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符籙術

五胡『亂』華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無非就是這天災人禍!所謂的天災,就是東漢以來這數百年來,北方越來越冷,原來生活在北方的胡人失去了生存空間,這才逐漸向南遷徙,和漢人爭奪生存空間。同時這大晉開國以來,特別是這惠帝繼位以來這數年間,天下瘟疫、旱災、冰雪災、地震、洪水等天災不斷,無數流民四處乞食,天下餓殍遍野。

而這人禍就是這些地方長官,根本不把這些胡人平定對待,苛捐雜稅,更有甚者,到處掠奪胡人販賣爲奴。

林易前世雖是歷史學家,或者說對這段歷史本身瞭解的就不多,但是來到這世界後經過這麼長的時間,這樣淺顯的道理還是懂的。

如何能夠不通過不停地戰『亂』,而順應這時代的發展,推動各民族間的融合,推動淮河疑難地區的開發,這現在已經成了困擾林易最主要的問題。

在夏代紀年早期階段甚至更早的時期,地處成都平原的古蜀國已形成了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成爲了華夏文明的重要源頭和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據記載,古蜀國共有蠶叢、柏灌、魚鳧、杜宇和開明五個朝代,先後定都於瞿上(今成都市溫江區,亦有今廣漢市之說)、郫邑(今郫縣)、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廣都(今雙流縣)。春秋末期(約公元前4世紀),第五世開明王把都城遷至成都,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典故,因名成都,相沿至今,成都也因此成爲中國乃至世界罕見的自建城起便未改名稱的城市。而“廣都、新都、成都”合稱爲“古蜀三都”。

富庶的古蜀國是秦國統一天下過程中首先攻取的對象。秦惠文王爲此做了多年的準備,通過“石牛記”、“美女計”等一系列計策,麻痹了第十二世開明王。並開闢了由秦入蜀的“石牛道”(即“金牛道”)。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借巴、蜀互攻之機。派司馬錯率軍沿石牛道入蜀,數月之間便攻佔蜀地。此後,秦王三立三廢蜀侯,終置蜀郡,郡治即設於原蜀都成都。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秦國蜀郡郡守張儀按首都咸陽建制修築成都城牆;成都據此也成爲中國有確切史料記載的最長時間城址不變的城市。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昭王任命李冰爲蜀郡郡守。任內他主持修建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成都平原從此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經過數十年經營,成都在秦末便取代關中平原獲“天府之國”之稱,而這一美譽一直延續至今。

漢代的成都,經濟已相當繁榮,織錦業尤其發達。成爲朝廷重要的貢賦來源。於是朝廷在成都專門設置錦官管理,並在成都城西南修築“錦官城”。

魏黃初二年(蜀漢章武元年,公元221年),漢中王劉備在諸葛亮等人的輔佐下稱帝,宣稱繼承漢統。沿定國號爲漢(史稱蜀漢,亦簡稱蜀),改蜀郡爲成都府並定都於此。這一時期在諸葛亮的親力親爲下,蜀漢成都城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在佔有益州後,他就開始實行“安民息民”、“勸農管農”和“薄賦減負”的重農政策。成都的農業、鹽業和織錦業在這一時期得到很大發展,發展成蜀漢最大的城市,是蜀漢政權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西晉時,益州分爲益、樑二州,成都繼續爲益州治所。而這刺史府就在這成都城的太城之中,林易和阿蘭自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找到了這刺史府。?? 大帝修仙118

已是子夜時分,整個刺史府都是一片靜悄悄,府內雖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但是林易和阿蘭自然是輕而易舉地來到了這趙廞的寢室。

房內鼾聲此起彼伏,有機率地傳來,鼾聲中還夾雜着淺淺地呼吸聲,想來這應該就是那趙廞的愛妾。林易打通這雙耳精竅後,這聽覺早已提高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況且此時又是夜深人靜之時,這房中的一切聲音自然是絲毫逃脫不掉其耳朵。

“想不到這狗官還是篤信五斗米道!”林易心中暗罵道,但見這趙廞臥房四周到處都貼滿了各式各樣的符籙,黃『色』紙帛上的筆畫屈曲、似字非字、似圖非圖的符號、圖形。此時佛道尚未在蜀中百姓中傳播,因此五斗米道在百姓之中完全佔據主導地位,況且這五斗米道最早就是從下層百姓之中流傳,一般百姓都信奉此道。但是直至後世東晉一朝,道家纔在上層貴族之中流轉,想不到這趙廞堂堂益州刺史也十分篤信這五斗米道。

蜀中地區是道家最早傳播的地區之一,彭祖、張陵等道家始祖都在此學道成仙。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派別之一。創始人張陵(34~156),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人。東漢順帝時(126~144)入蜀,居鶴鳴山(今成都市大邑縣境)學道,並造作道)以教百姓,倡言天人下降,授以正一盟威之道,以爲人治病開始傳教,據稱‘百姓翕然奉事之以爲師‘。他爲了統率教民,設立二十四個傳教點,稱‘二十四治‘,以其中的陽平治(在今四川彭縣)、鹿堂治(在今四川綿竹)、鶴鳴治(在今成都市大邑)爲傳教中心,因入道者需交納信米五斗,故俗稱‘五斗米道‘。又因創教之初,曾受巴蜀少數民族原始宗教的影響,巫術『色』彩濃厚,時人或稱‘米巫‘。

張魯政權覆亡後,巴蜀地區五斗米道曾有過短暫(三國時期)的沉寂。但大晉開國以後,又漸趨活躍。時至今日,這益州之民十之八九還是多信奉五斗米道。

符籙是符和籙的合稱。指記錄於諸符間的天神名諱秘文,一般也書寫於黃『色』紙、帛上。五斗米道教徒聲稱,符籙是天神的文字,是傳達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鎮魔,治病除災。

符籙術導源於巫覡,始見於東漢。早期道教承襲此術,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就是以造作符書和以符水爲人治病來吸引信徒創建組織的。此後符籙術一直是天師道、正一道的主要修習方術。東晉中期出現的上清派雖主存思,亦兼符籙;靈寶派更以符籙術爲主。唐末宋初,天師道和上清、靈寶派分別以龍虎山、茅山、閣皁山爲活動中心,形成著名的‘三山符籙‘。南宋金元之際,更在‘三山符籙‘基礎上,分衍出神霄、清微等衆多符籙派。可以說,宋元以前,符籙道法是道教的主流。金元之際,全真道內丹興起,但擅長符籙之正一道仍在南方與之鼎足而立。直至明清,重符籙的正一道和主內丹的全真道一直分統着道教。符籙術之發展史實與道教的歷史相始終。

道教符籙使用十分廣泛。有用於爲人治病者:或丹書符籙於紙,燒化後溶於水中,讓病人飲下;或將符籙緘封,令病人佩帶。有用於驅鬼鎮邪者:或佩帶身上,或貼於寢門上。

有用於救災止害者:或將符籙投河堤潰決處以止水患,或書符召將以解除旱災等。至於道士作齋醮法事,更離不開符籙,或書符於章表,上奏天神;或用符召將請神,令其殺鬼;或用符關照冥府,鍊度亡魂。整個壇場內外,張貼、懸掛各式符籙。

符籙術的思想基礎是鬼神信仰,稱其有召神劾鬼、鎮魔降妖之功效者,自不可信,而用以治病偶爾稱有‘小驗‘者,也並非其驅逐了致病之‘鬼‘,可能別有原因。據推測,某些病本輕微的患者,因相信符籙,飲符水後,造成一種鬼已驅去、病已脫身的心理態勢。這類似於醫學上的心理療法,起作用的不是符籙本身,而是符籙所引發的積極心理狀態,促使人體調動防禦機制克服了疾病。另一種可能是氣功的作用。

如某些書符道士有很好的內煉工夫,書符時運氣於符上,以之治病,而產生一定療效。現代氣功已經證明能治某些疾病,這種以符載氣治病的方法,或許對某些病人有效。

當然這些都是現代人對符籙之術從科學的角度進行論證,但是這符籙術到底有沒有超出自然的力量,誰也說不清楚,不過在此時,這符籙在蜀中之地是十分常見,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家中一般都懸掛一些符籙,以避邪驅兇。

“既然如此心中有鬼,何必做出這麼多惡事來!”林易罵道。!”林易心中又暗暗道。只見一陣清風傳來,二道人影還未飄至,這房門已經自動打開。

“阿哥!這好像不對,這些符籙絕非普通凡物!”默不作聲地跟在林易身後的阿蘭急道,可是已經晚了,林易已經擡腳跨過了門檻。

第146章 泰阿之劍(下)第65章 五萬禁甲兵 征討齊萬年第122章 青城山第130章 信仰之力第179章 摸錯人了!第145章 泰阿之劍(上)第116章 傾家蕩產第48章 小靈天奇遇 駁馬青牛裔第2章 露隱疾 三人成虎傳不舉第13章 路遇襲 神機妙算險中生第106章 人生似宿鳥 大限各自飛第75章 混入洞穴中 遇憨楞兄弟第119章 雲篆第15章 悟彭祖 煉化樂氣求通脈第101章 明月出三峰 蒼茫冰川間第220章 打跑富二代第235章 夢魘靈體第137章 水鏡莊第90章 巧識破機關 聖女辯化身第179章 摸錯人了!第248章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第39章 無間道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3章 路遇襲 神機妙算險中生第95章 皚皚山上雪 皎皎雲中月第147章 雨夜密謀(上)第74章 論梁山風水 辨龍脈聖地第190章 鯉躍龍門第248章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第112章 坤卦第202章 力竭而死第165章 賈南風發瘋第68章 無賴欺近身 一力降十會第231章 談判第198章 自爆第232章 交易第171章 酒仙第124章 天下第一武侯祠第140章 上善若水第111章 錦官城第57章 可憐谷中魂 雖死不得安第26章 驚守衛 借亂暗中助妖狐第83章 餅中夾訊條 自有救兵至第173章 鍼砭時弊第173章 鍼砭時弊第50章 千年帝王都 多少餓殍民第114章 西夷校尉第24章 夜未央 行俠仗義沁人心第223章 又見引路紙鳶第34章 入夢魘 管中窺豹暗中傷第197章 雲雨悟真術第78章 雙人同心至 老嫗中暗襲第25章 衛天道 人妖殊途勢兩立第124章 天下第一武侯祠第136章 碾殺第55章 柳橋外失約 七裡坡尋訪第216章 阿強第133章 龍脈之氣第228章 毫無還手之力第29章 開心扉 情投意合通任督第101章 明月出三峰 蒼茫冰川間第120章 範長生第218章 蚌精第118章 符籙術第68章 無賴欺近身 一力降十會第96章 無計可消除 兩處等閒愁第11章 探祖母 心繫愛郎暗偷香第239章 統統化爲灰燼第38章 太君逝 雪地賞梅吟詩樂第191章 湖底激戰第241章 癡戀一生第233章 大夢幾千秋第48章 小靈天奇遇 駁馬青牛裔第18章 見愛妾 方知東宮喜事臨第64章 事了拂身去 又結一良緣第104章 誓死賭一搏 北斗玄鶴陣第230章 玩弄於鼓掌之中第155章 引火燒身第75章 混入洞穴中 遇憨楞兄弟第93章 蛟龍得雲雨 精氣四竅通第221章 贛巨人部落第47章 入世外桃源 遇童子辯日第88章 天馬化巨龍 無血無情印第40章 誓雪恥 小小少年志氣高第210章 修真國第172章 舊帝駕崩,新帝登基!第151章 先禮後兵(上)第59章 山窮水盡處 柳暗花明時第46章 勝勇追窮寇 天雷同殆盡第183章 掉包計第181章 花神娘娘第161章 痛打落水狗第66章 過始平入秦 久旱迎喜雨第158章 先發制人第86章 有緣遇故人 賜福爲聖徒第158章 先發制人第242章 築仙基第245章 涅磐重生第112章 坤卦第158章 先發制人第178章 節儉樸素 任人唯賢
第146章 泰阿之劍(下)第65章 五萬禁甲兵 征討齊萬年第122章 青城山第130章 信仰之力第179章 摸錯人了!第145章 泰阿之劍(上)第116章 傾家蕩產第48章 小靈天奇遇 駁馬青牛裔第2章 露隱疾 三人成虎傳不舉第13章 路遇襲 神機妙算險中生第106章 人生似宿鳥 大限各自飛第75章 混入洞穴中 遇憨楞兄弟第119章 雲篆第15章 悟彭祖 煉化樂氣求通脈第101章 明月出三峰 蒼茫冰川間第220章 打跑富二代第235章 夢魘靈體第137章 水鏡莊第90章 巧識破機關 聖女辯化身第179章 摸錯人了!第248章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第39章 無間道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3章 路遇襲 神機妙算險中生第95章 皚皚山上雪 皎皎雲中月第147章 雨夜密謀(上)第74章 論梁山風水 辨龍脈聖地第190章 鯉躍龍門第248章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第112章 坤卦第202章 力竭而死第165章 賈南風發瘋第68章 無賴欺近身 一力降十會第231章 談判第198章 自爆第232章 交易第171章 酒仙第124章 天下第一武侯祠第140章 上善若水第111章 錦官城第57章 可憐谷中魂 雖死不得安第26章 驚守衛 借亂暗中助妖狐第83章 餅中夾訊條 自有救兵至第173章 鍼砭時弊第173章 鍼砭時弊第50章 千年帝王都 多少餓殍民第114章 西夷校尉第24章 夜未央 行俠仗義沁人心第223章 又見引路紙鳶第34章 入夢魘 管中窺豹暗中傷第197章 雲雨悟真術第78章 雙人同心至 老嫗中暗襲第25章 衛天道 人妖殊途勢兩立第124章 天下第一武侯祠第136章 碾殺第55章 柳橋外失約 七裡坡尋訪第216章 阿強第133章 龍脈之氣第228章 毫無還手之力第29章 開心扉 情投意合通任督第101章 明月出三峰 蒼茫冰川間第120章 範長生第218章 蚌精第118章 符籙術第68章 無賴欺近身 一力降十會第96章 無計可消除 兩處等閒愁第11章 探祖母 心繫愛郎暗偷香第239章 統統化爲灰燼第38章 太君逝 雪地賞梅吟詩樂第191章 湖底激戰第241章 癡戀一生第233章 大夢幾千秋第48章 小靈天奇遇 駁馬青牛裔第18章 見愛妾 方知東宮喜事臨第64章 事了拂身去 又結一良緣第104章 誓死賭一搏 北斗玄鶴陣第230章 玩弄於鼓掌之中第155章 引火燒身第75章 混入洞穴中 遇憨楞兄弟第93章 蛟龍得雲雨 精氣四竅通第221章 贛巨人部落第47章 入世外桃源 遇童子辯日第88章 天馬化巨龍 無血無情印第40章 誓雪恥 小小少年志氣高第210章 修真國第172章 舊帝駕崩,新帝登基!第151章 先禮後兵(上)第59章 山窮水盡處 柳暗花明時第46章 勝勇追窮寇 天雷同殆盡第183章 掉包計第181章 花神娘娘第161章 痛打落水狗第66章 過始平入秦 久旱迎喜雨第158章 先發制人第86章 有緣遇故人 賜福爲聖徒第158章 先發制人第242章 築仙基第245章 涅磐重生第112章 坤卦第158章 先發制人第178章 節儉樸素 任人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