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的開發在新的一年裡大刀闊斧的前進着。劉暹以‘億’做單位的天文數字【華元】來做經費耗用,一種變樣的《天朝田畝制度》實施在東北,百戶一屯,十屯一鄉,十鄉一縣。雖然沒有‘聖庫’,百姓的糧產等,卻統一由地方官府來收購。
因爲一部分散兵遊勇在東北還沒被徹底清剿,所以每個屯儲備三十杆長槍,組織十五到二十名民兵,同時大批的舊式滑膛槍、線膛槍也流入民間。東北山林當中野物衆多,打獵不僅可獲得價值比相當高的皮毛,還能爲當地百姓補充肉食。
朝廷可以爲遷移的百姓提供足夠的無息貸款,以便宜的價格售賣糧食,但是肉食就不能保證了。京津、山東一代的捕魚業纔剛剛發展,罐頭產業也剛剛有個小苗頭,根本無力供給東北內陸的移民足夠的肉食。一切還需要自力更生!
劉暹可是聽說過一句描寫東北的話的,“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在前世,原時空,建國那個時代,東北的物產就是這等的豐富,放到眼下時候,那還不要更豐盛十倍八倍的啊。
而且這批東北移民,尤其是黑龍江地帶的移民,將來還有大用。給百姓一定得武裝武備,培養一下他們的尚武精神,這是絕對爲長遠打算的。
新秦三年,劉暹的目標是移民東北三十萬戶以上,三年內一定要移民至一百萬戶。
不提什麼外興安嶺,中俄局勢,只單單爲緩解華北糧食的所需,東北的開發就必須迅速上到規模。
如今之中國,兩廣的米價是最賤的,一斤在0.8華元上下,到了兩湖、福建,就在一斤大米一華元上下,而江南淞滬一代的米價還要再高一些。
但一過長江。蘇北山東還好一些,只是漲到了一斤大米1.3到1.5華元之間,換算一下就是一擔大米一兩銀子。但是在河南、山西、山西、直隸、京津、皖北,一斤大米的價格最低也要2華元以上。小麥都能賣到山東蘇北大米的價錢。少量地方的米價甚至還能升高到3華元檔次。
雖然隨着戰亂的平息,在華北糧食生產進入正規以後,這糧價總是要低下一些的。但北方缺糧是個不爭的事實。再加上未來劉暹還要對新疆、蒙古施行打擊,以及諸多糧倉儲備的建立,還有京津人口恢復以後巨大的糧食缺口。這糧食短缺問題就是有着南洋大米的支撐,也不可能全部抹平。
這必須將東北引入盤中,讓東北發揮出自己糧倉的作用,才能盤活整個華北。
而且日本也是一個糧食需要進口大國。尤其是戰亂當中,一船船的把糧食賣給日本,真心要比運到山東、京津要獲利更多。
……
多軍和八旗新軍,在東至京津,西去甘肅大漠,綿延上萬裡的戰線上,不到半年時間即全面敗北。不僅整個滿清被拋入了前所未有的危境之中,同樣也使諸多‘首鼠兩端’的‘騎牆派’們陷入了無比尷尬裡。
這些人多以受‘多公’知遇之恩爲藉口,可現在多隆阿依舊沒死。一場敗仗接着一場敗仗的打,可人多隆阿就是不死。那麼他們還要再堅持原先的藉口嗎?小心秦軍立馬提兵滅了你們!
如今大秦一統天下指日可待,蒙古的王公貴族們正在爲擺脫‘滿清’而努力着,這些‘騎牆派’人物也在爲擺脫自我的尷尬處境而努力。
他們是當今天下‘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典型,真正地自作孽!
作爲甘肅的地方實力派,也是划水劃得很搶眼的寧夏李平山,就是其中之代表。正牌的寧夏將軍善慶,雖然是漢軍旗出身。但看名字就知道這是個標準的奴才。人也早就在十月份就在秦州戰歿了。
滿清那時已經顧不得寧夏了。寧夏遂即就被多軍支脈的李平山奪去。此人早年隸屬勝保麾下,攻長毛、捻軍有功,多隆阿取代勝保之後,他也是乖乖的順服。由此納入了多隆阿麾下。
滿清在寧夏的佈置,經過暴亂之後已經丁點不剩。善慶也是多軍中的大將,坐鎮寧夏要地,一大任務就是看守本地的huihui。這些人都是暴亂中主動投降的人,多隆阿把人分散安置,相當多的一部分就安排到了寧夏來。
李平山是歸入了善慶麾下。但八旗不興。鎮守這裡的軍隊更多是漢人組成。善慶戰歿後,李平山順順當當的就接管了整個寧夏府,成爲了甘肅地方派的一員。
秦軍往昔跟李平山聯繫,李平山對秦軍來使是客客氣氣,優待之極。但一涉及到實際問題就推脫自己受多隆阿的知遇之恩,如今軍門尚在,這個時候就棄清投秦,後世聲明盡毀也。
其油滑,推託,可是在秦軍裡頭掛上號了。秦軍很清楚這樣人想的是什麼。但劉暹怎麼可能因爲小小李平山就改變政策呢。
如今李平山是痛心疾首,整個年節都一直是寢食不安,他正在爲自己當初的待價而沽感到無比後悔。
當初秦軍雖然佔優勢,但從京津到甘肅萬里之遙,實在太遙遠太遙遠。山西那時還握在清軍手裡,關中也有榮祿等在,怎麼看都不是短時間裡就刀刃逼身的樣子,所以李平山耍了一滑頭。甚至李平山和他的幕僚們還非常高興。在他們這些人來看,無論是滿清的朝廷,還是旭日東昇的大秦,都會因爲雙方的激戰而對自己拉攏有加。
李平山當然不看好滿清的未來,所以他怕將來大秦對寧夏玩硬的,自己會一無所有。就鐵了心思等着大秦一步步擡高價格,好買個好價,舒舒服服的享受今後的榮華富貴。也爲自己的子孫後代某個好家勢。
只有秦清激戰正烈的時候,李平山才能獲得最大的好處。而且因爲他的出頭,李平山還贏得了不少地方派的擁護,李平山就感覺自己又多了三分籌碼。就更想買個好價錢了。結果讓李平山和他的幕僚們萬萬沒想到,這場決戰竟然這麼快就分出了勝負。半年時間都還少點,滿清就徹底喪失了手中的籌碼,大秦一統天下不可阻擋。
李平山現在頭上頂着固原總兵的帽子,這是滿清在善慶死後爲了拉攏他給的香饃饃。李平山還徵召部隊,擴軍三千餘人,如今擁兵十二個步騎營頭。
算是把總兵的架勢給坐到了實處了。可是他屁股都沒坐熱,大秦就一巴掌拍了過來。將這頂官帽子拍扁了,這頂滿清給的官帽子不值錢了。
五六千外強中乾的烏合之衆算什麼?秦軍只需要一個營就能踏平寧夏。
李平山心裡面的那個恨啊,一恨多隆阿是銀樣鑞槍頭,打一仗敗一仗;還臉皮忒厚,託着不死;二恨八旗新軍是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京營那麼多人馬和槍炮,秦軍以弱勢兵力攻擊,半年時間不到就竟全功;三恨秦軍對自己施了緩兵之計。讓自己沒了警惕,那曹克忠等人投降的時候,自己竟然一點風聲都沒聽到。
同時也說真的,李平山很意外滿清敗得這麼快的。
多軍在陝西、甘肅的敗仗並不稀奇,西北多軍缺少重火力,同時隨着多隆阿的離去,多軍作訓鬆懈了不少,整個西北多軍有點外強中乾的味道。而且曹克忠、雷正綰、陶茂林等都是漢人。只要是漢人,那就沒幾個能在這個檔口上還給滿清拼死效命的。所以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時間太快了,略微的處於預料。
李平山真正意外的是八旗新軍和京津多軍的敗仗如此之快之慘。
作爲多軍的一員,滿清這些年對八旗新軍,尤其是一擴再擴的在京八旗新軍,那是怎樣得下血本,李平山是有所耳聞的。諸多的洋人教官,多隆阿的督促,那麼現今的武備。這本該是一支有着一定作戰能力的軍隊的。畢竟八旗新軍成立也好幾年了。卻不想敗得會如此的徹底……
現在,李平山坐臘了。他該怎麼辦?
抱着多隆阿不鬆口,秦軍大兵打來了咋弄?
而要是不抱多隆阿了,他這些日子來的打算完全蛋不說。他自己也沒半點本錢給秦軍討價還價了。可能今後他只能回鄉做一低調的富家翁。
李平山很後悔自己沒能在大戰結束之前判明局勢,結果造成了他現在的尷尬處境,他是後悔不迭。但怎麼彌補呢?
李平山真心不想做一個不識擡舉的破落戶。他還有一定得野心抱負,真的不願意就此迴歸家裡啊。但李平山也知道,時間不多了,自己在秦軍那裡已經沒有多少利用價值了。一旦收拾好了‘傳檄而定’的那些地盤。那麼,秦軍的下一個目標可能就是他李平山了。
怎麼辦?在這些天裡李平山茶不思、飯不想,一直考慮的就是這個問題:怎麼能夠改變自己的印象?怎麼避免自己靠邊站呢?
如果現在去投效秦軍,最好的時機已經被錯過了,縱然對方現在不拒自己於千里之外,前途也完了。李平山到了現在也不想放棄那前途!
你可以說李平山財迷心竅,官迷心竅,但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趙先生,李平山給您賠罪來了。望趙先生看在李某人這些日子裡對您畢恭畢敬的份兒上,給在下指點一條明路。”李平山對秦軍特使的禮物只是一張紙,一張華夏銀行一百萬華元的存單。
“哈哈,李大人說的哪裡話。小弟這裡有一封信,是張將軍寫給您的親筆信,這請李大人過目。”
一百萬華元是有成果的。那特使微微一笑,從懷裡拿出了一封信。
“看完了信,李大人就明白我家將軍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