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內閣、武院

公元前179年元旦,楚王項莊在再三推辭之後最終接受了各路諸侯的勸進,先於洛陽東郊築壇祭天,然後詔告天下正式繼皇帝位。

同日,項莊頒下繼位後的第一道聖旨,改國號爲華夏。

這道聖旨在朝中引起極大的爭議,江東藉的勳戚貴族、官員士紳對此極爲牴觸,但其他地域的勳戚貴族以及官員豪強卻是讚不絕口。

次日,項莊又頒下了他的第二道聖旨,正式推行皇曆,欽定以秦始皇稱帝的次年即公元前220年爲皇帝元年,而項莊稱帝的年份則是皇帝四十二年,從此華夏族的紀年徹底走向另一個方向,五花八方的年號被萬世一系的皇帝紀年所取代。

皇帝四十二年二月,經過一個多月的敘功、論功,項莊正式下詔封賞羣臣,百里賢受封楚國公、蒙殛仍爲秦國公、高初仍爲魏國公、龐鈺遷齊國公、鍾離昧封吳國公、虞子期受封越國公,皆世襲罔替,食祿一萬石,是爲華夏帝國六大國公。

再封項他、項佗、武涉、晉襄、呼延、子車師、西乞烈、百里茂等三十六人爲徹侯,皆世襲罔替,食祿兩千石。

徹侯以下爵位以及封賞由武院議定。

武院是項莊想出來的武官機構,有些類似於大明的五軍府,主要功能就是蓄養武將,蓄於武院中的武將平時不統兵,只有對外作戰時才由皇帝授予兵符印信,然後才能前往各郡折衝府調兵,戰事結束後再將兵符印信交還給皇帝。

當然這只是一般情況下的程序,也會有特殊情況。那就是邊關。

因爲邊關與周邊蠻族領地相鄰,譬如遼東、九原或者隴西等郡,戰事通常會在突然間爆發,如果等蠻族打過來再上奏朝廷,然後再由皇帝選派大將統兵前去討伐。顯然時間上來不及,所以必須在邊關各郡常駐武將,並賦予統兵權。

項莊效法明太祖朱元璋在遼東、九原、隴西、黔中、閩越、丹徒設六鎮總兵,其中遼東鎮負責攻略烏桓、鮮卑、夫餘、肅慎、高句麗等蠻族,九原鎮負責攻略匈奴各支。隴西鎮負責攻略月氏、羌、白馬等蠻族,黔中郡負責攻略夜郎、漏臥、句町等蠻族,閩越鎮負責攻略山越,百越各族,丹徒鎮卻是水師總兵。

邊鎮總兵擁有統兵權,如果跟地方長官勾結在一起,很容易就能形成軍事割據。所以爲避免出現藩鎮割據的情形,項莊給負責軍事的邊鎮總兵、負責民政的邊郡郡守設置了任期年限,以五年爲一任期,而且絕不允許連任!

這種“兵蓄於府、將蓄於朝”的制度雖然會或多或少地影響軍隊的戰鬥力,卻可以有效地杜絕手握重兵的軍閥的出現。有利於帝國的長治久安。

此外,魏王魏錯、莒王呂臺、齊王田橫、韓王韓信、漢王劉恆等諸侯王的王爵不除,但不準予世襲,換句話說,這些諸侯王只能確保自己一世榮華,他們的兒子就不能襲王爵。只能依靠自己的本事去獲取榮華富貴了。

設置武院之後,項莊遂即開始改革文官機構。

華夏曆史上的文官機構歷經演變,由先秦時期的三公九卿制。發展爲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到了明朝,最終演變成了高度完善的內閣六部制。

說到內閣六部制,就不能不提朱元璋這個布衣皇帝。

後人說起大明朝,第一印象便是專橫跋扈的錦衣衛和陰氣森森的廠公權閹,彷彿大明朝就是華夏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王朝。說起明太祖,世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胡藍二案、剝皮塞草。彷彿朱元璋就是封建史上最殘暴不仁的皇帝。

其實這根本就是滿清對大明朝和明太祖的污衊。

事實上,大明朝絕對是華夏曆史上吏治最清明、田賦最低、農民負擔最輕的朝代,而明太祖朱元璋,也絕對是華夏曆史上最具政治智慧的皇帝!

如果說,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又遍修馳道,爲華夏各支融合成爲一個大一統民族奠定基礎的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如果說興科舉、修大運河的隋煬帝是千古二帝,那麼將官僚機構完善到極致的明太祖就是當仁不讓的千古第三帝。

朱元璋雖然是布衣出身,可他的政治智慧卻堪稱空前絕後!

以內閣大學士取代宰相,以五軍都督府取代大都督府,賦予低品級的御史言官無話不可說、無權貴不可彈劾的特權,設錦衣衛監察百官,又設東廠制衡錦衣衛,凡此種種,無不體現了朱元璋這個布衣皇帝的過人智慧。

尤其是設內閣大學士以取代宰相,堪稱經典。

宰相負責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權力就是人事任免權,通過對各級官員的任免,宰相很容易就能培植起只忠於自己的體系,進而架空皇權,等到宰相的權力滲透進了軍隊,改朝換代恐怕也就不可避免了。

從先秦時期出現宰相時始,到明太祖止,凡兩年餘年就沒一個皇帝能夠想出有效制約宰相權力的辦法,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卻做到了。

以內閣大學士取代宰相,並不是將一個宰相的大權分攤給多個大學士這麼簡單,關鍵是大學士本身的品級只有五品,任免內閣大學士時皇帝擁有很大的選擇餘地,換言之,資歷淺聲望低的官員只要擁有皇帝的信任,也能夠出任大學士。

這樣一來,內閣事實上就成了皇帝身邊的秘書班子,如果不借助皇權,內閣根本就壓不住六部,挑戰皇權也就絕無可能了,至於六部官員,既便是吏部尚書,雖擁有無可比擬的人脈資源,可他要受內閣節制,也同樣失去了挑戰皇權的可能。

所以,項莊決定師法明太祖,採用內閣六部制。

當然,文官機構的改革要比武官機構複雜得多。

武院只是一個很籠統的機構,說白了就是蓋幾棟院子,讓那些個國公、徹侯以及從太學畢業的年輕武將有個喝茶聊天的去處,武院裡的軍階劃分也簡單,除了國公以及徹侯,底下還有將軍、中郎將、校尉三個軍階。

文官機構則不同,除了內閣外,還有六部、都察院以及龐大的地方機構。

項莊從皇帝四十二年初開始改革文官機構,直到皇帝四十三年冬才完成。

皇帝四十四年春,項莊稱帝后第一次巡視江東。

不過項莊到的第一站不是秭陵,而是丹徒水師大營。

項莊稱帝之後辦的第一件大事,不是從江東、巴蜀、河北移民充填邊塞,更不是發兵征討匈奴、月氏,而是假稱天神託夢畫了一幅太平洋海圖,詔令丹徒鎮首任水師總兵姜濟率領五十艘大海船,遠涉大洋去尋找美洲大陸。

作爲一個穿越衆,項莊深知大航海運動所能帶來的巨大回報。

南洋的香料,美洲的白銀以及非洲的黃金尚在其次,關鍵是美洲的蕃薯、土豆、玉米等高產農作物卻是必須搞到的!

在真實的歷史上,無論是強漢還是盛唐,都無法讓華夏文明的實際統治超出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強漢雖然打敗了匈奴,卻根本無力完成對大漠的實際控制,盛唐在中亞雖然有過軍事存在,但是延續的時間很短,根本來不及對中亞各族的同化。

之所以會這樣,最大的桎梏就是人口,無論是強漢還是盛唐,她的人口規模都不足以支撐起對漠北、中亞、遠東、東南亞等周邊地域的實際統治。

假如強漢或者盛唐擁有上億的人口基數,那就可以通過龐大的移民工程,逐步蠶食周邊蠻族的生存空間,那麼華夏民族的生存環境就能得到極大的改善,五胡亂華、五代十六國以及蒙元、滿清入主中原的悲劇就絕對沒機會上演了。

華夏族的傳統勢力範圍集中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

有人做過計算,以秦漢時代生產力,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可以養活五千萬人左右,六千萬人是極值,超過這個極限值就會引發嚴重的饑荒,進而導致一系列尖銳的社會矛盾,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就是因爲饑荒而引發的。

項莊要想擺脫人口桎梏,就必須引入蕃薯、土豆和玉米!

所以,在項莊稱帝之後,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派水師遠涉重洋,去南美洲尋找蕃薯、土豆及玉米,這是華夏民族人口大爆炸的物質基礎,在真實的歷史上,也是在這幾樣高產耐旱農作物引入之後,人口才出現了爆炸式的大增長。

姜濟的水師船隊於皇帝四十二年春從丹徒港起航出海,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整整兩年,就在項莊以爲這支水師船隊已經在太平洋上的風暴中覆滅時,半個月前卻突然接到了玄衣衛從番禺發出的飛鴿傳書,水師船隊竟然已經回到了番禺港!

項莊聞訊頓時大喜過望,當即安排太子留守洛陽,自己卻興匆匆趕來丹徒港,親自迎接姜濟水師凱旋歸來。。

第55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35章 人頭、戰功第462章 混戰第479章 合縱連橫(七)第406章 打消耗戰第154章 蕭何中計第90章 二渡河水第274章 鬼谷門人第160章 屠殺第55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3章 圍師必闕第350章 邔縣大戰第517章 洗劫關中(四)第519章 進場收屍第549章 舉國血戰第2章 垓下之戰(下)第147章 赳赳老秦第313章 救援淮南國第227章 先下手爲強第312章 用兵唯謹慎第19章 炸營第168章 白虎、真情第388章 滅楚的最後機會第428章 決戰之絞殺第223章 七路聯軍第231章 欲蓋彌彰第72章 轉進第312章 用兵唯謹慎第367章 刺殺劉邦(三)第428章 決戰之絞殺第20章 哀兵必勝第424章 三日後決戰第477章 合縱連橫(五)第557章 直取咸陽第129章 關中浩劫第71章 去意第261章 士農工商課第411章 真的好險第341章 奇襲江陵第11章 狼奔三百里第258章 暗鬥第569章 東征高句麗第357章 封王風波(中)第63章 老朽有一計第88章 破軍第378章 隨時可能賓天?第252章 編戶齊民第3章 四面楚歌第61章 奇襲敖倉(中)第60章 奇襲敖倉(上)第567章 國號、年號第128章 急襲咸陽第156章 名將第89章 擺脫第177章 馳援第372章 疾馳第11章 狼奔三百里第149章 九原風雲第335章 巔峰對決(八)第133章 攻陷咸陽(上)第516章 洗劫關中(三)第57章 陰謀?陽謀!第514章 洗劫關中(一)第460章 遁入堯山第357章 封王風波(中)第367章 刺殺劉邦(三)第86章 橫刀立馬第276章 均瑤役、平算賦第562章 兄弟鬩牆(下)第143章 出不去了第306章 決死一戰第334章 巔峰對決(七)第84章 網中之魚第138章 祭拜始皇陵第484章 合縱連橫(十二)第535章 收買人心第247章 無解第393章 縱橫家第436章 狗急跳牆第312章 用兵唯謹慎第381章 驚退第94章 意外發現第70章 遍地狼煙第290章 棉花第361章 劉邦氣壞了第99章 狩獵北邙第297章 糧草未動、騾馬先行第304章 一線生機第192章 鬼魅騎兵第481章 合縱連橫(九)第158章 渾水摸魚第534章 舌燦蓮花第565章 父子(下)第67章 禍事了!第535章 收買人心第447章 瘋狂殺戮第290章 棉花第411章 真的好險第452章 天狼兇殘第399章 一觸即發
第55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35章 人頭、戰功第462章 混戰第479章 合縱連橫(七)第406章 打消耗戰第154章 蕭何中計第90章 二渡河水第274章 鬼谷門人第160章 屠殺第55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3章 圍師必闕第350章 邔縣大戰第517章 洗劫關中(四)第519章 進場收屍第549章 舉國血戰第2章 垓下之戰(下)第147章 赳赳老秦第313章 救援淮南國第227章 先下手爲強第312章 用兵唯謹慎第19章 炸營第168章 白虎、真情第388章 滅楚的最後機會第428章 決戰之絞殺第223章 七路聯軍第231章 欲蓋彌彰第72章 轉進第312章 用兵唯謹慎第367章 刺殺劉邦(三)第428章 決戰之絞殺第20章 哀兵必勝第424章 三日後決戰第477章 合縱連橫(五)第557章 直取咸陽第129章 關中浩劫第71章 去意第261章 士農工商課第411章 真的好險第341章 奇襲江陵第11章 狼奔三百里第258章 暗鬥第569章 東征高句麗第357章 封王風波(中)第63章 老朽有一計第88章 破軍第378章 隨時可能賓天?第252章 編戶齊民第3章 四面楚歌第61章 奇襲敖倉(中)第60章 奇襲敖倉(上)第567章 國號、年號第128章 急襲咸陽第156章 名將第89章 擺脫第177章 馳援第372章 疾馳第11章 狼奔三百里第149章 九原風雲第335章 巔峰對決(八)第133章 攻陷咸陽(上)第516章 洗劫關中(三)第57章 陰謀?陽謀!第514章 洗劫關中(一)第460章 遁入堯山第357章 封王風波(中)第367章 刺殺劉邦(三)第86章 橫刀立馬第276章 均瑤役、平算賦第562章 兄弟鬩牆(下)第143章 出不去了第306章 決死一戰第334章 巔峰對決(七)第84章 網中之魚第138章 祭拜始皇陵第484章 合縱連橫(十二)第535章 收買人心第247章 無解第393章 縱橫家第436章 狗急跳牆第312章 用兵唯謹慎第381章 驚退第94章 意外發現第70章 遍地狼煙第290章 棉花第361章 劉邦氣壞了第99章 狩獵北邙第297章 糧草未動、騾馬先行第304章 一線生機第192章 鬼魅騎兵第481章 合縱連橫(九)第158章 渾水摸魚第534章 舌燦蓮花第565章 父子(下)第67章 禍事了!第535章 收買人心第447章 瘋狂殺戮第290章 棉花第411章 真的好險第452章 天狼兇殘第399章 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