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

對於左成的話,熊槐並沒有完全相信。

左成惡意中傷可能性也不是沒有,畢竟對於許行此人,楚國的貴族都是深惡痛絕的。

爲此,熊槐在派遣使者去邀請許行時,特意避開了公室中的重臣,然後從大夫中,挑選了一個不是大家族出身的左成。

雖然左成的家族也不弱,而且對許行也不見得有好感,但是畢竟他更需要依靠楚王,所以,熊槐以爲即便左成不喜許行,但也會完成任務,好言邀請許行。

不像公室衆人,若是他們去請許行,很可能到了庸縣就惡言傷人,直接把許行驅逐了。

然後任務沒有完成,回來認個錯請個罪,然後萬事大吉。

至於貴族爲什麼痛恨許行,熊槐心中很清楚,這是因爲與農家的思想有關。

農家的出現並非突然出現的,而是源遠流長的。從上古時代起,天下就有農稷之官,專門用來管理農事的。而早期的農家,也正是脫胎於此,基本都是稷官出身。

如果僅僅是這樣,並沒有什麼不妥。

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口越來越多,學問向下層傳播後,農家與其他諸子百家一樣,迅速壯大起來。

尤其是進入戰國之後,各國征戰不休,原本的井田制已經被瓦解,小農經濟逐漸成型,農家接着這股東風便迅速走向繁榮。

其結果是,一心一意爲國家考慮的農家內部,出現不同的聲音,出現了一個站在農民角度爲農民考慮的聲音。

爲此,農家就提出了順民心,取用有度的思想,企圖讓各國減少對百姓的盤剝。

然後這並沒有什麼用,各國的稅收從原來的十一稅,慢慢的變成十二,接着變成五二,各國稅收最重的秦國,已經接近百姓收穫的一半。

到了現在,久受盤剝之苦的農民,在面對沉重的現實時,不由想起以前,傳說中的上古時代,那個沒有戰亂之苦的古時候,那個聖賢與百姓一起耕作,然後大家一起做飯一起食用的古時候。

爲此,許行提出了同耕同食的主張,鼓吹國君貴人與百姓一同耕作,然後大家吃一樣的食物,這樣的國君,纔是一個好的國君,企圖恢復上古時代的國君與平民相對平等的舊貌。

這一說法,迅速得到了廣大農民的響應,但也就僅僅如此而已。

提出這一主張的許行,也就成爲了大家眼中的洪水猛獸。

以羣臣對許行的態度,說不得這是在污衊他。

雖然左成有污衊許行的動機,但是,許行這麼幹可能性同樣也有。

因爲許行對於耕種,是十分重視的,提出勿奪其時,行事以農爲本,不希望因爲其他的事情就妨礙了耕種。

雖然許行希望不會因爲其他事情就妨礙了耕種,但是希望與現實相差太遠,或者說希望本身就是一種對現實的不滿。

身處亂世,戰亂頻繁,幾乎沒有那年不打戰的,一打戰那就需要徵召士卒,如此一來農民就沒有時間耕種。

這就是影響了農民了耕種。

所以,熊槐以爲左成也並不是完全是在污衊許行。

許行或許是借使者宣詔的事情,向他這個楚王發泄心中的不滿,或者向楚王表明態度,或者想楚王委婉的提出建議,也不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說許行所表達的意思,關係到接下來許行與楚國的究竟應該如何相處下去。

想了想,熊槐面無表情的開口道:“此事寡人已經知道了。”

次日。

熊槐召見許行

禮畢。

寒暄過後。

熊槐問道:“許子,寡人聽說先生耕種心無旁騖,唯恐因爲其他事情耽誤了耕種,不知有這事嗎?”

許行聽楚王問起農耕之事,立即應道:“回大王,正是如此。民衆是國家的根本,而糧食卻是民衆的根本,耕種正是糧食的來源,一個農夫懈怠,那麼必然就會有一個人會捱餓,十個農夫懈怠,那麼就會有多人捱餓,若是一個國家的所有農夫全都懈怠於耕,那麼這個國家就會滅亡。”

“所以,臣以爲耕種乃是任何國家的根本,是國家存亡的保障,也是國家的強大基石。雖然臣愚鈍,不能號召聖賢與百姓一同耕種,但是好在臣還能堅持心中所想,自己勤於耕種,以爲國效力。”

“許子所言有理,耕種之事的確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事。”熊槐點了點頭,聽着許行的話,心中便有了底。

楚國到底是許行的母國,許行並不排斥楚國。

但是許行究竟願不願意爲楚國效力,熊槐想了想,接着,故作恍然大悟道:“難怪先生得知寡人下詔,也不肯耽誤半天功夫等候啊!”

許行一愣。

楚王這話的意思,似乎是知道當日的事情了。

這事雖然使者也有問題,但是自己跑去田間,也沒啥好說的。

就是不知道這個從庸縣一路陪伴到郢都的左大夫是怎麼回報的。

看來楚國的貴族還是一如既往啊!

只是···

許行想着他這次來郢都可是肩負着衆多門人弟子的期望,希望能說服楚王接受他們的主張,這可不能還沒有開始就失敗了。

想着,許行開口道:“大王,行趁着使者未到,提前去田間勞作,的確是臣的過錯。”

熊槐聞言一怔,這許行竟然主動認錯!

有戲!

許行頓了頓,接着道:“只是,臣回到楚國這兩年來,發現楚國提高了麥米的價格,並且還做出了用麥米抵稅的決策,收走百姓手中難以食用的麥米,卻將上等的粟米留給百姓。所以,臣私下以爲,這不僅是大王仁愛百姓,而且也是大王重視農耕的舉動,號召百姓趁着冬季種下麥米,以便來年能多收穫一次糧食。”

“一年多收穫一次,那麼十年就多收穫十次,長此以往,楚國即便遭遇不幸,碰上災荒,那麼百姓手中有充足的糧食,也不必流離失所了。”

熊槐聽到許行提及麥米,身體不由微微前傾,笑道:“莫非先生此舉還與麥米之事有關。”

許行搖頭道:“回大王,臣去耕種之事與麥米無關,但是卻與大王重視農耕有關。”

“哦,這是爲何?”熊槐差異問道

許行答道:“臣竊以爲,大王既然連百姓都不重視的麥米都在時刻關注,更何況是粟米這百姓的主糧呢!”

“而臣在庸縣還算有些薄名,一直專心於耕種之事,若是臣聽說有大王的詔令後,就丟掉鋤頭,日夜頂着腳尖,患得患失的期盼着大王的使者到來···”

“如此,臣的賤名受損事小,臣唯恐擔心有損大王重視耕種的希望,讓百姓誤以爲大王並不是真的重視糧食的耕作,否則,怎麼會因爲區區一道詔令,就耽誤了百姓的耕種呢!”

“所以,臣思前想後,與其讓大王與臣的名氣全都受損,還不如同時成就大王的威名以及臣的薄名。”

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八百五十一章 頒佈爵位 上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四百章 往燕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四百六十七章 秦趙之戰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圍一城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氣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應 上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
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八百五十一章 頒佈爵位 上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四百章 往燕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四百六十七章 秦趙之戰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二百七十五章 再圍一城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氣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應 上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