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節

望着懷中哭泣的玉人,聞着沁人心脾的髮香,握着軟若無骨的小手,李弘心跳加劇,感覺有點頭暈目眩。不知道是因爲自己連日趕路太過疲勞,還是佳人在懷,李弘竟然有點支撐不住了。他輕微地搖晃着身軀,懸在空中的那隻手臂也漸漸向長公主的腰間伸去。

大堂外的張溫遠遠看見,濃眉頓皺,張嘴就想喊。趙岐眼明手快,一把拉住了他,衝着他連連搖手。

崔烈對衆人做了個手勢。大家心領神會,輕手輕腳地避到兩側廊檐下。幾位老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個個面帶怒氣。

長公主對大將軍情根深種,這在行轅,甚至在河北諸府大吏中早已不是秘密,但大將軍好象一無所知,對長公主敬而遠之。大將軍待在行轅的時間不多,很多時候都率軍征戰在外,所以一直以來,行轅風平浪靜,河北沒有傳出任何流言蜚語,大家都相安無事。

長公主十六歲了,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這種事發生在她身上,可以諒解。如果不是天下大亂,社稷塗炭,長公主兩年前就已嫁做他人婦了。不過,長公主可以愛上大將軍,但大將軍絕不能對長公主有任何想法。不是因爲大將軍有妻室,也不是因爲大將軍的卑賤出身,而是因爲今日天下的形勢,因爲中興大業。

本來天下人就在懷疑大將軍圖謀不孰,有篡立之意,可能是董卓第二。這時候如果再傳出大將軍和長公主之間有私情,其後果可想而知。那個時候流言對大將軍就非常不利了。當年董卓姦淫先帝嬪妃,現在大將軍妻略公主,有過之而無不及。接着陰謀篡立的罪名也就自然而然地加到大將軍頭上,然後大將軍身敗名裂,成爲衆矢之的。不明白事實真相的某些河北大吏可能會就此背叛大將軍,而袁紹、劉表、曹操等人更可以名正言順地高舉大義之旗,聯手對付河北了。

李弘的手在觸及長公主的細腰之前突然停住了。

“殿下,殿下,幾位老大人馬上就要來了,你……你還是先聽臣解釋一下,好不好?”李弘僵硬地挺直着身軀,幾乎是哀求着小聲說道,“殿下,臣只是說勤王失敗,並沒有說不再勤王啊。”

長公主的哭聲漸漸小了一點,但她還是緊緊地抱着李弘。

“殿下,今年,臣也許還有機會救回陛下……”李弘柔聲勸道,“殿下不要着急。臣既然答應了殿下,就一定替殿下做到。”

長公主擡起頭,輕聲抽泣着,一雙櫻脣微微地顫抖道,“你沒有騙我?”

李弘望着長公主臉上的淚痕,心中一陣戰慄,突然生出要低頭去吻她,去愛憐她的衝動。就在這時,屋外忽然傳來幾聲竊竊私語。李弘大吃一驚,右手急忙掙脫長公主的小手貼上她的腰腹,左手一把抱住長公主的細腰,把她凌空抱了起來,放到了自己身前。

長公主霎時面紅耳赤,又羞又喜,驕靨如花一般豔麗動人。(79文學網)

李弘心絃震顫,心跳也再度加劇。

長公主低下頭,再度向李弘伸出了一隻白嫩的小手。

李弘驀然想到什麼,微微一笑,從懷裡拿出了一個紅色的小錦囊放到長公主的手上,“殿下,臣回來的太過匆忙,沒能帶上什麼好禮物……”

“大將軍……”屋外的說話聲突然大了起來。

長公主臉色一變,就象受驚的兔子一般,轉身跑進了後堂。

張溫氣呼呼地走進大堂,兩眼怒視着李弘,想說什麼卻沒說出來。

李弘一臉尷尬,面孔微赤,無從辯解。

“好了,錯不在你。”蔡邕出面打圓場,“大將軍急速而回,一路上定然累了。”

“大將軍,這太危險了。”趙岐一邊坐下,一邊不客氣地說道,“河北遭此大劫,數年內難以翻身,此時切切不可再出是非。”

“算了,算了,事情的輕重,大將軍自己又不是不知道。”崔烈揮手說道,“關中、關西形勢如何?陛下會不會有危險?”

李弘把關中、關西、關東的情況大致說了一遍,“由於黃河決堤,我們不得不撤出洛陽,迫使袁紹撤軍關中的計策隨即失敗,勤王一事也就變得更加渺茫了。離開河東前,我已經囑咐過徐榮,請他竭盡所能保證陛下的安全。如果陛下能聽從我們的勸說,主動撤到潼關和桃林要塞一帶,那我們將來就還有勤王的機會。”

張溫等人聽完李弘的述說,心情沉重,沉默無語。

“陛下不願意到河東,我們又沒有辦法攻佔關中,事情越來越麻煩了。”李弘看看諸位老臣,無奈長嘆道,“河北遭遇了百年罕見的大水災,財賦非常緊張,勤王的事只能暫時放一放了。眼前的難關,諸位大人可有應對之策?”

“河北財賦,有九成要依靠冀州。冀州遭災,財賦銳減,我們無論用什麼辦法,都無法變出錢財和糧食,所以……”張溫停了一下,苦笑道,“我們只能想盡一切辦法減少開支。”

“縮減開支?”李弘沉吟良久,“這好象不是什麼好辦法。”

“是啊,的確不是好辦法。縮減開支,首先就要削減河北諸府的日常費用和河北各級官吏的俸祿,其次就是要削減北疆軍將士的軍餉。至於出兵打仗,那就更不要想了,我們這兩年打不起仗。”趙岐對李弘說道,“這兩年北疆軍既然不打仗了,大將軍是否考慮大量裁減軍隊?”

李弘神情冷峻,連連搖頭。“這次勤王失敗,關中和洛陽未能一戰而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兵力不足。我看,北疆軍不但不能裁減,反而要增加。另外,河北遭災,無家可歸的災民要賑濟,受災郡縣要恢復重建,各級官吏們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大家都非常辛苦,俸祿不能減。”

既不削減官吏們的俸祿,又不裁減軍隊,更不增加賦稅,財賦開支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賑濟救災的開支,河北哪來這麼多錢糧?諸位老臣們異口同聲表示反對。

“大將軍,你如果執意要這麼做,最後受苦受難的是百姓。沒有糧食,賑濟力度又不夠,災民們會死的。”馬日磾激動地勸阻道。

“災民得不到賑濟,餓莩遍野,那是誰的錯?”李弘大聲說道,“官吏們辛辛苦苦,沒日沒夜的操勞,最後拿不到俸祿,那又是誰的錯?北疆將士們浴血奮戰,最後連肚子都吃不飽,那又是誰的錯?”李弘指着自己的鼻子說道,“是我的錯。”接着他又指着張溫等人說道,“也是你們的錯。我們一再說改制興國,但改制幾年了,我們竟然連一場災難都無法度過,這樣的改制難道能中興大漢?我看不到中興大漢的希望。”

“如果黃河隔三岔五爆發大洪水,如果大漠和邊郡時不時爆發大雪災,如果幹旱和蝗災接連不斷,如果河北陷入一場又一場的災患,我們是不是就此等死?是不是就此眼看着社稷崩潰,漢祚滅絕?”

大堂上鴉雀無聲,衆人隔入了沉思。

“大將軍,在今日這種絕境下,你還有什麼更好的解決之策?”蔡邕思索了根久,實在想不出什麼妙策,於是拱手問道。

“糧食從哪來?錢財從哪來?土地,都是土地。”李弘用手拍拍地面,一字一句地說道,“河北受災了,財賦減少了,但土地沒有少,人口沒有少。我們有土地,有人口,怎麼就沒有辦法養活官吏,沒有辦法養活北疆軍隊?官制、兵制爲什麼就不能和土地制度互相結合,各得其利?”

“當初我們爲什麼要實行軍屯?軍屯可以利用閒置的荒地養活士卒,養活軍隊,這是軍屯的優點。但軍屯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無節制的役使屯田兵,使得屯田兵不堪重負,怨聲載道,逼得我們不得不逐步取消軍屯。取消軍屯,也使得我們失去了兵源,失去了軍屯的優點。但我們爲什麼不能想個辦法,儘可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軍屯的優點,讓我們既能利用土地養活士卒,又能保持充足的兵源?這樣我們的軍隊數量增加了,軍資卻大幅減少了,這比單純地削減軍隊和縮減將士軍餉不是更好嗎?”

“如果我們能進一步把兵制、田制和賦稅制度相結合,讓三者互補長短,讓土地能同時養活士卒和他們的一家人,這對穩定河北,穩定軍心,提高北疆軍彪悍的戰鬥力不是有更大的好處嗎?只要有土地,我們就有兵源,士卒們就能養活自己和家人,河北就能節省一筆鉅額開支,財賦無形中就得到了增長,有什麼不好?”

“由此類推,既然軍隊的財賦問題能解決,官吏的俸祿爲什麼不能解決?河北各級府衙可以擁有自己的官田嘛。這官田的收成就是官吏的俸祿。官吏走了,不在了,官田還在,還可以給繼任者繼續提供俸祿嘛。只要有土地,官吏們就有俸祿,這樣既能解決河北財賦的緊缺問題,又能增加各級官吏的收入,有什麼不好?”

大堂上先是一陣沉寂,接着崔烈一躍而起,激動地舉臂歡呼,“河北有救了,大漢有救了。大將軍,好辦法,好辦法啊……”

張溫、馬日磾、趙岐、丁宮、蔡邕等人圍坐在一起,小聲議論了幾句,然後不約而同地鼓掌相慶。

“這辦法,真的可以用嗎?”李弘對諸位老大人的強烈反應有點難以置信。

“可以用,是中興大計,是中興大計啊。”崔烈衝上來,狠狠地打了李弘一拳,眼眶裡竟然有點溼潤,“先帝沒有看錯人,先帝沒有看錯人啊。大將軍,這辦法既能保徵強大的北疆軍,又能節省財賦開支。將來天下平定了,大漢有個十年、二十年的發展,必能重現當年的‘文景盛世’啊。”

李弘嚇了一跳,“崔大人,你沒有開玩笑吧?這辦法真的有用?”

“是的,大將軍。真的有用。”蔡邕高興地笑道,“雖然你說得很簡單,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地商討,需要仔細修改官制、兵制、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但情況的確如你所說,只要有土地,有人口,我們就能解決財賦緊缺問題,軍隊數量不足問題,就能平定天下,中興大漢。”

張溫滿臉笑容,上上下下打量了李弘一眼。“我怎麼看你,你都還是西疆戰場上那個戰無不勝的悍將,怎麼突然變成治國能臣了?”

李弘臉一紅,連連躬身,“大人笑話了。我肚子裡有多少貨,你還不知道?”

“那你怎麼想到這個主意的?”馬日磾頗爲驚訝地問道,“有高人指點嗎?”

“不是高人,是幾個屯田老兵。”李弘滿臉敬意地說道,“攻打洛陽的時候,因爲連續下雨,大家都待在軍帳裡閒聊。有天我去巡營,幾個屯田老兵說他們想家了。我說,打完仗了,我就讓你們回家看看。幾個老兵很高興,說他們心裡有個最大願望,那就是能有一塊地,能在不打仗的時候,和家裡人一起耕田勞作,能抱着自己婆娘孩子過幾天高興日子。當兵嘛,總有死在戰場上的一天,但如果不打仗的時候就能回家,就能和家人在一起,那該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李弘嘆了一口氣,接着說道:“回到大帳,我輾轉難眠,於是想了這麼個主意。不打仗的時候,北疆軍除了保持一定數量的鐵騎和駐防軍隊外,其餘士卒由各曲軍候統率,回到固定的地方,和家人一起耕田。打仗的時候,接到軍令就上戰場,爲國效命。”

“這些士卒不同於普通百姓,他們另外編籍,另行登記造冊。他們的田地比別人多,他們不用上繳賦稅,不用服徭役,收成都是他們自己的,但他們世世代代都是我大漢士卒。他們死了,他們的後代長大了必須上戰場。”

趙岐連連拍手,大聲讚道:“百姓纔是我大漢社稷的真正根基啊。大將軍,日後你可要好好謝謝這些屯田兵,正是他們和他們心裡的願望,幫助大漢走向了中興之路。”

“土地不夠怎麼辦?”馬日磾問到了一個要害問題。河北人口過多,土地已經不足分配。

“從各地門閥世族和富豪手中強行購買。”李弘毫不猶豫地說道。

“強行購買?”崔烈的眉頭皺了起來,“這恐怕會和‘計口授田’制互相沖突,激化府衙和門閥之間的矛盾。這對河北穩定非常不利。”

“這是什麼時候?這是大漢生死存亡的時候。”李弘厲聲說道,“是大漢的利益大,還是他們這些門閥世族的利益大?”

“大將軍,我看這樣吧。”張溫笑道:“告訴那些門閥世族,等我們打下了中原,就讓他們以最低的價格購買最好的土地。至於這幾年他們所受的損失,我們可以折成錢財,等到將來他們購買土地的時候予以衝抵。”

“哼……”李弘不滿地冷笑了一聲,“那將來,我豈不是要白白送給他們許多土地?”

“大將軍,將來把袁紹、曹操這些叛逆殺了,你知道能收回多少土地嗎?”崔烈顯然很贊同張溫的建議,他拍拍李弘的後背,笑着說道,“袁閥家大業大,他們家的土地加在一起,遠遠超過河北門閥賣給我們的土地。你就不要這麼小氣了,需要人家幫忙的時候,該大方一點就要大方一點,這對我們有好處。”

“恐怕對你的好處也不少吧?”蔡邕嘲諷道,“你們崔家可是冀州第一門閥,將來……”

“好……好……”崔烈急忙搖手打斷了蔡邕的話,“現在是議事時間,莫談私事,莫談私事。”

衆人大笑。

七月下,關中,新豐城。

皇甫鴻借來的糧食,首先供應給天子和朝中一幫大臣,然後是他自己的士卒,最後纔給張濟、王方、楊奉等人的軍隊。

有一天,雙方士卒爲了糧食,大打出手。皇甫鴻大怒,把帶頭搶糧的十幾個士卒給殺了。張濟、王方很生氣,他們暗中慫恿胡才、李樂到天子營去搶。

白波黃巾軍大概餓極了,不但搶糧,連宮女都搶。皇甫鴻帶着親衛騎殺進了天子營,李樂、韓暹、胡才也不示弱,和皇甫鴻大打出手,長箭滿天飛,新豐城大亂。

張濟、王方趁機攻打皇甫鴻,把皇甫鴻趕出了城。皇甫鴻雖然都氣瘋了,但他還有理智,知道不能上了袁紹的當。

在這危急時刻,太尉楊彪帶着糧食和軍械回到了新豐城。

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下)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一節第23章 西域百年計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八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三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下)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節經學與周禮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八節第22章 芒刺猶在背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六節東漢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騎兵和漢朝步兵介紹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下)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節書友閒聊文人和武人論諸葛亮的法家思想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八節第12章 長安風雨聲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四節湖湘蠻夷書友提供的營法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五節
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下)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一節第23章 西域百年計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八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三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下)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節經學與周禮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八節第22章 芒刺猶在背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六節東漢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騎兵和漢朝步兵介紹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下)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節書友閒聊文人和武人論諸葛亮的法家思想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八節第12章 長安風雨聲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四節湖湘蠻夷書友提供的營法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五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