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八節

公元185年12月。

雷子安靜地站在大帳外面。看到李弘出來,雷子趕忙跪下行禮。

“大人……”

“冀州方面有情況?”李弘一把扶起他,焦急地問道。

“褚飛燕率部攻佔蠡吾,博陵,切斷了我們和冀州的聯繫。”雷子小聲說道,“黃巾軍最近調動非常頻繁,好象有什麼大動作。”

李弘吃了一驚,立即問道:“是進還是退?”

雷子搖搖頭。

李弘微微沉吟了一下,繼續問道:“守言怎麼沒有親自來?”

“鄭軍候親自去中山國偵察軍情了,一直不在北新城。”

“伯玉,平山和小懶都還好吧。”

“軍司馬大人和兩位軍候託我問候大人。”雷子很感動地說道。

“北新城的俘虜全部押到了嗎?”

“回大人,今天都押到了。另外,按照大人的吩咐,我們已經和冀州牧郭大人取得聯繫。這是郭大人的迴文。”

李弘接過雷子手上的一卷用牛皮包着的竹簡,急不可耐的當即打開。

郭典的要求非常簡單,立即出兵中山國。范陽城可以用部分兵力暫時圍住,不影響大局。如果能在春天到來之前,徹底消滅黃巾軍,就可以保證明年的春播,可以保證明年下半年百姓的生活。

郭典最後一連用了幾個“急”字,表達了他對這件事情的急切心情。

雷子很感興趣地看着趙雲。這個白淨文雅的小夥子不但長相英俊,而且顯得老練沉穩,給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他忍不住悄悄問道:“你是大人的新侍衛督曹?”

趙雲靦腆地一笑,很禮貌地躬身回道:“不是。我是常山郡府的兵衛什長。”

“常山郡府?”雷子驚訝地反問道。

“常山被黃巾軍攻佔之後,郡府門下督賊曹酈大人就帶着我們一路北上。直到前幾日,酈大人才帶着我們投到校尉大人帳下效力。”

“哦。”雷子恍然大悟。新來的,還沒有納入風雲鐵騎的建制。

“我過去也是大人的侍衛,我叫雷子。你……”

“在下趙雲。”趙雲趕忙答道,“我聽老伯說過你,燕軍候,雷軍候過去都是大人的侍衛。”

雷子親熱地拍拍他的肩膀,小聲說道:“大人武功驚人,沒事的時候要多多討教,多學一點,將來受益匪淺。”

趙雲趕忙再施一禮,感激地說道:“謝謝雷軍候。”

李弘看完郭典的書簡,稍稍想了一下,說道:“雷子,你暫時留下,不要着急返回北新城。”

“子龍,立即通知幾位軍司馬,軍候到偏帳等我。”

范陽城內所有的黃巾軍士兵,加上車隊的馬伕,雜役,再加上雷子從北新城押回來的五千多名俘虜,總共三萬五千多人,在張白騎的統率之下,很順利的集中到城外,紮下俘虜大營。

李弘現在非常頭痛。

冀州牧郭典在催他出兵,鮮于輔和張純也在催他出兵,甚至有幾個部下都在催他出兵。但他無兵可出。

部隊在樊興亭和北新城戰鬥中損失七百多人,至今沒有補充。北新城,范陽現在都需要兵力守衛。三萬多俘虜要部隊看守。大量的糧食要士兵押運到廣陽、漁陽。到處都要人,他現在怎麼湊都湊不出五千人出來。

他天天命令快騎趕到涿城、薊城,催討援兵,可至今連個迴音都沒有。刺史楊湟倒是派人來了,不過是來嘉獎犒勞部隊的,一個兵都沒有。

大雪,他現在就盼望早一點下一場大雪,以解他的燃眉之急。

李弘把鮮于輔帶來的三千步兵重新組建了燕趙部,由鮮于輔統領。

這三千人當時都是以屯爲單位臨時拼湊出來的,由鮮于輔的老部下伏強臨時充當軍候,把他們帶到了范陽前線。爲了指揮方便,李弘安排酈寒,顏良,伏強三人分別擔任燕趙部的三曲軍候。

按照李弘的意思,燕趙曲雖然是步兵,但必須要騎馬,以馬代步,否則部隊沒有機動性,也跟不上騎兵的節奏,發揮不了威力。部隊的戰馬非常富餘,不利用也是浪費。

酈寒的一百多名騎兵全部併入親衛隊。親衛隊擴大到了兩百多人,李弘指派趙雲任屯長。

幽州無兵,這是事實,李弘只有另想他法。李弘找來恆祭,鹿歡洋,射瓔彤,射虎,徵求他們的意見。如果再次開口向兩個部落要騎兵,白鹿部落的鹿破風,舞葉部落的射墨賜會不會答應。李弘不想因爲自己一再徵兵,削弱了兩個部落本身的力量,那就有點強人所難了。

四個人商量了以後,覺得兩個部落在一起,再湊千把人估計差不多。恆祭出主意說,可以向白山的黑翎王難樓要兵。難樓上次欺騙了李弘,欠了李弘人情。雖然上次李弘把烏丸俘虜全部徵用了,但那都是提脫的部下,並沒有動他的部隊。這次可以藉機向他徵調。

李弘大喜,隨即派出信使,日夜兼程趕往上谷郡。

但遠水救不了近渴。

冀州牧郭典再次派人來催,要求李弘率部,立即擊退佔領蠡吾,博陵的黃巾軍,爲冀州軍隊掃清後顧之憂。

刺史楊湟也接到了郭典的書信。郭典在信中威脅他,如果再不勒令李弘出兵,他要上書朝廷,彈劾楊湟延誤軍機。楊湟氣得破口大罵。要不是李弘能打,現在黃巾軍還在涿郡,哪裡還有什麼兵可以幫助冀州?也不看看幽州實情,就知道彈劾,彈劾。

楊湟生氣了,急書廣陽,漁陽,右北平三郡太守,立即抽調所有兵力趕到范陽。如果沒有,就自己拿着兵器,帶着衙門官吏,家人奴役去。誰不聽令,彈劾誰,告他抗命不遵,姑息同情黃巾軍。

李弘接到刺史楊湟的命令,知道拖不下去,只好帶着玉石部騎兵趕到北新城會合鮮于銀部。鮮于輔和閻柔部暫時留駐范陽,看守俘虜,等待援軍。

李弘帶着親衛屯,斥候屯,後衛屯,黑豹義從,玉石部,鮮于銀部六千多人越過了幽翼兩州的邊界,直撲博陵城。

騎在黑豹寬大的背上,李弘好奇地四下張望着。

“老伯,這就是中原,這就是中原嗎?”

田重不屑地哼了一聲,大聲說道:“中原?我覺得好象沒有我們北疆好嗎?我們那裡一望無際,山也大,水也清,草原也遼闊,到處都是森林,常常上百里都沒有人家。可你看看這裡,這裡都是平原,雖然也一望無際,但沒有什麼山,也沒有什麼樹,和我們北疆比起來,差遠了。”

李弘笑起來:“你沒來過中原嗎?”

“我當然沒有來過。我在邊關當了四十多年的兵,從來沒有出過幽州,這是第一次。”田重淡淡地說道。

隨即他想起來李弘失去的記憶,趕忙關切地問道:“你可有印象,可能記起來什麼?”

李弘搖搖頭,“我對這地方非常陌生,什麼都想不起來。但和北疆比起來,我覺得這地方更加寬廣,更加雄渾,更加具有氣勢。”

田重四處看看,故意皺着眉頭問道:“氣勢?什麼氣勢?我倒覺得它更加蒼涼,更加悲壯。”

李弘頓時想起了黃巾軍,想起了無數流離失所,餓死路邊的百姓,心情立時差了許多。

趙雲催馬趕了上來,指着前面說道:“大人,再往前四十里就是博陵城了。”

“是黃巾軍大帥張牛角的家鄉嗎?”李弘問道。

“他的家在城的南面,距離博陵城很遠的一個村莊。”趙雲答道:“博陵城以南是浣水。大人如果想到南博陵去看看,必須渡過浣水。”

田重特別喜歡他,看到他眼睛都笑成了一條縫。

“子龍,昨天給你的那件鎧甲怎麼不穿?還有,那件白色毛皮大氅呢?天冷,要穿暖和了,不要凍着。”

趙雲不好意思地笑笑,“謝謝老伯。”

“爲什麼不穿?”田重笑眯眯地追問道。

“老伯,你們都沒有,我一個侍衛穿着太難看了,而且我想……”他看看旁邊的李弘,沒有說下去。

“沒事,說給我聽聽。”田重看着趙雲,怎麼看怎麼喜歡,嘴都笑裂開了。

“等打下了常山的真定城,我帶回去給我母親。”趙雲輕輕說道。

田重用力一拍戰馬,大聲叫道:“好,好孩子。離家這麼遠了,還惦記自己的父母,知道孝順自己的長輩,好孩子,好孩子。”

他一個勁地喊着。趙雲的白臉霎時就紅了。

李弘轉頭望着田重,大笑起來:“長敬老伯,跟着我的有幾個侍衛督曹了,好象你對子龍最好。擔心給其他幾個知道,折了你那把老骨頭。”

田重回頭望了一眼趙雲,笑道:“沒法子,這小子知書識禮,非常招人喜歡,就象徐無城的小田疇一樣,看着就舒服。”隨即衝着李弘一瞪眼道:“他們幾個敢找我麻煩?你去問問,他們敢找我?躲我還來不及呢!”

李弘笑着搖搖頭,知道他是拿着自己刺奸的身份嚇唬人。現在誰都不願意得罪他。田重是風雲鐵騎的刺奸,誰犯錯都要經過他處理,誰願意得罪他?

“上次虎頭想要那套鎧甲,你爲什麼不給?現在你給了子龍,虎頭知道了可能不高興。”

田重馬上叫道:“子民,鎧甲本來是我留給你的,給不給在你。現在你給了子龍,關我什麼事?”

李弘實在說不過田重,啞然失笑。

“好,好。老伯,真有你的。對了,部隊現在人多,軍官也多,你可要注意軍紀。違反軍紀的,要嚴懲不怠。”

“你放心。斥候屯的人鬼精鬼精的,到處幫我盯着,很少有人逃得過。”

“你不要總是盯着士兵犯錯,要注意軍官們,可有剋扣軍餉的,可有鞭打士兵的,可有仗勢欺人的,可有暗中搶劫的,可有違法亂紀的,象這些人抓一個殺一個,絕不姑息。”李弘嚴肅地說道。

“我做了幾十年的士兵,飽受其中之苦,怎麼會不注意這些事?說起來要感謝你,老都老了,還給個官乾乾,而且還是個刺奸,謝謝你呀。假如我死了,這個刺奸的職務你一定要給一個忠心可靠的人,否則亂了軍紀,勝仗就難打了。”

李弘慎重地點點頭。

鄭信打馬迎面趕來。

由於在九里亭戰鬥中,褚飛燕的部隊突然出現,差一點導致風雲鐵騎全軍覆沒,這件事給他的刺激非常深。雖然李弘沒有懲罰他,其他的戰友也沒有那個站出來指責他,但他覺得自己過失太大,心情一直不好,總是躲着李弘。現在只要是他認爲不正常的消息,他都不辭勞苦的親自去複覈。

李弘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看到他了。鄭信比前一段時間瘦多了,人也黑了。李弘心痛地說道:“你是斥候屯軍候,不是斥候。你這樣亂跑,假如有什麼緊急軍情需要處理,怎麼辦?”

鄭信趕忙說道:“我知道,我會注意的。最近斥候屯都在北新城,事情多,人少,忙不過來。”

“博陵城有什麼消息?”李弘問道。

“黃巾軍突然棄城而逃。現在博陵城四門大開,除了城中的百姓,一個黃巾軍士兵都看不到。”鄭信笑道,“大概是聽到風雲鐵騎來了,黃巾軍嚇破了膽,一鬨而逃了。”

“蠡吾方向呢?”李弘立即追問道。

“蠡吾現在由褚飛燕的部下樊籬駐守。”

“有多少人?”

“如果加上逃到蠡吾的黃巾軍,樊籬手上大概有一萬多人。”

李弘稍稍想了一下,轉身對號角兵說道:“命令部隊休息,暫停前進。”

鮮于銀和玉石趕到中軍所在。李弘正坐在地上看地圖。

“伯玉,義從,博陵的敵人現在都逃到蠡吾去了。博陵城沒有黃巾軍,我們趕去幹什麼?直接去蠡吾,你們看怎麼樣?”李弘問道。

鮮于銀和玉石互相看了一眼,沒有回答,低頭望向地圖。

“我們沒有攻城的力量。”鮮于銀說道,“補給我們帶的也不多,需要冀州方面的補充。現在趕去蠡吾,是不是太倉促?”

“如果我們不攻城,趕去幹什麼?蠡吾距離博陵有一百里,冀州方面送來的補給必須要走更多的路才能到達蠡吾。如果他們在路上耽擱幾天,我們在蠡吾就很被動了。”玉石大聲說道。

“郭大人的意思是在這個冬天徹底解決黃巾軍,所以我估計攻打黃巾軍的戰鬥很快就要打響。我們現在快速追上去,死死咬住他們,可以保證對中山國的黃巾軍形成威懾,逼迫他們無法增兵常山和趙國。如果我們做出一萬大軍的假象,更有可能逼迫他們放棄蠡吾,退回奴盧城。”

李弘指着地圖上的奴盧城說道:“你們看,奴盧城在浣水以南,蠡吾和距離它一百多裡的安熹都在涴水以北。這三座城池都在浣水兩岸,如果我們一直壓上去,可以給他們造成巨大的壓力。”

鮮于銀盯着地圖看了一會兒,用手比劃着說道:“蠡吾的敵人如果要撤退,只能撤往安熹。假如我們在安熹和蠡吾之間設兵伏擊,也許能消滅他們。奴盧城距離這兩座城池很遠,不可能出兵支援。”

玉石立即反駁道:“黃巾軍給我們騎兵伏擊怕了,一定不會給我們機會。我看他們從蠡吾渡河而逃的可能性更大。”

鄭信指着蠡吾說道:“從蠡吾渡河只能用船隻,這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如果我們飛速趕到蠡吾,敵人只有撤退安熹這條路。雖然我們有伏擊他們的機會,但我們兵力不夠,糧草不夠,恐怕抓不住這個機會。”

鮮于銀點點頭,“守言說的不錯。我們佯攻蠡吾需要一定數量的部隊,伏擊他們更需要有足夠的人馬。看樣子我們只能到蠡吾嚇嚇他們了。”

“守言,冀州的糧草,是河間國的先到,還是安平國的先到?”李弘問道。

“說不準。”鄭信苦笑道:“這裡到處都是黃巾軍的人,聯絡非常不方便。說實話,我懷疑他們按時趕到的可能性非常小。”

“如果不能肯定冀州的補給明天到,我們就不能到蠡吾去。”田重嚴肅地說道:“如果因爲補給的事,部隊遭遇不測,士兵受到損失,那就是我的責任。”

李弘笑道:“如果我來承擔這個責任呢?”

田重瞪大了眼睛望着他,顯得非常惱火。

“如果你一定要到蠡吾去,也要找幾個當地人帶路,免得走錯了方向,被黃巾軍伏擊了。我們對這裡的地形不熟,但黃巾軍熟悉,他們都是這裡土生土長的人,閉着眼睛都能找到路。”

李弘一拍手,大聲說道:“老伯說的有道理。守言,到蠡吾方向的斥候什麼時候能回來?”

“還要一個多時辰。”

“那就先去找幾個當地的百姓,問他們願不願意給我們帶路?”

“只要給點糧食,沒有人不願意。”鄭信一邊飛身上馬,一邊笑着說道。

突然,後軍方向傳來急促而淒厲的報警號角聲。

號聲驚動了所有的士兵,大家紛紛上馬,以最快的速度排成了戰鬥隊列。

李弘望着田重,覺得他簡直神了。

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十節第18章 何如霍去病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十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二節中國古代的軍事制度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二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一節簡明大漢軍制軍階一覽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上)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五節青梅煮酒董卓進京述論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九節論諸葛亮的法家思想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下)
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十節第18章 何如霍去病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十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二節中國古代的軍事制度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二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一節簡明大漢軍制軍階一覽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上)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五節青梅煮酒董卓進京述論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九節論諸葛亮的法家思想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