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冬

穿回古代好養老

天越來越冷了,接連好幾天細雨下個不停,走到室外寒冷的北風颳得人臉生疼生疼♀種時候人人都在家裡貓冬。

風夜更是把一天的活動量降到最少,每天賴牀要賴到巳時(早上九點到十點)甚至午時,起來首先點燃起居室的爐火把屋裡弄暖和,然後燒火做飯。飯一般是一天兩頓一起做,起個小炭爐,架上火鍋湯底,一天的伙食就這樣對付了。

風夜秋天養的那些小雞現在已經基本長成了,除了中途死了兩隻,其他的都被他養得好好的∏羣雞其中就有十二隻小母雞,風夜每次去餵食的時候都期待着能撿到雞蛋≈在他餵雞都用煮熟的糟糠碎玉米粒拌剁碎的青菜或野菜,冬天雞也懶得吃食,但是風夜指望着這些雞過年加餐呢,所以他每天還是堅持着拿煮熟的食物去餵它們。

風夜家的菜園現在也頗具規模了,原來的幾塊地加上後來他陸續新開的地,滿滿的都種上了各種蔬菜,種的時候放了農家肥,所以這樣的冷天他根本不需要追肥打理,只是那地上的草久不拔了也和菜長得一樣壯×豆地上早鋪上了一層稻草防止冰雪凍傷,地窖裡除了留種的大部分物品也被他搬出來放到廚房和儲物室裡了。

搬的時候風夜還發現那兩個封起來的小罈子里居然是豆醬和櫻桃酒,應該是他爺爺過世前自己做的∏櫻桃酒已經可以喝了,酒的顏色是淡桃粉色,像撒了胭脂一樣美麗,風夜嚐了點,農家米酒的醇配上櫻桃果的甜,又緩又清冽,很好喝。

無所事事的冬天讓人無聊極了,風夜除了貓在家裡,偶爾也去高大娘和張木匠家串串門,跟大夥一起烤火聊天。

一日午後,風夜吃過飯後覺得一個人實在是太悶了,就去了高大娘家,還沒進院門,就聽到一陣熱鬧的說話聲,走進去,裡面果然有很多人,大家七嘴八舌的說着,整個亂糟糟⌒細聽,原來是在討論趕集的事。

他剛進屋裡,坐在門邊的高二嫂子首先發現他,“風夜也來啦,快進來!大夥兒在說後天趕集的事兒呢,你去不去啊?”

自從風夜蓋新房子之後村裡人對他的關注度空前高漲,在風夜的宣揚下,他自己給自己取的字“風夜”就在村裡迅速叫開了,現在幾乎沒人叫他的大名“李同”了,原因就在於風夜說的“叫大名太生疏客氣,還是喊我的字比較顯親切”,於是衆人一致叫他風夜。

高大娘高高興興的招呼他:“風夜快進來,我們正說的熱鬧呢。就快到冬至了,我們都想去集上採買東西,冬至過去,臘日也快到了°去不去?”

冬至啊,風夜對這些節日根本不熟悉,不過他也確實有許多東西要買了,儲存的肉也沒有,再不買就整天吃素了,所以他馬上答應:“要去,當然要去。”

他還怕這種大冷天的沒個伴翻山越嶺去城裡呢,大夥一起去更好,熱鬧安全又方便。

“可是如果後天還是下雨怎麼辦?”他又愁了,又冷又下雨的他真不願意出門呢。

高二嫂子搖頭,“應該不會的,大夥剛說着呢,看這天明後兩天雨應該就不下了,不用擔心,就算下點小雨也沒什麼,東西放在牛車上用油布遮着,俺們披着蓑衣打傘走路去也沒什麼°只管想你要買什麼就行!”衆人聽得笑起來。風夜想想,也是。

住在小山村裡就是這點不方便,買個東西也要跋山涉水的。

風夜從衆人的話中知道這裡的冬至是很隆重的,在這裡冬至節又叫做過小年;而臘日就是傳說中的臘八,家家戶戶要做八寶五味粥,祭祀神靈祖先,慶賀豐收,並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富貴平安。

這些節日風夜從來沒過過,貌似現代的時候都很少人重視的。而看看現在,大家熱烈地討論着要買的東西,那氣氛、神情好似過節有人白送東西來一樣。

風夜看着這些高興愉快的臉,心裡感慨:古人就是純樸啊,只要豐衣足食,日子在他們看來就是美好的,人們會爲生活中簡單的小事情而衷心感到喜悅,笑容滿足純粹,與現代那些俗務纏身終日忙碌日進千金卻面無表情心情鬱郁的城市人相比可謂天壤之別。生活在這樣純樸的人羣中久了,風夜覺得自己的心也變得柔軟安寧起來。

——

第二天,天果然不再下雨了,到了集日那天陰雲中還透出幾絲陽光。

這一次集日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趕集,大家都是天剛剛亮就起牀,村裡的牛車全部出動了也載不下全部人,於是衆人一致決定老弱婦孺坐車,壯年小夥子走路,大家結夥做伴分成幾隊陸陸續續出發了。

這回村裡趕集的人特別多,要買的東西也多,大家約好了申時初(下午三點)在城門口集中結隊回去,高村長又叮囑了一定要按時回來,大家就各自散去買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