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

高官仙就是高三,土客械鬥最開始就是由他變賣家產組建團練對抗洪兵起始的。網

當時是洪兵先向高三打單,也就是要錢要糧,因爲他家是雲鄉一帶有名的財主。

高三拒絕之後,洪兵夜裡殺了他的軒子。

高三中年得子,而且就一個軒子,還被人殺了,他如何不怒,之後變賣家產,招募了上千練勇,跟洪兵對抗,最後聯絡其他鶴山其他客家鄉紳,組建了上萬練勇,幫助官府收回被洪兵攻佔的縣城。高三也因此成了鶴山縣客家人中最有威望的鄉紳之一。

但是上次朱敬倫大軍在鶴山一帶鎮壓械鬥,他卻出人意料的妥協了,沒有再次組織人馬對抗。

這次由廣府鄉紳譚纔等見財起意的傢伙起頭,再次起了牽連數縣的大械鬥,高三義無反顧只能繼續組織人對抗,可是土人勢大,武器先進,裝備了數錢洋槍,還帶着大炮,鶴山一帶的客家人根本擋不住,雖然周邊各縣有來幫忙的客家鄉勇,但他們還是不斷的敗退。

宅梧一帶的客家村落已經被掃平,男女老幼先是都跑到了雲鄉投奔高三,可是十多日前,雲鄉也被攻破,死傷贏萬,高三將主力撤到了最艱險的黃茅壁山區,然後帶人來找朱敬倫,當年朱敬倫可是說過誰違約就打誰的話的。

朱敬倫的士兵在雲鄉一帶駐紮的時候,倒是履行了這個諾言,始終堅持維護鄉約,但是朱敬倫走後,張千山接防,就開始懈怠了,小規模的械鬥,尤其是山區的械鬥,張千山根本就不管,等想管了,卻已經晚了,他手裡的兵已經鎮壓不住。

高三對官府的承諾,再次失去了希望,只能靠自己來保護自己,但當他們不得不敗退到客家人最後的保留地,連他家所在的雲鄉都丟失的時候,高三再次想到了朱敬倫,他迸一線希望來找朱敬倫,希望朱敬倫能履行諾言,兵救救他們。

但是他失望了。

朱敬倫嘆息一聲:“本官也想去救你們,都向總督大人呈文請命過,奈何大人以大局爲重,憂心香港英夷進犯,背約毀諾,實屬無奈啊!”

見到朱敬倫將責任推到了兩廣總督身上,高三好生失望,帶着絕望的心情走出了新安官衙。

但他還沒走遠,就被人叫住了。

“高老爺慢走!”

來人是一身書生打扮的方山,朱敬倫當時立刻鶴山的時候,就是他在當地負責統籌,因此跟當地的土客兩家鄉紳都熟悉。

“是是方大人啊。”

高三回頭看是方山,嘆了口氣,對方山他還是比較友好的,因爲這個人曾經也是屢次救過客家鄉民的。

“怎麼了這是?”

方山明知故問。

高三也不隱瞞,甚至帶着一口怨氣將面見朱敬倫的情況說了一遍。

他以爲朱敬倫把責任推給總督,只是想拒絕他們。

方山卻大嘆一聲:“高老爺你好糊塗啊!”

“怎麼?”

高三迷惑。

方山道:“我家大人的品行你還不知道?他既然說了,那就是真有爲難之處。但這事卻不是沒有迴旋的餘地。”

還有希望,高三馬上請教:“懇請大人教我,官仙定當厚報!”

方山將他拉到一邊:“是總督大人不讓我家大人去的,你們何不去廣州請願,若是總督大人了話,我家大人當然樂意去幫你們做主。你去請願,我家大人也不會坐視不理,定會爲你們在總督面前迴環,如此一來,這事兒不就活了?”

高三恍然大悟:“多謝先生教我,真乃救我也。”

說完他迫不及待的就去了廣州府,跟他一起的,還有一大羣鶴山等縣的客家鄉紳。

這事情當然是朱敬倫安排的,他跟方山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就是要忽悠這些鄉紳去給柏貴施壓,那樣朱敬倫才能號不顯眼的再次介入土客械鬥,而這一次的介入,就是最後收果子的時候。

說不得,朱敬倫確實使了點楔招,在高官仙這樣的人身上用上了權術。

但終歸朱敬倫還是要去幫助他們的,這也算是善意的謊言。

但是很快朱敬倫就後悔了。

幾天後收到消息,高三等人還沒進入廣州城呢,就被埋伏在廣州城外的一幫疍民劫殺,只有兩個人因爲武力羣負傷逃走,包括高三都被當場殺死。

朱敬倫收到消息後,不由都愣住了,他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爲了爭奪土地,土客兩大族羣竟然什麼手段都用出來了,他們不可能知道高官仙去廣州城請願,但是他們早就防着高官仙去廣州搬救兵,所以提前有所佈置。

至於那些疍民,不過是他們花錢僱來的殺手罷了,那些疍民比客家人還窮,爲了錢,什麼事情不敢幹,當年侯進離家出走,誓不當疍民,不就是因爲他爹賭錢把他妹妹賣了嗎。

廣府人不但在官方影響力大,在財力上更是遠勝客家人一等,他們不但遊說官府,還使上了這種手段,一想到土客兩家爲了爭土地,竟然如此煞費苦心,把心思用到了這種程度,朱敬倫就一肚子火,有這些手段,不如去對付洋人,對付自家人,竟然都智計百出,卻要在之後的一百多年中被洋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真是可悲。

惱火和悲嘆之後,就是深深的自責。

不僅僅是因爲自己誘導高三去省城請願才導致高三被殺,更是因爲這一段時間以來,朱敬倫都在用權術,用政治手段,儘管立意是好的,但事實上,他漠視了土客械鬥的殘殺,他本可以堅持留在哪裡,卻擔心柏貴的猜忌,而瘍了繼續蟄伏,可是土客械鬥沒進行一天,就有可能有幾十上百條人命喪生,這跟朱敬倫不無關係。

另外朱敬倫當初可是跟這些人立過約的,他向高官仙等客家鄉紳保證過保護他們,那石頭上的碑文還是新口,他就放棄了堅定的立場,甚至連高官仙都被人殺了,高官仙的死,突然就讓朱敬倫產生了深深的自責,他感到這都是他背信棄義所帶來的後果,這些人的命,得由他來背。

朱敬倫還在自責着呢,方山急匆匆跑進來,大叫不好了。

“李道昌和何永揚帶了兩千多人,正在坐船往鶴山去呢!”

李道昌是新安的客家人領,光是李家宗族的族鍛能拉起上千人,聯合其他宗族,嘯聚上萬人不在話下,他此次去鶴山,當然是去支援哪裡的客家人的。

但朱敬倫不可能讓新安也捲進這車斗中。

怒斥道:“他李道昌湊什麼熱鬧,洋人這邊事兒還沒完呢,給我把他叫回來!”

方山道:“我怕是叫不住,他在香港買了兩千多杆洋槍,誓要血洗鶴山土賊。”

客家人之間有聯繫不奇怪,甚至像李家這種大宗族更是跟其他縣的客家大族都保持着姻親關係,對方有難,互相支援一下,這很正常。

朱敬倫皺眉道:“就是他爹被人殺了,他也不能擅自私鬥,你去告訴李道昌,我們前幾日的鄉約還在,他敢帶人走,我馬上兵踏平李家,拆他家祠堂,挖他家祖墳!”

朱敬倫惡狠狠的說道。

方山去了,李道昌來了。

朱敬倫這個縣令飆,他還是要顧忌的。

原本的歷史上,最後李道昌就組織過上千新安客家團勇跑去支援新寧的客家人,而且那時候是官府派湘軍在鎮壓新寧客家人,因爲客家人活不下去到處打家劫舍,當時幫助客家人抵擋住了官兵的鎮壓後,李道昌又立刻跟官府表態,他不是要造反,連銘官府講和。

“李道昌,你還是一個監生的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嗎?”

朱敬倫連番喝罵,李道昌臉色難看,卻不敢頂嘴,帶領整個新安縣土客兩家保衛鄉土,讓朱敬倫的威望極高,威望這種東西,自在人心,如果換做一年多前,李道昌絕不會這麼乖順,他是當地大族,家中頗有家資,捐了一個監生頭銜,是龍崗一帶的客家豪紳,在整個新安,都是有名的士紳,歷任縣令都對他這樣的人客客氣氣,沒人敢呼來喝去的,現在卻被劈頭蓋臉一頓臭罵,哪能受得了。

“你到底想幹什麼,想造反嗎?”

朱敬倫罵夠了,這才喝問,其實是威脅和嚇唬。

“小生不敢!”

李道昌拜道。

朱敬倫道:“不敢就好,現在,馬上去帶你的人給我滾回去。鶴山那裡的事情,我自會處理!”

李道昌十分不滿,但是看到方山在一邊給他遞眼色,只要嗯了一聲,先離開再說,至於會不會去,還得由他來決定,他的人都上船了,隨時都能走,他就不信等他走了,朱敬倫敢平了他們李家。

在門外着,果然方山跟了出來。

然後拉,悄悄的說了起來,慢慢的李道昌面色和悅了一些,最後一聲不吭的去碼頭上把自己的人叫回去了。

方山回到縣衙的時候,朱敬倫已經在跟富禮激烈的討論了起來。

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六百八十節 備戰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回失去的就是正義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五百五十二節 怡和絲廠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一百三十節 炮轟美艦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十九節 取信(3)第十九節 取信(3)第五百七十節 大危機和北伐第三百八十二節 既得利益者第44節 逃亡(一)第七百三十六節 浩瀚大洋是障礙第五百四十九節 統一教育第十八節 取信(2)第五百五十六節 不要讓人絕望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六百八十節 備戰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六百六十四節 特許股份公司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45節 逃亡(二)第四百零一節 遺留問題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第七百七十四節 休斯敦大會戰 4第五百六十二節 軍事改革 2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42節 大計劃(二)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三百二十九節 兩場官司第三百八十六節 搬遷工作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六百零三節 生命之路第七十一節 敵國外患者第四百零八節 宰相找事第七百零四節 順化戰役 3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七百節 海防戰役 3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六百一十九節 新的土地第六百一十節 曾國藩出擊第六十三節 跟法國人做朋友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七十三節 找幾個教官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七百四十二節 洪天王借屍還魂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四百三十三節 官辦企業改革第七十三節 找幾個教官第六百二十一節 兩路出兵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五百五十八節 三大鐵路第六百八十七節 組建戰時內閣第一百六十一節 派遣使團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一百三十八節 奪情第一百二十節 瑞典人的意外收穫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一百二十節 瑞典人的意外收穫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
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六百八十節 備戰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回失去的就是正義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五百五十二節 怡和絲廠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一百三十節 炮轟美艦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十九節 取信(3)第十九節 取信(3)第五百七十節 大危機和北伐第三百八十二節 既得利益者第44節 逃亡(一)第七百三十六節 浩瀚大洋是障礙第五百四十九節 統一教育第十八節 取信(2)第五百五十六節 不要讓人絕望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六百八十節 備戰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六百六十四節 特許股份公司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45節 逃亡(二)第四百零一節 遺留問題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第七百七十四節 休斯敦大會戰 4第五百六十二節 軍事改革 2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42節 大計劃(二)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三百二十九節 兩場官司第三百八十六節 搬遷工作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六百零三節 生命之路第七十一節 敵國外患者第四百零八節 宰相找事第七百零四節 順化戰役 3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七百節 海防戰役 3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六百一十九節 新的土地第六百一十節 曾國藩出擊第六十三節 跟法國人做朋友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七十三節 找幾個教官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七百四十二節 洪天王借屍還魂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四百三十三節 官辦企業改革第七十三節 找幾個教官第六百二十一節 兩路出兵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五百五十八節 三大鐵路第六百八十七節 組建戰時內閣第一百六十一節 派遣使團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一百三十八節 奪情第一百二十節 瑞典人的意外收穫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一百二十節 瑞典人的意外收穫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