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六節

大漢國初平三年(公元186年)十月。

初秋的早晨,空氣新鮮而清涼。

韓遂坐在邊章家的院子內,吹着橫笛。笛聲蒼涼而幽遠,綿延迴盪。

一曲終了,韓遂仿若還沉浸在樂曲聲裡,一個人癡癡地坐在石凳上,久久不願離去。

一縷薄薄的朝陽悄悄地灑進了韓遂的懷中。韓遂驀然驚醒。

他擡起頭來,向湛藍的天空望去。

旭日東昇,霞光萬丈。

韓遂英俊的面龐上突然綻放出一絲笑意,一絲無奈而淒涼的笑意。

他站起身來,緩緩走進了邊章的屋子。

兩人四目相投,良久無語。

“你考慮好了?”邊章小聲問道。

韓遂平靜地說道:“明天,我率部過黃河,開始攻打隴西。”

李弘舒舒服服地伸了個懶腰,走出大帳。

他不願意住在槐裡城裡。他覺得還是睡在鋪着牛皮褥子的草地上,最是舒服寫意。

西涼肅貪的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他在天子的連番催促下,已經派人數次押送錢財上京了。現在他的重點就是挖出這些人的背後故主。

天子在洛陽的做法讓他很失望。雖然天子按照他的主意,在洛陽和關東地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捕了大量的貪官污吏,成功追繳了上百億的贓款贓物,但天子卻沒有把那些貪官污吏繩之以法,而是稍加懲戒之後,即讓他們交錢贖罪了事。一場聲勢浩大的肅貪就這樣在洛陽草草結束了。

天子有天子的難處。在洛陽,各種勢力盤根錯節,糾纏交錯,他就是想問個一清二楚,也沒那個能力。所有的人爲了自己的利益,都瞞着他,欺騙他。現在,廷尉府的北寺大獄都成了官吏們的聚會場所了。大家在監獄裡吃喝玩樂,高興得很,這地方新鮮,也刺激。

天子在手詔中對李弘訴苦,說自己被朝中的小人欺騙了。現在大家上朝,什麼事都不幹,就圍着自己討價還價,把自己頭都吵暈了。有時候他們爲了少交一萬錢,不惜化費三萬說話的錢和自己爭論。他覺得自己一定給這些人算計了,吃虧了。所以他囑咐李弘一定要在這幫西涼貪官的背後挖幾個大傢伙出來,他好多撈一點錢,把損失補回來。

李弘的部下急着要回冀州,回幽州,所以大家心情急躁,手腳越來越重,最近已經打死好幾個了。有大臣到天子面前告狀,彈劾李弘濫用重刑。天子一聽有些不高興。打死一個,他就要損失一份贖金。所以他急忙手詔李弘,告誡他不要再打死人了,另外,審訊的速度要快一點。他怕時間久了,朝中的官僚們想出什麼花樣來對付他,讓他的損失越來越大。

“大人,要不要騎着黑豹去遛遛?”砍刀看到李弘走出來,趕忙上前問道。

“不了。”李弘笑道,“我四處隨便走走。”

“好。”砍刀回頭對着側帳打了個唿哨,頓時從裡面衝出來幾十個黑豹侍從。

“你幹什麼?”李弘驚訝地問道,“我就在這附近走走,你沒必要這麼緊張吧。”

“幾位大人一再囑咐,在大營內,至少要五十人保護你,出了大營,至少要帶三百人。”砍刀笑道,“現在要殺你的人多了,還是小心一點好。”

李弘搖頭苦笑,舉步先行。

“大人,我們時候回去?這個月行嗎?再過兩個月就要下雪了。”砍刀跟在後面問道。

“什麼時候你說我們大漢話,我就帶你回去。”李弘笑道,“上次我就對檀奴說了,要把大漢話學會,說好。你看弧鼎,棄沉,不都說得很好嘛,爲什麼你就不行?”

砍刀不好意思地笑笑。

“最近還經常去軍市?”

砍刀點點頭,笑道:“這裡軍市的女人比子秀山的多,價格也便宜。城裡還有幾座樓院,那裡的女人也不錯。”

李弘狠狠地打了他一下,說道:“傷好了,就整天四處閒逛。你那點軍餉夠用嗎?”

砍刀笑道:“夠了,夠了。那些女人都喜歡我們這些胡兵,我們給錢爽快,不象有些漢兵,小氣得很。”

李弘笑道:“好了,好了,去玩玩沒有關係,但記住不要打架。上次幾個打架的,現在還被關着。步兵們雖然軍餉比你們低,但到了戰場上,他們一樣和你們浴血殺敵,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所以你們不要輕視人家,鬧什麼矛盾,知道嗎?我把你們當兄弟看,把他們也一樣當兄弟看。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說話,做事都要注意點,不要給我惹麻煩。”

“大人,上次虎頭大人找你麻煩了?”砍刀小聲問道。

“當然了。雖然你們都是我從幽州帶出來的,但也不好太過袒護。有些漢兵瞧不起你們,甚至於仇視你們,這個你們要理解。漢胡兩族的仇恨由來已久,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忘記的。你們吵吵,罵罵,都沒有關係,但不能因此而打架。你們把人家顏大人的士卒打得滿地找牙,他當然覺得丟面子。恆祭大人後來親自跑去道歉,顏虎頭才稍稍解氣。唉……”李弘搖搖頭,嘆口氣。

“虎頭大人丟面子了,哈哈……”砍刀笑起來。

“他雖然過去和你們關係特別好,但現在他帶步兵,他不能不考慮他的部下,所以你們以後在軍市裡,在城裡,不管是那個大人的部下,都不要隨便招惹,行事也要收斂一點,尤其是你們這些黑豹義從。”

砍刀連連點頭,陪着笑臉說道:“大人放心,我們在外面,一向都是夾着尾巴做人,你放心。”

李弘瞪了他一眼,說道:“我可是認真的。你們要是犯了軍紀被砍頭,我絕不會手下留情。”

大帳內,李弘和鮮于輔,左彥,衛政,田重正在商議撤軍回冀州的事。

“這次到西涼,我們運氣不錯,既打了勝仗,也撈了不少錢財。將來回到幽州,只要不出意外,我們風雲鐵騎還能維持幾年。”田重笑道,“子民,你上書和天子說說,我們還是回盧龍塞吧。”

李弘鄭重地點點頭,笑道:“我已經對天子說過了。”

“陛下怎麼說?”鮮于輔問道。

“陛下至今沒有答覆。”李弘說道,“我們還是先回冀州吧。不管怎麼說,我和老伯一定要回盧龍塞。你們幾個,我盡力和陛下說說,希望給你們謀個好官職。”

“你這是什麼話?”鮮于輔笑道,“好象我們馬上就要散夥似的。”

帳簾掀開,鄭信衝了進來。

田重舉手招呼道:“守言啦,我們一起回盧龍塞怎麼樣?”

鄭信哭喪着一張臉,大聲說道:“我們回不去了。”

“爲什麼?”左彥急忙問道,“出了什麼事?”

“韓遂反了。”

衆人頓時目瞪口呆。

先前,天子看到邊章和韓遂的謝罪表之後,以爲西涼的叛軍已經徹底投降,西涼的平叛勝利結束,所以他立即把全部精力投到了西涼肅貪上,再也沒有關注這件事。他整天沉醉於西園的萬金堂,根本不問國事。直到大將軍何進請他御批特赦令,他纔想起來還有西涼叛軍這麼一回事。於是他就問西涼叛軍的事處理的怎麼樣了。

中常侍趙忠隨即把邊章和韓遂大肆誣衊了一番,把他們所提的條件批駁得體無完膚。最後趙忠說道:“如果陛下答應了逆賊的要求,就要依李中郎所奏,封邊章爲金城郡太守,韓遂爲護羌校尉。如此一來,天下人皆知,陛下仁慈善良,軟弱可欺。將來大家想做官,無需唸書學經,先造反就成。造反了,就可以趁機向陛下伸手要官,要錢。此風一起,我大漢國肯定叛逆盜賊四起,國家立即陷於危難之中。陛下,這種條件堅決不能答應。李中郎如此誤國,應該將他捉拿問罪。老臣甚至懷疑他是不是和這些叛逆有勾結,存心要壞我大漢社稷。”

大將軍何進也添油加醋地說了幾句。

天子一聽很有道理。堂堂大漢天朝,如果屈從於幾個逆賊的淫威,任由幾個叛賊橫行霸道,耀武揚威,那顏面何存?

“那你們說說怎麼處理?”天子說道,“至於李中郎,他年輕,少不更事,做事糊塗,回頭我說說他。他對大漢國,對朕,那還是忠心耿耿的,你們不要亂說。”

聽到天子的話,大將軍何進,中常侍趙忠,司徒崔烈以及圍列四周的幾個大臣,知道天子成心袒護李弘,不敢再說什麼詆譭的話。

司徒崔烈趁機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要求。

天子聽煩了,揮手說道:“去告訴涼州刺史耿鄙,立即給逆賊下個期限。如果再不投降,格殺勿論,株連九族。”

大將軍何進趕忙問道:“這特赦……”

“不赦了。”天子說道,“朕豈是軟弱可欺之輩,讓他們看看朕的雷霆手段。”

邊章和韓遂再反,震驚朝野。

天子也吃了一驚。這西涼好不容易安定下來,怎麼轉眼之間又出事了。他有點後悔那天沒有答應叛逆的要求。不就是兩個小官嘛,給他們有什麼損失?這戰一打,損失之大,就難以想象了。自己剛剛鼓起來的錢袋子,馬上就要癟下去了。

他看看站在身後的趙忠,一股無名之火頓時升了起來。

趙忠這時還在喋喋不休地絮叨叛逆怎麼的大逆不道。天子越想越是心痛,越想越是懊惱,他終於忍不住心中的憤怒,一把抓起案几上的竹簡,狠狠地砸在了趙忠的臉上。趙忠猝不及防•,頓時血流如注。他不知道自己什麼地方得罪了天子,嚇得趴在地上連連磕頭。天子猶不解恨,衝上去對着他的臉就是一腳,立時把他踢翻在地。趙忠嘴中冒血,兩眼恐懼地望着殺氣騰騰的天子,大氣都不敢出一聲。

殿中衆臣駭然心驚,跪倒一片。

天子大步走到司徒崔烈面前,一腳把他踹翻,大聲罵道:“滾,朕不想看到你,滾……”

崔烈不敢吱聲,連滾帶爬地倒退了出去。

大將軍何進全身趴在地上,眼睜睜地看着天子快步朝他衝了過來,嚇的臉都白了,雙手不由自主地抱緊了腦袋。

天子對準他的大腦袋飛起來就是一腳。

“滾……立即給朕滾出去……”

天子連打數人,稍稍解氣,但一想到即將化去出的錢財,心裡就象剮肉一樣痛起來。

“西涼還有多少軍隊?”天子站在太尉張溫面前,氣乎乎地問道。

“回陛下,除了李中郎的三萬冀州大軍,就只有一萬多人的西涼軍隊了。”張溫小心翼翼地回道。

天子看看他,突然想起什麼,問道:“太尉大人的病好了?這麼快?”

張溫臉色大變,急忙說道:“西涼戰事再起,臣就是死,也要到朝堂之上爲陛下排憂解難啊。”

“哼……”天子冷笑一聲,小小的腦袋連着長長的細頸子晃了幾下,一雙小眼閃爍不定地盯了他很長時間,然後嘲諷道,“太尉大人回來的及時啊。”

張溫低垂着頭,不敢做聲。

“陛下,西涼還有五萬軍隊。”光祿勳劉虞突然說道,“陛下,前些時候,李中郎要求把五萬叛軍俘虜直接招募爲西涼邊軍,這事,陛下還記得嗎?”

天子猛然想了起來,點頭道:“對,對,愛卿說得對,朕想起來了。這麼說西涼我們還有十萬人馬。多虧李中郎當日想得周全,否則這次西涼又要糟糕了。”

他隨即看看張溫,問道:“太尉大人是不會太老了,把這事忘記了?”

張溫恭敬地說道:“陛下,這五萬人千萬不能上戰場。”

“爲什麼?”天子詫異地問道。

“這五萬人剛剛由俘虜招募而來,而且有三萬多人都是歸屬羌人。如果到了戰場上,他們突然譁變倒戈怎麼辦?這五萬人一旦倒戈,兵敗是小事,叛軍的實力將劇增啊。陛下,請務必三思啊……”

天子毫不在意地揮揮手,說道:“不管許多了,立即下旨,叫李中郎率部西進,會合涼州刺史耿鄙迅速擊敗叛軍。”

韓遂的軍隊渡過黃河,直接撲向了隴西郡的郡治狄道城。隴西郡的太守李相如帶着三千士卒堅守城池。

韓遂命令軍隊團團圍住城池,卻遲遲沒有發起進攻。

白馬羌首領六月驚雷應韓遂之邀,會合參狼羌等部落,再起三萬大軍,攻擊隴西郡的南部都尉治所臨洮。馬騰實力不濟,不敢迎戰,帶着三千鐵騎匆匆北撤。六月驚雷隨即率部跟進,攻打漢陽郡郡治翼城。漢陽太守傅燮領三千軍隊堅守城池。

耿鄙手上有將近七萬大軍,爲此他雄心萬丈,有心要做一番大事,平定西涼,揚名立萬。他在從事武都,程球等人的唆使下,不等李弘趕到,立即率部起程,馳援翼城。

六月驚雷聞耿鄙大軍趕到,立即向隴西撤軍,一路且戰且退。耿鄙督軍急追。

傅燮,徐榮,麴義極力勸阻耿鄙暫時駐軍漢陽,等會合李弘大軍後,再進軍隴西,但耿鄙自恃手握重兵,根本不聽三人的勸阻。他隨即命令傅燮駐守翼城督辦糧草,徐榮麴義領軍在後,自己親率五萬大軍殺向隴西。

李弘接到聖旨後,沒有絲毫耽擱,立即整軍出發。大營交給了左彥,田重和紀惟。

因爲西疆馬上就要進入漫長的冬季,所以此番大軍再進西涼,糧草的供給成了重中之重,李弘爲此特意留給大營五千人馬,以備應急之需。

軍隊日夜兼程,這日到達雍縣城。

半夜,李弘和鮮于輔還在大帳內研究軍情,忽然,帳外傳來一陣嘈雜的說話聲,接着,就看見趙雲帶着一個年輕人走了進來。

“龐德……”李弘驚叫出聲,立即問道,“狄道城怎麼樣?”

龐德顯然是一路狂奔而來,灰頭灰臉的,風塵僕僕。

“大人,隴西太守李相如已經獻城投降,舉兵造反了。”

李弘和鮮于輔面面相覷,一時間有些驚惶失措。怎麼會這樣?

李弘隨即反應過來,他駭然色變,急忙問道:“耿大人的軍隊在什麼位置?”

“大人,耿大人已經被殺了。”

鮮于輔艱難地吞下一口口水,鎮定了一下心神,問道:“軍隊倒戈了?”

“對。”龐德精神不振,沮喪地說道:“耿鄙大人的軍隊一路尾隨羌胡大軍到五溪聚,隨即被韓遂和馬騰的伏兵包圍。”

“馬騰造反了?”李弘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馬騰造反了?”

“對,大人,馬騰造反了。這一切,都是他們預先安排好的。”龐德說道,“當天晚上,耿鄙的部下從事武都率部倒戈,先殺程球,後殺耿鄙,五萬大軍一夜之間,盡歸韓遂所有。”

“徐榮和麴義兩位大人的軍隊呢?”李弘焦急地問道。

“他們接到消息,已經連夜後撤,回到漢陽了。”

鮮于輔看着地圖,搖搖頭,嘆道,“文約先生舉手之間,既得五萬大軍,又得隴西全境,厲害啊。”

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節第4章 雛鷹初展翅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關於漢代經學與治國的一點看法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九節書友們閒聊長安兵變岳飛墮落的天使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六節第21章 求索復國路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五節姚國華百年中國的思想腦震盪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九節第10章 強敵顯蹤跡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正視歷史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9章 琵琶疏勒鹽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六節(上)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九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六節漢代的一些官制名詞解釋書友們閒聊長安兵變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九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三作者錢穆第21章 求索復國路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二節(下)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九節姚國華百年中國的思想腦震盪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一作者錢穆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九節漢代家庭的生活消費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五節-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六節第9章 琵琶疏勒鹽
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節第4章 雛鷹初展翅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關於漢代經學與治國的一點看法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九節書友們閒聊長安兵變岳飛墮落的天使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六節第21章 求索復國路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五節姚國華百年中國的思想腦震盪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九節第10章 強敵顯蹤跡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正視歷史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9章 琵琶疏勒鹽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六節(上)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九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六節漢代的一些官制名詞解釋書友們閒聊長安兵變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九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三作者錢穆第21章 求索復國路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二節(下)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九節姚國華百年中國的思想腦震盪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一作者錢穆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九節漢代家庭的生活消費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五節-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六節第9章 琵琶疏勒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