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上)

大漢國中平三年(公元186年)3月。

天子大赦天下。

===

李弘和部下們整日忙碌着西進涼州的準備工作,夜以繼日。

冀州的錢糧,軍備陸續送到。

中山國的兵曹掾史衛政,門下督賊曹樊籬帶着五千步兵趕到了邯鄲。不久,鄭信,文丑,趙雲率部從常山國返回,同時將鉅鹿郡和渤海郡的四千步兵帶了回來。

邯鄲城外的西征軍大營越來越龐大,士兵和物資也越來越多。

鮮于銀,張白騎,左彥,黃庭,方飈帶着四萬八千大軍,帶着幽州提供的軍備,浩浩蕩蕩走進了西征軍大營。

李弘迎出很遠。看到張白騎,李弘心花怒放,差一點要吼出來。湊齊了,總算湊齊了五萬人。

李弘把他們一一扶起,彼此高興地問候了一番,然後直接說到了正題。

“大人信守諾言,沒有拋棄我們,我們很感激大人。”張白騎激動地說道,“所有的情況鮮于大人都和我們說了,如何處理我們,請大人明示。”

李弘親熱地拉着張白騎的手說道:“你們中的許多人必須留下來隨我西征。老弱病殘,或者有特殊情況的,你們酌情處理之後,立即把他們遣散回家。沒有辦法,我只能做到這一步了。”

左彥擔心地說道:“你私放黃巾俘虜,如果被朝廷知道,天子會追究責任的。”

李弘笑道:“現在顧不上許多了。只要我能帶着五萬部隊奔赴西涼,朝廷即使要追究我的責任,也是以後的事了。還有,如果你們當中有人願意回太行山,就回去吧。

張白騎疑惑地看了他一眼,問道:“大人這麼說是什麼意思?”

“張牛角戰死在癭陶戰場上,這你們都知道。如果你們有人恨我,不願意和我在一起,你們可以離開,我絕不攔阻。”

大家吃驚地望着他。

李弘笑道:“西征路途艱險,戰局慘烈,我們燕趙大軍必須精誠團結,上下齊心,否則大家很難活着回來。”

現在,兵員已經齊備,李弘最盼望的,就是遠在洛陽的鮮于輔能夠帶給他好消息了。

======================

鮮于輔風塵僕僕,日夜兼程趕回邯鄲,搶在朝廷聖旨到達之前,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全體西征軍將士。

西征軍大營頓時沸騰了。

中軍大帳內,李弘和鮮于輔相對而坐,閻柔,鮮于銀,玉石,鄭信,鬍子等一大幫將領圍坐旁邊,傾聽鮮于輔講敘洛陽的事情。

“大赦天下的事因爲利大於弊,所以京中各派勢力無一反對,都是異口同聲的表示贊成,但有關我們西進行軍路線和軍需補給的問題卻引起了各派勢力的激烈爭論。”鮮于輔心情沉重地說道:“劉大人眼看王公大臣,中常侍們天天在朝堂上爭吵不休,短期內不可能有結果,就讓我先回來了。”

“短期內沒有結果?”鮮于銀吃驚地問道,“如果短期內沒有結果,我們還要不要按皇上的要求如期出發?”

“當然。即使朝廷沒有給我們行軍路線,我們也要出發。難道你想抗旨嗎?”鮮于輔說道,“朝堂之上之所以吵的這樣兇,以至於陛下遲遲不能做出決定,都是因爲觸及了各方的利益。”

“我們從冀州趕到西涼,最近的路線是從壺關進入幷州上黨郡,然後由上黨郡到河東,再由河東郡西渡黃河到馮翊郡,再到長安,到扶風郡。大軍所到之處,各地都要提供糧草補給,這對各地縣郡來說,是一筆巨大的開支。誰願意開支?五萬人的大軍,其中還包括二萬匹戰馬,每天僅戰馬飼料的消耗量就非常驚人,更不要說五萬士兵的口糧了。幷州上黨一個郡才二十幾萬人口,你們想想上黨郡一個小縣會有多少人?他們自己也不過是勉強維持溫飽,哪裡還有多餘的糧食給我們。”

“一路上所經過的上黨郡,河東郡,馮翊郡,只要是好一點的田地,幾乎都是京城權貴們的私產,都給他們出錢買下了。縣郡要出糧,如果沒有,自然要向這些豪富們攤派籌措,要求他們捐助出借。所以他們一百個不願意,誰願意平白無故的損失自己的財產?”

大家默不作聲。

“冀州已經竭盡全力,不能再向他們伸手了。”李弘想了一下,說道,“我們立即上書,告訴陛下部隊已經集結完畢,請求陛下火速送來部隊西進的行軍路線和行軍途中的軍需補給。如果這些東西不能及時送達,恐怕大軍如期開拔的困難很大。我們把這些頭痛的事都交給陛下去處理,你們看怎麼樣?”

大家都笑了起來。李弘回頭對坐在自己身邊的趙雲說道,“子龍,你按這個意思替我起草一封文書,言辭要懇切,焦急……”

“羽行兄,這次上京,你可見到皇上了?”鄭信問道。

“我這麼小的官,有什麼資格見到皇上,你別白日做夢了。“鮮于輔接着說道,“我離京之前,京中發生了一件大事,太尉張延張大人被罷免了。”

“爲什麼?”玉石驚訝地問道,“那麼大的官都給皇上罷免了,犯了錯?還是得罪了奸閹?”

“聽劉大人說,是爲了我們這次西征的事,得罪了陛下和中常侍,所以被罷官了。”鮮于輔皺着眉頭,摸着自己的三綹細須,緩緩說道,“太尉大人的意思是,西涼戰場上已經有十萬大軍,朝廷爲了支付西涼戰場的龐大開銷,國庫基本已經給搬空了。現在因爲戰敗失利,又從幽冀兩州徵調了五萬大軍西進涼州參戰。雖然軍隊數量只增加了五萬人,但部隊開支卻成倍增加了。這錢從哪來?西涼戰場上的失利,不是因爲軍隊人數不夠,也不是因爲軍需補給不夠,而是因爲將帥無能,如果再次起用賦閒在家的皇甫嵩爲帥,西涼戰場的局勢立即就會改觀。”

李弘和部下都笑了起來。

“老太尉說這話,擺明了就是和趙忠,張讓等閹官過不去嗎?沒有把他下大獄就不錯了。現在朝中權利鬥爭越來越激烈,稍有不慎,就是滅頂之禍。這朝堂之上,的確不是人混的地方。”玉石忿忿不平地說道,“劉大人善良忠厚,他在那裡待得下去嗎?”

“他是皇室宗親,身份尊貴,又是剛剛到京,和京中各派勢力都沒有瓜葛,甚得皇上恩寵。”鮮于輔笑道,“所以劉大人現在誰都不得罪,和京中權貴相處得都很融洽,非常有人緣。”

“下一任太尉是誰,你在洛陽聽說了嗎?”閻柔問道。

“劉大人說,皇上看重車騎將軍張溫張大人,估計是他。按照大漢律,三公以上的重臣必須在京中處理朝政,隨侍天子左右。但現在張大人在西涼邊郡負責平叛,如果他做太尉,他就是我朝第一個在外行使三公職權的重臣。”鮮于輔望着李弘說道,“由此可見皇上對此人的寵信。大人到了西涼,如果能夠得到他的賞識和推薦,肯定要比打十個勝戰都起作用。”

圍坐在李弘周圍的部下們紛紛點頭。有人立即給他出主意,如何賄賂,如何投其所好,如何儘快混個將軍。

李弘氣道:“你們出的這都是什麼主意,我好歹也是個行平虜中郎將了,大家給點面子好不好,不要象過去那樣胡扯了,這是談正事,難道我就沒有辦法嗎?”

鬍子驚訝地問道:“大人現在知道怎樣賄賂權貴了?”

李弘恨恨地說道:“我是不知道,但我也不屑去做。你們跟着我,也不要做這些事,如果讓我知道了,有你們好看。”

“關於左豐的死,京中可有什麼傳聞?”燕無畏笑着問道。

“高興的人多,不高興的人少。皇上不高興,下旨責令魏郡太守立即查找兇手。聽說盧植盧大人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興奮,約了京中好友,晝夜喝酒以示慶賀。”鮮于輔笑道,“這等奸佞小人,死不足惜。”

“羽行兄,這次到西涼,我們可以見到伯珪兄了。哈哈,這次又是他請客了。”李弘突然想到遠在西涼的公孫瓚,馬上高興地笑起來。

“我們見不到他了。”鮮于輔淡淡一笑,說道,“朝廷下旨把我們徵調到冀州之後,幽州刺史府楊大人就連連上書,要求朝廷把伯珪兄從西涼戰場上調回幽州,以加強北疆防守力量。朝廷已經準了。伯珪兄現在大概正在回鄉的路上。”

李弘失望地搖搖頭,笑着對大家說道:“我一直盼望着能和伯珪兄並肩鏖戰沙場,現在看來這個願望很難實現了。”

閻柔笑道:“你們兩人都是北疆的英雄人物,一白馬,一黑豹,將來定有並肩殺敵的機會。只是你的官越做越大,西涼平定之後,你可能就是將軍了。真要到了那個時候,他肯定不願意在你帳下效力。”

“做夢去吧。”李弘笑道,“我要是將軍,你們這一幫人至少都是校尉了,哪一個都比他的官大,那他還不氣死,哈哈……”

大帳內頓時笑成一團。

==================

深夜,西征軍的大營裡燈火通明,歡聲笑語。士兵們一羣羣地圍坐在火堆旁邊,高聲笑談着,興奮得難以入眠。

李弘爲了慶祝天子下旨大赦天下,黃巾將士幸運地脫罪獲釋,恢復自由,特意加餐,准許士兵們徹夜歡慶。

中軍大帳內,李弘俯身趴在地上查看西涼的地圖。這是鮮于輔從洛陽帶回來的,是尚書令劉虞特意爲他蒐集的,除了詳盡的西北各州郡的地圖,還有相關方面的其他資料,滿滿的兩大行囊。

趙雲引着張白騎,黃庭走了進來。

李弘趕忙迎上去,招呼他們坐下,笑着問道:“這麼晚了,兩位還沒有歇息嗎?”

兩人心事重重的,勉強敷衍了幾句,沒有說什麼。

李弘嘆了口氣,緩緩說道:“二位深夜來找我,是不是要回去?”

張白騎臉上閃過一絲愧色,點點頭。

黃庭低着頭,咳嗽了幾下,小聲說道:“我沒有武功,也沒有什麼學識,跟在大人後面也幫不上什麼忙,所以……”

李弘點點頭,說道,“我理解。你的家人還在嗎?”

“應該還在,我估計他們都隨着張帥回太行山了。”黃庭憂傷地說道,“我很厭煩打打殺殺,我已經很難承受這種血腥了。大人放心,我回去後,也不會再參加張帥的黃巾軍了。我就帶着家人在山上種地討個生活,只要平平安安,我也就知足了。”

李弘伸手拍拍他的胳膊,笑道:“那你就回去吧。在范陽,你替我做了許多事情,立了大功,我要謝謝你。將來如果我還活着,活得也還不錯,你有難處就來找我,我畢竟欠你人情,總要報答你的。”

黃庭很感動,眼睛紅紅的,趴到地上給了李弘磕了個頭。李弘趕忙把他扶了起來。

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26章 某一個結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四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節第15章 千鈞一髮間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下)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黃沙滿弓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八節漢民族主義者和大中華主義者的觀點分歧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五節關於漢代經學與治國的一點看法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下)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八節
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26章 某一個結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四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節第15章 千鈞一髮間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下)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黃沙滿弓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八節漢民族主義者和大中華主義者的觀點分歧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五節關於漢代經學與治國的一點看法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下)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