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浪子書友的書評

起點浪子書友的書評

起點浪子書友的書評:

====

書評一:

我讀《大漢帝國風雲錄》的感受:

別樣的漢末,雖然也是在YY,但是,我們發現所有的改變都是這樣的合乎情節,合乎那個時代。

猛子的書,確實打破了長久以來有關這段時期的所有小說的YY套路,給我們展現的是一部寫實的小說,是一部可以作爲“野史”的歷史小說。

當我們在感嘆李弘的命運時,當我們在感概那些文武百官時,當我們在靜待時局的變化時,我們已經不知不覺地進入了那個動亂的年代。

殺伐、征戰;流民、屯田;帝王、將相;友情、愛情;道德、權力;前途、命運。。。

所有的一切,都在猛子的筆下緩慢的展開。

在《大漢帝國風雲錄》之前,我還很喜歡一部寫得挺不錯的三國小說,就是《漢末浮生記》講述的是一個未來世界的男人與一個代號爲106的女機器人一起回到了漢末。

那時候,我被那本書的風格與寫實所打動,至今我仍然在閱讀。但是,我覺得《漢末浮生記》固然寫實,但是還是沒有脫離累似玩《三國志》這種戰略遊戲的感覺。沒有什麼值得我們去探究的東西。

然而,《大漢帝國風雲錄》卻給了我們很多的思考。

首先,他很成功的刻畫了漢末至三國並立這段時間內的諸多人物,無論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還是一筆帶過的,甚至是虛構的,都在歷史的框架內賦予每個人以血肉性格。

其次,他很成功的改寫了漢末的歷史。雖然現在還沒有最終顯示出來,但是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種希望:一種絕滅後的希望。這種希望來自於北疆。我想,關於如何改變漢末的歷史上,確實難有其他同類別的書可以企及。

再次,對於權謀、戰略、情愛、文化、道德、人倫的探究,也很值得我們去深思。很多人對於文中大段的“智謀”們關於時事、經論、戰局的討論覺得很枯燥,很無聊。但是隻要你耐心且用心的去看,你會發現,正是由於作者通過這些“智謀之嘴”的闡述,很好的解決了如何讓新的漢末走向變得自然而且順暢。

最後,我想說,爲什麼這本書會讓我喜歡,那就是他讓我在閱讀的時候一點都感覺不到在YY或者虛構,你完全會融入到那個動亂的時代中去。或者你會代入將相,或者你會代入智謀家,或者你會代入名儒。不一而同,因人而異。

天榜,不是隻要純YY的,或者是那種人氣旺但是情節很無聊的書。我們要的是或是有人文深度,或是有道德探究,或是有人類展望,或是有歷史背景的書。而所謂的想象力,其實都只能溶於其中才能越發絢爛!也只有這樣的書纔是真正的“天榜”!

其實,從小說有關於北疆的描述,個人認爲是整個漢末脈絡改變的關鍵所在。李弘再強,沒有基礎還是會跟呂布一樣的下場。但是有了北疆,有了屯田,有了軍隊,有了百姓,有了文武,那就不一樣了。因爲,漸漸的,不知不覺地,他已經擁有了改變歷史的實力。所以,我覺得這是最出彩的地方。

而且,差點忘了說了:小說的開頭,其實也很別具一格。一個從鮮卑逃回來的奴隸,一個記憶喪失的奴隸,但是卻又有着很好的身手和似乎是天生的軍事才能。所以我們大膽的假設,李弘還是來自未來的。但是由於猛子通過對大量人物的描寫與假定、對大量歷史事件的重新探討與假設、對整個情節發展的自然掌握,從而達到對整個漢末走向的自然更改。這也就讓這本書與衆不同。

說白了,猛子是在通過“未知、迷茫與不確定”的手法來描寫這樣一個我們已經耳熟能詳、史料豐富的時代。相較而言,其他的作者就不顯得這麼高明瞭,他們筆下的主人公都是對這個時代的英雄非常瞭解的(近乎於妖了),所以,基石不好、起點不高的情況下,唯有“豔遇”“無敵”“未卜先知”等等。然而不管再怎麼寫,怎麼去添油加醋,還是俗套。猛子卻另闢蹊徑,明明瞭解了這個時代的英雄們的基本情況以及命運,但是卻在文中絲毫不漏。只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事件去展現、去解答,去告訴讀者同時也讓讀者自己去猜測這個人物的命運會怎樣的。這樣的寫作手法的高下,立見!

==============

書評二:

有關最近大漢的感受:

猛大,其實最近看了之後,一直有什麼東西壓在心裡,讓人覺得不痛快。今天看完之後,我才發現,原來關鍵在於李弘越來越像一個傀儡而不是主角。在最新的一章中,完全表現出了這一點,極有代表性。

試看這一章李弘在幹什麼?開會,寫信,睡覺。在我看來,李弘已經越來越成爲手下謀士與朝廷大臣的棋子。雖然這樣說不準確,但是李弘的毫無主見,或者說顧頭顧尾,在漢末這個時代早就死了十來次了。我們看到,真是的歷史上,在漢末這個年代,有像李弘這樣的存活嗎?請舉例。我知道猛大一直在思索怎樣合理改變歷史,但是,改變歷史的前提是要尊重歷史啊。我們現在看到,李弘在幹什麼?

有關什麼“急書某某”,這樣的橋段,其實真的應該少出現了,因爲這是小說,不是史書,您這樣寫請問小說的情節性在哪裡?小說的藝術性在哪裡?我可以這樣說,其實這本小說在歷史再建上越來越成功,但是在小說的藝術創造上,越來越失敗。我曾經向我的一位很好的學歷史的朋友推介這本小說,他最後和我說:前後判若兩人,作者是,主角也是。

其實,在猛大最近的幾次留言中,我也發現一個問題,您總是在關注整個走向,在思索皇權制約。但是,爲什麼您不能多花點筆墨去更多的表現某一重要情節,也就是說更好的表現故事性呢?整體的歷史進程固然重要,但是有些細枝末節完全沒有必要在每一章節中都去講述。我知道現在的大漢情勢爲:兩個戰場與兩個中心:翼州與豫州,晉陽與洛陽。那麼到底重點在哪裡?是短兵相見、日益激烈的兩個戰場,還是爭論不休、毫無頭緒的兩個中心?我真的不知道猛大覺得哪個更重要?哪個更應該多加詳細的得描寫?哪個更具有文藝創造的空間?

沒有了配角發自內心的語言對白,有的只是一些炒冷飯的皇統之爭;沒有了熱血激情的戰爭描寫,有的只是隻言片語的簡單帶過;沒有了驚心動魄的謀略征伐,有的只是跳樑小醜的冠冕堂皇;沒有了有情有義的主角塑造,只有日漸淡薄的傀儡主角。

多角度的描寫,我不反對,但是沒重點、沒味道的創造我覺得讓人傷心。其實在第一本書中,我覺得是猛大寫的最好的,爲什麼?因爲雖然書的線路一直在李弘身上,但是我不覺得說我失去對整個大局的控制與感受。但是現在正好相反,書的線路有三條,卻讓我覺得越來越迷亂,越難以在我腦海中有一個清晰的展現。其實,完全可以通過主線來展現輔線;或者用主線纏繞一個輔線,然後再通過這兩條線去展現其他的輔線,也未嘗不可。但是將主線降級爲輔線,將輔線昇華爲主線,這值得商榷。

歷史事件的再造,固然要牽扯到許多的人、事、物,但是,這畢竟不是列傳,更不是本紀,是不是有必要將每一件事情,每一個人物都牽扯近來,我想更值得商榷。龐大的事件,是不是必須要將所有的事件與人物都羅列?爲了將歷史事件更清晰的展現,是不是就必須要犧牲小說的藝術性與故事性,而轉變爲流水賬?

其實真的要多角度的展現,我更喜歡,但是千萬不要這樣簡略的、以拋棄故事性爲代價的寫,我寧願猛大寫出一本現代版的《三國演義》來,我也願意掏錢買。

說到《三國演義》,爲什麼它這麼成功?我們都知道在《三國演義》中很多都是不符合歷史的,它的成功就在於它的故事太成功了!

呵呵,用《三國演義》來衡量猛大的這部小說是不是有點苛刻了?

太喜歡這本書了,實在是真的願意花錢來看的書已經不多了!

最近在看大漢第一冊之餘,也同時將我買的另一本書翻了一遍,那就是《新宋之十字》。我認爲。這兩本書都讓我回味無窮。(阿越的《新宋》,有人看過這本書嗎?)

其實新宋這本書的開頭一樣的俗套,一個現代人回到王安石變法的宋代。但是,他與猛大的大漢一樣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順理成章、合乎情理的改變時代。兩本書都沒有戲虐或者狂想,更沒有通過什麼科技的“迅猛進步”來改變時代。他們採取的都是融入這個時代,然後再慢慢的影響與改變這個時代。只是,大漢所處的時代是戰亂,所以,戰爭與謀略是主旋律;而新宋所處的時代是變法,所以,政治與文化是主旋律。

在改變歷史的目地上,兩本書同樣是驚人的相似。包正豪博士(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對新宋有這樣的一段評價:“基於中國文化的再發現,透過西方實證主義,循着漸進的改革步伐來改變中國固有的歷史進程,企圖爲皇權政治找到一條新的道路,擺脫興衰治亂的歷史進程。”我將他修改一下,用來評價大漢:“基於漢末歷史的再發現,透過東方經驗主義,循着猛烈的戰爭步伐來改變中國固有的歷史,企圖爲皇權政治找到一條新得道路,來再次實現光武中興。”

爲什麼我說是“經驗主義”?因爲中國古代所有的著作,幾乎都來自於經驗,以至於後世的治國也來自於經驗,什麼皇統之爭,表面上是“祖制”之爭,其實說到底還是誰的“經驗正確”之爭。經驗主義的大行其道,帶來是變相的不科學的“理論主義”與“思想主義”的爭論。因爲每個人的經驗不一樣,所創造的理論、所產生的思想,當然不一樣。於是,“爭論與混戰”,在所難免。

所以,猛大在探討“皇權制約”的問題,我覺得很有價值,也很有意義。它引發了我對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的興趣,雖然我只是窺探了一點皮毛,但是就個人而言,我認爲宋代是皇權制約最好的時代。我也曾在留言中談到過這一點。

沒有系統性的探究,沒有科學的分析,大家都喜歡那自己的那一套來標榜,將自己的經驗主義形而上,從而完全忽略甚至排斥、痛恨別人的那一套。這就是大漢皇統之爭的由來。

暫時就寫這麼多了,自己思緒已經亂了,不知道該在寫點什麼了。

今天不是在攻擊,更不是在貶低,我也說了,歷史的再造越來越成功,但是小說所具有的藝術性與故事性,卻在不斷的降低。我很喜歡大漢,更欽佩猛大的能力與毅力,所以我覺得我應該寫下這段話。

=================

書評三:

今天看到一個讀者的留言,正好點中我最近想說的東西,那就是這本小說最近帶給我的一個思考:什麼是國家?

但是,由於我還是沒有將頭緒整理清楚,正好藉此機會,暫時能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人家同時代的都把皇帝和那些貴族草包們當累贅,你還要拼命的要去當那些東西的走狗”

哎,這句話,就有點體現出這位讀者是否對於歷史,對於我們這個民族文化的略微缺乏。“人家同時代的都把皇帝和那些貴族草包們當累贅”,我不知道所謂的“同時代”是指主角的同時代,還是我們作者與讀者的同時代?但是,不管是那個時代,我都覺得你這種說法很可笑。如果是主角的同時代,自然不用我去多說什麼“無知”之類的。如果指的是後者。我只能說你是一個缺乏基本知識卻又不敢反思的憤青,雖然我也是一個憤青。

我想,這本書沒有宣揚封建奴隸的思想!恰恰相反,這是對我們兩千多年來對於封建時代中“國家”這個概念模糊的一種反思。

什麼是國家?是一人之國家,一姓之國家,一族之國家,一黨之國家,還是貴族門閥之國家?都不是,而是天下百姓的國家!

在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一次又一次的征戰殺伐使得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可是士大夫與貴族的自私自利又使得境況雪上加霜。當我們看到所謂的“士大夫”一次次的做出讓人悲憤與自私的決定時,當我們看到皇親貴族是如何無視天下蒼生時,我們似乎看到了我們國家百年前的那段歷史,甚至可以回溯的更遠一些得動亂時代:元代、宋末、五代、兩晉等等的亂世。

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每朝每代皆有豪傑志士,歷朝歷代皆有胸懷百姓之人,可悲的是,我們整個民族都沒有“國家”這個概念。我們只有階層、只有皇帝、只有士大夫!沒有國家的概念,有的只是皇上!這導致了我們核心思想的混亂,也給了我們衆多背叛的藉口!只要隨便一個“天明所歸”,就可以證明一個政權的“合理與合法性”!所以,我們看到,在漢代以後,還有兩個時代讓我覺得很悲哀,那就是宋末與明末。甚至在現代,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言論讓人啼笑皆非,例如:前段時間有關文天祥的議論。

我就覺得奇怪,“一羣男人爲了捍衛一個文明不被武力征服的權力,一個民族不集體淪爲四等奴隸的尊嚴而進行的抗爭。”難道換來的就只有這樣的非議?難道在如此境遇下的鬥爭,還是純粹的爲了一個帝王,爲了一個朝廷?

小說中的李弘帶領着北疆的大吏與將領在鬥爭時,僅僅爲了一個朝廷一個帝王?我想李弘的開端是爲了自己的生存,然後到爲了北疆的生存,然後到爲了天下百姓的生存!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漢末的一種曙光:一種對家天下的反思的曙光!這種曙光,體現在李弘、體現在北疆的諸多將領與大吏的身上!我想,大家都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小說中的人物在改變自己的思想,在反思自己的行爲。比如說:是改制重要,還是天下重要?是大漢中興重要,還是百姓生存重要?一種思想的轉變決不是一二十年的事情,一個朝廷的滅亡卻可以在頃刻之間。

或許有的小說可以讓你YY的很爽,但是我希望在高潮之後,帶給你的還有其他更多的東西。否則,或許你會死在死在你自己的*高潮中。

自己的思緒還是有點亂,所以,隨便寫了一點。

===========

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二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節姚國華百年中國的思想腦震盪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二節關於漢代經學與治國的一點看法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9章 琵琶疏勒鹽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下)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九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21章 求索復國路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下)三國人物介紹蜀上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五節
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二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節姚國華百年中國的思想腦震盪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二節關於漢代經學與治國的一點看法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9章 琵琶疏勒鹽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下)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九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21章 求索復國路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下)三國人物介紹蜀上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五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