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二節

桔苑東面戰場上,萬馬奔騰,吼聲如潮,戰鼓聲驚天動地,戰鬥進入了白熱化。

粱興和馬玩帶着上萬鐵騎,從東往西,奮力挺進。他們的任務就是一直殺下去,直到擊潰敵人的中軍。

徐榮率領騎兵戰士就象一把犀利的匕首,在敵人軍中左衝右突,力圖殺出敵陣,衝開一條血路。在徐榮這支箭頭的後面,麴義,華雄帶着部隊在左翼衝殺,周慎帶着部隊在右翼衝殺。

孫堅的後軍終於堅持不住,頻臨崩潰的邊緣,要求支援的戰鼓聲急促地響了起來。

幾乎如此同時,韓遂要求粱興和馬玩的騎兵部隊撤出戰場的戰鼓猛烈地敲響了。正在酣戰的叛軍騎兵戰士突然聽到撤退的戰鼓聲,十分不解,但軍令如山,不退也得退。粱興隨即組織士兵結陣防守,馬玩帶着衝在最前面的騎兵戰士立即掉頭,急速穿過後軍的防守陣勢,沒入了夜色之中。

徐榮聽到敵人撤退的戰鼓聲在黑夜裡響個不停,心裡沉甸甸的,半點高興的心情都沒有。

邊章在完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突然下令騎兵撤退,讓出東面的道路,其用意不言而喻。如今突襲戰已經變成圍殲戰,官軍戰鬥力強,叛軍一時之間吃不掉對手,以叛軍的實力即使打贏了,但損失一定驚人。邊章當然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發生。部隊損失太大,所剩無幾了,將來,他們在西涼怎麼混。所以他立即改變了殲敵策略,準備在追擊過程中殲滅官軍。這時非常正確的一招,必殺的一招。

徐榮看看四周的士兵,心裡發出一聲哀嘆。以現在士兵的體力和士氣,如果被敵人一直追着逃下去,要不了一百里,除了騎兵,步兵戰士全部都要趴下,不要敵人打,自己就累趴下了。而且,今天部隊斷糧了,這是致命的。士兵們又要逃避敵人追殺,又沒有吃的,不死纔是奇蹟。他彷彿看到撤退的路上堆滿了士兵的殘骸。徐榮心裡一陣劇痛,頓感回天乏術,神情沮喪之極。

跟在徐榮身後的士兵們看到敵人迅速撤離,高興地縱聲歡呼起來。

徐榮立即命令部隊減慢推進的速度,徐徐逼近敵人。對面的粱興指揮結陣防守的騎兵部隊緩緩後撤,直到戰場上的騎兵全部撤離後,他才下令加快速度,帶着最後一批叛軍騎兵迅速沒入了黑暗。

麴義,華雄帶着騎兵戰士追了過來。

“將軍呢?”徐榮掃了一眼麴義和華雄道,“周將軍呢?”

“周將軍受了重傷。”一名北軍騎兵的軍司馬大聲回道,“將軍的侍從們正在後面看護着。”

徐榮幾人吃了一驚,在那名軍司馬的帶領下,飛速趕到周慎受傷的地方。

周慎的戰馬被敵人的騎兵一矛戳死,他隨着慣性飛了出去,結果非常不幸地撞上了一匹飛奔的戰馬。他被戰馬撞飛了十幾步之後,剛剛摔到地上就被其他的戰馬踩斷了幾根肋骨,傷了內臟。要不是他的侍從搶得快,他早被飛奔的戰馬踩成肉泥了。

周慎渾身血跡,神情痛苦不堪。他看到徐榮,慘然說道:“部隊由你指揮,撤……快撤……”

徐榮默默地點點頭,看了一下他的傷勢,對周慎的親衛侍從們說道:“立即找副擔架,擡着將軍隨中軍撤退。他的傷很重,不要太顛簸。”

“子威……”徐榮站起來,轉身喊道。

“子烈兄……”華雄站在一幫軍官中間,衝着徐榮揮揮手,大聲應道,“什麼事?”

“立即重整騎兵,一隊往東開道,一隊留下掩護大軍撤退。”

華雄答應一聲,飛身上馬召集隊伍去了。

“雲天……”

麴義衝他躬躬手,大聲回道:“請子烈兄吩咐……”

“你帶着部隊,立即掩護後軍撤退。”

“命令孫大人,接手北軍的指揮權,跟在騎兵後面,迅速撤出戰場。”

“撤……撤……”徐榮揮着大手,衝着圍在周圍的將領們大聲喊道,“大家各回本部,立即撤軍。”

霎時間,撤退的戰鼓聲響徹了桔苑夜空。

===

清晨,一輪紅日冉冉升起,豔麗的朝霞光彩奪目。

李弘駐馬山坡之上,遠遠地看着士兵們沿着樹林旁的小路,飛速前進。

李弘是前天下午帶着部隊趕到平襄城的。當天夜裡他就接到了周慎的書信,得知周慎已經在兩天前,拋棄車仗輜重,從葵山小路撤軍了。周慎在書信中說,叛軍在牧苑一帶阻擊自己的可能性較大,假如李中郎已經到了平襄城,請務必援手,急速派遣騎兵趕到牧苑接應。

李弘找來嚮導,仔細問了葵山小路和牧苑的情況之後,立即命令部隊把輜重丟下,所有士兵輕裝上路,趕赴牧苑。

李弘看見鄭信打馬飛馳而來。

“守言,昨天趕往牧苑的斥候,可有消息送回來?”李弘大聲問道。

“沒有。這裡距離牧苑有兩百多里路,估計他們今天下午可以趕回來。”鄭信回道。

李弘沒有做聲。他擡頭看看天空,指着天邊紅豔豔的太陽說道:“又是一個晴天。”

“士兵們一天行軍七八十里,路上還要頂個大太陽,非常辛苦。”鄭信說道,“大人爲什麼一定要帶着兩萬步兵同行?”

李弘笑起來,“怎麼?別部司馬大人有意見?”

“我們帶着風雲鐵騎,日夜兼程趕到牧苑,時間不是更快嗎?”鄭信不解地問道,“帶着步兵,我們要耽誤一半時間。”

李弘笑道:“守言,想不想早點回幽州?”

鄭信詫異地望了他一眼,笑道:“大人,你是不是想家了?”

“想。”李弘說道,“可惜,我不知道我的家在哪裡,就是想也無從想起啊。”

鄭信笑起來,“大人的意思是想趁機吃掉邊章,早一點結束叛亂?”

“我就是這個意思。周將軍很有辦法,在那麼惡劣的情況下,還能想到脫身之策,從榆中城安然撤離,非常了不起。叛軍沒有達到目的,定會惱羞成怒,一路狂追。”李弘笑道,“我們急行而來,叛軍應該想不到,算是奇兵了。如果我們時機趕得好,和周將軍的部隊聯手,完全可以重創叛軍。”

鄭信搖搖頭,很佩服地笑道:“大人的胃口越來越大,這種時候還想着算計人家。我們帶着步兵,趕到牧苑最少要三天。按照路程計算,現在周大人就在牧苑,估計正和叛軍打得熱火朝天。”鄭信瞅着笑嘻嘻的李弘,沒好氣地說道,“就怕我們趕到牧苑,周將軍已經奄奄一息了。”

李弘衝着他甩甩手,意思是你胡扯什麼。

“怎麼?我說的不對嗎?大人認爲周將軍的部隊一定能頂住?”

“當然。”李弘說道,“雙方的實力和人數之間的差距可以互相彌補,只要不被伏擊,周將軍的部隊肯定能頂住。關鍵是糧食。如果他們接到了傅燮大人送過去的第一批補給,他們就會安然無恙。如果他們沒有接到補給,糧食在葵園峽給叛軍劫走了,他們的情況就很危險了。”

“不過。”李弘輕輕拍了一下手上的馬鞭,笑道,“如果邊章和韓遂爲了保存實力,放棄了追擊,我們這趟路就算白跑了。”

“這個可能性很大。叛軍剛剛損失了北宮伯玉和李文侯,還有五萬羌人騎兵,這對他們的實力和士氣都是個巨大的打擊。如果他們想保存實力,可以趁機渡過黃河,直接撤退到湟中羌地……”

鄭信正說着,突然看見幾個斥候縱馬飛奔而來,立即高聲叫起來:“有消息了……”

斥候們帶來了一個受傷的北軍士兵,另外還帶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昨夜,邊章帶着叛軍,在桔苑襲擊了周慎大軍。

那個北軍士兵是周慎部隊的夜間流動暗哨,他遭到襲擊後,沒有被打死,打馬狂奔逃了出來,路上恰好遇上李弘部隊的斥候。斥候們知道之後,非常吃驚。他們留下一部分繼續監視桔苑方向的動靜,一部分立即回頭向李弘稟報軍情。

“周將軍如果能夠突圍而出,最遲今天中午,我們就能看到他。”鄭信指着地圖對李弘說道,“周將軍突圍之後,敵人會不會追?”

“叛軍如果損失不大,一心想吃掉周將軍,他們肯定會追。但是,如果他們損失太大,而周將軍的部隊也所剩無幾,繼續追擊,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李弘說道,“現在我們對桔苑的事一無所知,只有指望留在桔苑的斥候早點把消息送回來了。”

鄭信擔心地說道:“如果周將軍的部隊已經被叛軍消滅了或者還在桔苑頑強抵抗,我們……”

“依照實力來說,雙方相差無幾,很難一口吃掉對方。現在叛軍採用這種突襲的辦法,就很難說了。”李弘眼睛看着地圖,頭也不擡地說道,“如果周將軍突圍了,叛軍趁勝追擊,我們就打叛軍一下;如果周將軍還被困在桔苑,我們就大搖大擺地走過去,露露臉。這種時候,不要打,叛軍也會老老實實地撤走。”

鄭信點點頭,滿懷希望地說道:“最好他們能追上來,我們可以狠狠地打他們一下。”

李弘笑道:“戰場上的事瞬息萬變,誰知道有沒有這樣的好事。”

“命令各部曲加快前進速度。”李弘衝着傳令兵大聲叫道,“快一點,再快一點。

===

臨近中午的時候,李弘接到了最新的消息:周慎將軍的部隊已經突圍,叛軍緊隨其後,一路尾追而來。

李弘心中狂喜,咧嘴大笑。

“距離我們還有多遠?”鄭信問斥候道。

“回大人,大概還有三四十里,周將軍的部隊下午就能趕到這裡。”

“周將軍還有多少人馬?”

“估計還有兩三萬人。”斥候回道,“他們非常狼狽,許多士兵跑不動,都做了叛軍的俘虜。”

鄭信轉目望向李弘。

“命令部隊立即回頭。”李弘毫不猶豫地大聲說道。

“回頭?”

“對,回頭。我們就這麼衝上去,叛軍一定不會交手,掉頭就逃了。命令部隊回頭,趕到小牛山設伏。剛纔經過時,我看那裡的地形不錯,適合伏擊。”

鄭信一臉不可思議地望着他,大聲叫道:“大人,我們只有三萬人,而追擊的敵人至少有四五萬,一口吃不掉的。我看我們還是先救下週將軍……”

李弘搖搖手,笑道,“叛軍人多,我們吃一點是一點。敵人跑累了,好打得很。”

“立即請鮮于大人和恆大人到我這裡來一趟。快一點。”

小牛山地勢平緩,連綿起伏的幾個小山頭也不大,但山上的樹林非常茂密。

文丑站在山腳下,指揮士兵們迅速上山。他遠遠看到玉石帶着幾個侍從飛馬趕來。

“玉大人,都尉大人怎麼說?我們後軍幹什麼?”文丑急忙迎上去,大聲問道。

玉石飛身下馬,笑道:“伏擊,這次是伏擊戰。俊乂呢?”

“俊乂上山了。”文丑笑道,“從義兄,我沒有猜錯吧。部隊一調頭,我就知道李大人要打叛軍的伏擊了。”

玉石讚賞地拍拍他的肩膀,誇道:“非常不錯。下次遇見李大人,我一定告訴他,中軍的戰鼓一響,我們的子俊就知道部隊要幹什麼了。你和俊乂都有天賦,將來一定都是大將之才。”

文丑俊秀的面孔頓時就紅了,他非常靦腆地笑笑,問道:“軍情如何?”

“很不好。”玉石用馬鞭輕輕地拍了幾下大腿,小聲說道:“昨天夜裡,周慎將軍的部隊在桔苑被襲,現在正被叛軍一路追殺而來。”

“那就很慘了。”文丑說道,“周將軍的部隊肯定損失慘重。”

玉石深有同感地點點頭,接着說道:“都尉大人說,李大人不僅要擊敗敵人援救周將軍,他還想重創叛軍,所以李大人命令我們在小牛山伏擊,打算趁敵人沒有防備的時候,吃掉他們一部分。”

“中軍和前後兩軍的任務是出擊之後,迅速將叛軍切斷,一分爲二。然後我們牢牢地守在這裡,一方面截斷敵人的退路,防止敵人突圍逃走,另一方面阻擊叛軍後續部隊的援救。”

“風雲鐵騎和步兵的左右兩軍負責圍殲包圍圈內的敵人。”

文丑興奮地笑道:“西涼叛軍碰到我們家中郎將大人,死定了。從義兄,如果李大人帶着我們剿滅了叛軍,朝廷會不會封他做個將軍?那樣的話,我們……”

玉石笑吟吟地望着他,不懷好意地叫道:“子俊……”

文丑兩眼發光,猶自沉浸在升官發財的美夢之中。

玉石的馬鞭劈頭蓋臉地打了下去。

===

李弘站在山頭上,望着山下筆直的延伸到天際之間的大路,看看藍天白雲,心裡非常舒暢。

這一戰假如自己能夠重創叛軍,董卓將軍也能在隴西,武都擊敗羌胡鐵騎,西涼的形勢基本上就扭轉了,西涼的危機很快就會消彌於無形。如此一來,自己帶着部隊回冀州的日子就快了。

鄭信氣喘吁吁地一路狂奔而來,後面跟着趙雲,弧鼎,棄沉,幾個黑豹義從架着一個受傷的胡兵緊隨在後。

李弘遠遠看到鄭信那張因爲極度憤怒而扭曲的面孔,心裡吃了一驚,急忙迎了上去。

接着他看見了那個受傷的鮮卑士兵,李弘頓時心臟劇跳,一陣痛苦的窒息感霎時掠過全身。李弘驚慌地停下腳步,生怕自己頭重腳輕摔倒在地。兄弟,又是自己的兄弟。

那是自己黑豹義從營的屯長砍刀,是自己留在平襄大營保護糧草輜重和行軍司馬左彥的。他怎麼到了這裡?怎麼受了傷?難道敵人劫了大營?

“大人,這戰不要打了,不要打了……”鄭信神情激動,拼命地揮舞着雙手,大叫大嚷。

“大人,我們的兄弟沒有死在敵人的刀下,卻被自己人砍死了……”

“大人,我們要殺回去,爲死去的兄弟報仇……”

“大人,我們在前線賣命,後面竟然有人查抄我們的大營,捉拿我們的士兵……”

“子民,給我黑豹義從,我要殺回去……”

李弘沒有理睬衆人的叫喊,急忙蹲到地上查看砍刀的傷口。他被人砍了三刀,中了兩箭,硬是沒死撐了下來。李弘看他的傷口都不在要害,心裡一鬆,坐到了草地上。

“你們不要吵。”李弘用力地揮了揮手,對周圍的一羣人大聲喊道,“不要吵了。守言,你是別部司馬,不是刀斧手,你叫什麼?”

鄭信滿臉殺氣,兀自大聲叫道:“你讓我回去,我要殺了他們,殺……”

他話還沒有說完,已經被趙雲攔腰抱起來,拖到一邊去了。

“砍刀,怎麼回事?”

砍刀是個三十多歲的鮮卑大漢,孔武有力,滿面虯鬚,看上去非常老實。

“昨天下午,涼州刺史府的長史程球程大人突然帶着一千鐵騎衝進了大營,說是奉太尉大人之命,要查抄大營裡的所有財物。我們兩百人措手不及,被一千騎兵包圍在大帳內,沒收了武器,無法對抗。左大人上前理論,被程球指揮手下抓住綁在了大纛旗杆上,嚴刑拷打,死活要左司馬交出錢財。”

李弘頓時大怒,渾身熱血上涌,殺氣暴烈而出。

他咬牙切齒,大聲吼道:“你們可看到太尉大人的手書?”

砍刀搖搖頭,氣憤地說道:“我們都被關押在大帳內,哪裡看到什麼手書。左司馬向那個程球索要,結果被暴打了一頓。那個程球說大人私自侵吞了叛軍的錢財,違反了大漢律。還說是北宮伯玉告發的。那個北宮伯玉真不是東西,那條狗命還是大人救的,沒想到竟然恩將仇報,誣陷大人。程球說此事已經上稟天子,太尉大人已經下令追查贓物了。只要查到贓物,就要把大人打入囚車,押解回京受審。”

“他刺史府的長史竟敢抓我的司馬,擾我的大營?”李弘吼道,“他即使有太尉大人的手書,也沒有權利搜查我的大營,拷打軍吏。這個人是不是瘋子?”

隨即他指着砍刀身上的傷問道:“你這身上的傷又是怎麼回事?”

“我帶了七個人,半夜溜出大帳,奪了敵人的戰馬逃了出來。他們那幫人死命追殺,六個兄弟都被他們砍死了,就剩下我逃到了這裡。可憐兄弟們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自己人的刀下,這……這……”砍刀氣的淚水奪眶而出,泣不成聲。

“他們是誰的騎兵?是刺史府的?”李弘就象一頭紅了眼的豹子,瘋狂了。

“是馬騰的騎兵。”

“你肯定?”李弘咆哮道。

“是他們自己說的,還嘲笑我們風雲鐵騎是蠻子,還罵了公孫大人,說他們都是一羣騎在白馬上的白癡。”

“子民,還說什麼,殺回去,殺回去,這戰還打什麼?再打下去,我們都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大人,這事要是讓大家知道了,這一戰就難打了,說不定還會鬧出大亂子,大人……”棄沉低聲說道,“這事必須要立即解決掉。”

“我們在前線,那個什麼程大人竟敢擾亂大營,那是死罪,大人,那是死罪啊。”弧鼎怒聲說道。

李弘的怒火終於爆發了。

“子龍……”

趙雲急忙跑到李弘身邊。

“你帶上黑豹義從,所有的黑豹義從全部帶上,弧鼎,棄沉你們都回去,有鎧甲的全部穿上鎧甲,帶上弩弓,現在趕回去,明天凌晨襲擊大營,所有相關人員,格殺無論。”

趙雲膽怯地看了一眼李弘,小聲說道:“大人,沒有太尉大人的手書,在西涼沒有人敢這麼做。你是中郎將,論官職,除了太尉大人和兩位將軍,就是你了,誰敢動你?大人……”

“太尉大人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做這種事。”李弘雖然氣瘋了,但還沒有泯滅理智,他看着趙雲說道,“這個瘋子一定另有後臺。你把他們抓住,嚴刑拷打,看看誰有這麼大的膽子,竟然敢在西涼平叛這麼關鍵的時候,做這種事,他到底想幹什麼?”

===

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九節漢簡中所見物價考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四節兩漢的印璽節制度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六節千古之謎傳國玉璽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上)第15章 千鈞一髮間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六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上)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五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九節正視歷史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上)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節
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九節漢簡中所見物價考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四節兩漢的印璽節制度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六節千古之謎傳國玉璽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上)第15章 千鈞一髮間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六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上)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五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九節正視歷史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上)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