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節 美軍顧問

太平軍現在遇到的問題是,主要攻不下湘軍在天京城外的營壘,曾國藩總結自己的戰法是結硬寨打呆仗,事實上沒這麼簡單,但他們的營壘修建的確實非常有水平,太平軍還是用他們過去攻城的老辦法,挖地道。

但湘軍採取以挖對挖,每挖通一處地道,或薰以毒煙,或灌以穢水,或以木樁堵洞口,使太平軍的地道連連失效。

所以太平天國希望從廣東購買重炮,用來轟塌湘軍的營壘。

這個商人是受洪仁玕委託來廣東的,洪仁玕曾經在香港就知道朱敬倫這個人,但是他走之前朱敬倫還沒有竊取廣東,但是洪仁玕跟洋人依舊有聯繫。

洪仁玕剛剛到天京的時候,洪秀全確實讓他主理朝政,但是他根本就沒有威望,沒人服他,將領們說,太平軍的王都是打仗打出來的,甚至不斷的慫恿洪仁玕出城打一仗,打仗的結果就是大敗,從此再也無法在朝堂立足,被洪秀全安排專門管外交。

在香港待過,他會說英語,倒也合適跟洋人溝通,在這方面他還是做出了一點成績的,比如通過上海的洋商採購軍火和糧食,主要就是他負責聯繫的,但是李秀成攻打上海的時候,他被洋人給騙了,暗中約好洋人中立,李秀成帶了幾千個人大大咧咧就去接收上海,結果靠近城牆後,洋人卻早佈下了埋伏,火炮齊鳴,險些將李秀成打死,之後洪仁玕的境況就更加困難,被李秀成等實權人物排擠的更加厲害了。

因爲這件事,洪仁玕甚至將從香港來投奔他的洋人傳教士羅孝全的僕人當面殺了,殺雞給猴看。

也因爲掌管外交,所以洪仁玕認識一些洋人,他從洋人口中得知,朱敬倫竟然在廣東掌握了大權,按照洋人的話來說,那就是已經發動了政變,正在建立政府,按照洪仁玕的理解,那就是朱敬倫此時成了割據一方的藩鎮,只是沒敢跟朝廷撕破臉。

他畢竟對東西方都瞭解一些,這個見識倒是對的,但他誤以爲朱敬倫是害怕滿清的報復,纔是不敢自立爲王,就想用太平天國的王位拉攏朱敬倫,以爲得到太平天國支持,朱敬倫就敢造反了,這就有些太天真了。

洪仁玕還從洋人哪裡得知,朱敬倫有兵工廠,可以製造大炮,甚至軍艦,苦於無法攻破湘軍營壘,又苦於被湘軍封鎖長江,洪仁玕纔有了來購買大炮和軍艦的打算。

而提供這些消息的洋商,則是美國旗昌洋行,這真是諷刺,美國此時是全世界最大的軍火進口國,他們的商人卻是上海最大的軍火走私商。

老實說,對於太平軍搜刮來的民脂民膏,倍洋人又搜刮走,朱敬倫還是很眼饞的。

太平天國被封鎖,只能通過走私獲取軍火,但是清軍的封鎖並不嚴密,甚至他們的軍隊都在參與走私,不止是八旗綠營這些王八蛋軍隊,連湘軍都脫不了干係,左宗棠這樣的人物也牽扯了進來,當然左宗棠自己並不管這些,而是通過一個人來辦理,他甚至不知情或者裝作不知情,因爲他需要錢,而那個人可以給他源源不斷的弄來錢,那個人叫做胡雪巖。

爲了引誘走私者爲太平天國提供武器,他們採取了高價收購的方法,或者說是無奈。兩江總督怡良月奏稱,“在上海十五元或二十元能夠買得到的短槍,太平軍須付給走私者一百元”,“向來夷人火藥每桶賣洋銀三元者,今增長至二十五六元不等”,距離兩江總督的奏報已經過去了十年,可是這種走私貿易,在上海依然無法禁絕。

據英國駐滬領事阿利國估計,當時在華各國“安分夷商,恨逆匪踞擾,以致貨物滯銷,僅十之二;其希圖漏稅,接濟火藥糧食漁利者,竟十之八。”

顯然軍火走私在上海已經形成了一條產業鏈,有一大批既得利益集團,他們肯定不希望太平天國跟清軍的戰爭過早結束,所以旗昌洋行才願意給洪仁玕提供廣東的情報,甚至就是他們有意爲之,太平天國的代表也是乘坐旗昌洋行的船來到廣東的。

“上海的情況,比我想象的更復雜啊。”

朱敬倫聽完伍崇曜整理的上海情報後,感嘆道。

伍崇曜的外交部長很大一個工作其實就是收集各地情報,他過去舊行商的身份爲他的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不管是洋人,還是在上海的買辦都跟過去的十三行有分割不開的聯繫,洋人自不用說,那些無孔不入的買辦,最早期的都是來自廣東,而他們過去是爲十三行服務的,從各地收來茶葉等物,交給壟斷經營的十三行賣給洋人,就是他們過去的主要生意,詹天佑他爹就曾是這樣一箇中間人,而且非常有錢,一次救災就能拿出幾萬兩銀子來,但是隨着鴉片戰爭的結束,詹家破產了,否則詹天佑也不可能冒險去當留**童,在當時的人看來那跟賣孩子沒什麼兩樣。

因此伍崇曜通過這些買辦得到了各地的情報,主要是各個口岸的情報,但也有一些其他方面的。

收集情報,自然是爲造反,或者說是自立做準備。

越是知道內情,朱敬倫就越是對自己的事業謹慎起來,湘軍比他想象的要厲害很多。

上海的洋槍隊絕對不是烏合之衆,儘管軍紀不怎麼樣,但是戰鬥力不容小覷,主要軍官都是洋人,首領是美國人華爾,此人絕對不是單純的冒險家,他是有軍事經驗的。

曾經入學美國文理軍事學員,沒畢業,但也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之後參加美軍打過跟墨西哥人打過仗,後來又加入法軍,參加了對俄國的克里米亞戰爭,可以說他還具有相當豐富的軍事經驗,尤其是跟俄軍作戰,那絕對是一場大戰和苦戰。

他招募的軍官,全都是洋人,主要也都是有過軍事經驗的退伍兵,這種人在戰火不斷的歐洲多的是,因此他軍隊的軍官也是比較專業的。

武器裝備上,靠近上海根本不缺,整套的洋槍大炮,西式訓練,這樣的軍隊如果說沒有戰鬥力那是說謊。

但這樣的軍隊,面對李秀成的太平軍,也並沒有佔到優勢,而是多次失敗,除了兵力上的差距外,至少說明太平軍面對西式軍隊,是有一戰之力的,起碼具有極強的戰鬥意志。

可是這樣的太平軍,硬是拿曾國藩的湘軍沒辦法。李秀成今年組織了十三王,十多萬兵力圍救天京,硬是無法打開曾國荃的防禦。

曾國藩說他的湘軍是“結硬寨打呆仗”,朱敬倫反倒覺得湘軍是“打硬仗結呆寨”,來自湘西性格內斂意志頑強的農民,被曾國藩訓練成了一個個能抵抗到底的機器人,服從性極強,能夠戰鬥到最後一個人,而且也裝備了爲數不少的現代武器,這樣的軍隊絕對不能小看。

“那您見不見那個人?”

伍崇曜詢問道。

朱敬倫苦笑道:“任何人跟這些玩意牽扯到一起,將來都要揹負罵名的。”

朱敬倫一直不理解的是黨國爲什麼不嘗試一下糾正歷史錯誤,反正這個錯誤他從一開始就不想犯。

伍崇曜又問道:“那生意呢?”

朱敬倫搖搖頭:“算了,讓他走吧,江南的事情我們不管。對了,這件事不用保密,讓柏貴他們都知道。”

既然自己沒有跟太平天國勾結,那麼就沒有觸到清廷,準確的說是曾國藩的底線,他們肯定不會這時候對廣東動手,太平天國就至少還能幫朱敬倫擋上一年。

伍崇曜點點頭,將筆記本翻過一頁,上面記得都是他要彙報的情況,年紀大了,只能都記下來。

“哦,對了,美國人到了。一共十個人,只有一個艦長,剩下的他們說是大副,但他們保證軍事技能做艦長是綽綽有餘。他們還派出了一個海軍工程師,說是來考察我們的船廠。”

這幾個月,美國人已經派來了上百個教師,這一點上他們比瑞典人效率更高,當然更主要的是他們的人口基數比瑞典高的多,所以擁有更多的教師儲備,加上一種美國人特有的使命感,自認是全世界的道德模範,因此有大批樂意奉獻於教育事業,在將先進的歐美教育文化傳播到落後的東方的使命感的驅使下,美國很多學校的教師主動報名。

至於他們的軍事顧問,也纔剛剛確定消息,估計此時已經啓程了,這是朱敬倫點名要求的。

湘軍的戰鬥力超乎他的估計之後,他就開始擔心將來跟湘軍的戰爭會發展成持久戰,朱敬倫可不想跟清廷打個十幾年,他要的是變革,是工業革命,不是戰爭。太平天國戰爭,不是美國南北戰爭,不是給國家發展掃清障礙,完全是毫無意義的內戰,這種戰爭有一次就夠了,一次就已經是悲劇,兩次就實在是災難了,一旦真的發生這種事,朱敬倫不敢想象,混亂的程度會有多大,恐怕直追五胡亂華。

所以他決定,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海軍中來,如果陸地戰爭形成僵局,他就必須通過海路打破僵局,最直接的辦法,當然是效仿英法聯軍直驅北平。

但他沒有合格的海軍軍官,瑞典人的海軍並不強大,他想了想,這個時代最有海軍經驗的,第一是英法兩國,克里米亞戰爭中,兩國海軍都跟俄國海軍作戰過,法國人甚至使用了早期的鐵甲艦。

但這兩國,此時還不看好廣東,儘管他們對廣東自立能夠接受,但並不願意介入,他們畢竟不是瑞典這樣的小國,一個個小小的中國地方政府,就能讓他們多麼重視,除了英法,海軍戰鬥經驗最豐富的國家,也就是美國了。

美國南北戰爭依舊在激烈的交戰,南方在陸地上,雖然依然保持攻勢,但在海洋上,美國北方的力量卻持續增強,1863年擁有艦艇588艘,人員3.4萬;1864年艦艇增至671艘,人員5.15萬。到戰爭結束時,已擁有艦艇700多艘。到戰後美國北方海軍規模,將成爲世界第一海軍。

關鍵是美國海軍在長期執行封鎖,還跟南方海軍戰鬥中,積累了不少經驗,這些戰爭經驗正是朱敬倫緊缺的,所以從美國聘請海軍軍官,是僅次於英法的選擇。

爲此朱敬倫特意給林肯寫了一封信,因爲朱敬倫代表廣東政府支持過林肯,還買了林肯幾千萬美元的債券,林肯權衡之下,雖然只是一個地方政府,而且根據情報,很有可能會反叛,他雖然顧慮重重,因爲美國現在正在平叛,支持一隻有可能反叛的勢力,對他們的國際形象不利,但他還是回信了,答應派出軍官,但再三強調,美國顧問不會介入中國內戰,一旦中國爆發內戰,他將撤走顧問。

政府層面完成了談判之後,之後就是組建顧問團的事情,經過小半年的準備,美國人終於準備好了,挑選出了軍官前來廣東。

美國人來的比朱敬倫預想的要快,一個月後他們就到了。

這時候正式中國新年,1863年2月18日,同治二年春節。

美國人趕上了一個好日子,但卻打攪了伍崇曜的新年,朱敬倫讓他帶着美國顧問們好好的在廣東逛一逛,感受一下中國新年的熱鬧氣氛,尤其讓他們感受一下廣東的氣氛,對比一下此時在江南一帶的地獄般景況,相信他們的心理會對廣東地方政府更有認同感,一旦心理認同了,他們履職起來就會更有效率。

過了正月十五,他們才正式上任。

艦長和大副統統編到朱敬倫現在僅有的一艘炮艦上,另外還有兩艘炮艦即將完工,是通過建造第一艘後積累了經驗,然後改進後生產的,另外還有一艘1000噸級的軍艦,在瑞典工程師的幫助下正在緊鑼密鼓的生產。

這是廣東目前最大的產能了,在想要擴大,一時半會是不可能的。

由於兩艘炮艦即將下水,朱敬倫需要給兩艘炮艦提供軍官,因此這些美國人來的真是及時,讓他們立刻上艦,第一負責緊急培訓海軍,第二也是讓他們自己熟悉一下朱敬倫的炮艦情況。

但是一個月後,跟軍官們一起來的那個美國工程師,在考察了朱敬倫的造船廠之後,建議朱敬倫製造鐵甲艦,他認爲朱敬倫的兵工廠完全有能力生產鐵甲艦。

第七百七十九節 昏君混臣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五百九十二節 重工業的春天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一百六十六節 正反割地呢,沒空!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五百五十九節 普法戰爭紅利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七節 應募第一節 廣州陷落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六百七十一節 環太平洋華人圈第六百零六節 付出的代價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八百三十一節 日本人的小算盤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六百七十六節 新明英商約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七百九十一節 明俄滿蒙協定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六百七十二節 環太平洋利益鏈第三百節 歸程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六百一十九節 新的土地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二十節 取信(4)第三百一十八節 荒山茶園第七百六十節 飲馬墨西哥灣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二十四節 跟班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一百六十九節 思維定勢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四百零六節 進錯洞房 2第三百二十九節 兩場官司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二十九節 想分一杯羹第46節 營救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六百一十五節 大移民潮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六百零六節 付出的代價第七百六十八節 海軍上刺刀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七百九十一節 明俄滿蒙協定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七百三十四節 排華談判第八十一節 參戰第八百二十三節 拜上帝教的傳播第七百四十一節 美國華人大起義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三百六十七節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一百零四節 朱敬倫的千金馬骨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七百八十二節 李鴻章的後路第十九節 取信(3)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四百零六節 進錯洞房 2第六百三十八節 太平天國最後的希望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39節 嫌疑人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七百三十八節 不是已經開戰了第一百零八節 軍事大欺詐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46節 營救請假幾天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十節 門第六百二十一節 兩路出兵第六百八十八節 軍事準備第七百七十五節 休斯敦大會戰 5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三百五十九節 危機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
第七百七十九節 昏君混臣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五百九十二節 重工業的春天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一百六十六節 正反割地呢,沒空!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五百五十九節 普法戰爭紅利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七節 應募第一節 廣州陷落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六百七十一節 環太平洋華人圈第六百零六節 付出的代價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八百三十一節 日本人的小算盤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六百七十六節 新明英商約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七百九十一節 明俄滿蒙協定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六百七十二節 環太平洋利益鏈第三百節 歸程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六百一十九節 新的土地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二十節 取信(4)第三百一十八節 荒山茶園第七百六十節 飲馬墨西哥灣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二十四節 跟班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一百六十九節 思維定勢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四百零六節 進錯洞房 2第三百二十九節 兩場官司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二十九節 想分一杯羹第46節 營救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六百一十五節 大移民潮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六百零六節 付出的代價第七百六十八節 海軍上刺刀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七百九十一節 明俄滿蒙協定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七百三十四節 排華談判第八十一節 參戰第八百二十三節 拜上帝教的傳播第七百四十一節 美國華人大起義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三百六十七節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一百零四節 朱敬倫的千金馬骨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七百八十二節 李鴻章的後路第十九節 取信(3)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四百零六節 進錯洞房 2第六百三十八節 太平天國最後的希望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39節 嫌疑人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七百三十八節 不是已經開戰了第一百零八節 軍事大欺詐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46節 營救請假幾天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十節 門第六百二十一節 兩路出兵第六百八十八節 軍事準備第七百七十五節 休斯敦大會戰 5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三百五十九節 危機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