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黨罷免篇

舊黨罷免篇

4月8日,御史中丞呂公着罷。19日,參知政事趙拚罷。樞密副使、新黨骨幹成員韓絳任參知政事。22日,知諫院李常罷。隨着呂公着、李常被罷的是一連串的諫官:孫覺、程顥、張戩、王子韶、陳襄…這一批臺諫官是英宗死後重新提拔上來的,非常符合韓琦、司馬光、歐陽修等人審美觀點的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都擁有同一個奮鬥目標。宋史稱“數月之間,臺諫一空”

24日,司馬光給皇帝講課《資治通鑑》講的是賈山上疏這一段。針對當下這一密集的罷免言官之舉,司馬光極論從諫之美、拒諫之禍。而且還直接拋給皇帝一個問題:現在天下洶洶,只有王安石、呂惠卿、韓絳3個人認爲變法是對的,難道我們大家都是錯的?陛下您就只靠這3個人來治理天下嗎?

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值得我們後來人也來深思一番:以前認爲是好的,現在就都變成壞的了?像韓琦、歐陽修、司馬光等公認的仁人君子,突然間全都變成了奸邪?一個例外的都沒?

這問題對沒改革經驗的神宗皇帝打擊非常大,剛緩過來的改革熱情差點再被澆溼!其實別說他,後來千百年間歷史學者們也同樣困惑:是啊!難道都變質了?一個好的都沒?從宏觀上看,這根本不可能嘛!

我的回答是:判斷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參照物。韓琦他們是君子,那是相對於舊時代呂夷簡那些“奸邪”來說的。到了神宗朝新時代,他們不合時宜了,不是奸邪、絆腳石又是什麼?

5月15日,制置三司條例司這一部門取消,併入中書省。

5月,西夏在邊境築鬧訛堡。慶州知州李復圭命偏將李信等率3千蕃漢聯軍出戰。面對10萬西夏軍,李信辭以衆寡不敵。李復圭文人不知兵,強令李信出戰,還學皇帝親畫陣圖、授方略。結果臨敵百無一用。大敗。這時,卑鄙的李復圭又想到了推卸責任。讓屬下李昭用彈劾李信、劉甫、種詠3人違其節制,將3人殺害。又出兵邛州堡,掠老幼數百;襲擊金湯,殺老幼一二百人,以此向朝廷報捷。宋史接下來有四字評論“邊釁大起”

6月,司馬光向朝廷請求派範鎮從孫範祖禹一起編修《資治通鑑》獲准。

7月4日,樞密使呂公弼被罷。御史中丞馮京接任。不過呂公弼被罷一事,王安石做的有些欠磊落:當時呂公弼數勸王安石罷免新法,王不聽。於是呂公弼決定上疏。卻被其從孫呂嘉問將底稿偷給了王安石。王得以在皇帝面前‘先下手爲強’。事後。呂氏一族都罵呂嘉問是‘家賊’

8月22日。西夏爲報復李復圭,大舉入侵大宋環慶路。大順城、柔遠寨、荔原堡、懷安鎮、業落鎮、東谷寨、西谷寨,各處兵多者號稱20萬,少者不下一二萬。最後屯兵在距慶州40裡的榆林。整整9天后撤退。環慶路衿轄郭慶、都監高敏、魏慶宗、秦勃等紛紛戰死…

消息傳進開封,王安石和韓絳2人都自請守邊。韓絳說“如今變法,朝廷正依靠王相公。就由我去陝西吧”9月8日,韓絳被任命爲陝西宣撫使。

韓絳外出、呂惠卿因父親去世服喪在家。轉眼間,王安石又成了孤軍奮戰。爲擺脫不利局面,王安石又重用起了一新黨的重要成員、當時資歷尚淺的曾布,讓他接替呂惠卿做崇政殿說書。

13日,曾公亮罷相。14日,樞密副使馮京任參知政事、三司使吳充任樞密副使。而司馬光也在本月離開京城。去永興軍路任地方官。

至此,變法派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可後來的敗因也在這裡深深種下了。請問:在雙方對立局面下,把敵人都趕到下面去,是個理智的做法嗎?

要知道。不管你法令有多高明,總要中下層官員去實行。以後發生的事證明:新法、幾乎每一個新法,都在執行時走了樣。這是單獨存在的問題嗎?和這些貶到地方上的反對派官員們有沒有關係?

當然,被貶下去的官員最多也就十多位,宋朝地域是廣大的,有人會說:他們完全達不到在下面搗鬼,阻撓新法的作用。可官官相護懂嗎?何況韓琦、司馬光、歐陽修、程顥等人的號召力有多大?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許這些王安石不是不懂,但迫於宋朝國情,除貶職外,根本別無辦法!

更何況王安石的識人用人也真是有問題。新黨內部的確有不少投機鑽營的小人。如呂惠卿、如曾布…

再如前面說過的李定。李定之所以被定爲小人,是因他不給生母服喪。聽來可真是罪大惡極、人神共憤。但爲什麼不細打聽下內幕呢?李定生母姓仇,在嫁給李定父親前己生過一兒子,就是大名鼎鼎、處處高出蘇東坡一籌的詩僧佛印。再嫁李家,生了李定。三嫁郜氏,生蔡奴。這樣仇氏死時己是三嫁之人。當然嫁多少次在北宋都很正常。再嫁之婦,論尊貴有‘北宋武則天’劉娥。論賢淑有范仲淹的媽媽。從沒人有半點歧視。但這都不適用於李定的媽媽。因儒家的有關規定:話說儒家所有規定都以孔夫子當年行爲準則有關。那麼《禮記》中有明文記載“孔子不喪出母”以此看來,李定有什麼錯?

所以李定算是個冒牌“小人”但這一位就不好說了:鄧綰。鄧綰相當有才,是狀元出身,此時在寧州當通判。爲求升官,他向朝廷上書,極力讚美新法。王安石一見大喜,立即向神宗推薦。神宗也很重視,在10月上旬,派專車把他接到開封。

金殿見面,君臣相談甚歡,神宗一高興,把心裡話都說了出來“鄧卿,知道王安石嗎”鄧綰的回答很誠實“不,臣未曾相識”

神宗面露嚮往之色“那是當今的古人啊”古人是中國曆代封建王朝最被推薦、最令人神往的完人形象。相當於道教始祖太上老君、佛教始祖釋迦摩尼的級別。

神宗又問“卿識得呂惠卿嗎”“也未曾相識”

“那是當今的賢人啊”神宗又爽快給出了評價。

年輕的小皇帝沒察覺到下面鄧綰的真面目。他給出的答案太早太快了,違背了當初富弼告誡他的爲帝總原則——不可讓臣子知道皇帝的喜好!

摸到實底的鄧綰立即就有了前進方向:王安石都是古人了,那還等什麼?他走出皇宮後第一時間拜會了王安石。這時真的感覺到命運對他微笑了。步入官場,要有多大的幸運。才能直接找到位皇帝無私依賴的大臣做靠山啊。

在這種激動下,他像見到了久別的親人般親切熱烈地對待王安石,一點都不認生。而王安石被他矇蔽了。我們將心比心,當一個人要做全國性改革、正面對滿朝文武反對時,突然間有人充滿了熱情,激情地從遠方來支持你,你是什麼感覺?

看看鄧綰是怎麼說的“…以臣所見寧州觀之,知一路皆然。以一路觀之,知天下皆然。誠不世之良法,願勿移於浮議而堅行之”多好的同志啊!王安石被感動了。告訴鄧綰下去聽信。鄧綰滿懷希望回到了驛館。就等着任職詔書下達。結果等來的是官升一級。原路返回…

也就說他從寧州的通判,晉升爲寧州知州了。這個氣啊!鄧綰心靈深處對官職富貴的渴望赤裸裸爆發了出來。他到處宣揚“如此急促地要我來,怎就這樣打發我回去”

於是有人問“想留京啊?估計能給你個什麼官”“當個館閣人員總可以吧”

“能當諫官嗎”“那正是我的願望”

史書記載的對話就是上面這些。大家第一感覺是什麼呢?可笑?也許吧,鄧綰此人也太簡單粗暴了。身在宋朝,哪有這樣明目張膽要官當的?其實就算在現代,這都是官場大忌!

但如深挖這件事的內幕,就會知道鄧綰實在太聰明、太膽大了!此人正中要害,逼着各方各面不得不答應他要求!

內幕就是王安石在接見鄧綰的那一天是他的假日,而鄧綰晉升寧州知州的決定是由當時宰相陳昇之、參知政事馮京做出的。明擺着打擊王安石,警告全國官員:不許向新法靠攏!不然就發回原籍,鄧綰就是例子!

鄧綰如忍了,就會被當成個皮球踢回大西北。不但什麼好處都沒撈着。還成了個反面典型。而他直接把這件事挑大、到處宣揚,讓王安石沒法躲起來不管!只要你不管,就會承認你沒法庇護向往你的人,就沒法建立起自己的團隊!

結果鄧綰得逞了,第二天聖旨就傳出:鄧綰被任命爲集賢校理、檢正中書孔目房公事。這是怎麼回事呢?所有人都知道。能駁回宰相的任命、讓皇帝重新詔書的,只有王安石一人能做到。從此之後,天下都明白鄧綰是誰的人了…

此事傳出,大家都對鄧綰搖頭笑罵,而鄧綰也就此說出了他那句千古名言“笑罵從汝,好官我自爲之”

從這件事裡,可看出鄧綰對官位富貴的渴望程度、還有他做事時的突發性。這些讓他極快的登上官場頂峰,可也埋下了日後失敗的種子,連未來的王安石也身受其害…

10月19日,慶州知州李復圭興兵敗績、還誣殺大將,受到御史彈劾,被貶爲保靜軍節度副使。

21日,宰相陳昇之因母親去世、又被王安石排擠,於是丁憂罷相。

月底,翰林學士範鎮被罷。範先生一生都在與帝國的頂級大佬作對。文彥博時期因立太子的事、韓琦時期因濮議、到王安石時期,他又和新法不共戴天…這是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人,不管古代還是現代,一生中都在無時無刻地反對,也不知他真正認同的是什麼。更不知道如按他的辦法去做了,國家能變成個什麼樣子?

11月17日,西夏軍攻打大順城,被宋將燕達擊敗。

28日,命陝西宣撫使韓絳兼河東宣撫使,並給以軍事便宜行事的特權,並賜空名告敕,讓韓絳得以在前線獨自任命官吏。

本月,朝廷下詔:命諸路改議更戍法。梓州路轉運使韓壽首倡並綱減役之制,依此施行,可減128綱、283衙前,從而可省役人500。王安石大喜,下詔褒獎韓壽,將他召入京城,任鹽鐵副使。

12月9日,王安石推出第四項新法,這次矛頭直接指向大宋最需改革的軍事領域——保甲法!

簡單說,保甲法就是全國居民,每10家結爲一保,50家爲一大保,10大保爲一都保,各自選出負責人(保長、大保長、正副都保正)主客戶每2丁中選出1人爲保丁,然後以大保爲單位,大保長率保丁巡行鄉里、捕捉盜賊,用民間力量來維持當地治安。之後是一些有關連坐、連保的規定。

要巡邏、要抓人,就得有裝備、有功夫,這就要定期給保丁們培訓。他們的武裝由國家配備,定時定期聚到一起訓練,時間長了,就會出現一必然結果——戰鬥力大增。這纔是王安石設立保甲法的最終目的!同時也是反對派們羣起而攻之的目的!

裁掉偷走宋朝空前豐厚國庫數值的最大盜賊——軍隊的數量,這纔是最根本辦法!

而爲裁軍作準備、爲裁軍後的國防、國內治安作準備的,唯有保甲法!

反對派們則會說:這純粹是瘋頭了。讓世代扛鋤頭的農民當兵打仗,是腦子進水了纔會想出的蠢辦法!這是不讓正經農民幹農活、浪費他們寶貴時間!除讓莊稼荒蕪、減少收成外,還讓一貫老實聽話的乖乖寶農民們變得兇狠暴戾、沒法控制了!

這就是反對派抨擊保甲法的主要論調。

似道出兵篇澤潞平定篇祥興改元篇北伐開始篇皇帝親征篇端平入洛篇孟珙之死篇嘉佑科舉篇仙人之戰篇德昭之死篇海陵登場篇吳曦自立篇柴榮北征篇遼金議和篇陳橋兵變之密謀篇淮西之戰篇完顏登場篇南宋立國篇向氏登場篇李筠叛亂篇元佐發瘋篇允文之死篇首輪談判篇宋金儲君篇免役新法篇南宋平叛篇純仁回朝篇哲宗成長篇局勢急轉篇親征太原篇杜杲守城篇大戰前奏篇趙桓出城篇遼後遭誣篇趙盧鬥法篇雍熙慘敗篇遼帝親征篇景炎流亡篇楚州變亂篇張浚勤王篇陝西淪陷篇親征揚州篇皇位暗鬥篇貴妃薨逝篇秦檜入朝篇金齊南侵篇真宗駕崩篇南宋內政篇蒙古叛亂篇岳飛死因篇三國少年篇蒙哥之死篇蒙哥登基篇川陝首戰篇蒙古草原篇仙人之戰篇第一 名臣篇杭州行在篇朝臣辯論篇富平決戰篇宋金儲君篇大金亡國篇老人宰執篇蒙古內鬥篇青苗新法篇擅移皇陵篇種姚敗亡篇太祖駕崩篇西夏轉折篇宋遼激戰篇景炎流亡篇瀟灑撤軍篇杜杲守城篇雍熙慘敗篇第一 重臣篇收奪兵權篇仁宗駕崩篇襄樊被圍篇陳錢獻土篇釣魚之戰篇治河失敗篇南宋反攻篇混蛋杜充篇光宗被廢篇張浚勤王篇蘇洵成長篇三國換天篇師雄叛亂篇宣德事件篇純仁回朝篇一徵收官篇姐妹相殘篇開封之戰篇遼夏交戰篇光宗無恥篇太原陷落篇世忠阻敵篇岳飛被罷篇英宗登基篇風捲殘雲篇
似道出兵篇澤潞平定篇祥興改元篇北伐開始篇皇帝親征篇端平入洛篇孟珙之死篇嘉佑科舉篇仙人之戰篇德昭之死篇海陵登場篇吳曦自立篇柴榮北征篇遼金議和篇陳橋兵變之密謀篇淮西之戰篇完顏登場篇南宋立國篇向氏登場篇李筠叛亂篇元佐發瘋篇允文之死篇首輪談判篇宋金儲君篇免役新法篇南宋平叛篇純仁回朝篇哲宗成長篇局勢急轉篇親征太原篇杜杲守城篇大戰前奏篇趙桓出城篇遼後遭誣篇趙盧鬥法篇雍熙慘敗篇遼帝親征篇景炎流亡篇楚州變亂篇張浚勤王篇陝西淪陷篇親征揚州篇皇位暗鬥篇貴妃薨逝篇秦檜入朝篇金齊南侵篇真宗駕崩篇南宋內政篇蒙古叛亂篇岳飛死因篇三國少年篇蒙哥之死篇蒙哥登基篇川陝首戰篇蒙古草原篇仙人之戰篇第一 名臣篇杭州行在篇朝臣辯論篇富平決戰篇宋金儲君篇大金亡國篇老人宰執篇蒙古內鬥篇青苗新法篇擅移皇陵篇種姚敗亡篇太祖駕崩篇西夏轉折篇宋遼激戰篇景炎流亡篇瀟灑撤軍篇杜杲守城篇雍熙慘敗篇第一 重臣篇收奪兵權篇仁宗駕崩篇襄樊被圍篇陳錢獻土篇釣魚之戰篇治河失敗篇南宋反攻篇混蛋杜充篇光宗被廢篇張浚勤王篇蘇洵成長篇三國換天篇師雄叛亂篇宣德事件篇純仁回朝篇一徵收官篇姐妹相殘篇開封之戰篇遼夏交戰篇光宗無恥篇太原陷落篇世忠阻敵篇岳飛被罷篇英宗登基篇風捲殘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