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開鑿運河計劃

如同生活中不經意間的一個插曲一般,剩下的依然是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從哪裡到哪裡來,從那裡去到哪裡去,按部就班。當然這一次也算是一次不小的奇遇,其收穫也是非常大,雖然是曾耽擱了一段時間,但卻是瑕不掩瑜。每個人都有收穫,且都不小,特別是林易更是一番香豔之旅,如同楚王夢巫山神女一般,在洛神的幫助下,不僅是找到了這丟失已久的玉匣,更是真正地得到了這玉璽和玉匣這一對寶物的認可。雖然他現在的修爲,還不能真正操控這一對寶物,甚至是連其中的神奇之處都沒有發現,但是他相信,遲早有一天,這一對寶物成爲他手中縱橫天下的利器。

有了這錦鯉王李根,姚大等人也懶得看上他那些子子孫孫了,因爲自然是放了她們一條生路。他們繼續走水路,順着黃河東南方直下。這一路速度極快,半日時間不到,他們就過了這滎陽郡,黃河已經開始轉道東北方向而去,經齊魯之地入海。林易等人不得不棄舟山岸,該走旱路。

若是能連黃入淮,開鑿出這一段運河,這一路南去的水運就暢通無阻,漕運自然而然就興盛起來。林易心中是無比感嘆道。他只所以走這一道水路,其中也是有這實地查看這一路地形地貌的私心。他心中是早有了要開鑿這一段運河的意思,要把那後世暢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提前200多年,所欠的只是那無數的人力和財力。

後世人提到大運河。首先想到的是隋唐大運河,還有那暴君隋煬帝楊廣。但是這京杭大運河是早在了春秋時期就有了雛形。

春秋戰國時期開鑿運河基本都是爲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例如吳王夫差命人開鑿邗溝的直接目的是爲了運送軍隊北伐齊國。公元前360年魏惠王開鑿的鴻溝,基本都是爲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

隋王朝在天下統一後即做出了貫通南北運河的決定,其動機已超越了服務軍事行動的目的,因爲此時天下已統一。隋開運河有經濟方面的動機。中國古代很長時期內,經濟重心一直在黃河流域,北方的經濟比南方進步。但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400多年的混亂使北方經濟受到嚴重的衝擊,與此相比。南方經濟獲得迅猛發展,成爲全國經濟重心。隋統一全國後,格外重視這個地區,但隋定都長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隨經濟重心的發展變化南移。因此,國家需要加強對南方的管理,長安需要與富庶經濟區聯繫。需要南方糧食物資供應北方,不論是中央朝廷還是官僚貴族或是北方邊境。同時,長時期的分裂阻斷社會南北經濟的交流,而隨着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經濟的發展到這一時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經濟加強聯繫。

雖然現在的經濟政治中心,仍然還是在北方黃河流域。但是林易早已覺得開鑿暢通南北的運河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不僅僅是軍事、經濟、政治上面,更是大勢所趨,林易只想如何能儘快提前。

首先是這北方氣候原來越寒冷,而其他如水旱等自然災害也頻繁,現在已經不如北方仕子眼中的南蠻之地更適合人類生存。雖然此時在林易的命令下。朝廷是十分支持開發江南,鼓勵北方族人南遷。可是這效果依然不十分明顯。靠政府強制力所推動的效果,自然是遠遠沒有靠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推動。貫通南北的運河暢通後,自然而然就能加劇南北方的往來,無論是經濟貿易還是政治人口。

其次是現在北部邊境少數民族政權對晉亦是大患,如匈奴、鮮卑等民族,特別是日益強大的鮮卑,是大患!朝廷要派出大量軍隊駐紮邊境,這些軍隊僅靠屯田是不夠的,必須依靠江淮和中原糧餉供應。路途遙遠,走陸路又是遙遙無期,艱險異常。因此開鑿運河纔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隋以後的歷朝歷代,至清朝後期,無論是大一統時期政權,還是分裂時期的政權,都注重運河的疏鑿與完善,其動機無外乎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充分利用運河漕運。以運河爲基礎,建立龐大而複雜的漕運體系,將各地的物資源源不斷的輸往都城所在地,成了維持中華大地統治者主要手段之一。

統治者集合龐大的人力、物力開鑿運河的主要目的是爲了漕運。運河是爲了實實在在的漕運目的而生的,漕運是王朝的生命支持與動力供應系統,維持王朝的生命延續。由於海運的海盜、風浪等問題難以解決,在漕運史上運河水運是主要首選方案。開鑿運河是一件名符其實的功在當代、利在萬秋的偉舉,對修造者而言,可能效果並不能及時顯現,如同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人鋪路後人享福一般,但是給王朝後世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

無論如何林易都決定做這一個運河的開拓者,這個運河開鑿定了!林易一路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南方有邗溝貫通淮河和長江,只需要疏通拓寬即可。那鴻溝雖然是也貫通黃河和淮河之間,但由於年代太過久遠,況且是通過羣山峻嶺,這疏通拓寬的代價非常大,並且這鴻溝往南方向是通往荊州之地,淮河的上游,離那江南的核心之地還有千山萬水。

因此林易是已經計劃放棄了這拓寬疏通鴻溝,而是支持從開封附近往東南方向重新開鑿一條運河,把和邗溝連在一起即可。這個位置其實也就是後世隋朝605年所竣工開鑿的通濟渠。

由於這個方位偏東,一望無際,全是平原,屬於黃泛區,水道渠流密閉,這開鑿的成本也少了很多。同時這個地方兩岸皆是魚米之鄉,只要是風調雨順,這一季的糧食至少夠吃兩三年,無論是從地理上和經濟上林易自然是選擇這一條最優通道。而後從京都洛陽貫通北方幽州境內也成爲了其下一步的計劃方略。

這一路上就這樣過來,雖然沒有時間仔細查看這沿路的地形,但是林易腦海中始終都是這開鑿運河,造福後人之事,數天後,林易一行五人是終於是到了金陵城。

這金陵城此時名叫建鄴,本是東吳國都,東吳滅火後,就成了這揚州的州治所在地。

這建鄴城又叫冶城、越城、石頭城等,但是這金陵城都是其最響亮,最雅緻,最出名、最古老的別稱。

“金陵”原本是鐘山最早的名稱,後來成爲南京的地名。“金陵”二字最早用於城名是在戰國時期。地方誌記載,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敗越國,殺越王無疆,盡取越國奪取的吳國的地域,而在石頭山(今清涼山)築城,稱爲金陵邑,或石首城。那時的鐘山叫做金陵山,它的餘脈小山都還沒有自己的名字,石頭山當時是金陵山餘脈的一部分,所以這座建在石頭山上的城邑就被命名爲“金陵邑”。

當時的“金陵邑”只是個具有軍事意義的小城堡,城市雖然規模不大,但它卻是此地設置行政區劃的開始,“金陵”的發端。而由於“金陵邑”險要的地理位置,隨着此地影響力的越來越大,“金陵”之名也越叫越響。

“金陵”之名來源還有另外一說,即“埋金”之說。這種說法中,“陵”被解釋爲墳墓。相傳金陵的名稱是因秦始皇在金陵崗埋金以鎮王氣而得,即“埋金的陵墓”,故名金陵。傳說秦始皇曾聽人說這個地方地方有王氣,故鑄金人埋於此。並說在秦始皇埋金的金陵崗曾立一碑,上刻:“不在山前,不在山後,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獲得,富了一國。”

但又有人傳說秦始皇並沒有真的埋金,而只是詭稱在山中埋金。這樣,讓尋金的人在山的前後南北,“遍山而鑿之,金未有獲,而山之氣泄矣”。

此外,還有楚威王埋金說,據說當時楚威王覺得此地“有王氣”,甚恐,於是吩咐手下在今獅子山以北的江邊(古稱龍灣)埋金。古有記載:“周顯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子熊商敗越,盡取故吳地。以此地有王氣,因埋金以鎮之,號曰金陵。”

公元229年,吳大帝孫權在此建都,改秣陵爲建業,後於公元282年改建鄴,故建鄴之名沿用於此。

第121章 伏擊第220章 打跑富二代第207章 密謀第214章 巴丘縣第126章 辛公子第88章 天馬化巨龍 無血無情印第6章 憶往昔 賣肉西施一刀切第220章 打跑富二代第38章 太君逝 雪地賞梅吟詩樂第23章 誅盜賊 殺雞儆猴警悍婦第3章 初交鋒 太極殿內得嬌娃第41章 老臣赤膽心 內亂何時休第166章 異變突生第97章 無意苦爭鬥 各懷心腹事第20章 明君舞 金谷園中論捭闔第131章 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條龍脈第178章 節儉樸素 任人唯賢第72章 子夜聞陰謀 商議請救兵第71章 攻東西乳峰 首旗開得勝第99章 寒威千里望 玉立雪山崇第80章 冥獄鬼爪功 斷肋破七曜第146章 泰阿之劍(下)第209章 無數春閨入夢裡(下)第115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226章 合格的肉盾第186章 葛洪衛玠歸來!第56章 尋隱者不遇 誤入無名谷第229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61章 骷髏洞尋寶 洞外有洞天第129章 各懷鬼胎第219章 七彩氣泡第239章 統統化爲灰燼第162章 偷天換日第200章 老叟和青年第174章 出塵第213章 引路紙鳶第125章 碰瓷第63章 超越二千年 驚起一身汗第221章 贛巨人部落第30章 識血煉 比翼雙飛其樂融第64章 事了拂身去 又結一良緣第84章 虔誠心祭祀 白馬石像出第96章 無計可消除 兩處等閒愁第57章 可憐谷中魂 雖死不得安第167章 背水一戰(上)第104章 誓死賭一搏 北斗玄鶴陣第101章 明月出三峰 蒼茫冰川間第43章 秉燭夜談心 西出無故人第1章 苦命人 一覺睡醒仟捌年第247章 天譴第72章 子夜聞陰謀 商議請救兵第242章 築仙基第7章 辦大市 不拘一格選人才第221章 贛巨人部落第180章 選秀計劃第64章 事了拂身去 又結一良緣第100章 寂寞無作伴 喜迎玄鶴來第191章 湖底激戰第181章 花神娘娘第202章 力竭而死第213章 引路紙鳶第80章 冥獄鬼爪功 斷肋破七曜第223章 又見引路紙鳶第157章 仙姑第12章 逛金市 偶遇仙人解其惑第11章 探祖母 心繫愛郎暗偷香第214章 巴丘縣第85章 顯靈選四人 必是帝王家第33章 聽仙音 人間哪得幾回聞第148章 雨夜密謀(下)第9章 鷸蚌爭 福兮禍兮怎相知第203章 急速離開第55章 柳橋外失約 七裡坡尋訪第224章 天門峽第175章 良禽擇木,賢臣擇主第79章 文武七絃劍 劍氣化琴絃第155章 引火燒身第238章 救人第47章 入世外桃源 遇童子辯日第52章 法理總無情 人心卻有情第171章 酒仙第61章 骷髏洞尋寶 洞外有洞天第241章 癡戀一生第145章 泰阿之劍(上)第62章 建章 宮懷古 漸臺憶往事第145章 泰阿之劍(上)第168章 背水一戰(下)第98章 庚金劍氣訣 一劍破萬骨第65章 五萬禁甲兵 征討齊萬年第224章 天門峽第219章 七彩氣泡第39章 無間道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68章 無賴欺近身 一力降十會第46章 勝勇追窮寇 天雷同殆盡第108章 論玄素之道 授天書奇經第7章 辦大市 不拘一格選人才第35章 又遇襲 莽漢不知調虎計第143章 衆人昭昭,我獨昏昏第117章 巴氐流民
第121章 伏擊第220章 打跑富二代第207章 密謀第214章 巴丘縣第126章 辛公子第88章 天馬化巨龍 無血無情印第6章 憶往昔 賣肉西施一刀切第220章 打跑富二代第38章 太君逝 雪地賞梅吟詩樂第23章 誅盜賊 殺雞儆猴警悍婦第3章 初交鋒 太極殿內得嬌娃第41章 老臣赤膽心 內亂何時休第166章 異變突生第97章 無意苦爭鬥 各懷心腹事第20章 明君舞 金谷園中論捭闔第131章 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條龍脈第178章 節儉樸素 任人唯賢第72章 子夜聞陰謀 商議請救兵第71章 攻東西乳峰 首旗開得勝第99章 寒威千里望 玉立雪山崇第80章 冥獄鬼爪功 斷肋破七曜第146章 泰阿之劍(下)第209章 無數春閨入夢裡(下)第115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226章 合格的肉盾第186章 葛洪衛玠歸來!第56章 尋隱者不遇 誤入無名谷第229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61章 骷髏洞尋寶 洞外有洞天第129章 各懷鬼胎第219章 七彩氣泡第239章 統統化爲灰燼第162章 偷天換日第200章 老叟和青年第174章 出塵第213章 引路紙鳶第125章 碰瓷第63章 超越二千年 驚起一身汗第221章 贛巨人部落第30章 識血煉 比翼雙飛其樂融第64章 事了拂身去 又結一良緣第84章 虔誠心祭祀 白馬石像出第96章 無計可消除 兩處等閒愁第57章 可憐谷中魂 雖死不得安第167章 背水一戰(上)第104章 誓死賭一搏 北斗玄鶴陣第101章 明月出三峰 蒼茫冰川間第43章 秉燭夜談心 西出無故人第1章 苦命人 一覺睡醒仟捌年第247章 天譴第72章 子夜聞陰謀 商議請救兵第242章 築仙基第7章 辦大市 不拘一格選人才第221章 贛巨人部落第180章 選秀計劃第64章 事了拂身去 又結一良緣第100章 寂寞無作伴 喜迎玄鶴來第191章 湖底激戰第181章 花神娘娘第202章 力竭而死第213章 引路紙鳶第80章 冥獄鬼爪功 斷肋破七曜第223章 又見引路紙鳶第157章 仙姑第12章 逛金市 偶遇仙人解其惑第11章 探祖母 心繫愛郎暗偷香第214章 巴丘縣第85章 顯靈選四人 必是帝王家第33章 聽仙音 人間哪得幾回聞第148章 雨夜密謀(下)第9章 鷸蚌爭 福兮禍兮怎相知第203章 急速離開第55章 柳橋外失約 七裡坡尋訪第224章 天門峽第175章 良禽擇木,賢臣擇主第79章 文武七絃劍 劍氣化琴絃第155章 引火燒身第238章 救人第47章 入世外桃源 遇童子辯日第52章 法理總無情 人心卻有情第171章 酒仙第61章 骷髏洞尋寶 洞外有洞天第241章 癡戀一生第145章 泰阿之劍(上)第62章 建章 宮懷古 漸臺憶往事第145章 泰阿之劍(上)第168章 背水一戰(下)第98章 庚金劍氣訣 一劍破萬骨第65章 五萬禁甲兵 征討齊萬年第224章 天門峽第219章 七彩氣泡第39章 無間道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68章 無賴欺近身 一力降十會第46章 勝勇追窮寇 天雷同殆盡第108章 論玄素之道 授天書奇經第7章 辦大市 不拘一格選人才第35章 又遇襲 莽漢不知調虎計第143章 衆人昭昭,我獨昏昏第117章 巴氐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