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近距格鬥

兩架戰機在天空中快速地接近,此時的李成,只感覺到有一種恥辱,沒錯,蘇27戰機,是國內引進的最先進的戰鬥機了,操作這種戰鬥機的飛行員,一直都是相當自豪的,覺得在國內是最風光的。

現在呢,居然會敗給殲十,在超視距格鬥中,蘇27簡直就像是沒頭蒼蠅一般,如果是在正在的戰場上,這樣的下場也是很可怕的。

怎麼會這樣?這可是國內第一種擁有先進的中距導彈的戰機啊,怎麼會這麼的弱?

李成有一種要吐血的衝動,但是他知道,現在他是代表着重型機梯隊的,代表着瀋陽,絕對不能有情緒受到波動,否則的話,就肯定會落敗了,尤其是,現在已經到了近距格鬥的範圍內。

要知道,重型機和中型機的對抗,擁有先天性的優勢就是戰機的動力強勁,發動機是兩臺,但是其他的設備不會增加爲原來兩倍的重量,這樣就導致了動力儲備相當的豐富,隨時都能夠彌補空戰的損耗。

對方只有一臺發動機,怎麼和自己比?

視野中,目標越來越大,越來越大,李成的手指,開始在武器選擇開關上來回撥動,接下來,就該是近距格鬥了,在近距格鬥中,頭盔瞄準具能夠讓飛行員獲得先敵發現,先敵攻擊的有利態勢,沒錯,就轉到頭盔瞄準具上!

和對方一樣,此時的秦風也在轉換武器開關,相比蘇27的武器發射方式,殲十很簡單,只有雷達一種,所以,他只要轉換雷達模式,到達ACM上就可以了。

不求多,但求精!

ACM模式,本身就叫做近距格鬥模式,顧名思義,它就是用於近距離空戰格鬥,它的模式,和前面的幾個模式,也有一些不同。

前面的遠距離空戰的時候,需要對大範圍的目標進行搜索,完成一次掃描的時間會很長,而在近距格鬥中,雙方都在進行大過載機動,所以,雷達的掃描速度必須要快,它不用太遠的距離,但是雷達天線的旋轉必須要快,能迅速地將周圍空域的形勢都判斷出來,同時,在近距格鬥中,時間是關鍵,截獲目標的時候,必須要做到真正的截獲,也就是說,虛警率要求嚴格,一般高於常規搜索數倍以上,同時,最後一個,就是要能穩定跟蹤。

當掃描到對方之後,對方肯定也會大過載機動,對雷達來說,只要一旦掃描上,那就必須要能穩定跟蹤,只要機頭能跟上,那雷達也就得跟上。

這些要求什麼?

首先一個,就是要求雷達天線的重量不能大,天線越重,那轉動起來就越慢,靈活性就要差很多。這也是平板縫隙雷達天線的一個優點,天線重量小!

看看那些倒卡天線,雖然讓天線不動,饋源轉動,體積和重量都不小,當然,那種最普通的鍋蓋天線,是最難快速移動的。

其次,就是需要擁有目標的快速處理能力,處理速度越快,跟蹤的能力就越強,所以,別看一臺脈衝多普勒雷達,裡面的技術是相當的強的,在這方面,國產的性能已經超過了進口的蘇霍伊戰機!

那麼,雷達都要提供什麼信號?

當雷達發現並且跟蹤目標之後,就會對目標不斷地測距,測量方位,計算機進行處理之後,把信號發送給導彈的紅外導引頭,導引頭就會轉向目標方向,跟蹤目標,轉入穩定跟蹤之後,導彈就能鎖定,然後獲得發射的機會了。

以前的時候,操作導彈並不簡單,要測量目標的距離,要緊緊地跟在對方的後面,將各種數據輸入進導彈去,在做這一切的過程中,還得不停地機動,保證自己時刻在對方正後方,絕對是個技術活兒。

最開始,發射導彈並不需要雷達,用激光測距器來測量距離,用光學裝置來測量角度等等,後來,又用雷達測距器,殲七上改進出來的,就是雷達測距器,爲發射導彈做準備的,現在呢,什麼都不用了,所有的數據,都交給雷達去處理,交給火控系統自動處理,這樣對飛行員來說,只要專心於格鬥就可以了。

再說,還有平顯呢,各種開火的信息,都在平顯上面有顯示,坐在三代機的玻璃座艙裡,秦風感覺到一陣陣的放鬆,遠距離空戰對抗,蘇27是輸了,近距離格鬥的話,對方更沒有機會!

不是有一個漂亮的外形就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的,他們欠缺先進的電子技術,而在現代的戰爭中,先進的電子技術,是起着決定性的作用的,沒錯,就是決定性!

秦風打開加力開始爬高,作爲一款動力不足的戰機,想要在格鬥前儲存足夠多的能量,那就是利用高度的優勢了,同時,他還在轉變方向,飛機劃出一條弧線,向着對方斜着飛過去。

此時,對面的李成就暗叫不好,對方飛過來的方向,正好是太陽的方向,這樣一晃,他的頭盔瞄準具就不好用了,光電裝置也不好用了。

轉到雷達模式!

李成快速地撥動開關,將火控系統轉回到了雷達模式,試圖用雷達鎖定住對方,他低頭去看雷達屏幕,想要操作雷達完成鎖定的動作,但是,已經太遲了!

“殲十戰機完成一次鎖定!”現在的空空導彈,除了尾追攻擊之外,已經可以迎頭攻擊了,殲十攜帶着霹靂-8導彈,在迎頭中,首先鎖定住了殲十一,完成了近距格鬥中的第一輪攻擊!

火控系統太快了,幾乎是轉換模式到導彈鎖定,用不了三秒的時間,此時,對方估計纔剛剛手忙腳亂地撥動完畢六個開關吧?

不錯,轉換一次,他們要撥動六個開關,三套火控系統,好用嗎?

當然不好用了,但是沒辦法,因爲蘇聯人的電子系統不夠先進,很多能自動完成的,都加裝了手動控制,導致他們的操作量相當大,相比之下,殲十的操作就很簡單了。

第七百零九章 蘇維埃特色第五十八章 我想到了第八章 秦風眼中的殲-9第一百五十八章 又一個平安符第三百八十一章 殲-7CP第八百三十八章 最大盤旋過載第四百零八章 工藝的反覆探究第七百一十七章 政府同意了第七十三章 人情世故第三百四十六章 對抗開始第六百四十一章 座艙失壓第三百九十四章 海軍的要求第五百零七章 我們學習的是如何釣魚第六百三十六章 換個角度考慮第六百九十八章 庫賓卡基地第五百七十八章 和平典範工程啓動第三百八十四章 幫忙飛殲教七第二百零一章 不是忽悠第八百四十三章 空軍下訂單第八百四十三章 空軍下訂單第二百八十九章 殲轟七第二百七十四章 將軍到來第三百一十章 生意人第七十四章 果然和秦風說的一樣第二百五十八章 飛行交響樂第七百五十八章 拍板第八百一十六章 給中國人壯膽的飛機第八十六章 低空大表速的科目第五百零一章 不斷的改進第七十五章 複雜的解決方案(加更)第六百二十六章 火力增加一倍第四百五十九章 嚴謹第五百零四章 秦雪的提問第七十一章 找六爺的資料第三百七十一章 祖國的未來第七百五十六章 拖延的會議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的專業組第八百二十三章 蘇30第二章 絕對不會放棄飛機第七百一十九章 幹國防要有奉獻精神第一百八十七章 15分鐘吧第八百六十二章 L-15高教機第九十五章 可以承受第五百六十七章 高風險第六十六章 表彰大會第三百六十九章 蛻變第二百一十四章 前往法國第八百二十三章 蘇30第六章 撐起共和國的天空第六百七十九章 爲爸爸而驕傲第五百六十一章 殲-7Ⅲ的改進第六百零八章 081號第六百七十三章 反艦導彈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三百五十七章 幻影3第七百一十四章 蘇27K第三百三十四章 意外的休假第四十章 貓捉老鼠第三百一十四章 翼盒的強大第六百二十二章 燃料箱漏油第三十一章 失敗的和事佬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導的關心第八百三十四章 新科目第五百七十八章 和平典範工程啓動第二百一十二章 先進性第六百四十六章 改革第四百八十七章 未來的天空第七百八十一章 協調發動機第八百五十七章 成功定型第三百一十一章 禮輕情意重第七百六十三章 現代化空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三百二十六章 實力的差距第四百四十九章 外購數字電傳技術第二百二十八章 快,準,狠第九十四章 砥礪前行第三百二十章 對抗飛行第九十三章 這是胡來第八百四十章 年輕一代第七百二十六章 不斷髮展第四百九十章 總師的代表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請自來第二百章 壯觀,漂亮第六百七十六章 飛回去第八百三十七章 伊爾76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們要米格-29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能浪費第六百四十三章 堅持飛回去第四百六十七章 首創第七百五十九章 還要自己生產第七百一十六章 介紹蘇27第七百零五章 我們要看蘇27第五百九十四章 談成第五百五十七章 落後第七百零七章 曾經的情誼第二百六十八章 問題很多第四百五十八章 歐洲聯合戰鬥機第七十四章 果然和秦風說的一樣第五百一十章 電子系統是不斷髮展的第五百章 參觀火焰工廠
第七百零九章 蘇維埃特色第五十八章 我想到了第八章 秦風眼中的殲-9第一百五十八章 又一個平安符第三百八十一章 殲-7CP第八百三十八章 最大盤旋過載第四百零八章 工藝的反覆探究第七百一十七章 政府同意了第七十三章 人情世故第三百四十六章 對抗開始第六百四十一章 座艙失壓第三百九十四章 海軍的要求第五百零七章 我們學習的是如何釣魚第六百三十六章 換個角度考慮第六百九十八章 庫賓卡基地第五百七十八章 和平典範工程啓動第三百八十四章 幫忙飛殲教七第二百零一章 不是忽悠第八百四十三章 空軍下訂單第八百四十三章 空軍下訂單第二百八十九章 殲轟七第二百七十四章 將軍到來第三百一十章 生意人第七十四章 果然和秦風說的一樣第二百五十八章 飛行交響樂第七百五十八章 拍板第八百一十六章 給中國人壯膽的飛機第八十六章 低空大表速的科目第五百零一章 不斷的改進第七十五章 複雜的解決方案(加更)第六百二十六章 火力增加一倍第四百五十九章 嚴謹第五百零四章 秦雪的提問第七十一章 找六爺的資料第三百七十一章 祖國的未來第七百五十六章 拖延的會議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的專業組第八百二十三章 蘇30第二章 絕對不會放棄飛機第七百一十九章 幹國防要有奉獻精神第一百八十七章 15分鐘吧第八百六十二章 L-15高教機第九十五章 可以承受第五百六十七章 高風險第六十六章 表彰大會第三百六十九章 蛻變第二百一十四章 前往法國第八百二十三章 蘇30第六章 撐起共和國的天空第六百七十九章 爲爸爸而驕傲第五百六十一章 殲-7Ⅲ的改進第六百零八章 081號第六百七十三章 反艦導彈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三百五十七章 幻影3第七百一十四章 蘇27K第三百三十四章 意外的休假第四十章 貓捉老鼠第三百一十四章 翼盒的強大第六百二十二章 燃料箱漏油第三十一章 失敗的和事佬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導的關心第八百三十四章 新科目第五百七十八章 和平典範工程啓動第二百一十二章 先進性第六百四十六章 改革第四百八十七章 未來的天空第七百八十一章 協調發動機第八百五十七章 成功定型第三百一十一章 禮輕情意重第七百六十三章 現代化空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三百二十六章 實力的差距第四百四十九章 外購數字電傳技術第二百二十八章 快,準,狠第九十四章 砥礪前行第三百二十章 對抗飛行第九十三章 這是胡來第八百四十章 年輕一代第七百二十六章 不斷髮展第四百九十章 總師的代表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請自來第二百章 壯觀,漂亮第六百七十六章 飛回去第八百三十七章 伊爾76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們要米格-29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能浪費第六百四十三章 堅持飛回去第四百六十七章 首創第七百五十九章 還要自己生產第七百一十六章 介紹蘇27第七百零五章 我們要看蘇27第五百九十四章 談成第五百五十七章 落後第七百零七章 曾經的情誼第二百六十八章 問題很多第四百五十八章 歐洲聯合戰鬥機第七十四章 果然和秦風說的一樣第五百一十章 電子系統是不斷髮展的第五百章 參觀火焰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