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八節

拓跋鋒沒有發起進攻。

律日推演全軍覆沒,大王和連生死未卜,鮮卑大軍士氣低落,此時進攻士氣高漲的漢軍,除了徒增傷亡以外,沒有任何意義。

拓跋鋒看到薄落谷內的漢軍正在重整隊列,準備再戰,隨即命令大軍徐徐後撤。

“豹子回援薄落谷,說明青石岸的戰鬥已經結束了,大王和九原旗王暮蓋廷的三萬大軍已經敗亡。”拓跋鋒指着薄落谷內黑壓壓的漢軍鐵騎,對律日推演說道,“大王今天上午才過薄落谷,到現在還沒有十二個時辰,六萬人馬就沒了。”他神情沮喪地連連搖頭,感嘆道,“豹子利用薄落谷和青石岸的地形,充分發揮步兵和騎兵的優勢,在距離六十里的兩地之間來回突襲作戰,每次都以絕對優勢一擊而勝,厲害啊。”

“我們明明知道過了六盤山之後,可能要被豹子突襲,但還是防不勝防,剛一露頭,就被他打了個正中。”拓跋晦咳嗽了幾下,恨恨地說道,“大王太沖動了,只想着自己的千秋功業。如果他在薄落谷等我們一起南下,何來今日之敗?”

“那都是你家大人的過錯。”律日推演怒聲說道,“他不停的在大王面前說打長安,建蓋勳,極力慫恿大王南下,結果不但葬送了大王和彈汗山,還把我的兩萬人馬也陪了進去。”

“你亂說什麼?”拓跋寒罵道,“我的一萬人馬不是人啊?如果不是你自以爲是,亂指揮,我拓跋族的勇士步垂虹會死在這裡嗎?”

“拓跋寒,我家大帥怎麼亂指揮了?”芒正箕指着拓跋寒罵道,“都是你小子無能,貪生怕死。大帥叫你守住出路,你怎麼守的?你跑哪裡去了?”

“不要吵了。”拓跋鋒甩手給了拓跋寒一鞭,大聲罵道,“仗都打成這樣了,還吵什麼吵?如果大王死了,你們就在薄落谷陪葬吧。”

“立即派人繞過薄落谷,一路去找,無論如何都要知道大王的生死。”

===

漢軍看到最後一批鮮卑騎兵消失在黑暗裡之後,不禁齊聲歡呼起來了。

“大漢……大漢……”

“呼嗬……呼嗬……呼嗬……”

=====================

黑夜悄然逝去。

李弘坐在拒馬陣裡的一個小拒馬上,沉默不語。

他望着四周進進出出忙忙碌碌的士兵,聞着空氣中濃郁的血腥和焦炭味,聽着士兵們此起彼伏的歡呼和叫喊聲,心情格外沉重。這一戰雖然暫時打贏了,但他已經無力發起對凡亭山的攻擊。如果鮮卑人堅守凡亭山,而董卓遲遲不能拿下靈州切斷鮮卑人的退路,那麼西疆的戰鬥就要延續下去。大漢國的國庫還能支撐多長時間?

和連大概已經逃了回去,他在惱羞成怒之下,會不會繼續率軍南下呢?如果和連放棄攻打長安,鮮卑人此次集結十二萬大軍南下入侵就一無所獲,鮮卑各部落首領會答應和連撤軍嗎?兩戰全殲鮮卑人六萬鐵騎,加上在三關和凡亭山阻擊中消滅的敵軍,鮮卑人至少折損了將近八萬人,他們餘下的四萬多人已經形成不了巨大的殺傷力,他們會不會因此而迅速撤軍呢?

到達六盤山以北的三萬步軍經過連場惡戰,只剩下一萬多人;青山岸的阻擊戰,也讓剛剛到達西疆的冀州軍和三輔軍折損了一半還多,五萬五千步兵大軍還有多少人能夠繼續戰鬥?大概最多也只有兩萬人左右吧。

四萬騎兵和五千北軍的長水營鐵騎是這次戰勝鮮卑人的主力,雖然兩次都是突襲,但因爲湟中羌人和先零羌人缺乏訓練,竟然也有一萬多人在激戰中陣亡,這讓李弘非常痛心。加上在三關和凡亭山戰鬥中陣亡的騎兵,整個騎兵大軍也減員一萬五千多人。

十萬大軍轉眼間就剩下了一半人,大勝之後竟然也只剩下一半人,李弘實在有點難以接受。

他聽完鄭信的稟報後,呆呆地坐在拒馬上,黯然魂傷,他甚至不願意去埋葬自己的部下,不願意最後看一眼自己深愛的兄弟。他就那麼呆呆地坐着,一直坐到太陽緩緩升起。

===

鮮于輔拖着疲憊不堪的身軀,慢慢走到李弘身邊。

“子民,你還好吧?”鮮于輔拍拍他的肩膀,小聲說道,“報捷文書我已經派人送往洛陽了。”

李弘點點頭,傷心地說道:“羽行,隨我們到西涼的冀州士兵已經所剩無幾了。”

鮮于輔心裡一痛,低首無語。

“我曾經答應過他們,只要西涼的戰打完了,我就帶他們回去,但現在……“他擡頭望天,泫然淚下,“我失言了,我沒有做到,我帶着他們打了一戰又一戰,把他們都送上了天,我沒有做到……”

“他們都是爲大漢國而死,死得其所,他們都是我大漢國的英烈,他們在天之靈,不會怨怪你的,子民……”

“過去,我以爲回到大漢國之後,可以找回我的記憶,找到我的父母,找到我的親人,找到我的家。”李弘把頭埋到自己的一雙大手裡,雙肩劇烈地抽搐着,哽咽着哭道,“但我什麼都沒有找到,我一直在打仗,一直在殺人。我不想殺人了,我真的不想殺人了,我太累了,我也想回家啊。”

鮮于輔眼睛一紅,淚水差一點掉了下來。他蹲下身子,緊緊地摟着李弘,小聲勸道:“等大漢國的仗打完了,你就可以回家了,一定能回家。”

===

大黑看到李弘走來,激動地站起來叫道,“大人來了,大人來了……”

“大黑……”李弘突然看到他,驚喜地喊道

“大人,你還記得我……”大黑手足無措,緊張地說道,“大人……”

“你沒受傷吧?”李弘一把抓住他髒兮兮的雙手,上下看看,欣慰地笑道,“看到你還活着,我太高興了。”

“我也是,大人。”大黑樂呵呵地笑道,“不過我差一點就死了。”

“哦?”李弘問道,“怎麼回事?”

“我被捆在戰馬上,一路狂奔而來,五臟六肺都差點噴出來了。”大黑解釋道,“好不容易到了這裡,還沒等我解開繩子跳下馬,鮮卑人就已經開始逃了,我一着急,打馬就追,馬是飛奔而去了,我卻掉到馬屁股後面,差一點被後面的戰馬踩死了。”

周圍的人鬨堂大笑。

“沒死就好,沒死就好。”李弘拍拍他,問道,“殺了幾個鮮卑人?”

“在青石岸殺了一個,到這裡卻一個沒撈着。”大黑不好意思地說道,“沒辦法,只好擡了半夜的死屍。”

===

麴義、高覽、筒子和楊淳高耕幾人站在曲路的墓前,久久不願離去。

“他是我兄弟,親兄弟。”麴義抹了一把眼裡的淚水,嘶啞着聲音說道,“我到西部都尉府任職軍司馬的時候,他就跟着我。我們一起在金城郡的龍耆城,在西疆各地打了幾年的仗,同生共死,情如手足。我不應該讓他離開我,我應該一直把他帶在身邊。”

高覽難過地說道:“都是下官無能,讓曲大人丟了性命。如果這一營人馬還是顏良顏大人統領,也許他……”

“正清,你誤會了,我沒有怪你的意思。”麴義搖搖頭,“他和我們一樣,穿上這身皮甲之後,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死在戰場上。今天他能死在對陣鮮卑人的戰場上,那是他最大的榮耀了。”

“我只是覺得對不起他,我欠了他一條性命,沒在他活着的時候還給他,我很愧疚。”麴義長嘆道,“他在戰場上救過我。”

===

李弘聽說雷重過去是黃巾軍首領黃龍的士卒,非常驚訝。

“那你是老兵了,比我從軍的時間還要長,怪不得你打仗的經驗這麼豐富。”

雷重苦笑道:“都是爲了自己能活下來,談不上什麼經驗,大人太誇獎了。這次要不是李大人,我已經死了。”

小懶笑道:“你死了,我不就少了一位兄弟。”小懶叫李溯,字子逆。他本來有名字沒有字,這個字是司馬左彥給他取得。

“是呀,你要是死了,我們也少了一位軍司馬。”閻柔親暱地拍拍他的肩膀,說道,“要不是拒馬陣,我們既堅持不到半夜,也不能全殲律日推演的大軍。這一戰有這麼大的戰果,你居功至偉啊。”

“大人說笑了,能擊敗鮮卑人,全靠大人的機謀,小人實在沒什麼功勞。”雷重躬身說道,“小人只想大人早日進軍凡亭山。”

李弘讚賞地笑笑,說道:“大軍連番惡戰,損失慘重,恐怕這幾天很難進軍凡亭山。”

雷重面色一黯,半晌無語。

“我們撤離凡亭山的時候,上萬兄弟的遺骸都丟在路邊的樹林裡,他們的頭,大概已經給鮮卑人割下做了戰利品。”雷重悲傷的低聲說道,“他們是我們的兄弟,是戰死沙場的英雄,我們本來應該把他們埋了,不應該讓他們暴屍荒野。”

李弘心中一顫,驀然想起了田重,想起了盧龍塞的田靜,想起了落日原上幾萬漢兵的枯骨。什麼時候,才能把落日原上的英烈們帶回故土呢?他神色悲悽地看了一眼湛藍的天空,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你違令斬殺鮮卑俘虜,是不是爲了泄憤?”

雷重忿忿不平地哼了一聲,沒有做聲。

“閻大人和李大人雖然有心袒護,但刺奸大人很生氣,他認爲你倚仗軍功,公認違抗軍令,要懲處你。”李弘想了一下,說道,“你暫時在李大人手下待着,等這件事平息之後,我再向衛大人求求情,希望能將功折罪。”

=====================

從青石岸戰場上陸續逃回來了十幾個士兵,他們詳細說明了青石岸大戰的經過,但都不知道大王和連的下落。

拓跋鋒焦急萬分。

“斥候回稟說,只聽到九原旗王暮蓋廷和豪帥魄虜、臥沙泉幾個人已經戰死。”拓跋晦說道,“我們現在既沒有大王的死訊,也沒有他被俘的消息,怎麼辦?是繼續撤還是在這裡等?”

“不能在這裡等。”氣色灰敗的律日推演有氣無力地說道,“這裡是六盤山,無險可守,如果豹子領軍殺過來,我們還要折損人馬。我們已經損失不起了。”

“大王怎麼辦?”芒正箕問道,“我們總不能這樣撤回凡亭山。假如他還在逃亡的路上呢?”

“要是他逃出青石岸的話,早就找到我們了。”律日推演搖頭說道,“這裡離青石岸只有六十幾里路,不可能現在還沒到。我看他已經逃出了青石岸,就在我們前面,在回凡亭山的路上。”

衆人驚訝地望着他。

“如果豹子殺死了大王或者活捉了大王,消息早就滿天飛了,這等大事,難道他還會隱瞞?這個消息比再來五萬援軍都要管用,不但可以激勵士兵的士氣,還可以重重的打擊我們。”他看了衆人一眼,苦笑道,“逃回來的士兵說,魄虜帶着幾千人馬逃上青石山後,並沒有撒腿狂奔,而是不斷地回頭阻擊,他難道是白癡啊?在那種情況下還和漢軍糾纏不休?他是大王的心腹,他這麼做肯定是爲了掩護大王撤退。”

“大帥言之有理。”拓跋寒連連點頭,問道,“那大王爲什麼不直接趕到薄落谷?大帥憑什麼說他已經往凡亭山去了?”

律日推演冷冷地看着拓跋鋒,沒有說話。

拓跋鋒和拓跋晦互相對視了一眼,神情看上去都同意了律日推演的猜測。

“撤吧。”拓跋鋒說道,“撤回凡亭山。”

===

“大王生性多疑,他不相信我們西部鮮卑的人,不相信你和宴荔遊大帥,這很正常。”芒正箕跟在律日推演後面,小聲說道,“彈汗山的三萬大軍盡數覆沒,大王手上沒了實力,自然要防備我們,但拓跋鋒大人是他的心腹啊?大王爲什麼不到拓跋大人的軍中?”

“大王想錯了,其實,我和狼頭不想殺他,就是落置鞬落羅大人也不想殺他,我們還想利用大王壓制北部鮮卑和拓跋鋒。”律日推演沉吟了一下,說道,“真正想殺他,是拓跋鋒啊。”

芒正箕駭然心驚。

“這幾年,拓跋部落的實力越來越強,他們頻繁入侵大漢國,不但佔據了大片豐茂的草原,還擄掠了大量的財富。拓跋鋒有了這些土地和財富之後,勢力日益增大,現在他的部落,已經成爲鮮卑國的第一大部落。”

“你看看北部鮮卑,有那個部落可以和拓跋部落一較高低?”律日推演嘆道,“北部鮮卑已經成爲拓跋鋒的私產了,這個鮮卑大人在拓跋鋒的眼裡,狗屁不值,他有更大的野心,他要雄霸草原,他要做……”

律日推演突然閉上了嘴。

“大王?”芒正箕低聲驚呼道,“他想做鮮卑國的大王?”

“你小子還想不想回部落?”律日推演怒聲罵道,“這次上了拓跋鋒的當,白白賠了兩萬人,難道你還想把我們的腦袋也賠掉?”

芒正箕嚇了一跳,湊近律日推演問道:“大王能逃回彈汗山?”

“哼……”律日推演冷笑道,“有我和狼頭在,我就不信大王回不了彈汗山。只要大王回到彈汗山,手上有了人馬,我看他拓跋鋒做夢去吧!”

“萬一……”

“還有大帥。”律日推演摸着大鬍子,自信地說道,“只要慕容風還活着,他拓跋鋒就沒有出頭之日。”

====

“你覺得律日推演的猜測有幾分把握?”拓跋鋒看着一路疾行的鐵騎士兵,突然回頭問道。

“大人,這已經無關緊要了。”拓跋晦四下看看,小聲說道,“現在我們的目的全部到達,大王是死是活,根本不重要。現在即使大王真的死了,將來回到彈汗山,我們也說得過去。我們在薄落谷口附近停留了一天一夜,派了一千多人沿路尋找,已經盡力了。律日推演都看到了,他可以替我們證明嘛。我們不過借律日推演的話,順勢撤軍而已。”

拓跋鋒皺着眉頭,思索了很長時間,臉上的憂色越來越濃。

“大人在當心什麼?”

拓跋鋒看着連綿起伏的大山,緩緩說道:“我在當心慕容風,我懷疑他已經猜到了我要幹什麼?”

拓跋晦神色一緊,眼內閃過一絲懼色。

“他即使猜到了又怎麼樣?他不可能知道豹子這麼快就擊敗了我們,他也許還在猜測我們怎樣才能殺死和連,怎樣才能解決彈汗山的三萬大軍呢?”

“但他可以搶在我們前面控制彈汗山。”拓跋鋒擔憂地說道,“我應該讓你去雁門郡,而不應該叫拓跋韜去。”

“大人,你應該信任拓跋韜,他征戰沙場幾十年,難道連魁頭都控制不住嗎?”

“對,我就是當心魁頭從他手裡跑了。”拓跋鋒嘆道,“想想當年魁頭的父親槐縱,就應該知道魁頭絕不是無能之輩。這麼多年來,他爲了保命,一直小心翼翼,唯恐被和連抓住把柄送了性命,所以,我們也就輕視了他。”

“這幾天,我總是想到他父親,越想心裡越不踏實。”拓跋鋒說道,“如果慕容風控制了彈汗山,立魁頭爲新王,鮮卑國絕對沒有反對的聲音,因爲,這鮮卑王本來就是他的。”

=====================

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上)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二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九節第7章 席捲猛如虎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轉一些關於弩與元戎弩的資料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九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六節第16章 神威天將軍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一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九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九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三節兩漢的印璽節制度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
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上)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二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九節第7章 席捲猛如虎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轉一些關於弩與元戎弩的資料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九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六節第16章 神威天將軍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一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九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九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三節兩漢的印璽節制度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