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節

董卓主動回到長安後,逃到河東的流民正在陸續返回家鄉,而冀州府也答應了李弘回遷災民的要求,滯留在北疆的災民正在急速越過太行山。北疆一觸即發的危機隨着災民、流民的離開正在漸漸緩解,可以逼迫李弘和討董大軍聯手的威脅轉眼間化作了烏有,唯一可以指望的就剩下公主的督請了。

袁紹痛心疾首,急書冀州牧韓馥、東郡太守橋瑁、陳留太守張邈,要他們以大漢社稷爲重,不要因爲一郡一州之私利而葬送了挽救大漢的機會,袁紹懇求他們立即中止給北疆和河南尹的賑濟,切斷到兩地的馳道,不要讓一粒糧食流進北疆和河南尹。

袁紹看着快馬急馳而去的身影,心如重鉛。北疆危機一旦得到緩解,河南尹一旦恢復正常,討董大軍攻佔洛陽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現在討董大軍的聯盟已經岌岌可危,如果洛職再久攻不下,後果不堪設想。

許攸和郭圖等人眼見局勢突然發生鉅變,急忙商議對策。

韓馥既然已經答應了驃騎大將軍,再想反悔的可能已經沒有了。橋瑁和張邈兩人現在更沒辦法制止糧食進入河南尹。

自從黃巾軍下山搶糧後,冀州的情況就變得非常危急。驃騎大將軍大兵壓境,黑山黃巾軍肆虐州郡,討董大軍初戰失利,袁紹和王匡兩人甚至連一個小小的溫縣都打不下來,至於渡河攻擊洛陽,看上去就更加遙不可及了。試想,在這種情況下,韓馥還會拒絕驃騎大將軍的小小要求?北疆大軍的威脅一除,韓馥就可以騰出手來剿殺黑山黃巾軍。可以迅速打通與河內的聯繫,還可以保證魏郡能夠正常春耕。

東郡太守橋瑁和陳留太守張邈是應河南尹朱儁的要求,調撥糧食賑濟遷回京都的流民。此時董卓已經離開了京城,河南尹和洛陽都由朱儁全權負責,而朱儁又是一直在暗中支持他們起兵討董的,朱儁要糧食,有什麼理由不給?京都的流民如果暴亂,對洛陽的危害顯而易見,他們違反袁紹的命令也是迫不得已。

另外,洛陽和河南尹的門閥士族都是大漢國舉足輕重的權貴世家。他們不但在冀州、兗州、豫州等地置有田產莊園,而且他們和各地的門閥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些人要從各地買糧買種子,誰敢不給?或者他們從自己的莊園裡調撥糧食回京,誰敢阻攔?

許攸給袁紹仔細分析了一下局勢。董卓之所以主動回到長安,除了關中形勢複雜外,主要還是想迅速改變京畿的不利局勢。董卓退了一步,北疆的形勢頓時大爲改觀,驃騎大將軍很快掌握了主動。而董卓也暫時甩掉了洛陽這個包袱,減輕了自己的負擔,當然了,他絕不會放棄洛陽,從洛陽的駐防上就能看得出來。

我們呢?我們現在卻變得非常被動了。單靠我們自己的力量肯定無法擊敗董卓,我們必須要得到驃騎大將軍的幫助。上個月驃騎大將軍爲了威逼我們答應他回遷災民,在滎陽和我們打了一戰,所以我們現在並不知道他是什麼態度。按照驃騎大將軍過去的說法,如果我們答應他回遷災民,幫助他解決北疆的危機,他將在五月南下和我們聯手攻擊董卓。現在北疆的災民回遷了,春耕也即將開始了,那麼到了五月,他是不是應兌現自己的承諾?

董卓既然願意主動退出洛陽,肯定得到了驃騎大將軍絕不佔據洛陽的承諾,否則董卓是不會走的,因此,我們很難指望驃騎大將軍會兌現自己的承諾,會聽從公主和大司馬劉虞的督請,指揮大軍南下幫助我們攻打長安。

用什麼辦法才能讓驃騎大將軍幫助我們攻打長安?許攸說,攻佔洛陽,我們趁着關中危急、北疆春耕的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洛陽,我們就能再次掌握主動。

如何攻佔洛陽?河南尹朱儁就是關鍵。朱儁的弟子大多在北疆任職,和驃騎大將軍的關係非同一般,董卓把朱儁留在洛陽的目的顯然是想取得驃騎大將軍的信任,但董卓大概沒有想到,朱儁卻是我們的人,他已經來信,要幫助我們攻佔洛陽。有了朱儁的幫助,攻佔洛陽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現在由於青、兗、徐三州蟻賊暴亂,劉岱、鮑信、袁遺、張超等人紛紛回援州郡,東面的討董大軍目前已經解散,而我們在解決了張揚後,面對前面的滔滔黃河和後面的黑山蟻賊,短期內也很難展開渡河攻擊,那麼,能攻佔洛陽的就剩下南面的袁術、孫堅、李旻和孔伷了。

孫堅是朱儁的弟子,又是一員久經戰陣的悍將,由他領軍,在袁術、李旻等人的配合下,打到伊闕關不成問題。只要他能打到伊闕關,駐守伊闕關的伊闕都尉張承就能和他裡應外合,攻破伊闕關,打入洛陽。兵臨洛陽後,我們有校尉毋丘毅相助,還有朱儁大人幫忙,洛陽指日可下。

洛陽在手,人心、士氣、大義、根基盡在我們一邊,驃騎大將軍還有什麼話說?難道他要和董卓爲伍,和天下爲敵?

“但問題是,入主洛陽的是袁術袁公路。”許攸看着神情冷峻的袁紹,無奈地說道,“袁術攻佔了洛陽,剷除了奸侫,拱衛了社稷,功勳、聲名、威望將盡數集於一身,將來如果我們再殺進長安,誅除董卓,那他就走……”

袁紹冷哼一聲,一臉的鄙視和不屑。

“太傅大人和將軍大人爲了重振社稷,殫精竭慮、嘔心瀝血,最後卻爲他人做了嫁衣裳。全部好了袁公路那個路中悍鬼,這事的確……”辛評忿忿不平地說道,“不行,此事需要從長計議。不能白白便宜了袁術。”

“豫州刺史孔大人來書說,袁術帶着人馬退回宛城後,一是安排親信到荊州各郡任職,二是以家主的身份,急書汝南、穎川和南陽等地的親朋好友,要他們鼎力支持自己,說自己有決心打入洛陽。孔大人說他不但給李旻、許瑒等人寫信,還請求袁遺、橋瑁、張邈、劉岱、陶謙等人在自己入主洛陽後,率兵來援,以便合力攻打長安,勤王衛國。”荀諶憂心忡忡地說道,“如今太傅大人被殺的消息肯定已經傳到了南陽,而此時恰恰董卓又離開了洛陽,所以我們可以預料到,袁術一定會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倚仗孫堅和朱儁的幫助,迅速佔據洛陽……”

“文若(荀彧)來信說,他聽到傳言,說袁術和河東的人有來往。”郭圖不滿地說道,“這個傳言我估計是真的,因爲傳出這個消息的是袁術長史李業。袁術聽說許靖在孔大人帳內,想把他請到南陽去,於是就派李業日夜兼程趕到穎陰。許靖拒絕了袁術的邀請。後來文若前去拜訪許靖時,許靖說,他不相信袁術能擊敗董卓攻佔洛陽。但李業告訴他,袁術有驃騎大將軍相助,定能成功。”

袁紹眉頭緊鎖,非常吃驚,“李弘主動和公路聯繫?可能嗎?他們之間有仇怨,公路怎會相信他?這是離間計。李弘爲了阻止我們進攻洛陽,極有可能利用我和公路之間的矛盾,分裂離間我們。公路看樣子上當了。”

衆人沉默不語。此事無論是不是李弘的離間計,袁術都要搶先攻佔洛陽了,他現在根本無需李弘的幫助,而袁術一旦佔據了洛陽,袁紹就要失去本該屬於他的一切,他一生也就很難出頭了。

袁紹看看大家,忽然笑了起來,“我們今天爲什麼而戰?是爲了給我袁家報仇嗎?是爲了我袁紹的聲名威望嗎?不是,是爲了我大漢社稷,是爲了天下蒼生。如果我袁紹是爲了報私仇,是爲了爭權奪利,你們會和我一起浴血奮戰、生死與共嗎?”

“不管是誰,只要能進洛陽,能挽救社稷,我們就唯他馬首是瞻。”

袁紹絲毫沒有猶豫,立即急書袁術,說自己將從河內方向攻擊洛陽,牽制駐防京畿的軍隊,以配合袁術在南面的進攻,幫助他儘早攻佔洛陽。袁紹說,攻佔洛陽既是爲了剷除奸侫,也是爲了血洗家仇,是挽救社稷的重中之重,懇請公路務必竭盡全力,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洛陽。

袁紹又寫了一份密信給朱儁,自己限於河內和其他州郡的嚴峻形勢,短期內無法渡河攻擊,請他關注南面戰場。

“孔璋(陳琳),你再到晉陽去一趟,請公主務必督請驃騎大將軍急速揮軍南下,即使他要拖到五月也沒關係,只要他現在能陳兵黃河,威脅三輔,以策應我們攻佔洛陽就可以。另外,你見到驃騎大將軍後,適當地提一提皇統的事,看他是個什麼態度。如果他能同意我們的建議,擁立藩王爲帝,那我們攻打長安就要容易多了。

陳琳躬身領命。

“此去晉陽路途遙遠,一路上蟻賊非常多,我很擔心你的安全。”袁紹指着站在身後的一名年輕將領說道,“我讓吳徵帶着一屯親衛保護你北上。”吳徵二十多歲,身形矯健,容貌俊偉,是袁紹軍中的別部司馬,統領袁紹的親衛營。陳琳大爲感激,連聲道謝。

“公則(郭圖),你立即急書一封,催請劉虞劉大人立即南下。此時,我們迫切地需要他坐鎮冀州,指揮全局。”袁紹想了一下又說道,“再給討虜將軍公孫瓚寫份書信,你告訴他,如果劉虞南下了,就奏封他爲幽州牧、領討虜將軍事。希望他能立即撤回幽州內,督請劉虞即刻南下指揮討董。”

郭圖答應一聲,伏案疾書。

“景升兄,我以天子承製之命,拜你爲荊州刺史,即刻上任。”

劉表驚訝地看了一眼袁紹,“大人,公路已經派人上任了,我再去……”

公路的命令算什麼?他的命令能和天子的承製之命相提並論嗎?”袁紹冷笑道,“你不要到荊州治所漢壽去,而是直接去宜城找蒯越。”(宜城,即今湖北宜城,距離襄陽一百里。〕

劉表若有所悟。

“南陽已經被公路佔了,他也不會讓你領荊州,所以你要一路潛行到宜城找蒯越幫忙。”袁紹說道,“大將軍被殺後,蒯越心灰意冷,回家了,但作爲多年的老朋友,在我們最需要他的時候,他一定會義不容辭、鼎力相助的。”

“還有前長水校尉蔡瑁,他家是襄陽第一門閥,勢力極爲龐大。我們和他過去也是朋友,雖然多年不見,但這個忙他肯定還是願意幫的。他家住在距離襄陽八里的漢水江洲上,家裡有數百門客,都是武功離強的好手。你到了襄陽後,只要得到了他們兩人的幫助,也就等於得到了襄陽所有門閥的支持,那時你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兵有兵,荊州還不是囊中之物?”

“袁術佔據了洛陽後,你立即收回南陽,控制荊州七郡。”袁紹微笑道,“袁公路是個庸才,攻打洛陽勉強可以,但要指望他攻打長安,剷除董賊,簡直是白日做夢,所以,有些事我們必須要自己做,千萬不要指望別人。”

陳琳、劉表先後離開大營後,袁紹命令大軍停止了攻擊。

袁紹認積張揚。張揚當初進西園軍任職軍司馬,就是袁紹受大將軍何進所託,親自舉薦給蹇碩的。張揚爲此數次登門拜謝。能夠攀附上袁閥這棵大樹,張揚當然是求之不得了。只不過他們誰都沒有想到,兩年後,兩人竟然對決戰場,成爲生死仇敵。

袁紹親自手書一封,勸張揚投降了事。董卓都到長安去了,你還打什麼打?你是信任我還是信任董卓?

逢紀自告奮勇,帶着這封信進城勸降。

張揚的大軍糧草盡絕,而援兵又久盼不至,已經走投無路了,這時聽說袁紹要招撫自己,二話不說,降了。

袁紹隨即整頓軍馬,陳兵黃河。

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三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二作者錢穆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2章 班超固我願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上)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四節(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上)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五節-第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上)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上)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上)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下)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九節第1章 烏孫公主歌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下)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八節
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三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二作者錢穆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2章 班超固我願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上)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四節(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上)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五節-第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上)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上)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上)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下)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九節第1章 烏孫公主歌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下)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