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死亡騎士書友的一些書評

羅蘭 死亡騎士書友的一些書評

感謝羅蘭_死亡騎士書友的書評,感激不盡。

======

書評一:

看了《深原——亂世英傑傳》“.cmfu./?bl_id=10263”

第一次感覺看到了真正的歷史類小說

在我的理解中,小說應該在自己設定的背景下,嚴格按照背景和環境所可能發展的軌道來運行的……

這纔是真正的小說

三國類題材一直是我的最愛,因爲對這段歷史相對的瞭解。

後來無意中看到了《大漢……》從此就多了一本每天必看得書……

在猛子大大的筆下,一個近乎真實的設定的大漢就呈現在了眼前

我看書,不喜歡無限的YY,只喜歡合理的想像,也就是所謂的運氣吧

其實大漢是一個以道立國,以士爲基石的國家。

三國演義也是小說,他代表的就是明代人眼裡的三國,就像現在電視上那麼多瘋狂的古裝片……

在大漢的年代,忠君不是主旋律,當然,幾百年的儒家思想還是留下了無數的繼承者,這就是朱儁爲代表的文人和一些黨人,至於王允,袁紹之類的其實還是士人,他們爲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爲了家族利益可以和姦宦共舞的……

我想這也是袁紹爲什麼在開始承擔做一個家主的責任之前前後後有了很大的變化。

就真正的歷史來說,大漢的權利除了在武帝和光武帝年間曾高度集中到皇帝身上外,大部分時間權利都是在宦官,士人,文人中糾纏……

大家並沒有真正的忠君意識,在那個年代,還遠遠沒有多少人能認識到“民爲本”的民本思想,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士人,因爲在那個年代,就想現在,士人就是知識分子,就是有產階級,他們要錢有錢,要知識有知識,要人才有人才……

士是當時最爲強大的一個階層,說的難聽點,在那個年代,得士人支持者得天下

這就是爲什麼劉秀可以那麼容易得得到天下,因爲他得到了士人得支持……

士族得權利和地位真正被打破是開始在東晉直到大唐帝國唐太宗李世民得選才方案得出臺……

所以說在漢末,要以奴隸之身拯救大漢,那麼豹子必須在各種利益之間進行決擇……,只有無上得權威,才能逼迫士人接受自己,只有團結士人中可以團結得分子,才能讓自己得想法儘可能得展開,這就是爲什麼豹子必須首先忠於大漢子民,忠於大漢朝廷……

士人是大漢真正得終結者,因爲他們得貪婪,所以大漢最後還是忘了,強悍的曹操在自己的屠刀下團結了無數的士人,所以他最強大,但是最後曹魏還是亡於另一個大士人家族“司馬家”也是同理,此所謂成也士人,敗也士人……

這也是爲什麼到目前爲止,爲什麼那麼多豹子看好的佩服的士人沒人輔助與他除了田家……

而袁紹卻可以得到那麼多的士人的支持,可以說如果沒有曹操和袁紹的分兵,那麼豹子和北疆最後的結局是肯定的,是必將敗亡的,這點田豐說的並沒有錯,可惜,袁紹太顧家族利益,而忘了照顧士族利益,所以曹操的分兵又是必然的……

這就給了豹子和北疆一個機會……

其實豹子和北疆可以說成是黃巾的延續,只不過他們更理智,更符合真正的民衆的意願。在那個年代,如果民衆是被壓抑着的,如果爆發出來,那麼力量是無窮的,這也是大秦,西漢王莽之所以滅亡的原因,不過不同的是在秦末和西漢末年的農民起義中,最後是士人篡奪了農民的起義成果……,如何激烈和引導民衆門的憤怒和爆發是北疆和豹子能否成功的關鍵之所在,也是唯一的一個機會……

猛子的大漢把各個環節,各個階層,各個流派,各個思想都穿插在一起,根據形勢的發展,大家分了合,合了分,正所謂利之所在,勢之所趨……,一切的一切都那麼的順其自然,都那麼的流暢……

這也是他和別的所謂的小說的區別

YY只能是YY,而不能是小說,因爲他們都是階段性的,脫節的,不連貫的,不符合場景的設置的……,就象日本的很多電視劇的動畫片……

而猛子的《大漢……》則完全可以說是一本真正的小說,可能缺陷是有的,但是已經非常的難能可貴了,它順應着這個環境所限制的潮流的流向,無比順暢的不斷的往前流着……

黑色秦風大大的亂世英傑時段時續,有的時候天天有,沒有的時候就幾個月都沒有……

而猛子的《大漢……》則基本是天天都有的,這個更加的難能可貴……

《佛本是道》是一個經典,但是看到現在很明顯的可以感覺到它開端和後續情節的不連貫,作者在剛開始寫作和寫作到了一個階段之後,對主線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所以留下了一個硬傷……

但是《大漢_》則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它從主線來說是非常流暢了,這體現了作者對那個時代的深刻認識……

很多人或許會說,爲什麼那麼多的出名的武將都到了豹子收下,而不是別人手下……

這個是可以理解的,在當時的環境下,黃巾遍地而起,袁紹還沒起步,曹操也一樣,董卓還在北疆,皇甫和盧值兵權已解……,而且河北和西涼多英才,而且那個年代的武將有一個特性,大多出身草莽,他們佩服的是英雄,所以他們會首先以在豹子帳下效力爲榮……

而出身士族的孫堅,夏侯淵,馬騰等人和和劉備關係密切的關羽他們首先考慮是士族的利益(劉備考慮的首先是劉家的利益,他想的是以己之力決天下叛逆,這也是爲什麼三國裡面他要討伐孫吳的一個非常大的潛在因素……),所以他們是肯定不可能和豹子一個戰線的……

說了武將,再說文人,現在依附在豹子身邊的文人有兩類人,一類士族的文人,一類一般的文人,士族依附他,想的是用其武力來匡扶社稷,他們不是真心的,所以在很多決策上都與豹子想背離……,還有一類普通的文人,他們是因爲豹子的賞識而依附於他的,他們會真正站在豹子的角度看問題,但是他們的地位不夠,他們還得不到河北的士族階層的認可,所以豹子需要士族的文人和晉陽朝廷來緩和,晉陽朝廷和士族的文人是一把雙刃劍,他的存在,就在考驗豹子的運氣和政治覺悟了……

提到政治,豹子從一個武人必須轉型爲一個掌握武力的政治家,而這個關鍵人物就是袁術,是他真正讓豹子認識到了什麼是政治,如果自己不掌握政治,那麼危害會有多少大……,是袁術的一番話,讓豹子真正的董卓區分開來了,所以他們的結局必然是不同的,而袁紹們還把他看成第二個董卓,這是最大的不知己……,要爲一方之雄,不懂政治的,只能是草莽……,政治是一種“術”,行之以道,用之以術,那麼很多事情都可以不用武力了……,因爲“兵”是一把更大的雙刃劍,起於草莽,無“兵”不行,但是維護一方,當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

以上種種,我覺得猛子大大都把握的非常非常的好……

這也是我爲什麼這麼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吧……

這是一本嚴重被低估的書,他裡面蘊含了太多太多的內容,以至於我不斷的在改變我對猛子大大的出身的猜測……

學歷史的不可能把哲理搞的這麼清楚透徹……

搞哲學的不可能這麼瞭解歷史……

說不是搞文學的嗎?不可能人物刻畫的這麼好,情節描寫的這麼連貫……

迷茫中……

=============

書評二:

大漢的成功之處(拋磚引玉之用,歡迎大家發表見解)

很多人說大漢太破破媽媽了,看不下去了,說猛子大大是爲了湊字數,所以……

對於我不怎麼敢溝通……

首先我覺得,在一個亂世,英雄多,狗熊多,奸雄多,小人更多……

所以大家你方唱罷我登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所以事情會反反覆覆……

因爲這就是人的本性……

特別是士族的

士族的本性是熱衷權力,他們把皇帝當自己的禁臠,把大漢看成自己的後花園,把武人看成自己的看家狗……

當然這是所謂的有骨氣的忠義的士人……

還有很多怕死的,士人,他們爲了活着,活着自己的家族利益,可以今天巴結這個,明天溝引這個,就像爲了賺錢的技女一樣,只要有錢就是爺……

說白了,這都是人的本性……

而作爲武人,他們看的多的是生死,是從私人堆裡面爬出來的,仗打的多了,肯定要思考爲什麼打仗……

是什麼原因要讓大漢的武人們不斷的打仗……

其實誰不希望能天天回家陪老婆孩子的?誰喜歡天天打打殺殺的?

不過武人也有很多陣營,有士族出身的武人,有用金錢堆出自己地位的武人,有用平明中出來的武人……

所以他們看事情的出發點不同,因爲他們自己成功的軌跡和原因不同,所以他們潛意識裡面肯定對局勢的走向和如何把握局勢的看法不同……

所以他們之間也會有紛爭,也會有分分合合……

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

而我想,這也是爲什麼大漢會這麼成功,這麼真實……

說白了,就是把人性給看透了,把各自角色的性格給寫活了,把各自角色走過的和將要走的路和他的性格和立場都聯繫起來了

當人物不單單是人物,而是作爲事件的骨頭,通過他的個性和他的立場出身,把骨頭和血肉連接起來,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人……

這就是大漢……

有人說大漢的繁瑣的,反反覆覆的,越看越迷糊的

但是我說大漢是真實的,是有血有肉的……

===================

書評三:

局勢分析和後期可能的走向預測

豹子是沒兵沒糧了……

估計也就會爲了搶兵糧和報復田楷和曹操而出兵攻打他們……

而袁紹,馬騰等人呢估計要爲了天子在關中耗上了……

而劉表見了袁紹的種種作爲之後,估計也會另尋陣營聯合了,估計他的目標就是曹操,因爲曹操畢竟還是尊奉天子的……

而劉備估計就在徐州苦苦掙扎……

袁術則估計會在揚州和孫氏聯合謀奪徐州或者就內鬥了

而曹操還是有可能利用關中之局,爲自己謀求更多的地盤……

不過說到成事在天,我想後面的是謀事在人……

對於曹操和袁紹決黃河的舉動,估計很多士人是接受不了的,袁紹這裡有田豐,沮授,郭圖等人,那麼曹操那呢?

估計成事在天這章,豹子還是要多些磨難的。

還有那些隱而未出的那些純粹的謀士(沒有家族利益牽掛的),看到豹子爲了民衆而放棄霸業(在別人看到,搶到天子就是贏了,因爲天子只是工具,號令天下的工具)。那麼這些人就會前往投奔豹子,爲豹子奠定謀臣的基礎……

說到賈栩?這個人還是有野心的。而有野心的人在其野心未消之時,是不會去投靠豹子的……

我想所謂的成事在天,就是要豹子多收些人才吧。武將是一抓一大把了。那麼謀臣呢?

司馬徽評價劉備無成大局的原因是不得謀臣相助,那麼豹子呢?同樣也是這個因素……

象徐庶等在那時還在遊歷天下的文士來說,北疆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呵呵,對於豹子來說成事既要靠人,也要靠天……

因爲他是弱勢的一方,他團結的都是弱勢的羣體,當然其中也有些強勢的羣體,但是他們並不是真心爲了北疆,爲了天下……

所以對豹子來說

一、羣體太多於弱勢,在那個年代,武力是一個因素,但是絕非最主要的因素,因爲武力有太多的限制,糧草,還有兵員還有軍官等等,而最最可怕的是強勢的士族可以操縱民心所向……。所以豹子的磨難就必須大,因爲只有這樣,才能讓民衆明白,誰纔是真正可靠的,誰是真正的爲了自己的利益考慮的……

二、羣體內部有分歧,而且還不小,所以力不能一處使……

三、敵人的強大。敵人強大不是在武力上,而是在政治上,這就是爲什麼軍功,無人能及豹子及其手下大將。但是政治上來說,北疆的政治是不掌握在豹子手上的,雖然他的一些舉措開始逐漸的掌握政治了,但是離真正掌握還早……。而他的對手們有的是掌握天下數州的政治,有的是掌握一州之政……。而且爲政者,在對外局勢上,如袁術所言,在於結交一切可結交的,打擊一切可打擊的(其實就是合縱連橫)。但是豹子在武力上的強勢和政治上的弱勢的不對稱,導致了所有勢力都首先是敵人……,其次纔有可能是無關人士,才其次纔是朋友……。這也是爲什麼,誰都說豹子是逆賊,是奸臣,是董卓第二……

三、北疆負擔太多,北疆人口太多,所以兵員不缺,別人都是兵屯,但是他是民屯。而且他還是僅有的義務兵役制的勢力。但是糧草嚴重不足,首先要解決吃飯問題,要讓內部餓不死人,纔有糧食供部隊打仗……。別的勢力沒那麼大的負擔,他們只要養活士兵就可以的。農民有世家大族來爲他們養活的……,所以他們沒有壓力,也沒有顧忌。也可以說北疆真正的弱勢,就是體現在他的負擔上,爲了真正的大義,他們揹負了別的勢力難以想像的生存壓力……這纔是真正限制他們的……如果說打仗是勝利是建立在百姓餓死的基礎上的,那麼豹子永遠做不到……

所以說很多人都希望豹子一舉兵,一出征,則無人能敵……,這是不可能的,不現實的。至少要等溫飽問題解決了,那麼他纔有可能真正的舉兵……

現在北疆的用兵,可以說都是在儘量少餓死人的情況下,節約下糧食來打仗的。是事關生死大計之時才被逼無奈纔打的仗,而遠未到能自由自主的打仗的時候……

大興水利,田制改革,人事選拔改革……等等的一系列改革和建設開始出成果的時候,那麼北疆將擁有實力來支持出兵,擁有實力進行真正的戰略規劃和主動進攻,只有這樣的出兵,才能真正體現北疆的實力,估計豹子堅持到了那一步,那麼則其鋒一出,而萬事具結,到了收官定論之時了……

不過就現在而言,北疆不缺戰術高手,缺戰略高手。

北疆不缺武將,確治世之能臣。不缺人,但缺人才。不缺力量,但是卻還沒能集中往一處使……

戰略是有選擇的防禦和進攻,但是目前來看,更多是戰術上的。

在北疆的戰略高手中,能爲豹子所用的太少。不是說人不多,而是說着眼點和豹子一樣的太少……,而且能參與進來參加決策的人就更好,很多人目前還都處於執行決策的地步……而且太多人不把老百姓死活當回事,雖然他們厭惡曹操和袁紹屠城決堤的行爲,但是他們很多人在自己出在曹操和袁紹位置的時候他們也會做這些事情……

至於說別人打天下,呵呵,那是阿,比如曹操,比如諸葛亮等人,他們打仗的結果是餓死的餓死,戰死的戰死,再來西晉那些昏君和士族掌權,戰事不斷……最後來了五胡亂華……

不過就豹子而言,他不會看着大片的人餓死,卻省出糧草去打仗……

而且還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北疆的糧草並不是都在豹子手上的。

也不是說一定要餓不死人了纔去打仗,而是說至少要能控制這

打仗打到後面其實靠的是後勤,要不然對方光守城能把你守死。武力是一個因素,不過後勤是最關鍵的。

而且北疆目前在嘗試改制,其實對他很說,很多東西不是能不能打下來的問題,而且打下來怎麼治理的問題。與其等打下來,治理不好,一團糟,還不如先治理好自己的地盤,然後慢慢打仗……

而且北疆現在的負擔確實太重,戰略防禦慢慢發展纔是正道。

而且爲官者的觀念問題在北疆急待改變,所以豹子必須以身作則,以上位者帶動下位者的模仿,而他如果不多爲百姓考慮,那麼很多人就不會再爲百姓考慮了。

所以豹子經常拿沒糧來決定放棄出兵的機會,也是一種這種思想的延伸吧。

其實說到底,北疆現在關鍵是要內部統一思想。把拳頭握緊,大家的手都往一處用力。而不是太過於分散……

人是不少了,可惜,可用之人太少,能參與決策的人更少……

戰略,就是勢力發展得方向和目標,是非常明確得。怎麼發展,怎麼聯合,怎麼進攻,怎麼防守等等……

而目前得北疆,只能說在進行改革。他所針對得都市內部得。對外可以說是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會去考慮得,實在是沒辦法了,纔不得不去做而已,這根本稱不上是戰略。

袁紹和曹操都又自己得明確得目的和方向,所以他們對每一步怎麼走都很有針對性,所以他們雖然困難,但是路線清晰。

但是北疆就很迷茫……

他不知道要聯合誰,要優先打擊誰,要怎麼樣去離間誰和誰等等等等……他們只是爲了做而做……

許攸曾經說了一些這個層面上得,但是太範了……,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對於北疆來說一場戰役好打,但是一場國戰難打,因爲他們還不會打……

實力強悍如戰國之秦國,都可以遠交近攻,都可以有盟友,爲什麼北疆不行?

勢力與勢力之間有契合點,可以聯合或者聯盟,但是勢力於勢力存在這樣那樣得矛盾,要不然就是一個勢力,而不是兩個……

對於北疆來說,在最困難得時候,他們需要在通過保衛自己,打擊別人的時候,也要破壞別人的聯盟……

朝廷是需要尊敬的,但是北疆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勢力,必須有自己的發展綱領和發展方向。改制是其一,但是外部環境的改善也是其一……

我想對外發展的不明確,到底打誰,怎麼聯合別人一起打他,怎麼離間他的盟友,怎麼孤立他,怎麼分化他等等等等……

曹操現在是衆怒所向,北疆完全可以把大家的矛盾都引向曹操……

在勢力與勢力的對決中,在武力相差不是特別懸殊的時候,純粹的靠武力在決定勝負是愚蠢而且盲目的

武力首先是爲了保護自己。然後是爲了威脅敵人。對於北疆來說,當武力強大到足以攻下敵人的時候,他的武力就已經足夠了。畢竟在國戰當中,武力首先是作爲催化劑來用的,只有當催化劑無效的時候,纔不得不作爲一個決定因素來用的。

做爲一個統一的國家裡面的不同勢力之間的對決,大家沒必要一定要你死我活的(除了勢力的一把手),大家有不同的利益,也有相同的利益,這裡面有太多的文章好做了。

而且,在衆多勢力當中,我們選定一個目標,就可以聯合別人一起對付同一個敵人。我們可以分化他的內部,分化他的聯盟,聯合所有和他有隙的勢力。讓他的朋友作壁上觀或者心有餘而力不足(無力顧及),讓他的敵人和他朋友的敵人一起來對付他。

這是政治,但是首先是戰略,是政治的方向……

試問,這些北疆都有了嗎?

所以北疆的舉步維艱,其實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北疆有着舉如秦之在戰國的武力。但是卻沒有相應的經濟實力和對外策略。以一敵衆……則勢緩矣……

北疆可以說現在除了武力,別的都百廢待興,差的遠了……

如果幻想着這樣就能一舉而平定天下,無疑癡人做夢。

在他不能把自己內部的勢力擰成一根繩子,把能用的人都用人,把該用的人都用在該用的位置上,那麼北疆纔有能力對外發展……

漢武帝時代的漢朝,在武力上是強大的,在經濟上是可以支撐的,所以他們強大……

唐太宗時期的唐朝,首先是政治思想上的強大,然後是戰略和武力上的強大,而且他們首先佔據的是當時受戰火侵襲最少的關中……,所以他們也強大……

然而即便是漢唐的強大,在漢武帝的好大喜功,隨意做爲中留給後人的是一個爛了的帝國;在唐太宗末期,以唐朝武力之強大,幾次出兵還不都是以敗結尾……

宋強大在於經濟和書本上的文化,而在政治思想上極度壓抑,所以他們並不強大……

元的強大在於武力,失敗在於當一個純粹的武者失去目標時陷入的迷茫……

明的強大在於地主階層的強大

康熙朝中的清的強大在於其地位的強大,時幾千年封建思想傳承下來流傳與民衆心目中統治階級的強大……所以即使康熙手下的一個個大貪官的存在,但是康熙時的清朝依然是強大的……但是清在政治思想上,在武力上,在經濟上其實都不夠強大,因爲他們幾乎都打不起仗……

其實對於一個勢力而言,要強大,政治思想的強大其實最爲關鍵,武力的強大和經濟勢力的強大也必不可缺。但是首先需要強大的是掌權者的思想。

先進的思想,會產生強大的實力……

==================

書評三:

大漢即將結束?大大千萬別虎頭蛇尾阿!嗚呼悲哉……

有人說北疆的內亂已經結束,內部紛爭已經解決……

這是極爲幼稚和荒謬的。

內亂是暫時結束了。但是內部隱患仍然存在。

豹子提出制衡之策是因爲他覺得權力需要制衡,這樣才能正確的。但是別人統一制衡之策不是因爲覺得權力需要制衡,而是因爲豹子的權力需要制衡,在他們那權力要掌握在士人手裡面的。武人掌權就要權力制衡……

這可以從他們以前在西疆,在長安的做法中看出來。

在北疆武人:他們信任豹子,不大信任士人們,這個可以從鞠義和楊風的作爲看出一些來。他們答應制衡首先是因爲這是大將軍的想法,其次是因爲在大將軍不願長久掌權之下的無奈報命之舉。

北疆老文臣們:他們答應制衡是因爲他們不信任豹子,他們不信任武人。他們覺得天下就應該士人掌權,天子是圖章,宦官是奸佞,武人是刀……他們答應制衡是出於限制豹子權力的需要,也是爲了爲自己多謀求點權力的需要。

天子和朝廷大臣:他們答應制衡是爲了從北疆獲得一些權利來繼續謀求更大的權利。

……

現在天子死了。

但是文武大臣都在,士人們也都在,大家的觀念都沒什麼變化。

大家都還是認爲大將軍不可信任。當他作爲一把刀時,他們可以給予支持,但是當他不在甘心於一把刀時,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把自己變成那把從背後刺向豹子的刀……

現在北疆貌似平衡,但是稍微有點風吹草動,那麼這個平衡就會被打破,就會引來無窮的內訌。就像這次北疆之亂一樣。

天子已死,伏氏肚子裡面的孩子才兩個月大,而且伏氏之父牽涉叛亂,讓這個可能的孩子繼位,在其成年之後肯定會爲了其外祖父和太外公報仇而血洗牽連此事的文臣武將,再說不可一日無主,還要等7多個月,而且只有一半可能的事情,誰都沒法承擔。所以這個人選首先被否決。

如果選擇別的宗室子弟,那麼首先就會牽連到一個勢力重新分配,首先長公主的存在不會成爲一個緩衝,她已經沒太多的意義了。而這樣的話,張溫之類的大臣會爲了制衡豹子而和新皇聯合限制豹子。

這裡就又要涉到一個權利鬥爭……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本書馬上就結束?

如果這本書的結束是以羣雄割據起,大家紛紛稱帝自立,那麼還有可能很快結束。

如果不是上面的這個結果,如果是以北疆統一天下,重建大漢,那麼這本書還遠未到結束的時候……

如果草草結束,就是又一個虎頭蛇尾。

大大如果覺得累,那麼可以休息一段時間,再寫。

我們也可以多溫習幾遍以前的章節。

但是千萬別草草收場阿。

歷史是真實的,觀念上的差別已經決定了北疆並非鐵板一塊。

現在北疆可以重新立帝,那麼其他勢力也可以,袁紹,曹操,劉備,劉表,袁術等等都會推出自己的皇帝來。

那麼到時候天下士人何去何從就不在是取決於所謂的大義名份了,而是爲了自己的發揮。

他們覺得誰能成大業就會去投靠誰。這時候,天下格局都有可能重新洗牌。

要很快結束這本書,除了漢亡一說,我看不到別的可能的合理的結局。

最後說一句,大大阿,千萬別因爲某些人的胡言亂語而草草收場阿。既然寫到這個地步了,大不了休息一下,以後重新開題寫續集。但是千萬別草草收場,那樣會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失望的。

嗚呼悲哉……

而且新皇選誰這個問題是個非常大的問題。

別看現在大將軍把這些文武大臣們從牢房裡面放出來了。他們可以不用死了。

但是新皇選誰(不可能是伏氏肚子裡面的孩子,理由見上),大家的立場和出發點又各爲不同。別看現在一個個現在對大將軍感恩戴德的,但是在這個問題上,他們一點都不會讓步,甚至可能會爲了能儘量大的限制大將軍的權利而引發更多的內亂。

對於那些文臣來說,制衡不是針對他們自己的,制衡是爲了制衡天子,爲了制衡武人,爲了制衡宦官的(這個從長安黨爭黨爭之事可以看出。)所以他們不接收武人入朝爲官。所以他們認爲武人是刀……

所以這些文臣們肯定又會爲了能利用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立一個有些作爲和野心、能配合他們把北疆的武人們掃出朝堂而努力奮鬥。這必將引發再一次的北疆之亂……

豹子可以只要軍權,不要其他的權力。但是隻掌握了軍權的人往往是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更何況豹子連軍權都在放……他把調兵之權給了朝廷,那麼只要軍權的他,在不遠的未來將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危機。因爲迎立新皇而產生的權力再分配導致的危機……這是個死的可能遠遠大於生的可能的危機……

而危機的根源就在於朝廷之中無人真正的相信大將軍……

大家都想着限制大將軍……

這是長公主悲哀的原因,也是北疆的悲哀

這也是爲什麼這本書暫時不可能結束的原因……

除非結局是豹子亡……或者大漢亡(因爲大漢亡了,接下來豹子就不用爲了大義而奮鬥了,就可以只爲社稷,只爲自己的夢想而奮鬥了)……

所以說在短期,我看不到任何理由可以結束這本書……

呵呵,是阿,只要掌兵權,那麼反對勢力就不會小。但是又不得不掌權……

什麼事情都是無奈的。

人在歷史的潮流中能做的就是引導他走向自己希望他走的路。

而自己絕大多數時候就是隨波逐流的阿……

無奈……

不過總感覺象張溫這些人的觀念變的有點快。當時豹子在西疆肅貪的時候,他們把自己的那副嘴臉表露無疑。

他們真正忠於的不是社稷,也不是天子,而是自己所在的那個團隊,所認爲的那種學說理論……

所以其實在他們心中,有些東西是不可能得到什麼改變的。

就像大漢的社稷崩潰至斯,他們可能還有當時罵豹子禍亂社稷時所說的那些想法。雖然現在是靠着豹子在支撐社稷,但是他們認爲社稷崩潰的根源還是在於豹子,如果當時他不那麼胡來,可能他們認爲士人能在何進和官宦的鬥爭中漁翁得利從而掌權,從來重扶社稷。相對來說盧值和皇甫的觀念相對來說正統合理的多了。

士人的嘴臉是有他們的本質決定的。張溫他們現在是靠着你,但是當有一天他們有獨自掌權的機會的時候,馬上會把你坑死……

董卓、李傕等人的殺戮,讓門閥世家受到了重創,張溫、荀攸這些人首先是要生存,然後纔是自己的利益,因爲社會已經變了。

只有大漢生存下去了,門閥才能生存下去,這是保證門閥利益的最正確的辦法,做爲士人精英,他們不可能短視,連這一點都看不到。

在河北勢力最大的情況下,皇統最正統的情況下,河北當然是他們的首先之地。

光武皇帝的中興大業之所以成功,完全得益於世家對他的支持和幫助,以及上下齊心。

今天的河北,也是這個局面,唯獨沒有劉秀這樣的皇帝。所以在皇權勢弱的情況下,中興之策就需要開明進步的政治,要強悍的軍隊,要有受到制約的權力。

這或許是一個辦法,能不能成功,全在於團隊人員的信念和團結。否則,失敗是必然的

呵呵,我也覺得開明的政治是成功的首要條件。

不過在古代,受歷史侷限,開明的政治必須在一個掌舵者的把握下才能形成。

我感覺現在的北疆,掌舵者不是有這種思想的豹子。也不是接近這種思想的長公主。現在的北疆缺乏一個這樣的人物,或者說有些人不認同這麼一個人物(豹子)。

我想這是問題的所在吧。

即使在君主立憲或者民主時代,都是需要一個掌舵人的。而北疆最適合的掌舵者是豹子,但是協助他掌舵的人不夠信任他。盧值和皇甫到是足夠信任他,可惜阿……

我想豹子首先要獲得足夠的信任,然後他可以做出一個承諾(比如他將在什麼時候哪個層次的時候退隱大漠)……

或許這是一個出路吧。

======================

書評四:門閥世族和制衡之策

在東漢那個時代,門閥世族的影響力無比的巨大,所以東漢的皇帝門不斷的倚重宦官,甚至不惜利用黨爭來打擊門閥世族……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時候大家的思想理念,張溫看到豹子在西涼肅貪,剛開始張溫只是擔心引起奸佞和門閥的鬥爭。但是一旦豹子開始抓門閥世族出身的貪官的時候,他們馬上就開始聯合奸佞誣陷和陰謀刺殺豹子……

爲什麼?不是門閥世族缺乏制衡,而是他們把天下社稷看成自己的後花園,自己可以糟蹋,但是別人就不行,哪怕你是天子,你是十常侍,哪怕你是大將軍……

西晉,東晉的很多皇帝過的都是白癡一樣的生活,不是他們想這樣,而是不得不這樣……

因爲首先培養他的人都是門閥世族出身的,而且以後他的大臣們都是門閥世族出身的。

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門閥世族都是不好的,這個取決於門閥世族的掌權集團的方向把握或者說對於利益的yu望程度…

和漢靈帝時期的門閥世族相比,北疆的門閥世族們勢力要弱一些,因爲少了很多大的門閥世族,他們投靠了袁紹或者袁術,也有的投靠了曹操。但是新北疆的門閥世族裡面多了一些因素,像一些以前的商人。

想象一下王家和商人們在北疆剛剛開始的時候,囤積糧食的舉動,那時候的北疆多少需要糧食…,想象一下,他們發的那些國難財,有什麼時候爲北疆考慮過的,他們做的很多事情對北疆是有利的,但是對他們自己更有利…

對於他們來說其實誰主政天下是無所謂的,因爲誰都需要他們的人來治理天下。對於他們來說,你是漢是魏是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一樣可以掌握權力,一樣有這麼多利益。

其實這裡就牽涉到了一個問題,在那個年代,社會中層的需求量太大,有點供不應求。所以他們手上就有一些籌碼,如果你是足夠的強勢,我就可以聽從於你。如果你不夠強大,想要我來幫助你,他們你就需要滿足我的一些要求。

而且這個社會中層幾乎控制了整個王朝的社會經濟命脈,皇帝有的只是國庫,他需要有人幫他管理國家,製造武器,培養人才等等等等。

所以他們必然缺乏足夠的制衡力量,除了軍隊,沒有哪一種力量可以制衡他們,當門閥世族掌握了軍隊的時候,危險是無限大的,南北朝之所以政權更替那麼快,就是因爲門閥掌握了軍隊…

就目前來說,北疆的門閥和長安時期的門閥沒多少區別,他們一樣的自視清高,他們看不得武人或者宦官貪污,但是他們自己貪污卻見不得別人去處理…

再有這次的官制改革事件,門閥希望去限制皇權和豹子的軍權,爲什麼,首先是因爲這是威脅到了他們的力量,他們希望能限制這種威脅。他們理解的對天下社稷的危害首先是對門閥世族的危險,對門閥世族有害的,肯定是對天下社稷有害的。其實長公主的做法一樣是制衡,依據門閥世族提出制衡的理論來說都可以達到制衡的目的,但是爲什麼崔烈等人會那麼失望?因爲他們的權力受到了更多的約束。在他們原來的體系中,其實門閥世族在朝堂上的力量是幾乎沒什麼約束的,他們可以決定這樣那樣的國家大事,但是現在這一切的決定權回到了皇室手裡,所以即使你掌權者在英明,他們也不會認同的。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他們的思想其實和長安時期沒有多大的變化。

門閥世族追求的是用門閥世族的力量來制衡軍隊,來制衡皇權。但是這個天下的精英門真的就在這些門閥世族裡面了?門閥世族裡面的掌權者真的就使精英了嗎?袁術可以在長安的時候就使袁家的繼承人,但是他在長安的表現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嗎?除了會耍耍手腕,耍耍政治。

而且真正大的門閥世族的掌權者首先是從家族內的政治鬥爭中獲勝的,這一類人的共性幾乎都是玩政治高於其他的能力。那些延續了上百年的大門閥大世族,很多都是表面光鮮,內部腐朽,他們的掌權者連自己的門閥都治理不好,還指望他們能治理好整個國家?要不然爲什麼漢帝國後期貪官污吏那麼多,豹子這樣的人物都殺都殺不完?

這樣的門閥世族在任何的事件中都首先回想自己這一系的門閥世族可以在這一事件中得到什麼好處,又有什麼壞處,然後纔是如何去做。這就是爲什麼豹子在西涼的肅貪會得到朝廷裡面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反對的原因,雖然他的所作所爲是利於社稷的,是利在千秋的,但是卻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包括皇帝。皇帝支持他是因爲首先他收買了皇帝,其次是皇帝需要一把刀…

由此可見,門閥世族,宦官,皇權,甚至軍權的所謂的制約是不存在的,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爲其中最重要的門閥世族出身的朝廷大員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而不是皇朝的利益。

皇權和軍權是需要制約的,但是這個制約不能僅僅侷限於門閥世族的力量,而應該是需要有一些真正爲天下社稷利益所考慮的一些人和團體來制約。應該在這個社會體系中培養出一個新的中層力量。出身門閥的人也可以加入其中,但是他們加入其中了,就不得參與門閥世族的家務,就要和門閥世族相脫離,只有這樣,這些人首先考慮的纔不會是自己門閥的利益…

只有新興的一些武人出身的門閥世族,因爲他們從刀山血海里面出來的,知道爲什麼會有戰爭,爲什麼會需要動刀子,所以他們還保留有一些血性和原則。而且也因爲他們是從死人堆裡面出來的,他們的權力是來自於武力而非政治,所以這些門閥世族反而相對來說純潔一些。

所以在所謂的制衡中的重中之重不是說需要這些勢力那些勢力的質和功能,而是要讓這些能立足於朝堂上的勢力都首先考慮天下社稷,都先考慮天下萬名,再來考慮自己,考慮自己的家族。只有這樣,需要或者不需要制衡纔會有實質的意義。

而現在那些腦袋裡只想着自己家族或者別的兄弟家族的朝廷大員們,他們自己家裡的糧倉是滿滿的,但是國家想打仗卻打不起……

這樣的人他們首先考慮的不是獻出自己的不法所得,卻想着謀求更大的利益…

他們會說子曰,或者老子曰,但是他們的做法和子曰的,老子曰得失一樣的嗎?

既然所言與所行不符合的人,那麼能相信他們嗎?他們值得信賴嗎?值得託付大權嗎?

很明顯不能

這就是門閥世族的本質。可以用之於商,但是不能用之於朝堂之上。

這樣的人會爲了家族的利益而把國家賣掉的。

所以我說他們是一個毒瘤,是有可能會發作的。

其實制衡的本質應該由以下幾點組成:

1.首先,所有國民的合法利益應該得到法律的保證。而且法律是皇權和軍權都不得逾越。大家可以利用法律的條文來修改法律,但是不得跨越法律。

2.其次,觀念的改變:要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家國天下”的觀念爲:“民天下國家”。“家國天下”的存在,讓每個人都有充分的理由先考慮自己家族的利益,然後纔是國家的利益,最後纔是天下社稷……這樣的思想的存在,註定了中國的朝代的更替和國家的更替,註定了天下的不安定。因爲存在着太多的超越,和太多的不合理。而掌權者的這種超越和不合理,必將破壞整個天下的平衡,從而導致天下失勢,從而“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樣的事情會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

3.對在朝爲官的官員考評的重要項目:在於自己家族或者其他官員家族利益相關的廷議中,其發言的出發點是爲社稷還是爲家,如果爲家者不得爲官。

4.朝廷爲官者在家族中不得擔任職務。

5.爲官者要進行家產登記,每一任,一年進行結算考覈。

等等等等

利用勢力來制衡的方法最後終究會因爲勢力的分歧而導致分裂。這個分裂可能是國家,也可能是家族,也可能是團體機構

大家都是爲了利益而來的

但是其實這個世界上不單單隻有利益的,我們老祖宗說過“功名利祿”除了“利”,還有“功”,還有“名”,還有“祿”

我們不能僅僅把着眼點放在“利”上面的。

其實制約和制衡的本意是對私人yu望的制約,是對“家國天下”這種理念的制約,但是基於“家國天下”理念建立起來的制約是簡化的,缺乏理論和實力支持的,是脆弱的,是容易破碎的。

有人說,破碎了,可以再建的。但是破碎的代價是巨大的,會導致巨大的文化,技術,思想等等的損失。

這也是爲什麼,中國封建社會2000年之後會遠遠的落後於別人,因爲我們其實一直在進行着“破壞重建,破壞重建”的循環。每一次的破壞都回帶來無限的文化,技術,思想的損失。

====================

書評五:

終於到了撥開雲霧見太陽的時候了。

因爲漢靈帝的一些舉動,使得大臣們剛開始想到了限制皇權,但是本質上世族和門閥門對權力的渴望沒有重點,所以所謂的皇權和相權的平衡其實就是把皇族和世族門閥門分爲幾大陣營讓他們互相制約。而李弘爲了保證自己的手下門的將來,在其中加入了武人……

但是門閥世族,皇權,現在還有李弘表徵的武人勢力有着太多的難以融合的地方。皇權因爲天子的幼小和長公主對於李弘的傾慕,可以說是相對來說偏袒李弘的。

但是門閥世族們不會希望看到自己手中的權力的縮小,對於他們來說所有的東西都只是手段,他們不存在正義或者非正義,他們只認爲對自己有利的就可以做,不利的就堅決反對。也可以說存續時間太長的這些門閥世族們是這個社會真正的唯一的毒瘤。他們與你合作是因爲有利可圖。他們的本質沒有變,也真正這個本質產生了中國的一句非常經典的古話“富不過三代”,因爲無良的人,總有一天會被憤怒的民衆所淹沒。皇族都是如此,何況門閥世族。

而以前的北疆爲了能整合更多的力量,不得不借助門閥世族的力量,而且給出了這樣那樣的妥協,因爲那時候的他們對於北疆是有好處的。但是他們的本質決定了他們在現在和將來都首先是一顆毒瘤,只是毒性什麼時候開始發作罷了。

wωw ⊙TTKдN ⊙¢O

而現在英名的皇權的統領者和武人以及那些年輕的有良知的文人的有效結合體對於北疆的發展更爲有好處。這時候,就要開始首先在政治上驅除一些有毒性的人物。

而爲了統和這一切,豹子和長公主必須聯合。

其實發展到了這一步,理解豹子的人,即使他做宰相,娶了長公主,都會理解他支持他。而那麼反對他的人永遠都是反對者,因爲他們的野心太大……而李弘太過忠義了,所以就是奸臣嘴裡的奸臣。

到了這一步,需要一個強勢的皇帝(長公主)來帶領年輕的有良知的文人,不反對門閥世族出身的人從政,但是從政的人必須從門閥世族中脫離出來。而門閥世族作爲一個或者幾個獨立的勢力必須得到清除。

而李弘做爲最大的軍事勢力的代表者,到了這一步爲了保存自己手下將軍門的性命,不得不繼續長久的持有軍權,但是這樣對於後李弘時代的社稷是非常危險的。所以,他必須尋找一條出路,而這條可能的出路就是他和長公主的結合,他成爲皇族。

這樣做,真正爲社稷考慮的人是會繼續支持的,而那些有野心的希望取得更多的利益的(從皇族手裡,或者從武人手裡,或者說從不屬於自己門閥世族的文人手裡),他們就是藉着這個所謂的聖人嘴裡的謀逆的接口來做一些小動作或者大動作(就像書評區裡面很多人的做法一樣,拿着聖人的教條來批評你這條不符合,那條有問題,那個也不行,這個也不行)

他們喜歡把事情分割開了,一個一個的來批判你,雖然整體是非常非常好的……因爲他們眼中是沒有整體的……

大漢的成功首先是在整體上。

在細節上可能或許需要作者以後進一步完美,但是這樣的完美對於像我這樣的人來說並不是必要的,因爲我希望看到的和需要看到的我現在就已經看到……那些所謂的完美的東西很多對於我來說是沒必要的。

對大漢是如此,對北疆也是如此。現在是到了該取捨的時候了,既然你整體再好,別人也就盯着你的小處,既然該支持的還是會繼續支持,是到了把那些有不良用心的毒人們挖掘出來,驅除出隊伍的時候了。

廢話到此,歡迎大家跟貼。不過對於所謂的教條,我繼續忽視

====================

書評六:

從正史看豪強,門閥,大族。

漢末,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非常之大,黨人與宦官,以爲門閥世族和皇室的矛盾都比較的大。

在大漢分崩前,有過兩件事情:

第一件是:中平元年,漢陽人閻忠勸皇甫嵩“徵冀州之士,動九州之衆,南下洛陽,剪除宦官,最終推翻漢朝自己稱帝”。被皇甫拒絕。

第二件是:中平五年,冀州發生的未遂政變,黨人領袖陳蕃之子陳逸,南陽許攸,沛國周旌,術士襄楷等於冀州刺史王芬結謀意圖乘靈帝重遊舊宅之機廢帝。

這兩件事情,表明黨人甚至某些士大夫的眼裡,東漢已經不再如“經”中所說的那麼神聖了,他們開始爲了自己集團的利益,已經開始不把東漢放在腦子裡面了。

而之後董卓把持朝政,天下門閥世族以及豪強門紛紛開始自立,割據一方。此時袁氏最早提出所謂的“政在家門”的口號。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依託汝陽、穎川、南陽一帶的其他家族和門生故舊,在漢末的政治舞臺上發揮了非常巨大的力量,如與何進的結盟。然而董卓的入京主政,使得,袁紹和袁術分別出奔冀州和南陽。

袁紹和袁術利用家族影響,在冀州和南陽迅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這裡袁紹集團除了袁氏宗親,還有三部分組成:一爲一同從洛陽出奔得逢紀,許攸等;一爲韓馥的穎川老鄉,荀堪、辛評、郭圖;一爲河北豪強,如沮授、田豐、審配、崔琰、牽招、王修。其中就勢力而言,河北豪強勢力最強。

而袁術也得到了孫氏、下邳陳家,河內張家等的支持。

但是袁術也因爲急着稱帝而導致豪強反叛,與建安四年病死。

而袁紹因爲“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袁氏政寬,在職勢者多蓄聚”。而導致內部豪強權貴派系林立,最終在官渡因爲內部問題而轟然倒下。當然也與袁氏最早喊出“政出家門,想代漢而自立”導致很多門閥豪強不滿而離開投奔曹操有關。如穎川之士多投奔曹操。

而曹操集團那,一是自己曹家和夏侯家的譙沛集團;一有因漢獻帝而投奔得名士如楊彪、孔融;一是穎川集團如荀氏、種氏、陳氏等等。

相比之下,曹操與穎川集團的關係,雖然出了一些問題,修復的較好。沒有如袁紹般自廢武功。

而其後的司馬氏代曹,本身也是門閥鬥爭內部妥協的結果。

曹操後期,因爲思想分歧不惜殺死崔琰、孔融,逼死逼退穎川的荀氏、種氏,雖然提攜了陳羣,但是曹魏和世家大族的矛盾開始激化。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氏得穎川世家以及河北士大夫們之助,一步步擊敗曹爽集團(譙沛集團的延續),從而權傾朝野,直至篡位。

由此可見,豪強、門閥世族、以及士大夫們在曹魏代漢以及司馬代魏事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說曹操是領頭羊,那麼骨架就是這些豪強、門閥世族以及士大夫們。

其勢力的強大,可見一般。

這也是爲啥,晉之一朝,門閥世族的影響力是何等的巨大。

因爲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利益的結合體,要互相分享利益。

曹魏就是因爲太過於打壓這些豪強、門閥世族以及士大夫門而迅速被司馬氏所代替的。

想想,今天還是沒有些大漢的分析。因爲我想我還需要再看一遍大漢,以瞭解細節。

我是一個看過就望的人。學到了我想學的,看到了我以前看不到的,我就滿足了。很少去扣所謂的文學表達和細節。

====================

書評七:

從正史看東漢末年政治舞臺上的勢力變遷:

關於這個勢力,先說說其中的幾個我認爲的名次解釋吧:

士族:自認爲自己是社會的脊樑和唯一的精英,他們把大漢天子看成自己的木偶,把大漢看成是自己的後院……

門閥:首先有家,然後纔有其他。他們一切出發點是爲了讓自己的家獲得更多的利益。

黨人:首先有黨,其次有族,再有天子,再有國……

文人:有社稷,有天子,有關注民生之心……

武人:保家爲國爲先,但是也要兄弟義氣……

宦官:操縱天子,爲己牟利之輩,雖有真心爲君者,但誰人又能不被“權”“利”兩字迷昏眼呢?

百姓:無奈的爲大漢負擔一切,但是一無所得……

當然這裡面某些個人可能可以同時有幾個角色。

比如士人可以是黨人,也可能曾經是武人,更可能出身門閥等等。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社會的精英大部分出自門閥,有其家族內部的成員,也有其家族成員的門生子弟等等。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首先考慮的是自己這個門閥的利益。而不是所謂的大漢社稷。

這個可以從黨錮事件中見到其中的一點毛皮。

黨錮事件,其起因本就是因爲宮中宦官(內廷)與外廷(門閥出身的官吏)之間的一場政治鬥爭。

終東漢一朝,門閥勢力之強,導致皇權旁落,皇帝只有藉助宦官依靠內廷,方能與外廷相抗。而史書中的所謂奸佞貪贓枉法之事,貪贓枉法又何止奸佞呢,那些個門閥不知道也做了多少此類之事。要知道,地方上絕大部分官員都是門閥出身。而且要知道歷史中宦官中的曹騰是個好人(當然這個貌似和曹操後來做宰相,做史的人對其進行了美化)。

而黨錮事件就是矛盾的積累和爆發。最終恆帝利用宦官的力量沉重的打擊了門閥的力量,從而使皇權迴歸平衡。皇帝的話語權也就更大了。

而在此一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門閥爲了利益的博弈,而結黨,紛紛以黨人自居,以黨人爲榮,這本就是置社稷於不顧的行爲。再者,到東漢末的時候,全國的土地,不知道多少在門閥手裡……

因爲有兩次黨錮事件,到靈帝時,皇權已相對穩固,這時朝廷裡面宦官和門閥勢力均衡,大家各自在地方上發展各自的勢力,而雙方共同的貪墨的本質,催生了“黃巾起義”。

藉此時機大的門閥,如袁氏,曹氏,孫氏,公孫氏,以及一些皇親如劉表,劉璋、劉備之流開始藉機培育自己的勢力。在黃巾起義被鎮壓之後,門閥已經在地方形成制衡中央的力量。而門閥、外戚和宦官在洛陽血拼的後果,就是西涼武人董卓入京。雖然宦官被滅,新皇已立,但是門閥不願自己辛苦奮鬥的果實就這樣被董卓這隻麻雀摘走,於是有了其後的諸候討董……

董卓被滅之後,地方割據之勢以成,此時門閥多依附於袁紹,前宦官勢力多依附於曹操,孫氏經略江東,劉表和劉璋更以皇親身份分掌荊蜀兩地……

而袁紹和曹操的鬥爭更像是門閥內部的鬥爭,於是在官渡之戰之後,曹操可以輕易的整理袁紹的力量。

曹操與馬騰的鬥爭則像是中原門閥和西涼門閥之間的鬥爭。

要知道門閥只要自己家族能得到更多利益,看你前景不妙,就有可能出賣你,這也是爲什麼袁紹和馬騰貌似就敗了一仗,卻從此再無翻身之力了。

當然這也和袁紹內部門閥過多,門閥內部爭鬥不斷,如田豐、詛授與逢紀、郭圖還有許攸之間的鬥爭,導致關鍵時刻,內亂不止,進而甚至許攸的反水……

而馬氏和韓氏在西涼的地位相若,雖是兄弟,當利益有不同時,還是分道揚鑣了。

而諸葛亮在替劉備謀劃時,所提的,經略荊蜀的出發點並不是偶然,而是荊蜀兩地既然支持劉表劉璋這樣的皇親,也能接受劉備這個皇親。

之後的赤壁是關鍵,以爲赤壁之勝,堅定了孫吳武力抗爭的決心,因爲既然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就沒必要去投降。

門閥其實才是真正的牆頭草。

大的門閥,自己舉兵奪天下;小的門閥,一家幾兄弟分侍幾家……

最著名的就是諸葛謹,諸葛亮,諸葛誕三兄弟,分侍孫吳,劉漢和曹魏。

不論天下爭霸誰贏誰輸,只要有功績了,諸葛家還是一樣的大門閥大家族……

而之後三國鼎力之後的魏蜀吳之間實力的消漲和門閥世族的表現息息相關。魏整合了門閥的力量,而吳一直陷於孫氏和陸氏的內鬨,而蜀漢更是沒什麼得力的門閥……

最後司馬代魏而得天下,但是他們靠與門閥的妥協而得天下,也因與門閥的妥協而失半壁江山,乃至失天下……

而真正摧毀門閥力量的是胡人的鐵騎,是代胡之後半胡半漢政權的鐵騎和其後的科舉制度……

而在門閥盛行的晉朝,皇帝就如玩偶一般,帝師出自門閥,帝臣出自門閥,而門閥內部傾軋頻繁,而晉也是中國政治文化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光……

而這一切的一切的根源在於門閥的力量太過於強大。

而且門閥帶來的災難還在於,門閥對於思想的禁錮,在那個年代,門閥門以利益決定敵人,攻擊敵人的一切,敵人的一切都是錯的。

貌似“子曰:以德報怨”就在晉朝被列爲道德標準之一,但是全文是“子曰: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有此可見在那個年代,所謂的鬥爭,已經荒謬到了什麼地步……

他們純粹爲了攻擊而攻擊,而完全沒了所謂的正常的道德觀念……

所謂的經史子集只是他們互相攻訐對方的工具。

這就是這本書的歷史背景

要知道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一個沒有出身的人,要在傾軋的政壇上實現保護自己,保護朋友,保護流民,保護社稷的目的。

他前面的路有多少遠?

就像這次打敗聯軍,佔據青州和允州,北疆現有的門閥肯定會利用以前朝廷的白條謀求最大的利益。而此次的事變,就是爲了爲打壓門閥尋求一個和理的理由罷了。也爲潛在的政治改制做準備。所以這個是完全必須得。

貌似好久沒寫,今天寫的太垃圾了一點,先交差吧。

明天開始分析大漢……

兄弟們少扔點磚頭。

明天一定好好碼,今天的水平確實不咋的,我自己也有點難爲情啊……

離預期的差太遠……

慢慢碼,慢慢改,爭取碼出精品來

==================

書評八:

在西疆肅貪前後,豹子一直忙於局部的戰爭,他所忙碌的只是一個軍人的天份。所以都是戰爭,恢宏的戰爭,他的很多戰爭都在接近失敗的邊緣,因爲機緣的巧合,都贏了。這裡有別人的輕視,有黃巾對騎兵的不瞭解。而當他們真正準備好了,又因爲張牛角之死,而……

至於西疆戰事,有人會說,爲什麼豹子來了,戰爭就轉機的這麼快呢?這其實也是因爲一個鐵板一塊的西疆,各方勢力交錯縱橫,這時候,要打破平衡需要藉助的就是外力,而豹子的5萬大軍明顯就是這個外力。

平衡被打破了,大家爲了爭功,就……

羅嗦了這麼多。下面開始進入正題:

在肅貪前,豹子只是一個純粹的武夫,一個將軍。與其他的武夫的區別,就是他作戰能力更強。

而在肅貪中,因爲爲了保護自己人的利益,他開始被牽涉到奸佞、黨人和皇帝三方的政治鬥爭中。他成了一個持節整肅一方的人物……

可以說在肅貪之前,豹子所能影響朝廷的,就是他打的是勝仗還是敗仗。

但是在肅貪開始之後,他所能影響到的,就是勢力的平衡,誰能更強,誰能更加的打擊對方……

於是政治上的補課對於豹子來說再說難免,所以有了李瑋。就像廣大的讀者需要對當時的政治文化歷史進行補課一樣,豹子也需要補課,而補課的內容直接決定了豹子以後的發展方向和政治觀點(當然這裡,啓蒙的是張純,一個黃巾大帥,這也是爲什麼豹子後來可以整合黃巾並且延續黃巾的)。不可的過程是痛苦的,是漫長而煩躁的。但是思想不是天然產生的,是逐步形成的。

所以,後面,長長會有長篇大論,談論政治、文化、歷史。因爲豹子對這些需要補課,而很多讀者也一樣,或者說作者也一樣,他也在補課。

而政治是利益的延伸,所以每一次大局上的變化,都會帶來可能的利益的重新分配,而這時候,各種政治鬥爭就會層出不窮。要打仗了,有軍備;饑荒了,糧食;打了勝仗,有戰利品;打了敗仗,有損失;要擴軍了,有官吏分配;收復了領土,有土地需要分配、有政府部門需要建立、有很多的官吏需要補充;還有內部的有潛力的青年才俊,世家大族都想搶;……

而這些細微處的貌似微小的政治鬥爭和利益的分配,對於新派系的形成和派系利益的界定,以及以後政治鬥爭的目的和可能的手段,都會有着巨大的影響。

所以這些細微處的細小點,是不能被忽視的。因爲這是一本真實而深刻的書,他真實在他的發展是順理成章的,深刻在每一個變故的背後都存在着那麼合理的解釋。

政治的本質是利益。主流文化的本質是爲政治服務的。經學是因爲願意爲政治服務,願意爲政治犧牲,所以被立爲官學。而人讀書,在當時有很多是能起與草木而立於廟堂之間。

在那個年代,百家學術,誰能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看待問題,分析問題,那麼誰就是主流,誰就會得到統治階級的支持,從而受到學子們的追捧。也因而經學纔會有所謂的“師法”“家法”這些無法超出的禁錮。而從來這些經學都只有更適合,所以,很多時候,提出這些學術的人的觀點,又會真正的影響到政治的走向。

所以,書中的人物會經常的論爭學術,會有長篇的討論和爭執。可能或許這些寫成外篇或者補充貌似不錯,但是我覺得還是寫在書裡面好。很多人覺的煩冗,想想,今天本來希望看到更往前一步的,結果還是全部在論爭……,誰都會有點失望吧……

從河北開始作爲一個單獨的勢力,他必須有自己的理論支持和政治觀點。這時候,選擇的理論好壞,直接對行政體系,有着直接的影響……

而這個時候,學術政治上的大討論是不可或缺的,要不然誰知道你這個理論和制度從哪裡出來的?天上掉下來?

我想很多東西,如果回頭去看,可能就恍然大悟了。原來這樣的變化是自然的,是成長的煩惱啊。

我覺得,風格的變化,在於地位的變化,在於接觸的階層的變化,也在於主要鬥爭方式的變化。

前期是戰場,後期是朝廷……

而這時候,主角的成長是非常非常關鍵的。

而爲了主角的成長,貌似猛子大大被了繁瑣的名聲……

但是這是成長的煩鬧,取捨的煩鬧和學習的煩鬧……

是正常,合理的

能力越大,地位越高,責任就越大,一個大頭兵可以不管不顧任意衝殺,一個低級軍官就必須顧及同袍生死,一箇中級軍官就必須考慮團隊生存,一個高級軍官就必須思量戰場全局,一個元帥就必須考慮國家利益,而做到一國實際上的領袖,就必須爲天下生靈和歷史進程考量了.這也是一本成熟的歷史小說應該有的風格變化.

====================

書評九:

關於主見和制衡的我的理解:

什麼叫主見?

作選擇題的時候,能選對的就行了。

能聽得進別人的意見建議是好事啊。

三個臭皮匠還頂一個諸葛亮呢……

自己不擅長的科目,讓擅長的人去做,這是沒錯的。

很多時候,你的是對的,但是不是最合適的。有一幫人能幫你把最合適的找出來,這個是沒錯的。

政權是肯定需要制衡的存在的,缺乏制衡的政權,在主掌權利的勢力青黃不接的時候,就會陷入危機。之前的秦始是如此,漢武也是如此。之後的大宋是如此,大元也是如此,大清的青黃不接的代價好像更是慘重……

只是最適合的政策,沒有最合理最正確的政策,所以就需要有人有勢力不斷的去追求去探尋最適合的政策,去尋找最合適的做法。而這就需要有競爭,而缺乏制衡的政權永遠缺乏良性的合理的競爭。而所謂的窩裡鬥,那是屬於內訌,是惡性競爭。

更何況,對於豹子來說,他有長公主在手,現在主政的也是長公主。只要長公主不失,那麼天下無人能動其分毫。

看到他在大漠的時候晉陽事變了沒?

有長公主在,目前,再怎麼制衡,只要他自己沒有不適合的野心,都對其無效的。既然如此,何必在乎什麼制衡呢,你們願意,你們搞去,只要不影響大業。他培植一個個他覺得合適的勢力,團體,讓他們去慢慢的形成制衡,這不好嗎?

在河北,他先後培植大了倆個勢力,一個是洛陽的老臣,然後在接駕天子之後有培養了一個西涼文臣如賈詡等人,這些是和原來的河北士人形成了文人內部的制衡。在超堂之上,只有存在不同的聲音,然後大家經過合理的談論,才能去儘可能的找到一個最合適的方案。這就是制衡的目的。並不是所有的制衡都是窩裡鬥,很多時候內部學術方面的制衡,反而能促使大家更加努力的去尋找最合適的方案。

仗是要打的,兵是要招的,都是要定的,你們想炒,想討價還價,這個是合理的。合理的討價還價,可以接受,總比成爲反對勢力好吧?不合理的討價還價,那就拒絕了,沒話說的。

內部搞破壞的,超出限度了,就沒的話說了,屠刀還是不老的。

威信不是要主見來體現的,是靠不斷的成功,不斷的付出,不斷的努力,不斷的用心來讓別人信服的。

而最合適的總不是那麼能想當然就出來的,是需要不斷的討論,探討,試驗,改進,完善,然後再……

而且任何制度都需要不斷的變革是適應不斷變化的勢力和社會結構。

這些都是正常的。

維持一個朝廷上的制衡是必須的。

而相對的軍事上的制衡是萬萬不行的。因爲那就是一個分裂的開始……

軍人是通過戰爭,戰場來體現自己的價值的。

而文官,是通過討論,去尋求最合理的方案,這是他們的工作。

所以如果大家都抱成一團去了,都聚集到一個意見下面去了,他們他們就整天無所事事,只需要點頭,搖頭就行了。

這時候,他們無事找事反而會生事了。

而在當時的環境下,當各自爲自己的意見和方案努力也是不現實的,所以讓一個個團體分別是爲自己的方案和意見努力反而更現實點。

從總體來說,這樣也是利大於弊的。

勢力和團體不是一天形成的,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當需要的時候纔去尋找,就晚了。

在還沒需要的時候,就去尋找了,開始培植了,這纔是正確的選擇。

說說所謂的“豹子的政治白癡論”

豹子在爾虞我詐那一方面,確實有些白癡,有些太理想化,有些太過於執着了。

但是在大方向上,我不認爲他很白癡,反而很有遠見。

首先,他很注重保護自己,軍權在手,什麼都好說,翻不了天。

其次,其次他在朝廷上培育很多勢力,有武人的(武人還有各地的),有門閥的(這個派系更多了,有原河北的,洛陽的老臣一脈的,還有西涼的,還有潁川的等等),還有寒門文人的……

還有,一個在無數的爾虞我詐中能生存下來的所謂的政治白癡,真的就是因爲幸運嗎?

當然了,他的偏執,註定了他的路很難走,很辛苦。

道路是曲折的,另外,書是作者寫的,所以說我們還是可以期待一下合理的美好的結局的。

所以說很多時候,聽手下的彙報了,爭論了,選一個自己認爲最合理的就行。

這個就要能力。到最後,這些就是你的主見。

而不是說人云一,你雲二,這個叫主見……

人人云一,獨你雲二,不是天才就是白癡……

但是貌似天才和白癡是沒什麼區別的……

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二節青梅煮酒董卓進京述論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8章 破謀定龜茲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七節-第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一節起點浪子書友整理的大漢大事記第19章 飛騎入赤谷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一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二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中國古代軍隊的指揮與調遣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八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三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三國人物介紹吳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四節第21章 求索復國路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四第13章 成敗轉頭空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上)湘軍統領攻守之道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下)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節
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二節青梅煮酒董卓進京述論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8章 破謀定龜茲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七節-第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一節起點浪子書友整理的大漢大事記第19章 飛騎入赤谷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一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二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中國古代軍隊的指揮與調遣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八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三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三國人物介紹吳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四節第21章 求索復國路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四第13章 成敗轉頭空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上)湘軍統領攻守之道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下)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