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陷落篇

襄樊陷落篇

而是經精密考慮之後,在時機之外,還在等一個人、一種武器!

這個人叫亦思馬因,回回人。他製造了當時威力最強的拋石器,當時稱“回回炮”拋石器中外都有、各時代都有。到了亦思馬因的手裡,射程、石頭重量都有了極大提升!更有甚者,發射的石塊裡還藏有能爆炸的火藥!

武器需實戰的檢驗!而襄陽、樊城無疑就是最好的實驗場!

12月27日,南宋四川安撫使昝萬壽派兵攻打成都府路的首府成都。元將嚴忠範戰敗,王世英等八人棄城而遁。南宋收復成都城,並毀其大城。

30日,朝廷召葉夢鼎入朝拜相。葉夢鼎以病力辭,使者相繼促行。不得已,葉夢鼎抱病出發,到達兩浙東路紹興府的嵊縣後,葉夢鼎上了一篇疏章,也不跟任何人打招呼,就一葉扁舟徑回老家。使者以禍福相威脅,葉夢鼎大義凜然“廉恥事大、死生事小。萬無可回之理”引得賈似道大怒,勒令其退休!

鹹淳9年(1273)1月5日,額森布哈上奏:請在江南東路建康府的牛頭山築城,這樣可以扼守南宋兩淮的糧運。忽必烈不允。額森布哈再上奏“當初宋人在五河築城。今不築,恐爲宋人先”忽必烈答“汝言雖是。但你若坐視宋人戍之,罪亦不免”

11日,元軍向樊城發動總攻!先鋸斷樊城與襄陽之間的浮橋,斷絕襄陽城的援兵。之後用回回炮猛轟樊城!樊城頓時支持不住!樊城守將、范文虎之侄、京湖都統制範天順仰天長嘆“生爲宋臣,死爲宋鬼”自縊殉國。副將牛富率百餘名死士巷戰,殺到以血水止渴,最終身負重傷,以頭觸柱,投火而死!部將王福嘆曰“將軍死於國事,吾豈宜獨生”亦赴火死…

樊城陷落。襄陽危在旦夕!

消息是再也瞞不下去了!2月1日,朝廷下令爲郢州統制張順在荊湖立廟,並封其二子爲官。在此之前,呂文煥已在襄陽城中爲張順、張貴立雙廟祀之。

事已至此,賈似道要維護自己軍政強人的形象,只有主動求戰一條路可走!

賈似道申請上前線!暗地裡卻串聯百官,讓他們上書挽留自己!說朝廷不可一日無賈太師,如此柱石,只宜鎮守國都!

這一輪政治小心眼進行中,回回炮已從樊城推到了襄陽城外!蒙古人沒再跟呂文煥廢話。直接放炮轟城。時值陰曆2月,天氣陰冷,元軍“一炮中其譙樓,聲如轟雷,城中洶洶,諸將多有逾城降者”

這一天,劉整來到襄陽城下,勸呂文煥投降。呂文煥也不與劉整廢話,暗令弓弩手射一冷箭!劉整不及防備被射中右肩。幸有鎧甲防護。劉整大怒,立誓踏破襄陽、生擒呂文煥!

元軍大將阿里海牙力阻不可。阿里海牙單騎至襄陽城下“爾等拒守孤城五年,宣力於主,固其宜也。然勢窮援絕。徒苦城中數萬生靈!我主詔命:若能納款,全部赦免。望將軍三思”呂文煥狐疑未決,阿里海牙折矢爲誓。

27日,樊城被攻破一個半月後。襄陽守將呂文煥投降元朝!阿術率兵進入襄陽城,阿里海牙偕呂文煥回大都見元世祖忽必烈。呂文煥向忽必烈獻攻郢之策,並請求讓自己擔任先鋒。忽必烈任命呂文煥爲襄陽大都督!

襄陽在堅守近4年半後終於陷落!與其說敵人太強。不如說己方太弱!於國家生死存亡之要衝,不僅沒投入全國之力防守,其間還自亂陣腳、昏招不斷,失敗還能說些什麼呢?

賈似道是有話說的!他向白癡皇帝報怨“臣屢請帥兵行邊,陛下不許。如早聽臣出,何至今日”權臣威名,半點都不因這件“小事”有損!

白癡皇帝一如既往地信以爲真,更離不開“師臣”了。由此及彼,既師臣都不在意這件“小事”那因之而獲罪的那些人,也就沒必要追究了?

如投降的呂文煥。按宋律,呂氏家族全體都要完蛋,連婦女都要像梁紅玉那樣,被賣作官妓!可廬州知州、呂文煥的哥哥呂文福;靜江府知府、呂文德的兒子呂師夔…全都免罪,連官職都不變!罪大惡極的范文虎只是象徵性地降了一級官!

做完這些,白癡皇帝覺得世界再次美好,繼續投入到水深火熱的臥室運動中!17個多月後,大概是運動過度?所以就駕崩了?

3月7日,南宋四川制置司上奏“劉整故吏羅鑑自北來歸,帶來劉整書稿一帙,內有其取江南二策:1先取全蜀。蜀平,江南可定;2清口、桃源,乃河淮要衝,宜先城其地,屯山東軍以圖進取”帝宋度宗急忙命淮東制置司前往楚州的清口,擇利地築城以備之。

18日,忽必烈接受劉整建議。訓練水軍五六萬。並在興元府、金州、洋州、開封等地造船二千艘。

29日,賈似道在中書省內設立機速房。以求快速處置邊防軍情。

本月,太學生郭昌子獻守備六策:分遊擊以屯南岸、重歸峽以扼要衝、備鄂漢以固上流、調精兵以護漢江、備下流以絕窺伺、飭隘口以備要害。

本月,忽必烈立真金爲皇太子,中書令兼判樞密院事。並接受劉秉忠建議,任命王恂爲太子贊善,輔佐太子。

襄樊失守。南宋的國防線已從淮河、漢江一線收縮到長江一線。按蒙古水師的力量,隨時可能突破長江天險,直逼臨安!賈似道也急了,他不得不將最後的幾乎所有底牌押了上去!分兵固守這最後的安全底線!

4月2日,汪立信被任命爲京湖制置使兼江陵知府。9日,趙葵之子趙溍被任命爲沿江制置使兼建康留守。本月,宋度宗下詔表彰戰死樊城的範天順、牛富二人。官其二子,並賜土田、金帛。

本月,忽必烈召姚樞、許衡、徒單公履等問南征之計。徒單公履說“乘破竹之勢,席捲三吳,此其時矣”忽必烈當即命史天澤、阿術、阿里海牙等人行荊州等路樞密院事。鎮襄陽。哈坦、劉整、達春、董文炳等人行淮西等路樞密院事,守正陽。並下詔:襄陽之南多有堡寨,可乘機進取。以鈔5千錠賜將士及賑新附軍民。

5月1日,忽必烈定內外官,恢復舊制,三歲一遷。17日,忽必烈大概是想學當年的唐太宗李世民縱囚,也下了一道類似的詔書“天下獄囚,除殺人者須償命之外,其餘人等全部放回家與家人團聚!限8月之前自至大都。如期而至者,皆可赦之”

29日,宋度宗下詔“諸人上書,除了請求丞相賈似道往前線督兵這一條,朕不答應之外。其餘的都速送機速房處置”

6月上旬,前四川宣撫司參議官張夢發上書,陳危急三策:鎖漢江口岸、城荊門軍當陽界之玉泉山、峽州宜都而下聯置堡寨以保聚流民,且守且耕。並繪城寨形勢圖。可卻被賈似道押下不報。蹇材望上書,言邊事大可憂者七、急當爲者五。也被賈似道押下不報。

8日。陳宜中上奏“襄樊陷落,皆由范文虎怯懦逃遁,請斬之”可賈似道不許,只象徵性地降了范文虎一級官。讓他去做淮南西路安慶府的知府!監察御史陳文龍馬上彈劾“這是賞不是罰!另外趙溍乳息未乾,何足當邊防重任!范文虎,趙溍這兩個人都應該罷免一切職務”賈似道大怒,讓御史李可彈劾。將陳文龍罷爲撫州知州。

22日,京湖制置司汪立信上奏“襄樊之禍,皆由范文虎及俞興父子!但范文虎有其侄範天順守節不屈。或可少贖其愆。俞興奴隸庸材,挾私報復,激得劉整叛變,流毒至今!請置其子俞大忠以重典,則人心可起、事功可圖”范文虎因是呂文德之侄,很得賈似道的愛護。而俞興與賈似道沒什麼交情,而且賈似道也超恨俞興不識大體,激怒劉整。所以對俞興的處罰聖旨馬上就下達了:俞大忠被除名、發配廣南東路的循州羈管!

陳仲微上奏彈劾賈似道“惟君相幡然改悟,天下事尚可爲也”被賈似道貶爲江南東路提點刑獄使。

本月,因劉整、阿里海牙二將矛盾激化,忽必烈不得不分軍爲二,令二將各統之。

6月,高麗經略忻都率元兵殺入耽羅國,撫定其地。忽必烈下詔:任命迪裡巴、尹邦寶爲正副耽羅國招討使。

3月,大概是看到元軍在緊張備戰,趙良弼又一次從高麗來到日本的太宰府,要爲和平做最後一番努力。但好心落空了,他又吃到了2個多月的閉門羹。6月,無奈的趙良弼只好回京覆命。元世祖3次召見趙良弼,詳細詢問出使細節。趙良弼說“臣在日本住了一年多,發現日本民風狠勇誓殺,不知父子之親、上下之禮。加上日本土地貧瘠,多山多水。故得其地不能致富,得其人不能役使。且舟師遠渡,風浪難料。因此征伐日本是以有限的民力投入無窮的深淵。臣願陛下深思,收回用兵的聖意”但此時的忽必烈心意已決,已聽不進趙良弼的良言勸告了!

分析一下日本再三拒絕元朝國書的原因。一方面是日本此時正是武士掌權的武家社會,忽必烈動輒以武力相威脅,激起了他們鬥勇爭勝之心。另一方面與此時不少渡日的南宋遺民有直接關係。自平清盛以來,日本和南宋的關係一直良好,通商往來頻繁。日本國內金屬缺乏,不鑄銅錢,全靠從南宋進口。基於這種考量,日本又怎能向南宋敵國蒙古低頭呢?此時面對屠城爲樂的蒙古鐵騎、面對風雨飄搖的祖國,不少宋人選擇來到日本過新的桃源生活。其中被北條時宗尊爲上賓的南宋僧祖元便是典型一例。傳說當年元兵的刀架在祖元的脖子上,他依然面不改色,口唸佛謁,最後懾服元兵。當時的日本君臣十分信奉佛教,便也十分信任南宋來的僧人。他們相信了宋僧們所轉述的元兵的暴虐兇殘。在祖元等人反元情緒的感染下,日本國內的實際掌權者、鎌倉幕府的執權北條時宗堅定了抗元的決心…

閏6月21日,忽必烈下詔:命翰林院纂修國史,採錄累朝事實,以備編集。

本月,前臨安府司法樑炎午陳攻守之要五事,被賈似道押下不報。

開封民變篇風捲殘雲篇宋遼初戰篇崖山海戰篇宋金議和篇戰局轉折篇仁宗廢后篇仙人之戰篇趙韓鬥法篇伯顏出兵篇局勢急轉篇南宋內政篇成吉思汗篇陳橋兵變之軍報篇仁朝文人篇仁宗廢后篇諸國分合篇宗弼撤軍篇智高造反篇蘇軾回朝篇襄樊戰起篇蒙古發兵篇變法起始篇安石離京篇岳飛出生篇岳飛轉戰篇北宋亡國篇章楶守邊篇度宗駕崩篇趙禎誕生篇安石罷相篇西征收尾篇杜杲守城篇岳飛北伐篇吳曦自立篇韓琦求戰篇僞齊南侵篇平夏前奏篇西軍勤王篇張浚勤王篇狄青平叛篇戰局轉折篇大金立國篇張浚之死篇戰爭準備篇耿京起義篇章楶守邊篇北國安定篇皇帝護短篇斧聲燭影篇川陝再戰篇景炎流亡篇趁火打劫篇金軍退師篇嶽軍苦戰篇李筠叛亂篇張浚勤王篇三國換天篇宋軍反擊篇開封陷落篇世祖繼位篇三度爲相篇皇業肇基篇符離之潰篇襄樊戰起篇川陝首戰篇議和失敗篇哲宗成長篇熙河前奏篇遍地烽火篇宋遼爭地篇宋金儲君篇釣魚之戰篇岳飛撤軍篇餘玠登場篇太宗駕崩篇趙禎誕生篇變天前奏篇海陵被弒篇太子冊立篇北伐前奏篇天眷和議篇南宋紛紛篇海上之盟篇鵝湖之會篇金軍退師篇寇準回朝篇趙構逃跑篇徽宗登基篇曲端貶職篇哲宗親政篇瀟灑撤軍篇韓琦上書篇孟珙之死篇北漢亂象篇風捲殘雲篇大金立國篇川陝再戰篇交趾入侵篇大遼慘案篇
開封民變篇風捲殘雲篇宋遼初戰篇崖山海戰篇宋金議和篇戰局轉折篇仁宗廢后篇仙人之戰篇趙韓鬥法篇伯顏出兵篇局勢急轉篇南宋內政篇成吉思汗篇陳橋兵變之軍報篇仁朝文人篇仁宗廢后篇諸國分合篇宗弼撤軍篇智高造反篇蘇軾回朝篇襄樊戰起篇蒙古發兵篇變法起始篇安石離京篇岳飛出生篇岳飛轉戰篇北宋亡國篇章楶守邊篇度宗駕崩篇趙禎誕生篇安石罷相篇西征收尾篇杜杲守城篇岳飛北伐篇吳曦自立篇韓琦求戰篇僞齊南侵篇平夏前奏篇西軍勤王篇張浚勤王篇狄青平叛篇戰局轉折篇大金立國篇張浚之死篇戰爭準備篇耿京起義篇章楶守邊篇北國安定篇皇帝護短篇斧聲燭影篇川陝再戰篇景炎流亡篇趁火打劫篇金軍退師篇嶽軍苦戰篇李筠叛亂篇張浚勤王篇三國換天篇宋軍反擊篇開封陷落篇世祖繼位篇三度爲相篇皇業肇基篇符離之潰篇襄樊戰起篇川陝首戰篇議和失敗篇哲宗成長篇熙河前奏篇遍地烽火篇宋遼爭地篇宋金儲君篇釣魚之戰篇岳飛撤軍篇餘玠登場篇太宗駕崩篇趙禎誕生篇變天前奏篇海陵被弒篇太子冊立篇北伐前奏篇天眷和議篇南宋紛紛篇海上之盟篇鵝湖之會篇金軍退師篇寇準回朝篇趙構逃跑篇徽宗登基篇曲端貶職篇哲宗親政篇瀟灑撤軍篇韓琦上書篇孟珙之死篇北漢亂象篇風捲殘雲篇大金立國篇川陝再戰篇交趾入侵篇大遼慘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