍舊是突厥人做主,這會讓人很沒有安全感。
既然如此,統一軍管,全民訓練,又是農民又是士卒,硬要說的話,有點偏向於華夏史上明朝的軍戶制度,總之,需要儘快將這些滿心絕望麻木的百姓團結起來纔好。
如今已經開了一個頭,佈置了一定的制度和目標,也有詳細的計劃,此等情況下,周再興能夠應付,反正周少瑜也不會離開的太久。
“去洛陽?”阿依努爾奇怪的瞅了瞅周少瑜,心說人家打仗有什麼好看的,有什麼消息等探子回報不是一樣的麼。
周少瑜笑笑,點點頭也不多解釋。
阿依努爾挑挑眉,直覺告訴她,周少瑜肯定準備搞什麼事情,但又猜不透,妖媚一展顏,笑道:“不如我陪你一起去看看?”
“你去作甚?”周少瑜擺擺手。“你不在,誰能束縛住你手底下那些莽漢,屆時和我麾下的百姓發生衝突可不是什麼好事。”
敷衍,阿依努爾纔不信這是真實理由,但也不能否認周少瑜的說法,別說她不在了,便是在這,想要束縛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周少瑜臨走前,最新一期的善懷詩集被送了過來,上頭用了很大的片幅描述了周少瑜當下的所作所爲,避免被誤解周少瑜投奔突厥的同時,也算是爲樹立周少瑜高大偉正的形象,最好的結果,就是能吸引一些膽大而心懷正義的有識之士前往幷州投奔。能獲取一些人的忠心自然再好不過,總不能一直全都是妹子在主事麼。
文章的文筆極爲老練,而且很是煽情,周少瑜以一個憂國憂民大義凜然的形象立於紙上,沒人懷疑這是假的,最明顯的理由便是周少瑜所有的親人家眷全都在潭州待着,善懷閣也仍舊在不斷的做好事,隨着這一期善懷閣詩集的傳播開來,周少瑜獲得極大的名氣威望,各地不少書生士子紛紛揚言要去追隨周少瑜,不過真正能成型的終究是少數,但總比沒有強不是麼,
即便如此,也不是說過來就過來的,至少也需要時間,所以周少瑜可以放心的去洛陽,若是再晚一些,鬧不好人家都趕來投奔了,結果周少瑜沒在!
一行人十餘騎,快馬加鞭趕往洛陽,而這時候火鳳娘娘大平女皇的軍隊已經兵圍洛陽十餘天,周圍的村縣盡皆佔領,期間孫守仁曾領着一支五千人的人馬出城夜襲,可委實低估了這支叛軍的實力,丟下一半人馬匆匆退回城中,也算是孫守仁少有的敗績。
這的確是一直烏合之衆不假,可架不住人家現在有信仰,嗯,就是那火鳳教了,一旦上了戰場,很有那麼一種刀槍不入就算死了也能升入天國仙界的覺悟,總之就是利用宗教的力量忽悠民衆,從而讓大夥覺得自己無敵了!
開玩笑,真當人家火鳳娘娘每天作法是鬧着玩的?那是爲了給大夥請求神佑,獲得刀槍不入的能力。什麼?沒有?那是你還不夠虔誠!
好吧,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了。
孫守仁第一回遇到這種情況,毫無準備之下還以爲就是一羣辣雞,結果自然是慘兮兮了。
至於周少瑜爲什麼知道……
“陛下,目前我軍糧草尚可供大軍食用二十日,此外從各縣蒐集出來的糧草正在運送的路上,大約能食用十日,此外,紮營之法已經盡數傳下,目前已經全部按照規制重新設立溝壕拒馬圍欄,各個軍營也井然有序,不再似當初那般雜亂不堪,還有……”
周少瑜一身白袍,手握羽扇,一拱手,軍中大小事務張口就來,絲毫不在話下。
幾日前,周少瑜自稱前朝沒落將門張家後人,此張家可不止是沒落,因與大梁敵對,最終下場可不怎麼好,總之周少瑜表示大梁建立之後,張家一直隱居,如今天下再次風起雲涌,他挑來選去,最終決定過來輔佐火鳳娘娘。
就是忽悠唄,什麼爲什麼看中她,爲何願意輔佐她云云,瞎編便是,本來還打算多考察周少瑜幾分,但所展露的才學立刻叫人震驚。無論走到哪,周少瑜張嘴就批判,這裡不對,那裡不好,應當如何如何,叫人挑不出理來。
本是抱着試一試的態度,按照周少瑜的提議進行改變,結果自然是喜人的,只能說,當真人才!
“子房大才,能得子房相助,朕何其幸。”火鳳娘娘,也就是大平女皇大感欣慰,很是滿意的讚歎,唯獨便是那條一直蒙在雙眼上的布帶比較扎眼,不知道是真瞎,還是故意如此,但由這位女帝劍不離身的舉動看來,絕對是個很沒有安全感的女子。
“陛下知能善用,採納建言,此等明主,應是卑職之幸纔是。”周少瑜立刻一個馬匹拍回去。
沒錯,周少瑜這個臭不要臉的,這次改名換姓的徹底,居然化名張良名子房,想想也是醉了。
至於說爲何會突然有自薦進入這番陣營的舉動,到也有點陰差陽錯的意思。別看周少瑜短短時間內獲得了不少的信任的樣子,但實際上週少瑜也沒有底,總感覺這位向來矇住自己雙眼的女帝,擁有着一股奇特的能力,彷彿能察覺他人是否真心實言一般,叫人心虛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