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二節

四月中,河東。

大將軍李弘到達蒲阪津大營。

徐榮、麴義、玉石、楊鳳、華雄、孫親、王當、張白騎、姜舞、穆斯塔法、於毒、郭大賢等北疆諸將出轅門十里相迎。

李弘自率軍攻打冀州開始就沒有回過河東,和徐榮、玉石等駐防關西、河東的北疆將領大約有三年時間沒見了。此次久別重逢,衆人非常高興,相談甚歡。

此次西征大軍由七萬五千步騎大軍組成。

大將軍李弘統率黑豹義從營、虎賁營,還有姜舞和穆斯塔法的一萬鐵騎,共一萬五千兵爲中路大軍。

徐榮、楊鳳、張白騎統率兩萬步卒爲左路大軍,麴義、孫親、王當統率兩萬步卒爲右路大軍。

龐德、衛峻、劉冥、狂風沙、聶嘯統率兩萬鐵騎從蕭關南下長安,一旦和大軍會合,即併入左右兩路大軍。

玉石和華雄奉命率兩萬軍駐守關西。因爲關西局勢緊張,兩人當天晚上就離開了蒲阪津。

此刻淳于瓊正在率軍攻打新安,而潼關和桃林要塞方向的張濟軍因爲關中大亂正處於惶恐不安之中。爲了確保大軍能夠順利西進勤王,李弘要求兩人務必竭盡全力守住關西,不容有失。

第二天,樓船校尉楊華急報,謁者僕射皇甫酈護送朱儁靈柩到達蒲阪津對岸。

大將軍李弘、徵西將軍徐榮等北疆諸將身着喪服趕到渡口相迎。

朱穆扶棺號淘大哭,幾度昏厥。李弘想起朱儁對自己和北疆的幫助,也是傷心不已。

徐榮非常自責,掩面悲泣。當年大將軍離開關西時曾一再囑咐他保護好朱儁,但自己沒有做到。

朱穆拜別了大將軍李弘,護送父親的靈柩到晉陽安葬,表示要服喪三年。

第三天,天子聖旨送達蒲阪津。

郭汜聯合西涼叛逆韓遂、馬騰攻殺霸陵北塢大營,李傕兵敗霸水,皇甫嵩重傷,兵力折損嚴重,請徵西將軍徐榮速速西進勤王。

同期送達的還有給大將軍李弘的聖旨。

與此同時,龐德的急報也送到了蒲阪津。長安城突起大火,城池被毀,大軍失去攻擊目標,只好會同王方、皇甫鴻的大軍,屯兵於高陵。

“李傕竟敢火燒長安?”李弘憤怒至極,一拳砸到案几上,咆哮如雷,“我要殺了這個禍國逆賊。”

長安城被焚,袁紹、劉表、韓遂、馬騰的各路軍馬都已進入關中,關中局勢驟然再變。

“李傕這把火燒得絕啊。與其守不住長安,還不如一把火把它燒了,以表明他寧爲玉碎,不爲瓦全,要和天子同歸於盡的決心。長安城被毀,大漢根基被毀掉了一半,這對大漢的打擊太大了。我們失去了攻佔關中的先機,西進勤王也就難上加難了。”田疇看看神情沮喪的北疆諸將,無奈苦笑,“袁紹和韓遂趁着李傕、郭汜內訌之際涌進關中,其意不在勤王,而在奪取關中之地。他們和我們的目的還是有很大區別。我看我們退而求其次,還是儘快把天子接到河東吧。”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李弘咬牙切齒,揮手吼道,“我難道怕了李傕這個混蛋?去把皇甫鸝大人請來,我有話對他說。”

“大將軍要幹什麼?此時出兵攻打李傕,搶救天子,時機非常不合適,極有可能危及天子性命,更有可能逼得李傕和郭汜言和,然後聯手袁紹、韓遂一起對付我們。”徐榮急忙勸道,“還是再等等,關中形勢一定還會變。”

“李傕燒了長安,激起衆怒,成爲衆矢之的,很快就會成爲孤家寡人,遭到張濟、王方、皇甫鴻等人的聯手攻擊。關中形勢如何發展,他應該比誰都清楚。”陳衛望着狂怒的李弘,緊張地說道,“大將軍,此時只要你給他一個承諾,河東可就是他唯一的避禍之地,他可能還心存僥倖,但大將軍如果揮軍打過去,關中人人自危,形勢立即就會逆轉。”

李弘怒氣稍息,頗爲讚賞地看了陳衛一眼,“李傕已經必死之人,就算我給了他承諾,他也不敢來。你信不信?”

陳衛低頭不語。

“天子要救,關中我也要。”李弘目視諸將,斬釘截鐵,“這般叛逆越來越猖狂,再不誅殺乾淨,大漢還怎麼挽救?今天他們敢燒長安,明天他們就敢弒殺君王,篡奪社稷。我今天明確地告訴你們,我不會讓一個叛逆活下去,都給我殺了,一個不剩。”

“皇甫大人,你立即返回霸陵,把這份奏章呈送給陛下。”李弘把手中書簡遞給皇甫酈,怒聲說道,“你告訴李傕,叫他立即把陛下給我護送到河東來,否則我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皇甫酈猶豫片刻,搖頭苦笑,“大將軍,這怎麼可能?李傕又不是白癡,他怎麼會來送死?大將軍,你手上有雄兵數萬,只要渡河西進,趕走袁紹和韓遂,關中也就恢復穩定了。你這樣做,不是逼着李傕要玉石俱焚嗎?”

“你讓我聽李傕的?你眼裡還有天子嗎?你還有良知嗎?你還知道忠奸嗎?”李弘連聲質問,怒不可遏,“我北疆將士爲了拱衛疆土,穩定社稷,南征北戰,立下無數功勳,現在你竟然讓他們爲一個焚燒長安的叛逆而浴血奮戰,你是不是瘋了?”

皇甫酈羞愧無言。

“你去告訴李傕,告訴郭汜,我現在就在河東,我十萬大軍就在蒲阪津渡口。他們要想留得一條性命,趁早把陛下給我送過來,否則我殺他九族。還有,你順便告訴袁紹、韓遂,不想死的,趁早給我滾蛋,否則我讓他們死在長安城下。”

皇甫鸝眼露哀求之色,躬身說道:“大將軍,請仔細想想。你這樣做,天子可能被弒,關中可能被毀,大漢可能傾覆。大將軍……”

“我沒有耐心了,我忍夠了。”李弘猛地站起來,大聲吼道,“即使玉石俱焚,我也在所不惜。”

狂風呼嘯,哭聲滿天。

李弘站在河堤上,望着對岸密密麻麻的逃難人羣,望着扶老攜幼一路哭號而來的無辜百姓,心中的怒火不可抑止地噴發了。他恨不得立即帶着北疆鐵騎一路殺過去,把所有的叛逆統統地踐踏而死。

他用力握緊手中的馬鞭,狠狠地抽在河堤上,一下又一下瘋狂地抽打着,彷彿抽打的就是那些十惡不赦的叛逆。

樓船校尉楊華一路小跑而來。他遠遠停下,驚駭地看着李弘那張因爲極度憤怒而扭曲的臉,看着他怒吼着奮力抽打着堤岸上的泥土,看着飛濺的泥土在空中飛舞,心中十分畏懼。

“你知道長安城被燒了嗎?”李弘指着黃河對岸,大聲問道。

楊華難以置信,目瞪口呆,然後只覺一陣劇烈的痛苦霎時侵襲了全身。他渾身戰慄着,艱難地嚥下了一口口水,“真的嗎?”

“你的樓船呢?”

“樓船正在汾河上運糧食。”楊華還沒有從極度震駭中驚醒過來,茫然地回答道。

“糧食暫時不要運了,大軍這個月不渡河。”

“不渡河?”楊華驀然一驚,“爲什麼?大將軍,我們應該殺過去,救出天子,殺光那些該死的叛逆,大將軍……”

“立即出動樓船,把關中難民全部接到河東來,聽到沒有?”李弘手中的馬鞭在空中劇烈地揮舞着,發出刺耳的厲嘯聲。

“派人急告渭水河兩岸的關中百姓,說北疆軍就要殺進去,關中將血流成河,讓他們全部逃到河東來。關中沒有百姓了,剩下的事就是殺,肆意地殺,殺光了,我看還有誰敢跟我爭關中。”

楊華頓時明白了,他興奮地高聲吼了一嗓子,“好,大將軍,我馬上去辦。”

楊華飛奔而去。

“子泰……”李弘回頭看了田疇一眼,“急告張燕,讓他命令趙雲帶着鐵騎趕到河東來,要快。”

“大將軍,趙雲已經率鐵騎渡河南下支援呂布去了,現在大概不在冀州。”

“不管用什麼辦法,都要讓趙雲在這個月底趕到河東。”李弘一鞭抽到地上,“我要讓關中屍橫遍野。”

四月中,兗州。

呂布猛然勒馬停下,仰首狂呼:“兄弟們,重整隊列,重整隊列……”

戰鼓擂響,聲震四野。

正在急速撤退的大軍忽然停下了腳步。

魏續、宋憲等將領沿着馳道打馬狂奔,各奔本部整頓軍隊。

張邈、臧洪、吳資、陳宮、劉翊、許汜、王楷等人從亂糟糟的大軍中打馬而出,紛紛聚集到呂布周圍。

“大人,爲何停下?”陳宮氣喘吁吁地問道,“此處距離乘氏城還有五十里,進了城,我們就可以休息了。曹操和袁微的大軍正從左右兩翼飛速撲來,如果被他們的前鋒軍纏住,我們可能全軍覆沒。”

呂布駐馬四顧,悲憤不已。

大軍在鉅野城外和曹操血戰數天,但因爲兵力不夠,加上徐州牧劉備突然撤軍,突圍終告失敗。

劉備撤軍之前,曾派人書告呂布。本月上,袁術突然率軍攻擊下邳郡和廣陵郡,兩郡防守兵力單薄,不堪一擊,連連告急。劉備無奈,只得撤軍南下支援。

目前曹操和袁微的大軍優勢明顯,呂布勢單力薄,失敗是遲早的事。所以劉備建議呂布,趁着還有數千兵力,後路尚在自己控制之中的時候,儘快向黃河方向後撤,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渡過黃河,屯兵東郡北部。

呂布南撤徐州的計策旋即落空。由於他在鉅野耽誤了時間,袁微已經率軍殺到,他隨即被袁微和曹操前後夾擊,大敗而逃。

望着驚恐不安的兗州大吏和數千士卒,呂布仰天長嘆,心灰意冷。

“諸位大人,北疆軍至今還沒有渡河南下,我們敗局已定。”呂布拱手說道,“呂布愧對天子,愧對王允大人,更愧對諸位大人對我的信任。沒有能夠和諸位大人一起完成西進勤王的大業,我非常遺憾。”

“大人,北疆軍雖然至今沒有南下的跡象,但並不代表他們就放棄了兗州。”張邈勉強笑着安慰道,“今天我們已經走投無路,只能北渡黃河投靠大將軍了。大將軍遲早都要南下中原的,兗州遲早也還是我們的,你不要灰心喪氣嘛。”

呂布擡頭望望天空,落寞一笑,“我不去了。我要去救回我的兄弟,救回那些幫助我們殺出重圍的兄弟,我不能丟下他們獨自逃生。”

張邈、臧洪、陳宮等人敬佩地望着呂布,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魏續、宋憲、侯成、成廉打馬狂奔而至。

“大人,大軍已經重整完畢,我們是不是再殺回去?”魏續大聲問道。

呂布搖搖頭,“還有多少鐵騎?”

“三百二十八名。”

“把鐵騎留下。”呂布看看四人,平靜地說道,“我們是一起從北疆走出來的,我們是兄弟,是好兄弟,你們要聽我一句話。”

“大人,你要幹什麼?”侯成吃驚地問道,“你要帶着鐵騎殺回鉅野,救出文遠,救出被包圍的兄弟?”

呂布笑笑,“我把小月託付給你們。如果我死了,你們帶着她一起回北疆。徐榮大人、趙雲大人一定會收留你們的。”

“大人,他們已經死了,已經死了。”魏續嘶啞着聲音,縱聲吼道,“你回去幹什麼?你想求死嗎?”

“大人,要去,我們就一去。”宋憲沉聲說道,“我們四個人,只要留下一個人就行了。”

呂布搖搖頭,“這裡還有三千多兄弟,你們要把他們安全帶到河北。還有……”呂布指指遠處的兗州大吏,“一年多來,他們和我們同甘共苦,並肩殺敵,彼此情深義重,我們不能不管他們。你要把他們和他們的家眷都帶離險境,免得被曹操和袁微殺了。”

“大人……”魏續心中酸楚,兩眼一紅,淚水頓時浸溼了眼眶,“大人……”

“四位兄弟,拜託了。”呂布拱手笑道,“有命再見。”

呂布大吼一聲,猛踢馬腹,駿馬長嘯,電射而出。

“兄弟們,舉起你們的長矛,殺回去,殺回去……”

“舉起戰旗,跟着我殺回戰場,救回我們的兄弟……”

“兄弟們,誓死奮戰,誓死奮戰……”

“殺……”三百二十八騎吼聲如雷,縱馬如飛,義無反顧地跟在呂布身後,衝向了天地之間。

小月悲呼一聲,大聲哭叫着,奮力跳上戰馬,打馬就追。

陳宮一把沒有抓到,不禁嚇得失聲狂叫,“攔住她,攔住她……”

魏續縱馬狂奔,伸手把小月從飛奔的戰馬上凌空拎起,然後一把抱住了她,“他不會死的,沒有人能殺得了他。”

“他會死的,我要和他死在一起。”

“他不會死的。”魏續停下戰馬,望着遠處飛楊的塵土,啞聲喊道,“他不會死的……”

兩行淚珠從魏續的眼裡緩緩滾落。

張遼一拳砸飛敵人,回首狂呼:“結陣,結陣,不要散開,向西北方向,快……快……”

戰鼓密集響起,堅決而無畏。

李封、薛蘭身先士卒,各帶一隊親衛兵奮力向西北方向突圍。

數百士卒結成一個桶形陣勢,酣呼鏖戰,驍勇無敵。

呂布望着血腥的戰場,聽着猛烈的戰鼓聲和慘烈的廝殺聲,頓時激動萬分,熱淚盈眶。

“兄弟們,殺進去,殺進去……”呂布長戟前指,聲嘶力竭,“殺……”

三百二十八騎猶如一支厲嘯的長箭,一頭射進了血肉橫飛的戰場。

許褚、曹純各帶一隊鐵騎,從兩翼迎頭阻擊。

長戟呼嘯,風雷大作,呂布對準許褚的戰刀一戟砸下。許褚虎吼一聲,舉刀就擋。“當……”一聲巨響,刀斷,許褚禁受不住這雷霆一擊,強壯的身軀頓時倒飛而出,張嘴噴出一口鮮血。

“殺……”呂布狂吼一聲,長戟餘力不減,“撲哧……”一聲洞穿敵兵。屍體飛舞而起,帶着一溜鮮血衝向了天空。

戰鼓聲地動山搖。

曹軍忽然一陣混亂,紛紛向兩翼退卻。

李封、薛蘭只覺眼前壓力一鬆,衝殺速度驟然加快。

呂布長戟橫掃,連殺八人,八顆人頭在空中呼號,驚心動魄。李整奮力迎上,只一合,便被呂布擊倒馬下。

曹軍無法抵擋,只好任其一路狂殺,所向披靡。

李封、薛蘭和浴血奮戰的將士們突然看到呂布殺到,無不心神震駭,縱聲狂呼,一時間人人士氣如虹。

“殺出去……兄弟們……隨我殺出去……”呂布高舉長戟,縱馬飛馳,猶入無人之境。

“好,是條漢子,好……”曹操駐馬於高坡之上,擊掌高呼,“傳令各部,四面包圍,擊殺呂布,擊殺呂布……”

霎時戰鼓如雷,聲震雲霄。

激戰越來越慘烈。

呂布和他的數百士卒被曹軍團團圍住,敗亡在即。

“文遠……文遠……”呂布瞪着一雙血紅的眼珠子,不停地叫着喊着,“跟在我後面,跟在我後面……”

“奉先,向西,向西……”張遼手執雙刀,跌跌撞撞地跟在他後面,極力向他指明突圍的方向。

突然,張遼被腳下的屍體絆倒,一頭栽倒在血泊裡,戰盔也摔出了很遠。

“文遠……”呂布驚呼一聲,長戟回撞,頓時把兩個撲上來的曹兵擊倒在地,“快起來……快啊……”

張遼沒動,他全神貫注地趴在地上,側耳仔細傾聽着什麼。

“文遠,走……”呂布大吼一聲,再殺一人,“走啊……”

張遼猛地跳起來,指着遠處瘋狂地叫道,“奉先,鐵騎,鐵騎……”

夕陽如血。

遠處的地平線上,一支鐵騎大軍披着火紅色的彩霞,像一頭咆哮的嗜血猛獸,排山倒海一般滾滾而來。

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節第10章 強敵顯蹤跡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七節第3章 黃沙滿弓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四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十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六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二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四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八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下)漢民族主義者和大中華主義者的觀點分歧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六節三國人物介紹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下)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五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八節第23章 西域百年計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七節-第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
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節第10章 強敵顯蹤跡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七節第3章 黃沙滿弓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四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十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六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二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四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八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下)漢民族主義者和大中華主義者的觀點分歧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六節三國人物介紹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下)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五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八節第23章 西域百年計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七節-第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