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四節

李弘率領風雲鐵騎回到平襄大營。

鮮于輔帶着衆將迎出大營。大家寒暄一番之後,麴義問道:“大人,董將軍是如何突圍的?”

李弘正在拉着左彥詢問傷勢。左彥被程球打得不輕,至今行動還不方便。

李弘聞言笑着對衆人說道:“你們肯定想不到,董將軍是利用圍堰突圍而走的。董將軍的軍隊自從缺糧之後,士卒們就跑到渭水河邊圍堰捕魚。董將軍大概據此想到突圍之法。他命令士卒們連夜在渭水河上築起高大圍堰,截斷河流,然後迅速帶着軍隊從堰下過河而去。直到第二天,羌胡才發現董將軍的大營已經空無一人。”

李弘看看面露欽佩之色的衆將,笑道:“董將軍不愧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他在軍隊已經陷入絕境的情況下,還能臨危不亂,從容施計,令人服嘆。”

“董胖子是什麼人?”麴義笑道,“他縱橫西涼幾十年,什麼時候吃過虧?六月驚雷數次圍他,數次被他逃脫,估計六月驚雷都要氣絕身亡了。有機會碰到六月驚雷,一定好好羞辱他一番。”

拳頭不服氣地說道:“董將軍能夠順利脫逃,和我們連續幾個晚上侵襲敵營有很大關係。如果沒有我們的牽制和掩護,他帶着三萬多人在河裡築堰,羌胡能不知道?”

李弘笑道:“當然了,風雲鐵騎功不可沒,定要重重嘉賞。”隨即他對麴義等部下說道,“六月驚雷很厲害。他白天發現董將軍的軍隊已經突圍之後,竟然不動聲色,準備在夜間圍殲我們。”

“後來怎樣?”鄭信急忙問道。

“董將軍對我們有意見。”拳頭不滿地說道,“他告訴了一直帶着軍隊在望垣以西迂迴遊戈的皇甫校尉,卻沒有告訴我們。幸好皇甫校尉派人聯繫我們退兵,我們才知道董將軍已經率部突圍了,否則晚上我們就慘了。”

李弘衝着拳頭揮揮手,笑道:“好了,好了,不要胡亂懷疑,也許他派了人,但沒有找到我們。我們行蹤不定,很難找的。”

大家心裡有數,個個忿忿不平。雖然李弘沒有率部正面攻擊羌胡給他解圍,但李弘好歹及時趕到了望垣附近,牽制了羌胡大軍對他的攻擊。董卓不但不心存感激,反而存心陷害,這就太過了。

鬍子開口罵了幾句,但隨即被閻柔輕輕踢了一腳。鬍子看看站在旁邊的徐榮,趕緊閉上了嘴。徐榮和麴義對視一眼,知道董卓恨上了李弘。被董卓懷恨在心的人,都要吃虧倒黴,好象還沒有看到佔董卓便宜的人。他們眼含憂色,望向站在衆將中間,談笑風生的李弘。李弘好象完全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笑得非常開心。

他揮着大手叫道:“西涼的戰事馬上就要結束,我們要回冀州了。”

“大家回營吧,回營了。”

==

李弘回到大營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周慎。

由於田重及時給平襄大營送來了一批醫匠和藥材,周慎的傷勢得到了控制。身上不痛了,心情自然也就好多了。

李弘首先向他稟告了董卓率部突圍的經過,然後解釋了一下自己主動對西涼貪官發難的原因,最後說到了西征大軍即將撤出西涼的事情。

周慎非常意外。

“子民,你怎麼知道我們馬上要撤軍?西涼叛軍還佔據着金城郡,徹底平定叛軍還需要一段時間,怎麼會撤軍?”

“國庫已經空了,這個月我們就沒有軍費了。”李弘說道,“前一段時間太尉大人就知道了,但他怕擾亂軍心,一直瞞着我們。前幾天,太尉府長史桑大人趕到射虎谷找我,就是爲了這件事,太尉大人急需這筆查抄的錢財度過難關。現在太尉大人手中就這麼點錢,維持西征大軍的日常開支都很困難,不要說西渡黃河繼續剿匪了。估計這幾天我們就要回去。”

周慎良久無語。

“大漢國這麼窮嗎?”李弘嘆道,“大漢國有五千多萬人口,難道連十幾萬軍隊都養不起?”他停了一下,繼續說道,“我隨便抄了幾十個小貪官,就有幾億錢的財產。我大漢國的官僚這麼富有,怎麼國家會這麼窮?”

“那是因爲國家的錢都被這些人中飽私囊了。”周慎苦笑道,“這幾年,叛亂多,仗打得多,戰亂之地的田地荒蕪得更多,而且利用戰亂從中漁利的官僚多於過江之鰍,所以國庫空了,也很正常。到了十月,秋收之後,各州郡開始上繳賦稅,國庫就有進帳了。”

“到了十月,我們都回家了。但願西涼百姓今年的日子要好過一點。”李弘笑道。

周慎眉頭深皺,突然問道:“子民,如果不是你首先發難,查抄西涼貪官,挖了一筆錢出來,太尉大人現在怎麼辦?我們這麼多軍隊在西涼沒有軍餉,沒有糧草,結果會怎麼樣?太尉大人難道沒有應急的辦法?你是不是……被人……?”

李弘一愣。他隨即把最近一段時間發生的事在心中想了一遍,搖了搖頭。

“我在西涼肅貪,直接得罪了朝中奸閹,對太尉大人有百害而無一利。現在我是他的下屬,這些事雖然都是我做的,但朝中的奸閹會認爲是太尉大人指使的,他哪裡脫得了干係?將軍過慮了。太尉大人也許有更好的辦法度過難關。”李弘悄悄看了一眼周慎,小心說道,“只是我行事魯莽,造成了如今這種欲罷不能,騎虎難下的局面,讓太尉大人和周將軍爲難了,十分抱歉。”

周慎橫了他一眼,不滿地說道,“何止爲難,是有性命之虞啊。我還好一點,陛下和大將軍都會維護我。但太尉大人就被動了,他屬於世族官僚一系,門生故吏衆多,太學的學子們也尊他爲師,如果這次他被奸閹鬥倒了,他就是黨人,追查下去的話,至少要牽連上萬人,禍患可就大了。所以,太尉大人一直縱容你鬧下去,這裡面大有文章……”周慎望着他,嚴肅地說道,“你最好想想清楚,看看這事怎麼收場。你不要給人利用了,最後不但自己丟了性命,連部下都跟着遭殃。”

李弘臉上變色,半晌無語。

“子民,你想想,朝廷沒有錢支撐西涼平叛,導致的後果一定非常嚴重。我的軍隊人少,我可以迅速撤回洛陽。但你呢?你回到冀州有三四千里路,你有三萬多士卒,其中還有一萬是胡人,你怎麼辦?你除了帶他們在西涼搶以外,沒有任何出路。現在你這麼做也算是搶了,提前搶了。現在西涼叛軍還在黃河以西逍遙自在,我們卻一籌莫展,無力迴天。這個責任最後誰背?陛下嗎?陛下會承認國庫沒錢?他會相信國庫沒錢?”

李弘搖搖頭。他還沒有想這麼多。

周慎面無表情,緊緊地閉着嘴,看着大帳的頂蓬。停了一下,他繼續說道:“西涼平叛不利的責任當然要由太尉,袁滂和蓋勳來背。他們三個人免不了都是同一個下場,那就是久戰無功,問罪罷職。”

“就在他們焦頭爛額的時候,你卻跳了出來,鬧成如今這個不可收拾的局面。事情雖然都是你一個人做的,但整個西征大軍,尤其是指揮西征大軍的太尉府,卻徹底得罪了奸閹一黨,雙方已經勢成水火。西涼一直都是朝中奸閹的勢力範圍,西涼的官僚大都是他們的門生故吏,宗室子弟。他們勢力龐大,又深得皇上寵幸,一旦皇上相信了他們的讒言,太尉大人一夥就死定了。”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三個也許會聯合起來,糾集清流黨人,世族豪門,西涼士子,再借助你的強悍,西涼的沉疾,就勢和姦閹們殊死一搏。如果他們贏了,奸閹們就要遭到誅殺,如果他們輸了,他們就要遭到清洗,但是你和你的部下也逃脫不了被殺的命運,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做?”

李弘呆住了。他腦中亂糟糟的,一雙手不由自主地握緊了拳頭,雙眼內露出了凜冽的殺氣。

周慎冷冷地看了他一眼,眼內閃過一絲嘲諷之色,小聲說道:“你會造反。”

李弘大驚,本能地回道:“不可能,我是大漢子民,豈能造反。”

“哼……”周慎發出一聲冷笑,“你不造反?這些西涼的將領,尤其是那個麴義,驕縱猖狂,目中無人,他會等着奸閹拿刀來砍他的脖子?你的風雲鐵騎,清一色的蠻胡,他們會看着你死去?”

“我不會造反。”李弘望着周慎,堅決地說道。

周慎冷厲地看着他,臉上突然掠過一絲殺氣,“好,你不造反,好。那太尉大人如果讓你以清君側,誅奸佞爲名,率部出潼關,殺入洛陽,你去不去?”

李弘張口結舌。

“你也不去嗎?這可是最後的機會,是保住你們自己性命的最後機會;這也是最好的辦法,是剷除朝中奸閹的最好辦法。”

李弘面紅耳赤,心亂如麻,一時間彷徨無計,癡呆呆地坐着。

周慎躺在病榻上望着灰黑色的帳篷,默然不語。軍帳內陷入一片寂靜之中。

==

最近一段時間,李弘因爲懼怕被奸閹陷害,所以主動出擊,抓了一大批西涼貪官,涉足西涼官場。李弘和這些官僚們接觸多了,有一種心力交瘁的感覺。這些人特別會說,不管是漢陽太守傅燮還是太尉府長史桑羊,都能說會道,巧言善辨,說起來一套一套的,讓人不得不信。李弘給他們說來說去,頭都聽暈了。他現在根本不知道該聽誰的,誰的辦法是對的,誰說的話是真的,他也不知道怎麼做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和自己的部下。

李弘對奸閹所犯下的罪行沒有直接的認識,他也只是聽人說但從來沒有親眼看見過,他甚至只接觸過一次宦官,那就是被他一氣之下殺死的左豐。他現在做的這些事情,有的是憑直覺,有的是依着傅燮的暗示,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沒有什麼具體目的,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這麼做是爲了西涼的百姓,是爲了肅治西涼的貪官,他心裡真正的目的還是想帶着部下活着回盧龍塞去。

周慎的話,讓李弘突然感覺到自己太幼稚了。自己因爲一時憤怒,冒冒失失地抓人殺人,根本沒有考慮自己的行爲將給其他人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更沒有從洛陽,從太尉府,從西涼的角度去全盤考慮問題。自己太幼稚了。他心裡又緊張又恐懼,背上頓時傳來一陣寒意。

李弘想了很久,終於理出一個頭緒。他看看周慎,非常信服,敬佩地說道:“將軍,下官受教了。”

周慎轉頭望着他,說道:“你能明白就好。”

“將軍,如果我們出關殺入洛陽,天下就亂了。”李弘恭恭敬敬地說道,“下官愚鈍,請將軍指點一二。”

周慎消瘦的長臉上泛起一絲笑意,他微微點頭道:“奸閹一黨和世族清流一黨爲什麼爭鬥不休?無非就是權利而已。誰執掌朝政,誰就能隨心所欲。外戚掌權也好,奸閹掌權也好,世族黨人掌權也好,無非就是爲了自己升官發財。這些人有幾個人是爲了陛下的江山,是爲了天下社稷?”

李弘靜靜地聽着,連連點頭。

“這些人誰不是貪官污吏?誰不是竊鉤竊國?誰不賣官鬻爵?誰不禍國殃民?沒有一個好東西,都是一丘之貉。”

“這江山是陛下的江山,這錢財是陛下的錢財,我們也都是陛下的臣民,凡我大漢子民,豈能容忍這種藏污納詬之輩?”

“子民,你忠於大漢,忠於陛下,應該知道怎麼處理這事。”

李弘大爲敬佩,拜服於地。

周慎招招手,叫他起來。

“多謝大人的指點。”李弘笑道,“無論我現在怎麼做,結局都是一樣。朝中的奸宦輸了,太尉大人饒不過我,我差點把他害死了;太尉大人輸了,我作爲太尉大人的同黨自然跑不掉,我還連累了自己的部下。反正我都活不了,那我不如把事情鬧大,大家同歸於盡算了。”

周慎搖搖頭。

“子民,你難道沒有信心?你大張旗鼓的整治西涼,肅清貪官,不但爲陛下贏得了的民心,還爲陛下奪回了錢財,爲國庫增添了收入,你是大漢朝的忠臣,陛下怎麼會不相信你?”

“陛下怎麼會相信我?”李弘苦笑道。

“你把陛下的東西找回來,再象上次一樣送還給陛下,陛下就會信任你。難道張讓會把自己的田地送給陛下?難道張溫會把自己的莊園送給陛下?”周慎緩慢而低沉地一字一句地說道,“真正的忠臣,爲了陛下連性命都甘願奉送,何況身外之物?”

==

李弘回到中軍大帳時,發現自己的十幾個部下還聚在大帳沒有散去。

他一邊和衆人打着招呼,一邊笑道:“既然你們都在這裡,那就不要走了,晚上在這吃飯,我這裡還有一點山豬肉,犒勞犒勞大家。我們好長時間沒在一起聚了,一塊聊聊吧。”

文丑和鬍子,拳頭幾個人帶頭叫了起來,其他人也很高興。

燕無畏大聲叫道:“大人,晚上賞點酒吧,幾個月都沒有嚐到滋味了。”

鬍子和拳頭幾個好酒的將領立刻起鬨,大帳內頓時鬧成一團。

李弘衝着大家擺擺手,示意安靜一下。

“子烈兄,雲天,子威,我們馬上就要回去了,估計你們也要各回治所,所以,今天我破個例,擺酒相送。”李弘走到徐榮身邊,拍拍他的肩膀,看看麴義,華雄,笑着說道。

徐榮和華雄趕忙躬身道謝。麴義面色一變,隨即後退一步,毫不客氣的指着李弘,厲聲說道:“大人,當日在射虎谷,你是怎麼說的?”

大帳內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趙雲和文丑立即走到李弘身邊,警覺地望着面若寒霜,隱含怒氣的麴義。顏良和燕無畏悄然移步於麴義身後。顏良的手放到了刀柄上。

徐榮吃了一驚,趕忙拉着麴義退了幾步,躬身對李弘說道:“雲天的脾氣一向不好,大人……”

麴義一把推開徐榮,大聲說道:“當日你在射虎谷,對我們兄弟是怎麼說的?”

李弘笑道:“雲天兄,你不要急嗎?等我說完好不好?在射虎谷的時候,我說過大家是一條船上的人,我當然不會違背諾言,背棄三位。西涼的事,我既然開了頭,肯定不會半途而廢,這一點請雲天兄放心。”

麴義疑惑地看了他一眼,問道:“那你剛纔是什麼意思?”

李弘遲疑了一下,說道:“這樣吧,我向太尉大人說一下,我們都撤到子秀山大營吧。不過,既然大家不分開,那這酒……”

“麴大人,你這是什麼意思嗎?你不能喝完酒才和我們大人鬧嗎?”燕無畏一聽就急了,上前就拉住麴義叫道,“這餐酒你賠了。”

鬍子和拳頭一起衝了過來,圍着麴義,怒氣沖天的幾乎要打他。麴義非常尷尬,滿臉通紅。

徐榮拉了兩下,沒有拉開,趕忙向李弘望去,眼含求助之色。

李弘本來是想說“這酒就不喝了”,但看到徐榮的目關,心裡一軟,說道:“這酒錢由雲天出了,大家看如何?”

“好。”鬍子大喝一聲,立即和拳頭,燕無畏換上笑臉,纏着麴義去買酒。

大帳內氣氛一鬆,衆人隨即三三兩兩地散開。

==

李弘看到案几上堆積如上的竹簡,笑着對左彥道:“俊義,怎麼會有這麼多文書?都要我審閱?”

“是的,大人。”左彥微微笑道,“這是一部分西涼官吏貪污的證據,牽涉到的都是西涼,關中的世族子弟。桑大人特意爲這件事來過,要我們立即銷燬。我考慮到這事沒有徵詢大人意見,所以……”

李弘隨手拿起一卷看了看,問道:“都可以抓嗎?”

左彥略微吃驚地看了他一下,小心翼翼地說道,“數額都很巨大,抓是肯定可以抓,但太尉大人已經下令……”

李弘沒有吱聲,繼續翻看其他的。

“這幾天抓了多少?”

“這幾天我們都在大營問訊,沒有抓人。”

李弘眉頭一皺,丟下手上的竹簡,奇怪地問道:“爲什麼?是找不到新證據,還是問不出來東西了?”

左彥摸摸嘴脣上的大鬍子,稍做沉吟。

“平山……”李弘大聲喊道。

正在和雷子說笑的鐵鉞趕忙跑了過來。

“大人,什麼事?”

“最近怎麼回事?怎麼問不出來東西了?那些貪官是嘴硬還是被你打死了?”

鐵鉞笑道:“大人笑話了,我逼人說話的手段還是別具一格的,從來不會失手打死人,不過……”

“不過什麼……”李弘追問道。

“大人……”左彥接過鐵鉞的話,小聲說道,“最近問出來的全部都是關於西涼世族富豪的事,我們懷疑他們互相串供了,所以……”

“你把他們關在一起?”

左彥搖搖頭。

“平山,你看這些人的招供是真的還是假的?”

鐵鉞輕蔑地笑笑,說道:“這些膿包,隨便打打,嚇嚇,連祖宗八代的事都會說出來,哪裡還會有假?”

李弘生氣了,他略略提高聲音,望着左彥,嚴肅地問道:“俊義,怎麼回事?爲什麼不抓?你在這裡磨蹭什麼?想讓他們從容逃離關中,藏匿財產嗎?”

左彥急道:“大人,你把人全部得罪了,我們如何立足?”

“立足?”李弘的臉頓時拉長了,他提高音調,大聲說道,“我們什麼時候立足過?”

大帳內的喧譁聲突然消失,大家緊張地看向李弘。怎麼大人轉眼間就發脾氣了。

李弘用力地揮手說道:“立足要靠自己的力量,沒人施捨。”

他一把抱起桌上的竹簡,奮力摔到地上,大聲叫道:“全部出動,給我抓,一個都不要放過。”

==

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下)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五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上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2章 班超固我願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七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二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上)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五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下)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官制等級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七節
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下)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五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上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2章 班超固我願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七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二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上)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五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下)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官制等級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