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節 想分一杯羹

這一次見朱敬倫,張勇極爲前輩,老遠就打躬作揖的。那婦人也一臉歉笑,道了萬福。

“朱先生好。”

到了跟前,張勇道好,臉上神情極爲尷尬,明擺着一副我是來求人的樣子。

但朱敬倫真的不想去。

解釋道:“老管家十分抱歉,在下近日着實忙碌,分不開身。還請老管家代爲轉達,請張大人勿怪。待日後定當登門賠罪。”

張勇表情難看,都快哭了的感覺:“哎呀,先生萬勿如此。小人知錯了,昨日小人偶遇先生,偷了個懶,失了禮數。今日小人特來賠罪,懇請先生千萬到府一聚!”

朱敬倫稍微錯愕,頓時明白張勇的意思,正常的禮數,他該下帖子來請朱敬倫的,但是他昨日見了朱敬倫,加上本來就沒把朱敬倫太當回事,嘴上說了說就算,現在看來,張千山那個千總是給他下了死命令,甚至罵過他了。

朱敬倫嘆道:“老管家說笑了,在下不是小氣之人,怎會見怪。當真是公務纏身!”

這時候那婦人竟突然哭了起來,老管家是快哭,她是真哭,眼淚嘩嘩往下掉。

邊哭邊道:“先生不怪管家,那就是怪奴家了!奴家萬死,當日不該請公子出府,只是奴家懼怕,先生是做大事的人,奴家只是一介婦孺,見識短淺,怠慢了先生。懇請先生萬萬賞臉來府上一聚奴家定當親自賠罪,若先生着實生氣,那就打奴家一頓!”

張家少奶奶翠雲姿態放的極低,她是青樓出身,拉的下臉面。他說朱敬倫怪罪,那又是另一樁故事了,那夜朱敬倫帶林莊到張家,結果讓翠雲覺得不安,當天就通知朱敬倫,帶走洋人後,讓他儘快離開張家。

這一主一僕,一個哭喪着臉,一個真的哀哭,在巡撫衙門口很快就惹來了旁人的注意,朱敬倫不由頭大,他絕對不相信翠雲這女子真的以爲得罪了自己,但是她偏生如此說,只能說明張千山給她下了死命令,很可能發了很嚴重的威脅,逼的她不得不如此,用這婦人的不講理手段。這算是不顧臉面了,就算拉的下臉,就算是青樓出身,也絕對不舒服。

朱敬倫思忖,那千總看來非得今日見自己一面,到底是爲什麼?

朱敬倫心中不由得產生了一些疑惑,按說張家人不可能猜到自己在圖謀廣州城,可如果他們猜不到,爲何會非得見自己,張千山作爲清朝武官,不惜在這個微妙的時候回廣州城,然後要見自己,到底所爲何事。

自己也疑惑,加上不能任由張家主僕一直鬧下去,朱敬倫只能答應下來。

“好吧,你們且先回去,在下完了公差立刻就去。”

倆人這才歡顏離開,朱敬倫卻挺不痛快的,本就不想在這個時候多事,卻反而被人強行邀請赴宴,心裡能痛快纔怪,就看那個千總想要做什麼。

一天無事,下了差立刻趕往張府。

管家老早就在大門口迎接,態度比以前不知道恭敬了多少倍,也不知道張千總是如何教育他的。

到了張家客廳,那個千總也早就在門口迎接,穿着一身便裝,但依然能看出是一個膀大腰圓的漢子,臉上還有數道傷疤,怎麼看都是一個兇悍的好勇鬥狠之人。

張家的情況,朱敬倫是不怎麼了解的,大都是上回赫德查訪之前,張勇跟他介紹的。

知道這個千總過去也是大戶人家出身,練得一身武藝,但是家道中落,張家少爺和小姐甚至流落江湖長達八年之久,後來張千總靠軍功翻了身,一番查訪纔在廣州找到兩兄妹,置了宅子給他們安身。

最爲奇怪的是,張千總嫁女兒之後,張家少爺就常住青樓,放蕩不羈,其中的原因,老管家卻諱莫如深,而他們是新搬來廣州的住戶,左鄰右舍也不太清楚,朱敬倫也沒有用心探聽,所以對張家真的還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

一番客套倆人進入客廳。

落座之後,張千總就感嘆起來:“在下請先生來,乃是爲感激先生爲張家解憂。當日得知府中闖入四個洋兵,在下寢食難安,日夜都想回府料理。怎耐軍務繁忙,無法抽身。多虧先生仗義出手,特備下薄酒,向公子道謝!”

朱敬倫稍囧,明明是因爲張家小姐救了自己,才招惹來了洋人,張千山不提原委,只說感謝。

朱敬倫卻不能裝糊塗:“小人汗顏,實乃小姐爲救小人,才招惹的災禍。小人怎能置身事外,料理那幾個洋人,乃小人分內之事,要說感謝該是小人感謝貴府纔對。”

張千山道:“在先生面前不敢稱大人,你我就以平輩論交如何?”

朱敬倫道:“豈敢豈敢。”

張千山也不執拗,反而轉身向一旁伺候的管家發話:“小姐怎麼還沒來?”

張勇道:“已經派人去請了,小姐說身子不適!”

張千山冷哼一聲:“朱先生對張家有救命之恩,這災禍都是她闖下的,先生上門,她不來敬一杯酒這成何體統。你去叫她,綁也給我綁過來!”

在這個千總面前,張勇顯得極其怯懦,連忙應是,跑了出去。

張千山立馬和顏悅色請朱敬倫吃菜喝酒,又說了一些軍伍之事,有意無意透露出他手裡有精兵強將,同時對洋人霸佔廣州顯得極爲痛恨。

朱敬倫不知他的用意,但聽得出他是在試探自己,所以一直附和,絕不表露任何態度。

張大小姐這次過來了,儘管臉上帶着不高興,還是乖乖的行禮,然後在張千山的威逼下,乖乖的敬了朱敬倫一杯酒。張千山這才讓她回去。走的時候,張小姐還狠狠的瞪了朱敬倫一眼,顯然遷怒於人了。

“朱先生,小女自幼失散,沒有禮數,先生勿怪。在下日後定當好好管教一番。”

張千山爲女兒的無理道歉。

朱敬倫道:“張大人言重了,小姐實乃小人的救命恩人,再說小姐並無失禮之處,何談怪罪!”

倆人又開始說一些雲裡霧裡的話,張千山依然是在試探,朱敬倫說話則滴水不漏,絕不透露任何信息。

見實在探聽不出什麼,張千山突然開門見山起來。

“聽說先生以前是林福祥大人的勇兵?”

原來是因爲林福祥,聽到這裡,朱敬倫反而舒了一口氣,如果對方直接從自己身上聯想到什麼,那就嚴重了,意味着朱敬倫早就暴露了,至少被人掌握了蛛絲馬跡。

朱敬倫道:“不敢相瞞,在下確實曾在林大人勇營中效力。”

張千山道:“在下是個粗人,有什麼就說什麼了。敢問先生,如今是否還在爲林大人效力?”

這話就問的太無理了,朱敬倫現在明明是爲洋人做事,張千山卻直接問他是不是還在爲林福祥做事,等於直接點出朱敬倫是不是林福祥安插的間諜了。

但朱敬倫也不着急。心裡稍微分析,漸漸有了一些頭緒,自己的表現確實有些離奇。他是勇兵這件事,張千山不可能不知道,因爲張小姐當時救自己的時候,朱敬倫就穿着勇服,而且他也從來沒有隱晦過。後來又去了衙門做事,給洋人做翻譯,可是偏偏幫忙料理了四個洋兵,加上本身跟那四個洋兵就有瓜葛,怎麼看也不太可能真心給洋人辦事。至於張千山猜到朱敬倫依然在爲林福祥做事,是因爲林莊暴露,還是僅僅是猜測,這就不知道了。

這個張千山突然點名自己跟林福祥的關係,不知道有什麼用意,也許是好的。因爲在朱敬倫看來,張千山怎麼都不可能跟洋人合作,他是南雄的武官,跟廣州八竿子打不着。

但是這件事絕對不能承認:“林大人對小人有知遇之恩。奈何當日洋兵攻城,在下與大人走散,至今沒有大人下落。”

張千山嘆道:“可惜。在下聽說前些日子林大人抓了一個洋兵,真乃大快人心。在下歲是一介武夫,得知林大人此舉,心嚮往之,奈何無緣一見。在下還得知林大人駐兵城外,日夜練兵,大有收復廣州之意,在下更是佩服,若林大人有需要在下的地方,當仁不讓。”

張千山這等於是表明心跡了,原來他是想參與奪回廣州,好立下一個大功。此人的千總職位聽說都是靠一刀一槍拼殺來的,有這樣的想法也不足爲奇。

只是朱敬倫是受過諜報訓練的,口風絲毫不漏:“大人真乃忠勇之士。”

張千山嘆道:“奈何在下不識林大人啊。”

說完看着朱敬倫。

朱敬倫笑而不語,端起酒杯敬了張千山一杯,連說天色已晚,藉口告辭。張千山則不斷挽留,讓朱敬倫就住在張府,說就把張府當自己家裡,住衙門裡哪裡有住家裡自在。朱敬倫則以最近公務繁忙爲由,婉拒了。

朱敬倫走後,張千山心思沉重,朱敬倫小看他了,雖然朱敬倫說話極其小心,但是張千山依然察覺到了一些事情。

“看來他們就要動手了啊!”

張千山暗道,因爲朱敬倫再三表示最近公務繁忙,什麼公務?在張千山看來,所謂公務就是圖謀廣州。

洋人佔領廣州,然後鄉勇收復,這是多麼大的一件功績,他張千山必須分一杯羹。

第三百七十一節 勞務輸出及移民公司第七百七十六節 倫敦和談 1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三百三十三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1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五百六十二節 軍事改革 2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一百六十一節 派遣使團第八百零九節 中國的世界政策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六百八十九節 外交準備第五節 離開第一百三十節 炮轟美艦第十九節 取信(3)第一百二十八節 互相指責上架第一百二十三節 瑞典顧問團第三百一十八節 荒山茶園第八百三十一節 日本人的小算盤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四百二十九節 一起承擔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六百八十九節 外交準備第五百六十四節 教育改革 1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六百二十一節 兩路出兵第三百七十一節 勞務輸出及移民公司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五百五十七節 柔情宰相俾斯麥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第一百六十四節 我叫何士文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五百八十六節 爭奪雲南大鐵路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五百九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重新開工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五百九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重新開工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三百二十六節 美軍顧問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回失去的就是正義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三百二十九節 兩場官司第六百二十四節 雲南他們守不住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九十四節 全靠演技 1第三百六十七節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三百二十九節 兩場官司第四節 如何處置第三百八十四節 工業革命種子 2第三百四十三節 檄文第五百六十節 富則變第三百四十七節 好一個天王第一百九十一節 大兵圍城第三十三節 擒王(2)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三百二十七節 抓住這個人才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一百六十二節 回報友誼的方式第三百四十二節 誰來準備黃袍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二十節 取信(4)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六百一十五節 大移民潮第一百六十二節 回報友誼的方式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三百六十一節 軍事競賽第七百七十六節 倫敦和談 1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九十四節 全靠演技 1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
第三百七十一節 勞務輸出及移民公司第七百七十六節 倫敦和談 1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三百三十三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1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五百六十二節 軍事改革 2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一百六十一節 派遣使團第八百零九節 中國的世界政策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六百八十九節 外交準備第五節 離開第一百三十節 炮轟美艦第十九節 取信(3)第一百二十八節 互相指責上架第一百二十三節 瑞典顧問團第三百一十八節 荒山茶園第八百三十一節 日本人的小算盤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四百二十九節 一起承擔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六百八十九節 外交準備第五百六十四節 教育改革 1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六百二十一節 兩路出兵第三百七十一節 勞務輸出及移民公司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五百五十七節 柔情宰相俾斯麥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第一百六十四節 我叫何士文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五百八十六節 爭奪雲南大鐵路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五百九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重新開工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五百九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重新開工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三百二十六節 美軍顧問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回失去的就是正義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三百二十九節 兩場官司第六百二十四節 雲南他們守不住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九十四節 全靠演技 1第三百六十七節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三百二十九節 兩場官司第四節 如何處置第三百八十四節 工業革命種子 2第三百四十三節 檄文第五百六十節 富則變第三百四十七節 好一個天王第一百九十一節 大兵圍城第三十三節 擒王(2)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三百二十七節 抓住這個人才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一百六十二節 回報友誼的方式第三百四十二節 誰來準備黃袍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二十節 取信(4)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六百一十五節 大移民潮第一百六十二節 回報友誼的方式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三百六十一節 軍事競賽第七百七十六節 倫敦和談 1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九十四節 全靠演技 1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