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輕武篇

重文輕武篇

叛亂平了,該問責了。.王全斌做爲老大,私分蜀國國庫,貪污公款,束兵無方,致使蜀國兵亂,當然罪無可辯。蜀國降臣們早就在趙匡胤面前告了無數狀,出差到蜀地的視察員回來後也將王全斌等人不法行爲盡數上報。可趙匡胤並沒召回這位有罪之人。他知讓這些有罪之人去平蜀亂纔是最明智的,因他們心存惶恐,戴着罪立起功來當然要拼命的多。而他更不敢逼着王全斌回來,如逼得王狗急跳牆,也在成都反了可不是好玩的。乾德5年(967)正月,亂已平了,秋後該算算帳了。趙匡胤下詔讓他們全部上京覆命。

有一人手腳快,先進京了,他知這事要混過去怕沒那麼容易。關鍵時刻,他要先下嘴爲強。棄帥保卒。王仁贍一進京就馬上找到趙匡胤,表示要轉做污點證人。將王全斌等人不法行爲進行了深度的揭發檢舉。當然對於自己問題。他避重就輕,舉三爲一,簡略作了檢討。

可趙匡胤是這麼好騙的嗎“納李廷圭妓女,開豐德庫取金銀,也全是王全斌乾的嗎”王仁贍明白了,蜀地並不是山高皇帝遠,自己一舉一動全被皇上掌握得清清楚楚。不一會,王全斌等人也來了。

1月23日,御史臺直接在朝上會審,皇帝叫來蜀臣、使者當面對質。人證物證俱在,王全斌們再辯也沒用。且他們早就摸準了趙匡胤脾氣,他們的皇上吃軟不吃硬。24日朝論定議:王全斌、崔彥進、王仁瞻3人依律當斬。可一百張大臣的嘴也抵不過皇帝一張嘴。趙匡胤是個護短出了名的人,大手一揮,全部特赦,官降一職而已。25日,隨州置崇義軍,王全斌爲留後;金州置昭化軍,崔彥進爲留後;王仁贍則被罷去樞密副使,像監軍這種出差可賺外塊撈補助的好差事,他是再也輪不到了。還有一人也沒逃掉。康延澤這在平蜀亂中立了大功的人,被貶到唐州教練使。我相信他是個貪財的人,在四川也沒少撈,就像我相信撈錢的人也不一定不能幹事一樣。他結局也跟錢有關。在與自己侄子爭家財時失掉了官職。此後就再未見做官。

到後來,趙匡胤又恢復了王全斌的節度使身份。還對他說“朕以江左未平。怕徵南諸將不尊紀律,所以抑制你數年,以爲朕立軍法。今克金陵,還卿節鉞”多好的老闆啊。

可屬於王全斌的幸福時光已過去了。他開了個好頭,用66天就滅掉了蜀國。但他卻收了個爛尾,犯了時下流行的官員臨退休綜合症。使自己本來厚重光榮的軍旅生涯在收尾處變成了漆黑一團,不堪入目。

王全斌這一路由上至下已爛透。反過來,劉光義那一路就讓趙匡胤欣慰許多。28日,劉光義改領鎮寧節度使、張廷翰爲彰國節度使兼馬軍司都虞侯、李進卿爲保順節度使兼步軍司都虞侯。他們都要感謝一個人:此路監軍曹彬成爲平蜀將領中受封最厚的將: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

曹彬功勞誰都不能抹殺,就連爲自保而猛咬同夥的王仁贍也不得不說“清廉畏謹,不負陛下任使者,惟曹彬一人耳”

趙匡胤重賞曹彬,可曹彬不願領賞,他覺得這麼人多都獲罪,唯獨自己受賞,如何自安?這是我們中國人老毛病,不願冒尖,無論好的壞的,都喜歡大家同喜同悲。趙匡胤喜歡這樣謙虛的人“卿有功無過,又不恃功自誇。如你有什麼過失,王仁贍早就報上來了。況且懲罰他們,是國家法制。與你無關,你就不要推辭了”這時的曹彬已逐漸走到宋朝政治軍事前沿,向着北宋第一名將目標大步前進了。

滅蜀的成功對大宋的收穫是巨大的。從蜀中獲得的大量財寶被趙匡胤命人分批從水陸兩路運到開封。史書記載,這些財寶整整數年時間方纔運完。965年3月,著名的封樁庫建成,專門用來儲放蜀中珍寶。966年4月,孫逢吉受命專程去收蜀國的圖書、法物。5月11日孫逢吉回京,所上法物(其中就有著名的孟昶七寶溺器)皆不合用,悉命焚燬。圖書則付史館。閏8月,又下詔向天下徵求圖書。凡是獻上史館中所無之書的,不管出身如何,都給予一次面試機會。面試通過即可做官。

趙匡胤竟是個書蟲。續資治通鑑長編說趙匡胤性嚴重寡言,獨喜觀書。嚴重寡言這點無論如何不能同意。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笑對人,大膽交友,頗有江湖習氣的趙匡胤怎會是悶葫蘆呢?敢情是記此事的文人只見過嚴肅的皇上,沒看到酒桌上的趙匡胤。又或是爲捍衛讀書人敏於思而拙於言的傳統而故意書之。我只取後者:獨喜觀書。那時趙匡胤還是柴榮的大兵。雖在軍中仍手不釋卷。且喜歡收藏書,聽到哪裡有奇書,不吝千金購之。徵淮南時,有人在柴榮面前告狀說趙匡胤在淮南發了橫財,有十個多箱子奇重無比,裡面怕全是黃金珠寶之類。柴榮最恨貪污,馬上打開趙匡胤箱子。一看,裡面是數千卷的黃金屋:書!

我奇怪,軍事繁忙的趙匡胤要把這些書看完,得用多少時間?柴榮也奇怪“你是我的將帥,開疆拓土只要堅甲利兵就可以了,弄這麼多書有什麼用”趙答“臣無奇謀獻於皇上,卻身當大任,怕才疏不能勝任,所以沒事就看看書,廣見聞,增智慧罷了”世宗贊善。

如今趙匡胤自己做了皇帝,要收什麼異書就更容易了。一下子天下奇書成了搶手貨。不過一會,就收集了1千多卷。

書有了,趙匡胤接着要讓自己個人愛好成爲全天下人的愛好。且這個愛好關乎到下馬治天下,以文治國,關乎到趙宋天下能坐穩多久的大事情。天下重武輕文風氣也到了要改一改的時候了。兵禍四起的亂世裡,當兵成了不二選擇,讀書?除非你是馮道馮老仙,不然善終概率比天天沙場廝殺的士兵還要小。就連趙匡胤自己年少時也是好武厭文。

可怎麼讓天下人都來讀書呢?趙匡胤急需樹立一愛讀書的榜樣。誰?朝中第一重臣趙普!

966年5月,宮裡得到了蜀國一件戰利品。這是一面有着44年曆史的舊銅鏡。背刻“乾德四年制”乾德是趙匡胤年號,可今年還是乾德3年啊?趙匡胤奇了怪了,就問趙普。趙普答不上來。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可惜不能上網百度。

趙匡胤也沒有百度,他叫來學士陶谷、竇儀尋找答案。竇儀搶答“此必前蜀遺物。昔僞蜀王衍有此年號”喲?原來是前蜀的東西啊?趙匡胤嘆了一句“宰相須用讀書人啊”

竇儀很得意,趙普很沒面子。史稱:趙普此後一回到家,就打開書箱開始讀書,一讀就是一天。經一番苦讀,終於大有長進,入得朝來,經常能引經據典,對答如流。趙普看的什麼書?據說裝書的那個箱子除趙普本人,別人從沒動過。大家以爲趙普是不是得了什麼天書。直到趙普死後,家人打開箱子一看,裡面是本《論語》,還不全,只有半部。所以人稱半部論語治天下。當然這是傳說,趙普不可能只讀半部論語就治得了天下。

趙普在惡補文化,其它人當然也知皇上好文,都想在文上表現一番。可在這件事上,誰也沒大宋國家圖書館長盧多遜幹得巧妙。

乾德6年(968)4月的一天晚上,夜已深,燈已倦,人卻未眠。館長大人在讀書。盧多遜有些着急,今天這本書有點厚,下班後一直看到現在,飯都沒顧上吃一口,可時間就是錢途。自己必須在明天上朝前把這本書看完。

原因很簡單,今天皇上差人來館裡借了這本書。皇上有現學現賣的習慣。如明天突然問起這本書中內容來,那可是出風頭的好機會。果然第二天皇上真就問了,朝中一時無人能應對。只有事先已先看了答案的盧多遜,娓娓道來,有根有據,對答如流。直說得皇帝龍顏大悅,一衆同僚集體拜服。

Www ¤ttκa n ¤c ○

皇上讀上了書,大臣們也讀上了書,接下來自然要讓天下人也讀書。怎麼做到?最好辦法當然是讓天下人看到讀書的好處,一條學而優則仕的光明大道:科舉。

這條路不是趙匡胤走出來的,是隋文帝楊堅的偉大發明。唐太宗曾有天下英雄盡入吾榖中之嘆。但到宋初這會,天下亂了太久,武夫橫行朝堂。百廢待興,科舉自然屬於亟待重振的那一類。

3月,科舉成績下來了。陶谷的兒子陶邴考中了第六名。第二天陶谷覺得自己兒子考中了,該去謝謝皇上,自己兒子從此就是天子門生了。可一謝謝出麻煩事。趙匡胤一聽,聽說你教子無方,怎麼你兒子還中了呢?裡面是不是有貓膩啊?當場下令:重試!

趙匡胤說陶谷不會教子並非無憑無據,2年前,陶谷另一個兒子陶戩參加一次官員子弟選拔考試。陶谷忙着自己升官長學問,卻沒教好這兒子。此子念文章如看天書,結結巴巴,前後不通,卻因主考官礙於陶谷面子,給錄取了。後來被人告發,陶戩被剝奪政治前途終身,陶谷罰工資2個月。此事後,趙匡胤認定了陶谷有才,其子卻都是半桶水。

那陶邴是通過暗箱操作考中的進士嗎?確是委屈他了。其人確有其才,複試還中。

可趙匡胤經此事,又立了一新規則:以後如是公務員子女考中的,一律要複試。

2月,忠武節度使宋延渥之女被冊立爲宋太祖第3任皇后。4月6日,趙匡胤好友、曾經的侍衛軍老大、成德節度使韓令坤去世。這紅白之事後,大宋的鐵騎又一次踏出國門,繼續征伐下一個目標。

按雪夜定策的計劃,下一個該輪着南唐了吧?可計劃永遠沒變化快。這時候一天大時機擺在了宋太祖面前。

徽宗禪位篇哲宗駕崩篇風捲殘雲篇天驕喪父篇孝宗禪位篇蒙金和戰篇似道出兵篇伯顏出兵篇轉移視線篇出兵後蜀篇孟氏皇后篇汝愚罷相篇戰和紛紛篇嶽軍苦戰篇天祥之死篇景炎流亡篇北伐前奏篇父子矛盾篇熙寧大旱篇蔡京首相篇繼遷輝煌篇安石復相篇貴妃薨逝篇蔡州終點篇遼帝親征篇伯顏出兵篇首輪談判篇大遼亡國篇新政失敗篇二次南征篇李全之死篇北遼內亂篇天書降臨篇年表北宋蒙古內鬥篇向氏登場篇天驕之死篇蒙古內鬥篇川陝再戰篇舊黨罷免篇韓琦上書篇大難臨頭篇收復河湟篇彥博罷相篇免役新法篇餘覩降金篇劉娥之死篇平夏大捷篇君臣和諧篇太后歸來篇世祖繼位篇王厚再戰篇開封民變篇雍熙慘敗篇北伐開始篇聖宗駕崩篇天祥之死篇李全之死篇蒙金決戰篇確立國本篇靈素登場篇聖宗駕崩篇泰山封禪篇西征前奏篇安石進京篇英宗登基篇首輪北伐篇李璮叛亂篇災難臨頭篇大金立國篇大戰前奏篇孟珙救宋篇仁宗廢后篇中都陷落篇君子結黨篇完顏登場篇天眷和議篇遍地烽火篇議和失敗篇夷簡首相篇南北開戰篇向氏登場篇仲淹三光篇呂範之爭篇趙構轉變篇最後南侵篇慶曆新政篇蒙古伐金篇太祖駕崩篇杜杲守城篇英宗登基篇君子結黨篇韓琦上書篇淮西兵變篇大宋國策篇徽宗登基篇南宋內政篇趙禎誕生篇開封之戰篇
徽宗禪位篇哲宗駕崩篇風捲殘雲篇天驕喪父篇孝宗禪位篇蒙金和戰篇似道出兵篇伯顏出兵篇轉移視線篇出兵後蜀篇孟氏皇后篇汝愚罷相篇戰和紛紛篇嶽軍苦戰篇天祥之死篇景炎流亡篇北伐前奏篇父子矛盾篇熙寧大旱篇蔡京首相篇繼遷輝煌篇安石復相篇貴妃薨逝篇蔡州終點篇遼帝親征篇伯顏出兵篇首輪談判篇大遼亡國篇新政失敗篇二次南征篇李全之死篇北遼內亂篇天書降臨篇年表北宋蒙古內鬥篇向氏登場篇天驕之死篇蒙古內鬥篇川陝再戰篇舊黨罷免篇韓琦上書篇大難臨頭篇收復河湟篇彥博罷相篇免役新法篇餘覩降金篇劉娥之死篇平夏大捷篇君臣和諧篇太后歸來篇世祖繼位篇王厚再戰篇開封民變篇雍熙慘敗篇北伐開始篇聖宗駕崩篇天祥之死篇李全之死篇蒙金決戰篇確立國本篇靈素登場篇聖宗駕崩篇泰山封禪篇西征前奏篇安石進京篇英宗登基篇首輪北伐篇李璮叛亂篇災難臨頭篇大金立國篇大戰前奏篇孟珙救宋篇仁宗廢后篇中都陷落篇君子結黨篇完顏登場篇天眷和議篇遍地烽火篇議和失敗篇夷簡首相篇南北開戰篇向氏登場篇仲淹三光篇呂範之爭篇趙構轉變篇最後南侵篇慶曆新政篇蒙古伐金篇太祖駕崩篇杜杲守城篇英宗登基篇君子結黨篇韓琦上書篇淮西兵變篇大宋國策篇徽宗登基篇南宋內政篇趙禎誕生篇開封之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