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婚

穿回古代好養老

歡聚的日子總是太短,時間很快就來到十一月,天氣已經轉冷了,雖然經恥看到燦爛的太陽,但是寒風是真的來到了蝶山村,山上的楓葉已經落了很多了,田野裡的野草更顯出了一種蕭瑟的枯黃。

這時候,蕭夫人蕭老爺要回京城了。

風夜覺得很不捨,半個月以來的相處,風夜已經把兩位長輩當成了自家的長輩看待,大家吃吃玩玩的日子宛然就是和諧快樂的一家人,可是如今卻要分離了。

風夜也明白天下無不散之筵席,蕭氏夫婦並不是會長居這偏遠鄉下的人,但是心裡多少還是覺出人生別離的難過。

風夜只能在臨別的這幾天做了蕭夫人一直唸叨的吃食,火鍋、水煮魚片、麻辣燙、梅菜/芋頭扣肉、燒烤,天氣變冷了,吃這些也正合適,不膩,也不容易上火。

蕭夫人吃得滿意,加上每天能可着心地打扮小星兒,心情是美得不得了,天天張羅着和風夜討論衣服的式樣、點心菜式的做法,把風夜心裡的離愁別緒也沖淡了不少。

蕭家二老走的前一天,蕭夫人聯同了李氏族裡的幾個長輩給風夜和蕭遠赫訂了親,在家裡辦了三圍酒席,只走了簡單的儀式,風夜和蕭遠赫就算是未婚的夫夫了,只等着風夜成年後擇吉成親。

風夜今年十五歲,在這個大陸,男子十六歲、女子十五歲算是成年,所以,按照這裡的習俗,過了年他們就可以成親合禮(就是圓房的意思)了。只是,十六歲在現代纔是個毛都沒長全的高中生,風夜的靈魂雖然已經是三十好幾的老齡青年了,但是他的身體可真真正正是個未/成/年/人,用他的話來說,他跟蕭遠赫談戀愛就已經是早戀了,在現代可是要請家長的。

所以,蕭遠赫還得忍好長一段時間呢,估計他知道的話要鬱悶死了,而如今他滿心只想着過了年就拐了風夜拜堂。

兩人訂婚的第二天蕭氏夫婦走了之後,風夜要娶一個男子,而那個男子就是住在他家裡的蕭公子的事情就傳遍了蝶山村。

無可置疑地,這件婚事迅速成爲了蝶山村所有人的最新話題。

在大商,男子相戀、婚嫁的不多,但是也不是沒有,據說當朝的宰相和一品上將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年宰相不顧世俗和家人的阻攔嫁進將軍府的事,就一度成爲大陸的焦點新聞,如今這麼多年過去,將相兩人的恩愛也是有目共睹的。

只是這樣的事情也只是道聽途說,在人們的生活中畢竟是少見,何況這種事不關己的事情傳到窮鄉僻壤,人們也難以產生什麼想法。因爲在鄉下老百姓的傳統觀念裡,娶妻生子傳宗接代纔是正道。

而在蝶山村,男子相戀已經很久不曾出現了,人們的意識中也沒有這樣的情況,那種違背造物規則的戀情就跟傳說一樣遙遠,所以,風夜的婚事不疑是一錠炸彈,把蝶山村炸得硝煙不斷。

反對的支持的斥罵的漠然的看熱鬧的什麼都有,只要有兩個以上的人聚在一起聊天,風夜的婚事就會成爲話題的中心,人多嘴雜,說什麼的都有,大家就像開學術會議一樣各抒己見爭論不休。

風夜已經習慣了村人們的流言八卦,他又不是第一次經歷這樣的事情,所以只要還不是太過分,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傷害,村裡人對他的指指點點他也沒理會,該幹什麼還幹什麼,一點不含糊。反正該有的護身牌他一樣不缺——父母媒妁之言,國家律法的明文黑字,這些足以保護他的愛情不受到阻撓了。

不過,在總體的斥反聲潮中也有很多人表示理解支持的,和風夜交好的長生家、張木匠家、高二嫂子就是這樣,聽到別人說的難聽的話時也會幫着駁斥∨嫂子怕他受到閒言碎語的傷害,還特定拉着張木匠跑到他家裡安慰他來,風夜雖然不在意別人的看法,但是對於他們的維護心裡還是非常的感激。

至於蕭遠赫,他本來就是個隨心所欲率性而爲的人,只要他高興了,別人說什麼他是一概不理會的,所以,別人爭論得熱鬧,作爲故事主角的兩隻卻是安安靜靜的逍遙度日。

八卦是八卦,日子卻還是一樣要過的,事情一旦過了那個新鮮勁兒,說的再多也沒味兒了,因此,當村裡又有了新鮮事兒的時候,對風夜婚事的議論也淡了很多。

高二嫂子的大女兒快要出嫁了。

由於男女雙方都在一個村子裡,男方送的彩禮、女方備的嫁妝、雙方請的人客、辦的酒席……這些都迅速地替代了風夜的婚事成爲新的八卦中心。

不過好笑的是有一次穆青去磨豆漿,聽到村裡有人在暢想風夜和蕭遠赫未來的婚禮,還拿來跟高大娘女兒的這次婚禮相比較,穆青回來說給風夜聽的時候他也覺得其實人啊,多認真的事兒到後來也會變成不相干的玩笑了。

在婚禮舉辦的前五天,高二嫂子就來風夜家提走了預定的十五隻公雞,因爲大部分是山雞,風夜每斤只收了五文錢,比現在城裡市面上賣的便宜了幾乎一半。不過,那些山雞都被風夜每天玉米米糠伺候餵養得肥了好多了,平均下來每隻也有將近四斤,十多隻雞一出手也是一筆小錢了。

婚禮的酒席從吉日的前一天傍晚開始,男女雙方的邀請風夜都收到了,一邊是他的同族,一邊是交好的友鄰,風夜也不好厚此薄彼,所以他決定,兩邊的酒席他都去。

蕭遠赫笑言他吃虧了,得要備兩份禮金。

風夜給兩邊的禮金都是同樣的,幾尺布、十文利是(紅包)、五斤米,在這裡已經是很多的了。

酒席的第一天風夜就給兩家送了禮去,吃酒則是先去高二嫂子家,吉日當天的早中兩頓也是在女方家吃,下午他隨着女方出門,幫着搬嫁妝去了男方家,晚上和第二天的早中兩頓就在男方家吃。

喝完喜酒之後,風夜家裡多了一堆的扣肉,因爲這次婚嫁的雙方都殺了一口大肥豬,做的扣肉特別多,婚禮當天酒席上的都被客人打包了。

這裡的習俗是標準一桌八個人,每人可以分到兩塊扣肉,風夜家去了四個人,一天三頓下來打包回來的扣肉都夠他們吃幾天了。

酒席之後,風夜的生活又恢復了平靜,天氣漸漸寒冷,並且開始不時地下毛雨,大家都開始減少戶外活動了。

天氣冷了,家裡磨豆漿的活兒都交給了穆青,風夜每日睡懶覺到日上三竿(沒太陽也一樣)才起牀,往往是早飯連着午飯一起吃。

他現在就跟個地主老財一樣,每天窩在家裡和家裡人說說閒話,做做美食,看穆青和蕭遠赫教小星兒認字讀書,聽蕭遠赫和穆青說傳奇故事,給小星兒講童話寓言,小日子過得逍遙賽神仙。

日子跨進十二月的時候,蕭遠赫接到了一封京城來的信。

信是蕭夫人寫來的,信裡說蕭遠赫的大嫂懷上了孩子,蕭氏夫婦決定暫時不再出去遊玩了,專心在家等待第一個孫子的降生,信裡蕭夫人力邀風夜攜家去京城過年,還大大的描述了一番京城的繁華熱鬧和好吃的東西,把風夜逗得看着信都發笑。

信裡還說,已經把蕭遠赫的一些常用物品託人送到了正泰錢莊安州城的分號裡,讓他們什麼時候有空就去取,順帶着運送來的還有蕭遠赫的大哥大嫂送給風夜的禮物和給風夜蒐集到的各種果樹、名花的種子和京城特產◆夫人戲言那是蕭遠赫配給風夜的一部分嫁妝,風夜看到這裡的時候笑得不行,蕭遠赫則咬牙切齒的將他老孃問候了一通。

收到信,風夜很是興奮了好幾天,他來到這個時空這麼久,還沒有去過比梧縣縣城更遠的地方呢,能去一趟安州的州府可是一次難得的出去觀光考察古代城市人生活情況的機會啊。

而且,錯過了這次機會,以他鄉下農夫的身份,不知道何年何月纔有機會去玩了,一年到頭就算得空,以他的性格,沒個事由也不願意出遠門。所以,趁着清閒,貓冬也貓得悶了,出去兜兜也不錯。

星兒也很興奮,從收到信風夜覺得去安州城開始,他每天惦記着要讓風夜帶上他一起去玩,只是風夜怕這麼小的孩子在這樣大冷天的出遠門容易生病,雖然有心想帶上他讓他開心,但最終也沒有鬆口。

風夜還記得他剛開始遇見穆青和星兒的時候,這孩子眼睛大大瘦骨伶仃的樣兒,可憐得讓人心疼,帶回來之後好好養了很久才養得圓潤了,要是出去玩了一趟回來病了瘦了,還不得讓人心疼死。

小孩子遭了拒絕,開始的興奮全成了沮喪和難過,小臉耷拉着認字吃東西都沒勁了,風夜臨行前晚上都帶着他睡覺(能跟風夜睡一直是小星兒最喜歡的事情之一),給他多講故事,又許諾了若干好處,才哄得他高興起來。

於是,在寒冬臘月時節,風夜收拾了一番之後,和蕭遠赫踏上了去安州的路途。

;;作者有話要說:我實在是不懂得怎麼弄這個文章的行距字間距了,代碼沒用,大家看的時候就多多包涵吧。上一章被我搞得實在是太狼狽了,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