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

李弘、張燕、鍾繇等人親自把公孫續送出了行轅。

最近一段時間對公孫續來說,就象生活在噩夢中一般,身心倍受煎熬。先是田楷、關靖這些自小就熟悉的叔伯們死在了自己的鐵騎下,然後父親公孫瓚,還有公孫範、鄒丹、單經這些父親的生死兄弟們戰死在了遼西白狼山。

公孫續只能用哭泣來發泄心中的痛苦和仇恨。

在李弘的安排下,公孫續急返幽州奔喪。左將軍麴義、鎮北將軍閻柔奉旨前往幽州弔唁。大將軍李弘請從事中郎陳羣代表自己,隨同麴義等人同赴幽州弔唁。

送走了公孫續,大將軍召集北疆諸將繼續軍議。

爲了防止場面失控,李弘特意讓田疇單獨和匈奴右賢王劉冥、烏丸黑翎王樓麓、烏丸小王鹿歡洋在偏帳商議穩定大漠的事。穆斯塔法和祭鋒也讓李弘臨時派出了行轅。

公孫瓚的死激怒了北疆諸將,尤其是衛峻、李溯、郭華這些幽州將領,大叫大嚷着紛紛請戰,顏良、文丑等人更是唯恐天下不亂,在軍議上煽風點火,督請李弘讓他們率軍即刻北上幽州誅殺胡族叛逆。

長史賈詡奉命解說冀州大戰的得失,但屢屢被北疆諸將打斷,就連一向穩重少言的徐晃也忍不住站出來大聲指責。冠亭阻擊的半途而廢,讓他耿耿於懷,矛頭隱隱約約指向了麴義。幸好麴義被李弘臨時派往幽州。否則這場軍議的爭論會越來越激烈。

賈詡臉色非常難看,後面的話都不知道怎麼說了。

帳中幾十位北疆大吏大部分都是追隨李弘征戰了十幾年的悍將,還有一部分是原黃巾軍的大首領,這些人一個比一個厲害,嗓門一個比一個大。賈詡懷疑自己再說下去,大概有人要衝上來打自己了。

李弘站起來拍拍賈詡,示意他坐下去,自己來講。

大帳內頓時安靜了。

李弘不再講敘冀州大戰的得失,而是把冀州大戰前前後後諸般形勢的變化,以及大將軍府就這些變化所做出的應對之策做了詳細解釋。戰場上的得失成敗和戰場外的形勢變化密切相關。無論結局如何,是否對錯,只要最後完成了戰前預定目標,所付出的代價都可以接受,包括一些指揮上的失誤。

“朝廷對將士們的犒勞和封賞將在近日送達冀州。”李弘最後說道,“冀州七大營兵馬迴歸本營,儘快解散士卒讓他們和家人團聚。各路鐵騎大軍速返邊寨諸營休整。北軍在冀州補充兵力後由張燕和呂布兩位大人帶回晉陽。南軍留在冀州攻打河內。”

李弘剛剛說完,王當就跳了起來,“大將軍,爲什麼不打青州?”

“大將軍,爲什麼不徵調鐵騎急赴幽州攻打遼東?”李溯也站了起來,急聲問道。

其它將領爭先恐後,紛紛請戰。

“我話說完了嗎?”李弘神情冷峻地掃視了諸將一眼,厲聲問道,“是我說,還是你們說?”

諸將尷尬地互相看看,急忙又坐了下去。

“賈大人……”李弘望着賈詡說道,“請你把冀州大戰後的局勢給諸位大人解說一下。”

賈詡苦笑了一下,站了起來。

李弘手指帳內諸將,冷聲說道:“在賈大人說完之前,誰敢出言頂撞,以抗令論處。”

賈詡把冀州大戰後天下局勢的走向做了詳細分析。

中原的局勢隨着曹操、劉備的敗退,田楷的死去,袁術的背叛,將產生重大變化。冀州大戰後,曹操和劉備的實力都減損嚴重,但曹、劉大軍擊敗袁術後,劉備還要指望曹操的幫助奪回徐州,所以他只能放棄青州,把青州拱手讓給曹操。曹操得到了青州,奪回了兗州,然後就會聯合劉備攻打徐州、揚州。

曹操打揚州的目的,是需要一個穩定的有充足錢糧的後方。劉備打徐州的目的,是要剷除袁術對徐州的侵擾,從而迅速發展自己的實力。揚州對於曹操和劉備兩人來說,是勢在必得。在今天這麼好的機會下,袁術就算主動求和,兩人也不會放過他。

袁術雖然打到了兗州,但他立足未穩,實力有限,時間一長,必定要被曹操、劉備擊敗。袁紹早有佔據中原之心,他爲了箝制和打擊曹操、劉備,以便從中漁利,肯定會暗中幫助袁術。如此一來,中原戰火必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攻打青州,一隻腳踏到中原門口,勢必會破壞中原這種格局。

曹操、劉備的大軍馬上就會雲集青州,而袁術在兗州、徐州立足未穩,一旦曹操、劉備敗了,他首當其衝,轉眼就會丟掉中原。在中原隨時可能成爲河北囊中之物的情況下,袁紹、劉表肯定要出面斡旋。

曹操、劉備、袁術、袁紹、劉表爲了生存,只得再次聯手對抗河北。五個人聯手,互相妥協,互相幫助,實力會迅速增長,這對河北平定天下非常不利。

相反,我們如果選擇攻打河內,威脅洛陽,並且和河東徐榮的軍隊,西疆韓遂的軍隊做出三路攻擊關中、關東的態勢,牢牢牽制住袁紹,不但可以迫使袁紹無法顧及中原幫助袁術,還能讓曹操、劉備等人放鬆對河北的戒備,轉而集中所有力量攻打袁術。

曹操、劉備以目前的實力要想徹底擊敗袁術,需要時間,需要耗費大量財力物力,尤其需要切斷袁紹對袁術的幫助。我們攻擊河內,正好可以幫助他們。同時,曹操、劉備徹底擊敗袁術,也等於打斷掉了袁閥的一半力量。袁紹實力會因此遭到重創,這也正好幫助了我們,可以讓我們不費吹灰之力削弱袁紹的實力,從而在將來攻佔關中、關東和中原的過程中獲得莫大的好處。

諸位大人也許認爲,這樣一來,雖然袁紹實力有所減損,但曹操、劉備發展起來了,這對我們攻佔中原還是非常不利。其實諸位大人理解錯了。

曹操、劉備擊敗袁術,佔據揚州,自身的損失也很大,而且耽誤了發展時間,另外,他們在重創袁閥力量的同時,也和袁紹結下深仇。雙方實力此消彼長後,矛盾將會激化,這是毋庸置疑的。

一旦我們南下中原,即便袁紹、曹操等人再度聯手,但我們完全可以利用他們之間的仇恨,輕而易舉地擊敗他們。

總之,現在打青州,只會讓叛逆們放棄紛爭聯手難抗河北,袁紹、曹操、劉備等人的實力會在很短時間內恢復。現在打河內,卻不會造成這種對河北極其不利的局面。

北疆的局勢隨着公孫瓚的陣亡,越來越危急。

賈詡把大將軍府對北疆未來局勢的推測做了一番解釋,最後說道,“要處理北疆危機,首要之務不是去遼東平叛,而是穩定大漠胡族各部,斷絕柯比熊統一鮮卑諸部稱雄大漠的妄想。”

遼東遠在三千多裡之外,遼東叛亂無論是對幽州中西部,還是對河北,影響都很小。如果沒有公孫瓚之死,我們即使遲一段時間去平叛都可以。

我們在沒有穩定大漠胡族諸部的情況下,匆忙出兵討伐遼東叛逆,正好中了鮮卑人的詭計,所以現在朝廷也罷,諸位大人也罷,都要把公孫大人之仇暫時擺到一邊,先穩定大漠,後打遼東。

賈詡滔滔不絕地說了很長時間,帳內北疆諸將被賈詡精彩的論述折服,狂燥的情緒漸漸平靜下來。

“打河內用南軍的兩萬步騎大軍足夠了。”李弘待賈詡說完之後,指着顏良說道,“虎烈將軍顏良大人統率南軍進攻河內。”

顏良大喜,躬身應命。

李弘頗有深意地盯着顏良,“不要我再說了吧?”

顏良皮笑肉不笑地咧咧嘴,表情非常古怪地連連點頭。他知道李弘是警告他不要故意殺降了。

“揚威中郎將張遼大人爲副,統領南軍鐵騎。”李弘望着張遼說道,“信都大營暫時交給張繡、彭烈兩位大人。打下河內後,撤消信都大營,在河內籌建山陽大營,直接威脅洛陽。”

張遼喜出望外,高聲領命。

“你們兩個商量一下,看看幾個月可以拿下河內。”李弘笑着說道,“我馬上回晉陽給你們籌辦錢糧,你們最好給我一個大概的時間。”

WWW▲ T Tκan▲ c ○

“一個月。”顏良毫不猶豫,張嘴就說道,“一個月時間足夠了。”

李弘把目光轉向張遼。張遼猶豫了一下,沒有說話,那表情顯然不同意顏良所說,但礙於這麼多人的面,他不好示弱,只能勉爲其難地點了點頭。

李弘笑笑,揮手說道:“一個月時間太少。這樣吧,下雪之前,你們給我拿下河內,怎麼樣?”

此時到冬天還有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一切順利,應該夠了。

張遼這次用力點了點頭,眼裡露出感激之色,“大將軍,不知能不能請河東方向的軍隊予以配合,對關中、關西展開佯攻?”

顏良不屑地看看張遼,剛想說話,李弘的手刻指向了他,“一個月後,如果你沒有拿下河內,你把軍隊交給文遠,你到晉陽來請罪。”

顏良神情微楞。

“子善,勝仗打多了,你的心態完全變了。”李弘搖頭輕嘆,“驕兵必敗,這個道理你忘了?下雪前要想拿下河內,僅靠你們一支軍隊根本不可能,必須要有河東方向的軍隊緊密配合。你以爲袁紹會輕易放棄河內?會把洛陽置於我們的攻擊之下?”

當着衆將的面,顏良的面子掛不住了,眼裡殺氣暴現。臉上的肌肉劇烈地抽搐了幾下,顯得惱怒至極。他當然不會氣惱李弘,他把一肚子火灑到了張遼身上。

李弘望着他,輕輕地嘆了口氣。勝仗打多了,官做大了,心氣高了,脾氣大了,腦袋也糊塗了。李弘真想把他換下來,但這時他又開不了口,擔心傷了顏良。

“大將軍。下官願意隨顏良大人一起攻打河內。”田疇馬上站起來。他和劉冥等人商量完穩定大漠的事後,便返回了大帳。

李弘心中頓時大定。

“仲達,你和子泰(田疇)一起留下。”李弘笑着望向司馬懿,“河內是你老家。你應該能幫上忙。”

司馬懿驚喜地站起來,“下官遵命,不過……” шшш▪ TTKΛN▪ ¢ ○

“有話就說。”李弘笑道。

“下官想帶兵上戰場。”司馬懿躬身懇求道,“請大將軍成全。”

李弘詫異地看看司馬懿腰間的長劍,“好,不錯。子善。你看……”

顏良緊繃着一張臉,冷聲說道:“請張遼大人安排吧。”他對出身門閥的子弟一向抱有成見。怎麼看都不舒服,根本不願放在身邊。

第二天,李弘、張燕、呂布等人送走了各路諸將。趙雲、姜舞、劉冥、李溯等人各率鐵騎返回塞外。文丑、高覽、高順等人各返營地。顏良、田疇、張遼、司馬懿四人趕到南軍大營,和南軍各級軍官見面,準備率部奔赴河內戰場。

李弘在行轅召見了張揚、董昭、蕭恩和趙虎。

早在張揚剛剛投奔河北時,李弘就和他們見了一面,並把他們安置在邯鄲,同時奏報了朝廷。朝廷曾有回書,請四人去晉陽覲見天子,但當時朝廷的態度很含糊,好象還有依律治罪的意思。李弘隨即以冀州戰局緊張爲藉口,把四人留了下來。

這次李弘準備帶他們一起回晉陽,臨行前,李弘想問問四人各自的打算。

張揚曾是董卓的部下,後來在河內被袁紹困住,投降了袁紹,算是袁紹的親信。此次攻打冀州,他是其中一路叛軍統帥。雖然因爲內訌逃到了冀州,但他有過無功。朝廷可以赦免他的罪責,卻不會把他繼續留在朝堂上。

張揚此刻心灰意冷,除了一再感激大將軍的收留之恩外,其它什麼話也沒有。

“稚叔,你不爲自己着想,也要爲公仁(董昭)他們着想。”呂布看到張揚沮喪的樣子,十分生氣,“大將軍今天找你來,就是想幫你,你有什麼話就直說嘛。”

張揚嘆了一口氣,“公仁兄的弟弟如今就在朝廷,他在晉陽還有很多朋友,應該不會受到我的連累。”張揚指指蕭恩和趙虎,“只求大將軍能善待我這兩位兄弟,至於我自己,該殺就殺,該坐牢就坐牢吧。”

李弘笑笑,“稚叔,當年你也參加了雁門關大戰,憑此功勞,朝廷還不至於把你殺了。另外,這次你提供的消息讓我們知道了叛軍很多具體的東西甚至包括他們的攻擊線路,這給了我們很大幫助,算起來功勞也不小。”

張揚聞言又驚又喜地看着李弘,神態很激動。董昭、蕭恩、趙虎連聲感謝李弘。

“其實,陛下和朝廷如果不再追究張大人罪責,並予以重用,對其它各地的叛逆也是個震動。”董昭高興地說道,“如果陛下能因此修改刑律,約法省刑,必將有助於朝廷儘快平定天下。”

李弘若有所思地看着董昭,臉上泛起一絲苦笑,“要想修改大漢刑律,不是陛下一句話就能解決的。”

“朝廷不是在推行新政嗎?”董昭說道,“官制、兵制、田制都能修改,爲什麼刑律不能修改?當年高祖進關,廢除酷刑,僅約法三章,不也一樣打下了天下?本朝刑律多有嚴酷之處,如果能秉承約法省刑之道,減輕刑罰,肯定有助於大漢的中興。”

“修改刑律,首先要觸及春秋決獄。”李弘搖搖頭。“去年晉陽就曾爲修改刑律的事爭論過一次,這其中牽扯太大,需要從長計議,一道聖旨解決不了。”

本朝儒學流派甚多。而各派大儒的法思想差距甚大,由這些大儒名士修定刑律,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現在就是在如何判刑一事上,長公主和諸多大臣都有很大分歧,更不要說修訂刑律了。

李弘不想在這件事上多談,他馬上轉移話題。徵詢張揚是否願意去邊郡出任太守一職。目前張揚的確不合適待在晉陽。但正如董昭所說,張揚的處置牽涉到其它叛逆對河北的態度,所以自己無論如何都要說服長公主和朝中的公卿大臣,儘可能妥善安置張揚。

魏延第一次看到李弘,覺得這位名震天下的大將軍比自己想象中的大將軍更加威猛,那股撲面而來的凜列氣勢讓他窒息。

魏延大禮參拜前,腦海中一片空白,心裡只有一句話,這就是豹子。

李弘本來對他沒什麼印象,但昨天晚上和顏良吃飯的時候,顏良數次提到這位年輕的荊州將領,對他的膽識讚不絕口,希望李弘上奏朝廷赦免了他的罪責,把他調到自己手下出任領軍將領。李弘一口就拒絕了。魏延是投降,能不能赦免其罪責是廷尉府的事。過去天子和朝廷沒有到河北,大小事情自己說了算,但現在不一樣了,自己無權擅自處置。顏良很遺憾,只好作罷。今天臨走時,他又私下找到李弘。拜託李弘到了晉陽後,務必把魏延從廷尉府弄出來,“這小子有勇有謀,是個打仗的料,你一定要把他給我。”

顏良打仗很少吃癟,顏良也很難得欣賞一個人,不過能讓顏良欣賞的人肯定是讓顏良吃癟的人,李弘因此興趣大增,他讓門下督賊曹任意到行轅囚帳把魏延帶來,他想見見這個人。

魏延跟在高順後面趕到磐河後,就被顏良派人押到大將軍行轅囚禁了。他知道等待自己的命運是什麼,所以他很平靜,隨時準備砍頭。不過,在臨死前能看到這位自己曾經無比崇拜的大將軍,他還是非常興奮。之所以是曾經崇拜,是因爲當他得知大將軍弒殺天子後,他就認定大將軍是該死的叛逆了。

李弘正在給朝廷擬寫奏章,看到魏延後,點了點頭,示意他坐到自己案几的對面,然後遞給他一卷文書,“這是冀州大戰的一個概敘,你看看。”說完他繼續埋頭寫自己的奏章。

魏延急不可待地打開細看。他做夢都想知道冀州大戰的結果。匆匆看完之後,他失望地嘆了一口氣。

李弘放下了筆,笑着問道:“這其中提到了冀州大戰結束後中原能產生的局面,你認爲我們的估猜是否正確?”

魏延猶豫良久,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你知道我爲什麼請你來嗎?”

“不知道。”

“因爲顏良大人說,他要把你從廷尉府大牢弄出來,然後讓你做他的部下。”李弘笑道,“你願意嗎?”

魏延吃驚地看着李弘,他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那個象猛虎一樣咆哮的將軍竟然要救自己。魏延的眼睛有點溼潤,他心中的仇恨忽然減輕了很多。

“你可有什麼要和我說的?”李弘還是一臉笑容地問道,“過兩天,我就要帶你返回晉陽。到了晉陽後,你再見我就很難了。”

魏延低頭想了很久。李弘很有耐心地看着他,靜靜地等待着他的答覆。

“大將軍,冀州大戰後,中原局面可能和你的預測有點不一樣。”魏延忽然擡頭說道。

“是嗎?”李弘很有興趣地說道,“你說說。”

“大將軍是否瞭解臧霸這個人?”

李弘眉頭一皺,驀然想到了什麼,立即對站在身後的任意說道:“快,去把張燕大人請來。”

任意答應一聲,飛奔而去。

“大將軍還沒有青州的消息?”魏延又問道。

李弘點點頭,“如果臧霸聯合青州黃巾軍的管承、管亥,趁機佔據了青州,中原形勢將對河北非常有利。”

“但是,臧霸的實力不夠。”魏延說道,“一旦曹操和劉備擊敗了袁術,臧霸的好運也就到頭了。”

李弘略一思索,揮手喊來帳外值宿的衛士,“快,請賈詡大人來,再派快馬,立即去北軍大營把於毒大人請來。”

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二節書友閒聊文人和武人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書友們閒聊長安兵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八節第25章 血染于闐河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13章 成敗轉頭空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上)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節第9章 琵琶疏勒鹽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四節轉貼東漢和帝后鹽鐵不再官府專賣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九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上)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中)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五節
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二節書友閒聊文人和武人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書友們閒聊長安兵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八節第25章 血染于闐河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13章 成敗轉頭空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上)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節第9章 琵琶疏勒鹽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四節轉貼東漢和帝后鹽鐵不再官府專賣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九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上)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中)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五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