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良禽擇木,賢臣擇主

一秒記住,

“太子什麼時候登基的?”張華領完這聖旨後,雖然已經知道現在先帝已經駕崩,太子剛即位,但是這具體事情還不瞭解,於是問卞粹道。

“回泰山老大人,陛下是由上月癸丑日庚申時登臺祭祖,於太極殿內正式登基爲帝,改元永康!”卞粹爲朝中侍中,剛從洛陽而來頒發聖旨,自然是對朝中大事十分清楚。

若是按照大晉律法,卞粹爲張華女婿,受此牽連,即使是免於死刑,也必須由罷官。而此事,林易卻是對卞粹格外開恩,不僅沒有除去爵位,仍是官復原職。這卞粹自然是對林易感激涕零,林易爲帝后,按照慣例大赦天下,林易早就要重新啓用張華爲朝中輔政大臣之首,恢復壯武郡公爵位,仍列司空之位。卞粹知道張華在新帝中的重要地位,於是自告奮勇不遠千里來到范陽頒發聖旨。

“先帝已經去世,不知諡號爲何?”張華又問道。

“先帝諡號爲惠皇帝,陛下即位後,立即就對先帝進行了國葬,爲先帝守孝三年,全國哀悼三日!”卞粹回道。張華現在雖然是隱居於鄉野之地,這先帝駕崩,舉國悲痛之事,他只是有所耳聞,卻不知明細。

“先帝柔質慈民,諡號惠帝,確實是最合適不過,十分中肯!”張華回道。

古代帝王、貴族、大臣、士大夫死後,依其生前事蹟給予的稱號,叫做諡號。諡法“柔質慈民曰惠”,司馬衷是弱智沒錯,但先後爲權臣後宮所操縱,自己毫無主見,可稱柔質,既然沒有主見。也就沒幹過什麼懷事,一傀儡而已,勉強可以說是慈民。這就是皇家面子上的學問。

歷史上比較諡號“惠帝”的不多,除了司馬衷外。還有漢惠帝劉盈、明惠帝朱允炆(到了南明弘光朝後,纔給的諡號),基本上都屬於比較懦弱的皇帝。

事實上“惠”本來就不是一個好諡號,多用於傀儡半傀儡君主,和智商無關。和他相反的是,聰明的諡號是“昭”。

“老夫已經年屆古稀,只怕是力不從心。恕難從命!況且東宮人才濟濟,名士才子無數!賢婿還是回去吧,先替我謝過聖上。公安(張華長孫張輿,字公安)年幼。常思念京師父母,你也帶上他一起回到洛陽他父母那裡吧!老夫自會不久後,到洛陽面聖回奏陛下,謝恩請罪!”張華直接是一口拒絕道。按照他對林易的瞭解,他日爲帝后。必將還爲請他出山,所以他才早早就離開洛陽,隱居於千里之外的祖籍鄉野之地!想不到這最終還是找上門了!

自古以來,士大夫那種文以載道,不爲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在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前仆後繼。在中原沒有被蠻夷佔領之前,特別魏晉這個自由奔放,狂妄不羈的年代,士大夫公然抗命,拒絕朝廷入仕爲官的聖命,更是一種精神和信仰的傳承。你是皇帝又怎樣,皇帝就了不起嗎?老子就是不願意爲官,你能怎麼樣,有種就殺了我!這種精神思想放在滿清奴才思想裡,簡直是不可想象中的事情,但是在數千年前卻是比比皆是的存在!

按照這張華的性格,卞粹早已料到其岳父會拒絕入朝爲官,但是既然已經在皇上面前誇下海口,毛遂自薦,將此事包攬在了身上,立下了軍令狀,自然是極力相勸!他已經是早已想好了勸詞!

“殿下掌權後,首先就是安排朝中杜錫等大臣,認真修改了這泰始律,徹底廢除連坐誅族之刑罰,重典律而輕刑罰,休養生息,減輕百姓負擔,讓百姓安定生活,發展生產,恢復元氣。”

“若不是因爲如此,老夫只怕現在是早已經身首異處,只怕連累家人都落入大牢之中,生死不知!”張華打斷卞粹的講話插話道。

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知道林易爲帝后,無論如何必然要重用東宮的那一般謀士心腹,他佔據如此高位,只怕那些東宮故吏很難容得下他。他在官場上摸打滾爬一輩子,他早就是厭倦了勾心爭鬥,他不想在捲入朝廷派系爭鬥之中。況且他年齡已經到了70,人生古來七十稀,春秋還能幾何!最重要的是,他現在是對新帝有信心,能治理好這個國家,這個國家已經不需要他這個垂垂老矣的老叟!

他知道林易雖然一直對他很敬重,但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朝堂之中,只怕有不少王公大臣藉機要取了他的性命!他年輕之時,因爲堅持己見,力主伐吳,並認爲伐吳必勝。此後因此聲名顯赫,爲衆人所推崇信服,武帝更是視其爲宰相之才,朝中肱骨大臣,卻是因此招致荀勖、賈充等寵臣的嫉恨,伺機將其調到外鎮任職,遠離中央樞紐。

這麼多年來爲官,張華剛正不阿,鐵面無私,執法如山,一身浩然正氣,只怕是有意無意之間得罪了不少王公大臣。以他和賈后一黨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這些人只怕是隨便找幾個藉口就能借機讓他身敗名裂,客死他鄉!

“老且受誅兒並戮,如斯結局真堪憐!”他本以爲他的老年結局是如此悽慘,想不到林易爲了救下他們,竟然把朝廷已經頒發數十年的《泰始律》都進行了修改。不僅是讓天下數千人免於了了被屠戮於同族人之中,正是從源頭上禁止了誅族這種滅絕人性的做法。他只所以不希望林易發動兵變奪取朝政,不就是因爲不想亂殺無辜,同室操戈!想不到他不僅是按照他的意願而爲,而且做的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好數倍!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從林易對那賈后一黨骨幹的處決上,張華就看到林易的決心,他爲他感到驕傲。善良的人,我以善意對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意對待他,結果就會使他也變得善良。誠實的人,我相信他,不誠實的人,我也相信他,結果就會使他也變得誠實。這一種多麼高尚的情懷!

“士爲知己者死!”他有什麼理由不出山,幫他分憂解難!但是他知道,有些事情如同老虎尾巴,龍之逆鱗,即使是一國之君只怕也是不敢輕易動彈!朝中只所以有不少大臣對他忌恨嫉妒,就是因此他出生寒門,而不是士族子弟!有如此掣肘,他怎能放開手腳!如此讓林易爲難,不如就此終老山林。

“殿下登基爲帝后,現在的第一件事情都是狠治奢靡之風,大力根除聖朝奢侈浪費之風。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節儉則會有節制,有節制則百善都興起來;奢侈則會放肆,放肆則百惡都會爆發出來。陛下竟然是如此告誡百官臣民。這不到一個月來,京城中已經有不少權貴因爲奢侈之事而被懲罰,輕則罰去俸祿,重則降爵罷官!

這第二件事情嗎,就是大力選聘人才,任人唯賢,人盡其才,真正做到野無遺賢,特別是泰山大人這樣的有治國經驗,光明磊落的老臣,更是當今聖上所急需!聖上早已爲大人準備了這百官之首的位置!因此小婿才毛遂自薦而來!”卞粹又接着侃侃而道。

“看來皇帝已經看到了這天下日漸羸弱的源頭,就是奢華之風!這應該就是逸民(裴頠字)的功勞啊!”張華回道。這一切都在其所料之內,絲毫不感到意外,只是他卻是依然是堅定如鐵,沒有收下這道聖旨。

“裴大人已經出塵求道去了!連一筆紙信都沒有留給家人!只有幾本手稿餘下!”卞粹回道。

“歸隱山林,寄情山水!遠離紅塵,求仙問道!這或許是逸民最好的歸宿!”張華淡淡回道。此刻他終於明白了,皇上爲何要如此緊急請他回道京城輔政!裴逸民這樣的良臣已經遁世求道,他不想再失去張華這樣的賢臣!

“君有道,入仕爲官;君無道,歸隱山林!裴大人如此不辭而別,豈非說明殿下是無道之君?還是對陛下曾對其去爵罷官之事不滿?陛下雖然是十分大肚量,但是朝中已經有不少大臣爲此事憤憤不平!”卞粹又是爲皇帝打抱不平道。

“陛下早已料到泰山大人會拒絕入世,有句話叫小婿轉告大人,大人聽了之後若是依然執意隱居山野,陛下自然是會放手!”事已至此,卞粹是磨破了嘴皮,說了無數好話,都沒說動這張華,只能把這最後一招使出,對着張華耳邊耳語道。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陛下以國士遇臣,臣必故國士報之!”張華終於是恨下決心道,接着雙膝跪地,面朝東南方,十分恭敬地接下了聖旨。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英雄遇明主是多少人的夢想,找一個明主就成爲了這些人的理想狀態。很多人窮其一生就是想遇明主一展抱負。這種相遇就像是魚遇到了水,自由舒適。既然林易是如此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和盤突出,張華也恨下了決心,即使前面是地雷陣,也絕不退縮!()

第241章 癡戀一生第203章 急速離開第18章 見愛妾 方知東宮喜事臨第56章 尋隱者不遇 誤入無名谷第78章 雙人同心至 老嫗中暗襲第171章 酒仙第103章 請將須行激 少年不若老第182章 國庫告急第137章 水鏡莊第159章 孔子履和王莽頭顱第35章 又遇襲 莽漢不知調虎計第36章 霄壤別 方知天外還有天第56章 尋隱者不遇 誤入無名谷第108章 論玄素之道 授天書奇經第241章 癡戀一生第143章 衆人昭昭,我獨昏昏第212章 苦肉計第168章 背水一戰(下)第39章 無間道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98章 自爆第134章 平原王司馬乾第219章 七彩氣泡第148章 雨夜密謀(下)第145章 泰阿之劍(上)第147章 雨夜密謀(上)第17章 暗爭鬥 陽謀陰謀環環扣第210章 修真國第167章 背水一戰(上)第210章 修真國第240章 三年之約第84章 虔誠心祭祀 白馬石像出第94章 破瓜初爲婦 爲郎情顛倒第212章 苦肉計第107章 三試惑道心 堅定如磐石第247章 天譴第223章 又見引路紙鳶第204章 重逢第65章 五萬禁甲兵 征討齊萬年第42章 走馬入關西 遠離是非地第200章 老叟和青年第180章 選秀計劃第65章 五萬禁甲兵 征討齊萬年第121章 伏擊第36章 霄壤別 方知天外還有天第135章 鮮卑第176章 傳國玉璽第5章 略施計 請君入甕勸二臣第41章 老臣赤膽心 內亂何時休第77章 又遇故人來 怎中離間計第162章 偷天換日第195章 人似秋鴻,事如**第41章 老臣赤膽心 內亂何時休第52章 法理總無情 人心卻有情第17章 暗爭鬥 陽謀陰謀環環扣第25章 衛天道 人妖殊途勢兩立第225章 笛聲悠悠第223章 又見引路紙鳶第21章 金谷澗 癡情母女戀凡塵第122章 青城山第85章 顯靈選四人 必是帝王家第61章 骷髏洞尋寶 洞外有洞天第246章 天地異象第14章 究主謀 求道房中上上乘第184章 無爲而治第245章 涅磐重生第223章 又見引路紙鳶第35章 又遇襲 莽漢不知調虎計第111章 錦官城第93章 蛟龍得雲雨 精氣四竅通第246章 天地異象第142章 鹿精第108章 論玄素之道 授天書奇經第16章 謐大婚 名士豪客竟諂媚第144章 以孝治天下第241章 癡戀一生第228章 毫無還手之力第77章 又遇故人來 怎中離間計第49章 白叟翁論道 俏郎君尋仇第13章 路遇襲 神機妙算險中生第119章 雲篆第23章 誅盜賊 殺雞儆猴警悍婦第175章 良禽擇木,賢臣擇主第219章 七彩氣泡第245章 涅磐重生第7章 辦大市 不拘一格選人才第59章 山窮水盡處 柳暗花明時第204章 重逢第172章 舊帝駕崩,新帝登基!第154章 風水輪流轉第111章 錦官城第95章 皚皚山上雪 皎皎雲中月第229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89章 芳心向郎去 落刀爲問情第111章 錦官城第37章 雙喜至 剛獲麟兒又新婚第203章 急速離開第193章 奮死一搏第190章 鯉躍龍門第212章 苦肉計
第241章 癡戀一生第203章 急速離開第18章 見愛妾 方知東宮喜事臨第56章 尋隱者不遇 誤入無名谷第78章 雙人同心至 老嫗中暗襲第171章 酒仙第103章 請將須行激 少年不若老第182章 國庫告急第137章 水鏡莊第159章 孔子履和王莽頭顱第35章 又遇襲 莽漢不知調虎計第36章 霄壤別 方知天外還有天第56章 尋隱者不遇 誤入無名谷第108章 論玄素之道 授天書奇經第241章 癡戀一生第143章 衆人昭昭,我獨昏昏第212章 苦肉計第168章 背水一戰(下)第39章 無間道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98章 自爆第134章 平原王司馬乾第219章 七彩氣泡第148章 雨夜密謀(下)第145章 泰阿之劍(上)第147章 雨夜密謀(上)第17章 暗爭鬥 陽謀陰謀環環扣第210章 修真國第167章 背水一戰(上)第210章 修真國第240章 三年之約第84章 虔誠心祭祀 白馬石像出第94章 破瓜初爲婦 爲郎情顛倒第212章 苦肉計第107章 三試惑道心 堅定如磐石第247章 天譴第223章 又見引路紙鳶第204章 重逢第65章 五萬禁甲兵 征討齊萬年第42章 走馬入關西 遠離是非地第200章 老叟和青年第180章 選秀計劃第65章 五萬禁甲兵 征討齊萬年第121章 伏擊第36章 霄壤別 方知天外還有天第135章 鮮卑第176章 傳國玉璽第5章 略施計 請君入甕勸二臣第41章 老臣赤膽心 內亂何時休第77章 又遇故人來 怎中離間計第162章 偷天換日第195章 人似秋鴻,事如**第41章 老臣赤膽心 內亂何時休第52章 法理總無情 人心卻有情第17章 暗爭鬥 陽謀陰謀環環扣第25章 衛天道 人妖殊途勢兩立第225章 笛聲悠悠第223章 又見引路紙鳶第21章 金谷澗 癡情母女戀凡塵第122章 青城山第85章 顯靈選四人 必是帝王家第61章 骷髏洞尋寶 洞外有洞天第246章 天地異象第14章 究主謀 求道房中上上乘第184章 無爲而治第245章 涅磐重生第223章 又見引路紙鳶第35章 又遇襲 莽漢不知調虎計第111章 錦官城第93章 蛟龍得雲雨 精氣四竅通第246章 天地異象第142章 鹿精第108章 論玄素之道 授天書奇經第16章 謐大婚 名士豪客竟諂媚第144章 以孝治天下第241章 癡戀一生第228章 毫無還手之力第77章 又遇故人來 怎中離間計第49章 白叟翁論道 俏郎君尋仇第13章 路遇襲 神機妙算險中生第119章 雲篆第23章 誅盜賊 殺雞儆猴警悍婦第175章 良禽擇木,賢臣擇主第219章 七彩氣泡第245章 涅磐重生第7章 辦大市 不拘一格選人才第59章 山窮水盡處 柳暗花明時第204章 重逢第172章 舊帝駕崩,新帝登基!第154章 風水輪流轉第111章 錦官城第95章 皚皚山上雪 皎皎雲中月第229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89章 芳心向郎去 落刀爲問情第111章 錦官城第37章 雙喜至 剛獲麟兒又新婚第203章 急速離開第193章 奮死一搏第190章 鯉躍龍門第212章 苦肉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