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節

“大將軍……”門下督賊曹任意的聲音再度傳了進來,“太傅蔡邕大人,大司徒崔烈大人已經到了府門外……”

李弘搖頭苦笑,“天都快亮了,我竟然還沒看到自己的夫人和孩子……”

李瑋搖搖晃晃地站起來,捶了幾下麻木的雙腿,抱歉地說道:“那你快去看看兩位夫人和孩子,我先代你去迎迎兩位大人。”

“不行,太失禮了。”李弘轉身向屋外走去,“等一下就要上朝了,你還是在我這裡休息一下吧。”

李瑋疲倦至極,也沒有推辭,趴在案几上就睡了過去。

蔡邕和崔烈先是恭賀大將軍打了勝仗,然後大略說了遼東叛亂的事。

蔡邕主張先把遼東的事放一放,集中力量恢復河北元氣,同時派人去安撫北疆諸胡,儘可能穩定邊疆。崔烈則主張暫時放棄遼東,集中精力平定天下,然後再回過頭去收拾那幫桀驁不順的蠻胡。

李弘笑着調侃崔烈道:“崔大人,今日朝堂上可有人象壯節侯傅大人一樣,高呼‘殺了大司徒,則天下可安’?”

崔烈臉色一寒,怒聲說道:“現在是什麼時候?如果朝廷有平叛遼東的實力,何不在冀州大捷後,乘勝南下,橫掃中原?打了一場勝仗,就以爲自己了不起了,這種人最是愚蠢,根本就是鼠目寸光。”

蔡邕立刻咳嗽了一聲,警告崔烈說話注意點。李弘知道崔烈話中的意思。他的矛頭直指長公主,現在朝堂上力主出兵遼東的就是長公主。

“大將軍既然回來了,遼東的事就由大將軍拿主意,我們還是不要過多幹涉吧。”蔡邕話鋒一轉,馬上說到了晉陽局勢,提出了修改官制的想法。

官制修改需要幾位輔弼大臣聯名上奏,尤其是李弘的支持極爲重要。李弘一直靜靜地聽着,沒有說任何話。

崔烈對李弘半夜返回晉陽頗有怨言,他埋怨了李弘幾句後,小心翼翼地問道:“大將軍,你對晉陽的事是不是已經有了主意?你是怎麼想的?”

“我同意修改官制。”李弘很痛快地說道。

蔡邕和崔烈驚喜地看着李弘。兩人都沒想到李弘竟然如此乾脆。

“我既然回來了,明天的典禮就不要搞了,太費錢,還是省點吧。”李弘笑道,“聯名上奏的事暫時等一等。我還沒有見到長公主,不知道長公主對此事的看法是什麼。等我弄清楚之後,我們再仔細議一議。”

“好,好,太好了。”崔烈高興地說道,“一切按大將軍的意思辦。”

“大將軍,此事……”蔡邕猶豫了一下,慢吞吞地問道,“你這麼快就拿定主意了?”

“我走進晉陽城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李弘笑道,“冀州大捷後,河北已經穩固,我們馬上就要開始平定天下的征戰,所以朝廷的事必須要跟上步伐,否則我們可能要失去重振大漢的機會。”

蔡邕和崔烈激動地站起來,說了一大堆讚美之辭。

離開大將軍府後,崔烈望着依舊站在府門外的李弘,神情很複雜。

從李弘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朝堂上開始到現在,已經整整十四年了。自己是看着李弘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相比十四年前的李弘,此時的他無論在聲望上,還是在才智、權勢上,都已達到了頂峰。自己有時就還想,大漢中興後,李弘會象吳漢一樣成爲大漢中興第一名將,還是象王莽一樣走向篡逆之路?

先帝在世之日,朝堂上下就感覺到了李弘的威脅,誰知最後禍亂大漢的不是李弘,而是董卓。董卓把大漢推向了敗亡的深淵,李弘呢?李弘會把大漢推向何方?現在的李弘如果要篡逆,當真易如反掌。相比八年前,李弘對大漢的威脅已經無人可以阻擋了。

從先帝開始,到張溫和自己這幫大臣到北疆,到長公主主政,所有人都把重振大漢的希望寄託在李弘身上。但所有的人也在努力制約李弘,都想把李弘對大漢的威脅降到最低。李弘也是人,他也感覺到威脅,他也要爲生存而努力抗爭。這種越來越尖銳的矛盾會不會激烈碰撞,最後導致大漢的徹底顛覆?

崔烈收回目光,重重地仰躺在馬車的靠背上,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李弘對大漢的忠誠,努力要挽救大漢的決心,朝野上下都能感受得到,但這世上的事情並不是你有忠誠、你有決心就能做好的。

隨着冀州大戰的勝利,河北的穩固,李弘對大漢社稷的威脅愈發的凌厲,凌厲到上至長公主下至朝中大臣,人人都惶恐不安,個個都有一種大難臨頭的感覺。這種威脅一部分來自李弘本人,但更多的是來自李弘的部下,對李弘非常忠誠的北疆文武大吏。

朝野上下之所以有這種感覺,其根本原因就是皇權的淪喪。

這兩年流傳最廣的就是袁氏代漢的“讖緯之言”和“五德始終說”,而袁紹、袁術兄弟這幾年的所作所爲又恰恰爲這個流言添加了重重的砝碼。曹操重建皇統更是大逆不道,他的目的是什麼?當真是要重振大漢?以曹操目前的實力,恐怕連他本人都不敢相信自己可以重振大漢吧?

袁氏兄弟實力最強,但他們先是拒絕承認皇統,等到孝獻皇帝死了,他們又遲遲不願重建皇統,袁氏兄弟圖謀篡代之心,白癡都能猜出來。曹操以並不強悍的實力重建皇統,重重打擊了大漢天子的威儀,讓皇權淪落到了極致。此時如果再有那個州郡大吏不自量力亂建皇統,踐踏皇權,大漢分崩離析之日也就屈指可數了。

然而,只要李弘在,北疆在,河北在,大漢依舊有中興的希望,但如果李弘或者李弘衆多的部下圖謀慕逆,那麼大漢一夜之間也就能煙消雲散了。

所以,在皇權逐漸淪喪的今天,在河北實力越來越強悍的今天,制約李弘的權力,分裂李弘的部下,已經成了當務之急。

張溫和崔烈等人在孝獻皇帝到達晉陽重建朝廷後,已經預感到這種威脅的逼近,所以很早就開始了分裂北疆的籌劃。在他們看來,隨着孝獻皇帝的長大和河北的漸漸發展,北疆的分裂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天不遂人願,因爲孝獻皇帝少不更事缺乏對國政的理解,因爲長公主急躁的心理和對重振社稷的渴望,終於導致了孝獻皇帝的駕崩和皇權的急劇淪落,導致了河北戰事的爆發。李弘和他的北疆權勢不但沒有得到削弱和分裂,反而更加強大了。此消彼長之下,社稷崩潰的隱患不可避免地來臨了,而且來得非常早,非常猛烈。

冀州大捷後,李弘的聲望更加高漲,北疆的實力更加強悍,而此刻皇權的淪落,將把李弘推向一個什麼樣的位置?隨着時間的延續,李弘將橫掃中原,平定天下,到那時,即使是李弘本人,恐怕也無法阻擋皇統的更替,王朝的變遷。

長公主顯然看到了這撲面而來的威脅,所以她在得知北疆軍己經展開全線反擊後,馬上藉着河北財賦即將告竭的機會,說服了徐榮等北疆大吏,急不可耐地動手了。她的急躁心理依舊,而且她面對李弘的強大,極度不自信,她竟然拿皇權做賭博,她竟然拿李弘對她的寵愛和信任欺騙徐榮這些北疆大吏。

李弘如果不放棄六州四郡的軍政大權,皇權必受打擊,北疆勢力也將遭受重挫,以李弘的爲人,他決不會對自己的兄弟下手。長公主摸準了李弘的性格,一擊而中,既鞏固和強大了皇權,又不着痕跡地分裂了北疆勢力。現在李弘迫於形勢,不但要交出六州四郡的軍政大權,還要幫助長公主對抗朝中大臣和門閥富豪們的反擊。

但李弘會輕易放棄權力?

此刻距離平定天下之期還很遙遠,河北的穩定將直接關係到大漢中興的成敗,關係到河北一千多萬百姓和十幾萬北疆將士的生死。無論從哪一點出發,李弘都不敢輕率地交出權力。

所以,李弘肯定會反擊。李弘反擊的手段很簡單,奪走皇權,自已主政,開始走向篡立。

蔡邕、崔烈、劉和等公卿大臣爲了挽救這可能會成爲事實的結局,殫精竭慮,最後只好無奈地選擇了一種辦法,藉口制衡皇權修改官制,把大將軍推到丞相的位置上,繼續讓大將軍掌控軍政大權。雖然這會讓大將軍的權力更加膨脹,但造就一個權臣總比造就一個摧毀社稷的叛逆要好。而且,隨着時間的延續,北疆文武大吏將陸續進入朝堂,北疆各種勢力之間的矛盾會在朝堂上迅速擴大,繼而分裂、對抗,最終會形成制約和抗衡李弘的力量。

過去董卓堅決不讓自己的部下進入朝堂,一個人獨掌權柄,最後敗亡。李弘吸取了董卓敗亡的教訓,不遺餘力地把自己的部下推進朝堂,希望通過共掌權柄來維持自己的權勢,但這種辦法有個巨大的弊病,一旦內訌,敗亡更快。

另外,通過修改官制,相權被全部拿回,這樣出身於門閥富豪的諸多大臣們可以利用不斷修訂國策的機會,把自己的損失補回來甚至撈回更大的利益。李弘治理河北這麼多年,門閥富豪們雖然一度有些損失,但後來李弘都通過各種辦法補償了他們。門閥富豪們現在寧願讓李弘掌控權柄,因爲李弘可以讓他們得到更多更有保障的收益,而長公主遠遠要比先帝厲害,她不但要榨取門閥富豪們這輩子的錢財,還要榨取他們子子孫孫的錢財,太瘋狂了。

“你在想什麼?”蔡邕看到崔烈閉着眼晴坐在那裡,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關心地問道,“你如果太累,早朝就不要去了。”

崔烈從沉思中驚醒過來,他伸出瘦骨嶙峋的雙手,揉了揉眼睛,小聲問道:“你說,大將軍爲什麼答應得如此痛快?”

“那是因爲他另有對策。”蔡邕毫不猶豫地說道,“大將軍同意修改官制,但並沒有答應出任丞相一職。對他來說,做不做丞相無所謂,他要的是軍隊。他做了丞相,軍隊怎麼辦?誰來統率軍隊?”

崔烈嘆了一口氣,“這麼說,他還是要做大司馬大將軍?”

“如果他願意做個‘霍光’,盡心輔佐天子中興大漢,未嘗不是大漢之福啊。”蔡邕眉頭舒展,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他這個人,我還是瞭解的。如果他要篡立,當初就不會攻打長安救回孝獻皇帝了。”

“做‘霍光’?”崔烈摸了摸花白的鬍鬚,“長公主會讓步?”

“長公主這種做法已經傷害了大將軍。”蔡邕惋惜地搖搖頭,“按常理,大將軍回到晉陽後,第一件事是進宮拜見長公主,但這次……”

崔烈坐在那裡一言不發,默默地想着心事。

“剛纔,你恭喜大將軍,說田疇大人要娶冀州甄家之女,是真的?”蔡邕忽然想到什麼,伸手推了推崔烈,笑着問道,“這是什麼時候的事?”

崔烈“哦……”了一聲,“前幾天甄儼大人來信,特意告訴我的。聽說是大將軍提的親,鍾繇和賈詡兩位大人爲媒。”

“看樣子,你崔家的勢力太大了,太招搖了……”蔡邕樂呵呵地笑道。

“這是好事啊。”崔烈說道,“我正擔心我們崔家樹大招風。這次冀州甄家和田疇大人結親,我可要備一份厚禮。說起來,這都要感謝大將軍想得周到。”

“大將軍已經不是過去那個什麼都不懂的武人了。”蔡邕拍拍崔烈的手臂,“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大將軍的心思越來越縝密,相信晉陽的事一定能轉危爲安。”

崔烈好象想明白了,他揮揮手,輕鬆地笑了起來,“我們老了,活不了幾天了,由他們鬧去吧。”

李弘輕手輕腳地走進臥房。

風雪和小雨雙雙撲進李弘寬敞的懷裡,喜極而泣。夫妻三人溫存了一番,說了幾句親熱的話,然後才擁在一起,走到牀榻邊看孩子。兩個女兒都三歲了,長得很漂亮,也很健康。看着孩子們露在被子外面的紅撲撲的白嫩小手,李弘很陶醉,幸福和快樂的感覺填滿了他的身心。

“孩子們還認識我嗎?”

“你才離開半年,孩子們當然認識你了。”風雪笑道,“你不會又要走吧?”

李弘沒有說話,他彎腰去親吻孩子們的臉。

“你又要走嗎?”小雨顫抖着聲音問道,“仗不是剛剛打結束嗎?”

李弘坐到牀榻邊,深情的看着兩個孩子,一臉地歉意,“我很快就要去大漠。”

風雪笑容一僵,呆在了那裡,眼裡的喜色蕩然無存。小雨心痛地摟住她的嬌軀,望着李弘問道:“是去打仗嗎?”

“不是。”李弘站起來抱住風雪,在她臉上溫柔地親了一下,“我要和柯比熊好好談談。他長大了,是大漠之王了。”

“真的不打嗎?”風雪的聲音無助而悲傷。

“真的不打,我向你發誓。”

天亮了。

李弘喊醒了李瑋,兩人坐上馬車,匆匆趕往晉陽宮。

“看到兩位夫人和孩子了?”

李弘點點頭,無奈地搖搖頭,“孩子們都長大了,看到她們,我很歉疚,我……”

“等你做了丞相,你就很難有時間東征西伐了。”李瑋笑道,“然後你就可以好好陪兩個孩子了。”

李弘看看他,皺眉問道:“你這麼希望我做丞相?”

李瑋眼裡露出一絲詫異。

“仲淵,你腦子裡到底想什麼?過去在西疆的時候,你一心要誅殺奸侫重振大漢,現在……”

“過去的事不要提了。”李瑋連連搖手打斷了李弘的話,“這個丞相你必須做。”

“爲什麼?”

“因爲我得到一個消息,長公主一直在考慮修改官制的事。但她所考慮的官制修改,不是把相權還給外朝,而是打算把相權更多的集中到中朝,然後逐漸把外朝納入中朝,讓外朝和中朝合二爲一。也就是說,將來皇權凌駕於相權之上,所謂皇權和相權的制衡,根本就是一句空話。”

“你夫人了說的?”李弘想到筱嵐一直陪侍在長公主身邊,馬上取笑李瑋道,“仲淵,你竟敢泄漏朝廷的機密大事,我看你是不想活了。”

“大將軍,我上有老下有小,最近又添了一個小兒子,你就饒了我吧。”李瑋連連拱手,愁眉苦臉地說道。

李弘大笑,“筱嵐可說了長公主的目的?”

“據說,這是張溫張大人臨死前的一個心願。”李瑋正色說道,“皇權和相權的爭奪在本朝延續了幾百年,至今依舊沒有一個結果。但從光武皇帝中興大漢開始,皇權已經開始逐漸凌駕於相權之上。張大人認爲,只要是皇帝,都想總攬大權主掌權柄。這個皇帝如果雄才大略,那麼皇權凌駕於相權之上,有助於社稷的興盛;相反,如果皇帝昏庸奸侫禍國,那麼社稷就會象現在一樣搖搖欲墜,甚至迅速敗亡。所以,張大人告訴長公主,皇權凌駕於相權之上是遲早的事,官制必須要改,免得君臣之間總是爲了相權而爭鬥不休。不過,爲了防止昏君濫權禍亂社稷,相權還是必需擁有它的獨立地位,這樣即使昏君誤國,朝廷還能繼續保持良好地運轉,維持社稷的生存。”

李弘陷入了沉思。

“仲淵,你覺得張溫大人的建議……”

“這是張大人的一個心願,僅僅是一個美好的心願而已。”李瑋嗤之以鼻,“本朝自高祖皇帝以來,已歷四百年,多少先輩曾爲完善官制而嘔心血,甚至不惜獻出生命,但結果如何?孝武皇帝偉大吧?不過權重尚書檯而已?光武皇帝偉大吧?不過把丞相之權一分爲三而已。長公主就是一個小孩,好奇心重,偏偏手上又有權力,所以她爲所欲爲,什麼東西新鮮玩什麼。我看這樣下去,遲早要把社稷玩完。天才和白癡,其實不過一線之隔。”

李弘驚訝地看着李瑋,脫口罵道:“你小子到底是何居心?”

朝堂上,天子的位置是空的。天子寶座的左邊是長公主。

長公主坐在那裡神態冷峻,儀態萬方,自始至終,沒有給大將軍一個笑臉。

大將軍在朝堂上侃侃而談。先是奏明冀州大戰的始末,然後推測中原局勢並提出了遠交近攻之策,繼而分析了遼東叛亂和北疆形勢,建議剿撫並用。

“殿下,待呂布將軍率領北軍返回晉陽後,臣將率長水營鐵騎北上大漠安撫諸胡。明年春天,臣將由大漠直接趕到幽州,率軍攻擊遼東。”

大殿上的衆臣目瞪口呆。這位大將軍一年四季征伐在外,根本就不在晉陽待。難道晉陽的事他撒手不管了?

長公主臉顯怒色,望着大將軍的眼睛似乎要噴出火來。

太傅蔡邕很失望。他本來認爲大將軍至少要在晉陽待到明年春天,誰知道他竟然要搶在下雪前翻越陰山趕到大漠去。按時間推算,他在晉陽最多隻能待到五到十天。這麼短的時間能解決什麼問題?

“大將軍,那你大概什麼時候回來?”蔡邕試探着問道。

“遼東平叛如果順利,一年後,我大概可以回到晉陽。”

衆臣暈倒。

長公主怒哼一聲,丟下一臉愁容的大臣們,拂袖而去。

長公主走了,朝議在太傅蔡邕的主持下,繼續進行。

大臣們知道大將軍今天要回來,所以都準備了奏章,但主要奏議內容幾乎全部集中在田制、賦稅制和官制的修改上,修改的理由五花八門,有理有據,頭頭是道,無可辯駁,修改的內容也是精彩紛呈,聽得李弘頭暈腦脹,差點倒在大殿上。

好不容易散朝了,李弘又被太傅蔡邕等人請到了尚書檯,和三公九卿、諸卿以及尚書檯的尚書們繼續議事。大將軍既然馬上要走,很多大事當然要立即議定。大將軍是朝中四位輔弼大臣之一,他的意見非常重要。不過李弘秉承自己一貫的原則,除了兵事決策,其它事一般不發表意見。

黃昏時分,李弘告辭公卿大臣,匆匆趕到了前太傅趙岐府上。趙岐致仕回家後,安心靜養,身體好了很多。看到李弘,趙岐很高興。老少兩人相攜漫步於花園,談笑甚歡。

“你馬上就要離開?”趙岐略顯吃驚。“晉陽的事怎麼辦?”

“我和朝廷曾有十年之約。”李弘笑道,“雖然十年未到。但河北經冀州一仗後,已經穩固,我應該實踐當年的諾言,把權力還給朝廷。”

“十年之約?”趙岐啞然失笑,“這麼多年了,你的官職和職權一改再改,哪裡還有什麼十年之約?”

李弘笑而不語。

“交了權力之後呢?”趙岐問道,“聽說朝中的公卿大臣要舉薦你爲丞相。你當真要做丞相?”

“我做大將軍可以,做丞相就不行了。”李弘老老實實地說道,“我不會幹的。”

趙岐大笑,非常痛愛地拍了拍李弘厚實的肩膀,“子民,你還是過去一樣,好,好,不錯,不錯。”

“老大人,晉陽的事,你覺得該如何處理最爲恰當?”

“你是怎麼想的?”趙岐手捋銀白的長鬚,反問道。

“在我沒有打下中原,收復洛陽之前,朝廷各方的利益必須要兼顧,這是穩定朝廷的唯一辦法。”

“接着說,”趙岐點了點頭,“這個想法完全正確。”

“但我不知道該把自己放在什麼位置?”李弘遺憾地搖搖頭,“我不能放棄兵權,中興大漢需要武力,沒有武力什麼事也做不成。但我又要兼顧各方的利益,我身居何職才能做到這一切?目前看來,無論是維持現狀,還是按照朝廷的辦法修改官制,我都無法做到這一點。”

趙岐笑了起來,“子民,很簡單,你把現行官制和修改後的官制融合到一起就行了。”

“這麼簡單?”李弘驚喜地問道。

“子民,本朝的霍光曾身居何職?”

“大司馬大將軍。”李弘霍然大悟。

回到大將軍府的時候,天已經黑了。

府門外,小雨正在焦急地等待着李弘,“長公主在宮中設宴,要給你接風洗塵。”

李弘想起上午朝堂上的一幕,心裡不禁有點歉疚。長公主爲了社稷,耗盡了心血,雖然有些地方做得不對,但自己真的不應該和她計較太多。

“小雪和孩子們呢?”

“她們先走了。”小雨拉着他坐上馬車,向皇宮方向馳去。

“昨天晚上回來的時候,你沒有進宮?”小雨偎在李弘的懷裡,小聲問道。

李弘沒有說話。

“長公主……她……”小雨吞吞吐吐地想說什麼。

“你們經常進宮?”李弘馬上打斷了小雨的話。

小雨點點頭,“有時候,長公主還請我們在宮中住幾天。長公主非常喜歡兩個孩子。”

李弘皺起了眉頭。小雨膽怯地看看李弘,櫻脣抖動了幾下,悄悄垂下了頭。

陽安長公主抱着尚在呀呀學步的天子接受了李弘的跪拜。

不其侯伏完笑呵呵地扶起李弘,親熱地挽着李弘的手臂一同入席。

長公主身着豔麗的華服,光彩照人,正在和李弘的兩個孩子小聲說笑着,不時擡頭看看李弘,眉宇間情意綿綿。

風雪和小雨竊竊私語了幾句,臉上地神情有點忐忑不安。

“這是家宴,大將軍可以隨意一點,不要太拘謹。”伏完藉着舉杯恭賀李弘之際,湊到他耳邊低聲說道,“殿下今天很高興,你不要掃了興,讓我跟着你遭受無妄之災。”

李弘佯裝笑臉,低聲客氣了幾句,“您身體還好嗎?”

伏完笑得有點勉強,“大將軍,謝謝你掛念了。其實,當我走進這宮門的這一刻起,命運已經註定了。將來我如果能得個善終,都要感謝祖上的陰德啊。”

李弘知道他心裡的苦楚,和他一連幹了三爵,“可笑的是,世上的人都想走進這道門。”

伏完苦笑,頗有深意地說道:“可悲的是,有些人想遠遠逃離這道門,但就算他逃到了天邊,最後他還是逃不掉。”

李弘背心一涼,一口酒猛地嗆到了嗓子眼上。

席間長公主的話不多,雖然臉上笑意盈盈,但兩隻眼睛卻總是盯着李弘,讓李弘有點發虛。

酒筵散去,陽安長公主和風雪、小雨坐在一起閒聊。伏完多喝了一點,昏昏欲睡。

長公主邀請李弘到花園中走走。

“昨天晚上,你走進晉陽城的時候,擡頭看星星了嗎?”長公主望着滿天星斗,嬌聲問道。

李弘目光遊離,含糊其辭地“哼”了一聲。

“我一直在這裡數着天上的星星,一直等着你,直到天亮。”

李弘心裡一顫,不由自主地退了一步。

長公主轉臉看着李弘,一臉幽怨,“我還能等到你的禮物嗎?”

李弘輕輕一笑,從懷中拿出了一抉雕刻着符籙的精緻貝殼,“臣說過,臣每次遠征歸來,必定給殿下帶一件禮物。只要臣能活着回來。”

長公主驚喜地接過貝殼,愛不釋手地看了又看。如果這裡不是皇宮,如果周圍不是站着宮女,長公主也許會撲到李弘的懷裡。

“你爲什麼馬上就要走?”長公主笑厴如花,興奮地問道,“你是不是騙我?”

李弘搖搖頭,“殿下,你讓一步,好不好?”

“那你呢?你是不是去做丞相?你做了丞相,我們就會對立,我該怎麼辦?”長公主笑容頓失。

“外朝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中朝是大司馬大將軍,”李弘低聲說道,“殿下主掌內朝。臣不在的時候,殿下督領中朝。這是唯一的辦法。殿下退一步,外朝大臣退一步,臣也沒有任何損失,臣還是能名正言順地幫助殿下。”

“孝武皇帝的託孤大計?”長公主驚訝地問道。

“臣可以做半個‘霍光’。”李弘躬身說道,雖然臣沒有霍光大人的本事,但殿下有。殿下想幹什麼,就給臣下令,然後臣讓外朝去執行。“

“當年孝武皇帝爲了社稷的穩定,託孤於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數位大臣。孝武皇帝讓大司馬大將軍霍光領尚書檯,掌控部分皇權和相權,以制衡朝堂上下的權力爭鬥。今天,這個辦法可以讓我們暫時穩定朝廷,穩定河北。待臣打下中原收復洛陽後,殿下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但在這之前,臣懇求殿下務必和大臣們齊心協力,以便臣在最短時間內平定天下。”

長公主把貝殼緊緊抓在手心裡,嬌軀悄悄靠進李弘,細聲問道:“你告訴我,你昨天晚上看星星了嗎?”

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四節(上)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下)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九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八論諸葛亮的法家思想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六節(上)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節-第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上)第4章 雛鷹初展翅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七節羅蘭死亡騎士書友的一些書評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漢朝沒有馬鞍馬鐙嗎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九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節第24章 猛將的傳承
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四節(上)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下)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九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八論諸葛亮的法家思想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六節(上)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節-第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上)第4章 雛鷹初展翅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七節羅蘭死亡騎士書友的一些書評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漢朝沒有馬鞍馬鐙嗎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九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節第24章 猛將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