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珍現在一門心思想讓秦朗娶了陳葉蘭,好在京城立足。
對陳葉蘭是百般討好和恭維。
秦朗幾次提醒馮玉珍,馮玉珍都是用眼淚和秦振華說事。
孝順的秦朗索性不說了,任由馮玉珍說去,對於愛情他不懂,他覺得如果陳葉蘭能照顧家裡,和馮玉珍和平相處似乎也行。
等秦小雨再有時間去看秦朗時,秦朗已經搬進馮玉珍租的房子裡。
在三零一醫院後門不遠的衚衕裡。
小小的四合院裡住了三戶人家,房東就是陳葉蘭。
四合院是陳葉蘭父親祖上留下來的老宅,分了一間西廂房租給一個遠方親戚,西廂房的另一間租給馮玉珍,象徵性的收了五塊錢房租。
秦小雨不動聲色的看着陳葉蘭像只蝴蝶一樣,輕盈的圍繞在秦朗身邊,還笑吟吟的跟馮玉珍說話:“大娘,你看還有什麼需要的就去我家拿,鍋碗啥的也不要買了,就用我家的,我爸平時在部隊吃飯,也不怎麼回來,家裡就我一個人,所以大娘,你一定不要客氣啊。”
馮玉珍笑的嘴都合不攏,不住的點頭:“好,好,要不我多做點,咱們一起吃?”
陳葉蘭笑着點頭:“那就太麻煩大娘了,等回頭我休息了我來做飯。”
秦小雨看着陳葉蘭,年紀頂多二十一二歲,但是心眼兒卻很多,而且很活泛。
等陳葉蘭熱情的跟着馮玉珍去廚房做飯,秦小雨才小聲的問秦朗:“哥,你啥意思啊?”
秦朗撓撓頭:“瞅着媽和陳護士處的不錯,我也沒啥意見。反正都要結婚,只要對你和媽好就行。”
秦小雨搖頭:“哥,你這思想是要不得的,你自己的幸福呢?再說人家姑娘嫁過來,憑什麼一定要對咱媽好?咱媽養過人家一天嗎?”
秦朗詫異的看着秦小雨:“娶媳婦回來不孝順爹媽,還娶她幹嘛?”
秦小雨看着腦子發軸的秦朗,笑着說:“你是怎麼看待婚姻的?”
秦朗點頭:“結婚了,肯定是她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只要她對咱媽好,我肯定對她父母跟親的一樣。”
秦小雨搖頭:“你看你還是有條件的,前提是人家先對咱媽好,這個都是互相的,婆媳之間也是。還有結婚不是爲了孝順而結婚,而是兩個人有感情才行,畢竟跟你一輩子的人是你的妻子,而不是咱媽。”
秦朗迷茫的瞪圓眼睛:“只要對家裡好,對媽和你好,我指定也對她好。”
秦小雨覺得自己越解釋越亂,笑着說:“等有一天你遇到真感情了就會懂了,你和陳護士的事,還是再考慮考慮吧。”
秦朗又憨厚的撓撓頭:“怎麼還這麼複雜呢?村裡都是見兩三面都結婚,不也過一輩子。”
秦小雨撲哧樂了:“哥,你出來這麼長時間,就沒聽你的同學和戰友們說過愛情,女朋友之類的?”
秦朗突然臉紅了,戰友間的渾話他可是聽了不少,可是愛情他還是不懂。
馮玉珍在廚房笑眯眯的看着陳葉蘭切菜和麪。
她唯一不滿意的是陳葉蘭從小沒媽,這種福不全的姑娘,她心裡還是有些介意,不過看看這四合院,看看陳葉蘭父親的官職,心裡的不舒服立馬不見了。
“葉蘭,你這都是誰交給你做飯的?你家還有兄弟姐妹沒有?”
陳葉蘭笑着說:“我家就我一個,我媽生我時沒了,我爸一心在工作上,也沒有再找。”
馮玉珍點頭:“你爸還挺癡情,那你小時候挺苦的吧,以後啊我天天給你做好吃的。”
陳葉蘭笑着點頭:“那就辛苦大娘了,我還真沒吃過媽媽做的飯呢。”
陳葉蘭嘴跟抹了蜜一樣的說着,她也跟父親陳海江說了這事。
陳海江一聽能和羅家搭上關係,積極鼓勵陳葉蘭嫁進秦家,這樣算下來和羅家也是拐彎的兒女親家了。
陳葉蘭從小跟着父親長大,對於官場一些蠅營狗苟的事,見的多了自然也懂的多,不管什麼時候,權利都是抱成團的。
父親才四十多歲,還有很多上升空間,可是和平年代,沒有後臺沒有文化,又剛經歷了大裁軍,想要往上升很困難。
要是搭上羅家就不一樣了,羅家風頭十足,現在的羅景年又是總政的一把手,國家一級要員了。
這種關係,平時想結識都結識不到的。
在部隊向來都是官大一級壓死人,像陳海江這樣的人,平時哪裡敢去羅景年跟前晃。就是見了,也是老鼠見了貓,低頭不敢正視。
馮玉珍和陳葉蘭各自盤算的,計算着各自的利益。
秦朗隔窗聽着廚房裡傳來的說笑聲,搖頭:“看見了吧,兩人關係突然好的不正常,病房裡後搬來的病人們都說她倆像親母女一樣。”
秦小雨隱憂的看着秦朗,二十五歲的秦朗,在愛情面前還青澀的厲害,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就會變得愚孝而不可理喻。
“哥,你還是要跟媽好好談談,不行你就嚇唬她一下。”秦小雨小聲說道。
秦朗搖頭:“媽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一說就提咱爸,算了,如果你說我和陳護士不合適,那我就死咬着不同意,媽也不能怎麼着。”
秦小雨嚇的趕緊擺手:“是我覺得你應該好好正視你的內心,到底喜歡不喜歡。感情這事,外人都幫不了你的,也說了不算,你得看清你的內心。我說不合適,是站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
秦朗又迷茫了,他哪兒知道愛情的模樣,不過看羅湛和秦小雨的相處。他想如果他娶了媳婦兒,也會對媳婦兒好的,前提是必須對他的家人好。
午飯是陳葉蘭做的,燉了紅燒肉,還燒了兩個素菜,做了個菠菜蛋湯。
馮玉珍不住的誇讚:“做的真好吃,比飯店裡做的都好吃,我們村裡誰家辦事請的大廚,都沒這手藝。”
陳葉蘭笑了笑,心裡卻有些不高興馮玉珍把她和村裡人比,甚至是和村裡的粗鄙伙伕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