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託孤(下)

陳平急得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正在繩池縣衙外來回踱步,時不時的就會停下來眺望一下長街的西端,看到沒人前來便會懊惱地嘆息一聲,然後繼續揹負雙手,在縣衙大門外繼續來回踱步,而且踱步的速度是越來越快了。.【.

在陳平身後不遠處,站着老將軍酈商。

酈商是蕭何剛委任的三川郡守,正準備前往洛陽上任,結果卻意外地聽到大王正在繩池縣衙駐櫛,便趕緊前來拜謁,不過守門御林衛卻毫不猶豫地將酈商攔在了大門外,陳平也沒有放他進去的意思,這時候可不能讓酈商知道大王病危的消息。

譴飛騎前去咸陽傳詔已經三天了,算算時間,應該快到了。

陳平左等不見人,右等還不見人,正準備派御林衛去城外看看時,急促的馬蹄聲突然從西端長街上動地而來,陳平急定睛看時,只見百餘騎御林衛已經護着兩道身影向着縣衙這邊疾馳而來,當先那人可不就是太子劉恆?

“太子?太子!”陳平趕緊迎了上來。

劉恆翻身下馬,衝陳平匆匆一揖,轉身就奔進了縣衙。

陳平和白墨見了禮,也跟着進了縣衙,酈商也要往大門裡面鑽時,裡面卻閃出了御林中郎將叔孫嬰,淡淡地道:“酈老將軍,三川郡守乃邊防要地,不可一日無主,你還是趕緊趕赴洛陽上任,就不要在這裡耽擱時辰了。”

酈商有些訕訕地退下臺階,滿心失望地上任去了。

酈商爲人忠厚倒也沒多想,只是覺得沒能拜竭大王有些遺憾罷了。

不提酈商滿懷失望去洛陽上任,再說劉恆匆匆進了後衙,不需要指引,只是順着站樁的御林衛便找到了劉邦臥病的北上房,一進門,劉恆便看到了病榻上昏睡不醒的劉邦,望着神色灰敗的劉邦,劉恆不覺悲從中來。當即跪在榻前嚎啕大哭起來。

白墨、陳平跟着進來,卻沒有勸阻,只是一左一右站到了劉恆身後。

似是被劉恆的哭聲所驚醒,劉邦無比艱澀地睜開了眼睛,看到跪在榻前的劉恆。劉邦昏濁的眸子裡流露出了一絲難得的慈愛之色,劉恆便越發心慟如潮,哭得越發的悲傷,這也難怪,劉邦一直以來就對他極爲冷漠,以前何曾像今天這樣的溫情脈脈過?

“太子,莫要悲傷,人哪有不死的?”劉邦費力地伸出乾枯的手掌,輕輕地撫摸着劉恆風塵僕僕的臉龐。.【.?又道,“寡人今年七十有二,已經算是罕有的高壽了。”

劉恆不說話,只是跪在劉邦病榻前放聲大哭,此時的劉恆已經被一種異樣的情緒完全籠罩,他只想將十八年來所受的委屈全都發泄出來。

劉邦輕嘆一聲,他當然知道劉恆心下的委屈。

劉邦再擡眼看,卻只看到陳平、白墨站在榻前。卻不見蕭何,便問道:“子硯,如何不見老國相?”

白墨不敢欺瞞,當下拱手作揖、神情黯淡地道:“老國相聞聽大王病危,心中鬱結已然病倒,恐也不久於人世矣。”

劉邦聞言一愣,遂即長嘆息道:“故人凋零矣。”

白墨、陳平默然不語,現在可不是他們插話的時候。

劉邦忽然掙扎着想要坐起來,白墨、陳平趕緊搶上前來。一左一右將劉邦扶了起來,劉邦原本灰敗無比的臉色卻忽然間涌起了一抹潮紅,渾濁的雙眸也忽然間變得明亮了起來,當下對着劉恆說道:“太子,你對着亞相還有軍師跪下。”

劉恆不敢怠慢,當下膝行轉身,面向白墨、陳平而跪。

劉邦喘了口氣,先對白墨說道:“子硯,寡人今廢國相、亞相之位,復置丞相。並以你以爲大漢國之丞相,希望你能夠盡心竭力、輔佐新君。”

白墨深深一揖,語含哽咽地道:“士爲知己者死,臣……敢不效死以報。”

劉邦欣然頷首,又叮囑劉恆道:“太子,丞相乃國士,汝當以父禮事之。”

劉恆沒有一絲猶豫,當即對着白墨叩了個響頭,誠誠懇懇地道:“相父。”

“不敢,斷然不敢。”白墨聞言大爲惶恐,趕緊伸手將劉恆給扶了起來。

劉邦又向陳平道:“陳平,寡人慾立太師,以爲勳戚之首,此非你莫屬,今子房已歿,軍中唯賴你運籌帷幄,當與丞相一道,盡心竭力,共同輔佐新君。”

陳平心下雖然有些不忿白墨竟然後來者居上竊據丞相高位,但不管怎麼說,他現在都是託孤大臣,當下深深作揖道:“臣……謹遵上諭。”

劉邦含笑點頭,遂即頹然躺回榻上,就此氣絕身亡。

劉恆頓時間搶上前來死死抱住劉邦屍身,放聲慟哭:“父王,父王何其忍心,竟棄兒臣而去,父王……”

白墨喟然嘆息,劉恆慟哭先王,這是父子人倫,他也不好阻止,不過如今先王崩卒,新君方立,大漢國更是內憂外患,他這個新鮮出爐的丞相卻是不敢有一絲的疏忽,當下將同樣新鮮出爐的太師陳平請到外面密議起來。

每逢新老國君交替,總是伴隨血雨腥風!

漢國恐怕也不例外,現在同樣是內憂外患,兇險萬分。

在外患方面,有楚國、韓國外加匈奴,仰仗陳平的瘟疫毒計,總算暫時阻住了楚軍的大舉進攻,但隨着天氣轉涼,瘟疫必將消退,屆時楚軍既便元氣大傷、無力進犯關中,但對漢中尤其是三川郡的威脅卻絕不容忽視。

韓國是疥癬小疾,倒是不必擔心。

至於匈奴,同樣是心腹大患,不過匈奴剛剛大肆洗劫了燕、趙、韓地,根據各地細作提供的消息,匈奴從燕、趙、韓地至少擄掠了三十萬婦孺以及工匠,這一來,至少今年匈奴是不太可能再大舉南下“打草谷”了。

所以說,最大的外患還是楚國。

至於內憂,那就複雜了,鎮守九原、坐擁十萬雄兵的盧綰是一大隱憂。

先王在時,自然是沒什麼問題,可先王一旦崩卒,盧綰是否會生出異心可就難講了!還有上將軍呂臺,呂臺不知關中消息,白墨對於呂臺的行蹤卻是一清二楚,如今呂臺擁兵五萬正在韓地休整,如果讓他知道先王崩卒的消息,他又會不會生出異心呢?

其實,盧綰、呂臺還不是最大的內憂,最大的內憂恰恰是他白墨本人!

他白墨雖是鬼谷傳人,十年變革所取得的成績也是舉國公認的,但是,他白墨畢竟資歷淺薄,先王在時,諸多勳戚老將還不敢說什麼,一旦先王崩卒,這些宿老重臣還會服他嗎?今後,大漢國的軍令、政令還能暢通無阻嗎?

想到這裡,白墨忍不住掠了身邊的陳平一眼,別人暫且不說,只是陳太師,只怕心裡就十分的不忿吧?

這可真是千頭萬緒,睿智如白墨,也不知道該從何入手,不過有一點他是很清楚的,那就是秘不發喪,大王崩卒的消息絕對不能夠泄露出去,至少在盧綰、呂臺回到咸陽之前,是斷然不能夠提前泄露的,否則,大漢亡無日矣。

當下白墨詢問陳平:“太師,是否暫不發喪?”

陳平默默頷首,他心裡對白墨竊據丞相高位的確有些不忿,但他同樣清楚,先王遺詔委任白墨爲丞相不是沒有原因的,他陳平的智計絕不在張良之下,但說到治理國家,那就拍馬也追不上白墨一二了,所以說,丞相之位的確是非白墨莫屬。

而且陳平同樣很清楚,先王崩卒的消息一旦泄露,盧綰、呂臺肯定會起異心,呂臺未必會舉旗造反,但擁兵自重、禍國專權卻是相當有可能,至於盧綰,肯定會毫不猶豫地舉兵南下、弒君篡位,對於盧綰,陳平自信絕對不會看走眼。

白墨又道:“三川郡守酈商、漢中郡守梅鋗皆忠義之士,諒也不會亂來,且兩人與楚有夙仇,也斷然不會背漢而投楚,不過上將軍呂臺、上郡郡守呂釋之、北地郡守呂產在聞聽先先王崩卒的消息後會有何反應,就孰難預料了。”

長樂宮刺殺案之後,呂氏勢力遭到極大削弱,不過由於呂澤御前救駕有功,還是給呂氏留下了相當程度的勢力,先王在時,這點勢力當然不算什麼,上將軍呂臺也絕對翻不起什麼浪來,可一旦先王崩卒,那就另當別論了。

頓了頓,白墨又道:“更可慮者還是九原郡守盧綰。”

盧綰在大漢諸多宿老重臣中絕對是個超然的存在,憑藉跟劉邦的非同一般的關係,常在關中作威作福,劉邦雖然看不慣卻也沒有過多爲難他,只是將他打發到九原去當郡守,原本算是個好安排,可現在卻成了尾大不掉之勢。

尤其是蕭何不久前又將酈商、梅鋗從九原調離,就更讓盧綰沒了節制。

沉吟片刻,陳平說道:“上將軍那邊不太好辦,盧綰那邊,倒是可以仿照先王口吻,寫一封密信,將他誑回咸陽。”

白墨道:“如此,上將軍這邊由我負責,盧綰那邊就拜託太師了。”

陳平道:“丞相儘可放心,區區一個盧綰,本太師還沒放在眼裡。”

第431章 決戰之泥濘第426章 決戰之畢攻第494章 殺戮盛宴第412章 蜀西陰雲第314章 狹路相逢第224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555章 搶功第382章 真是韓信第340章 放英布回去第529章 各顯神通第543章 只打趙軍第58章 瞞天過海第494章 殺戮盛宴第312章 用兵唯謹慎第52章 奪兵權第489章 割讓三川郡第29章 戰略決策(上)第178章 秦軍的選擇第263章 畢書入楚第545章 陰狠第117章 唯我大楚第310章 破關第259章 秋糧第97章 離間計(中)第18章 馬鐙第221章 項冠人頭在此第253章 山陰縣尉第543章 只打趙軍第440章 兩枚棋子第474章 合縱連橫(二)第406章 打消耗戰第5章 十面埋伏·落石第547章 風起雲涌第171章 重甲鐵騎第374章 邯鄲失守第137章 三大急務第450章 畢書來了第33章 這只是開始第540章 反間計第13章 氣數未盡第152章 割席絕交第423章 選擇戰場第7章 十面埋伏·騎兵第517章 洗劫關中(四)第80章 十面之網(下)第534章 舌燦蓮花第166章 馬鞍、連弩第224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10章 漢軍重騎第245章 重歸大楚第543章 只打趙軍第462章 混戰第261章 士農工商課第6章 十面埋伏-火攻第81章 危途第50章 勇戰、謀戰第283章 大漢驃騎(一)第253章 山陰縣尉第558章 對峙第316章 太子人選第425章 決戰之序幕第298章 假道伐虢第547章 風起雲涌第564章 廢立第110章 棋子第492章 單于庭第107章 虎牢關(五)第111章 雷霆手段第388章 滅楚的最後機會第381章 驚退第54章 打造兵器第562章 兄弟鬩牆(下)第224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71章 盧綰伏誅第380章 賢有一計第75章 北貂胡商第427章 決戰之韓守第349章 挑釁、誘敵第76章 火燒臨淄第335章 巔峰對決(八)第513章 新都洛陽第256章 當壚賣酒第88章 破軍第215章 匈奴人不過如此第369章 圍齊救趙第130章 治齊三策第45章 王的號角第19章 炸營第206章 造紙第68 回師樑地第374章 邯鄲失守第229章 瞞天過海第451章 主動出戰第9章 借你項上人頭一用第146章 大秦直道第466章 託孤(上)第288章 士族瓦解第473章 合縱連橫(一)第372章 疾馳第415章 斬使
第431章 決戰之泥濘第426章 決戰之畢攻第494章 殺戮盛宴第412章 蜀西陰雲第314章 狹路相逢第224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555章 搶功第382章 真是韓信第340章 放英布回去第529章 各顯神通第543章 只打趙軍第58章 瞞天過海第494章 殺戮盛宴第312章 用兵唯謹慎第52章 奪兵權第489章 割讓三川郡第29章 戰略決策(上)第178章 秦軍的選擇第263章 畢書入楚第545章 陰狠第117章 唯我大楚第310章 破關第259章 秋糧第97章 離間計(中)第18章 馬鐙第221章 項冠人頭在此第253章 山陰縣尉第543章 只打趙軍第440章 兩枚棋子第474章 合縱連橫(二)第406章 打消耗戰第5章 十面埋伏·落石第547章 風起雲涌第171章 重甲鐵騎第374章 邯鄲失守第137章 三大急務第450章 畢書來了第33章 這只是開始第540章 反間計第13章 氣數未盡第152章 割席絕交第423章 選擇戰場第7章 十面埋伏·騎兵第517章 洗劫關中(四)第80章 十面之網(下)第534章 舌燦蓮花第166章 馬鞍、連弩第224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10章 漢軍重騎第245章 重歸大楚第543章 只打趙軍第462章 混戰第261章 士農工商課第6章 十面埋伏-火攻第81章 危途第50章 勇戰、謀戰第283章 大漢驃騎(一)第253章 山陰縣尉第558章 對峙第316章 太子人選第425章 決戰之序幕第298章 假道伐虢第547章 風起雲涌第564章 廢立第110章 棋子第492章 單于庭第107章 虎牢關(五)第111章 雷霆手段第388章 滅楚的最後機會第381章 驚退第54章 打造兵器第562章 兄弟鬩牆(下)第224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71章 盧綰伏誅第380章 賢有一計第75章 北貂胡商第427章 決戰之韓守第349章 挑釁、誘敵第76章 火燒臨淄第335章 巔峰對決(八)第513章 新都洛陽第256章 當壚賣酒第88章 破軍第215章 匈奴人不過如此第369章 圍齊救趙第130章 治齊三策第45章 王的號角第19章 炸營第206章 造紙第68 回師樑地第374章 邯鄲失守第229章 瞞天過海第451章 主動出戰第9章 借你項上人頭一用第146章 大秦直道第466章 託孤(上)第288章 士族瓦解第473章 合縱連橫(一)第372章 疾馳第415章 斬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