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八節

蔣奇兵敗垣雍城。

北疆軍攻佔滎陽後,張郃率軍急赴敖倉。不久,張繡也率軍趕到。

正當兩人和王當商議破敵之策時,顏良的書信送到了數倉。顏良在信中說,大將軍已到邯鄲,中原大戰即將開始。開闢河南戰場的目的,是爲了把袁紹的主力吸引到河南,以便大軍渡河南下後,迅速攻佔據兗州大部份郡縣。顏良命令張郃統帥各部軍隊,不惜一切代價擊敗蔣奇,迫侯袁紹主力回援河南。

張郃和諸將興奮不已,誰都沒有想到朝廷攻打中原的步伐竟然如此快速。大戰目的既然已經明確,諸將過去的擔憂隨即一掃而空,代之而起的是滿腔豪情。

張郃立即集結了大約二萬三千人的大軍,渡過汴渠,擺出一副要和蔣奇決一死戰的架勢。

蔣奇兵力不足,只好緩步後撤,打算依託垣雍小城堅守待援。

北疆軍毫不猶豫,馬上展開了攻擊。張郃率前軍五千人緊追不捨,纏住了蔣奇。王當、張繡各率大軍,從敵軍兩翼長驅直入,意圖實施包抄圍殲。

蔣奇看出了危機,當機立斷,命令各部丟棄輜重,全速後撤。

垣雍城距離汴渠只有一百多裡。蔣奇撤退的速度本來就快,等他發現情況不對時,距離垣雍城已經不足六十里了,此刻全軍將士撒腿狂奔,數個時辰後便趕到了垣雍城。

北疆軍追趕不及,痛失良機,只好圍住了斷後阻擊的韓猛。韓猛率領三千士卒以輜重車結陣,頑強抵抗,拒絕投降。

張郃不想耽誤時間,他大手一揮,“給我殺!”

二萬多北疆軍將士一擁而上,韓猛和他的三千士卒如同驚濤駭浪中的一條破船,轉眼就被滾滾大浪淹沒了。

北疆軍乘勝追擊,於第二日凌晨時分將垣雍城團團圍住。

蔣奇失去了糧草輜重,垣雍城城小難守,兵力上又處於劣勢,岌岌可危。

袁紹此時別無選釋,只有急速回援,否則蔣奇的大軍就要全軍覆沒了。

袁紹命令高幹領一萬大軍留守白馬、濮陽,自己率三萬大軍急速馳援垣雍城。

三月下,青州,北海國,高密城。

高順奉命率五千大軍進入青州,與臧霸會合於臨淄。隨後,兩人合兵一處,帶着二萬大軍迅速趕到北海高密,和管亥的一萬大軍會合。

黃巾軍自崢嶸谷大敗後,損失慘重。管亥在重整大軍的過程中接受了高順的建議,把老弱病殘全部遣送到各地郡縣種田,只留下了一萬精壯。此時南青州的“計口授田”在北海和萊蕪兩郡府衙的努力下,推廣順利,這些遣送到各地郡縣的黃巾士卒都得到了妥善安置。管亥爲此對高順極爲感激和欽佩。

管亥和一幫黃巾將士聽說要攻打徐州,非常興奮,個個摩拳擦掌,發誓要藉着北疆軍相助的機會,爲去年慘死於崢嶸谷的管承、吳霸和數萬黃巾將士報仇血恨。

“駐守琅琊的關羽目前有多少軍隊,你們探查清楚了嗎?”高順望着管亥、昌豨等人激動的面孔,神情嚴肅地說道,“去年崢嶸谷大敗,你們敗在輕敵,中了關羽的誘敵之計。此次攻擊徐州,我們只能勝不能敗,否則南青州就要拱手送給關羽了。”

“大約二萬人左右。”昌豨在管亥的示意下,站起來走到高順面前,指着案几上的地圖把關羽軍的兵力部署大致說了一下。昌豨二十多歲,高大英武,說話條理清晰,老成穩重,眉宇間帶着一絲淡淡的憂傷,“從去年我們和他數次交戰來看,此人用兵……”昌豨猶豫了片刻,沒有繼續說。坐着自己對面的是北疆有名的悍將,曾追隨大將軍南征北戰,功勳卓著,在他面前談論用兵之道,似乎有不自量力之嫌。

高順好象看穿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你接着說,關羽這個人除了臧大人外,我們都不瞭解。”

坐在高順左側的臧霸搖了搖手,“我和關羽並肩作戰的次數很少,對他的用兵特點我知之甚少。”

高順頗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笑而不語。

高順這二年駐軍高唐,和臧霸接觸很多,發現這個人很講義氣,屬於那種願意爲朋友兩肋插刀的人。這大概正是臧霸成爲青徐一帶寇帥的主要原因。沒有駕馭衆寇的威望,怎能成爲寇帥?臧霸的這種性格對他爲人作事的影響非常大。

據臧霸手下說,臧霸在徐州很孤立,朋友很少,但他有個最好的朋友,此人就是關羽。關羽也是一個很講義氣的人,他隨劉備到了徐州後,因爲和臧霸性情相投,很快成爲莫逆之交。多年的戰場廝殺讓兩人友情日漸深厚,遂成爲生死兄弟。這些年劉備和臧霸相安無事,關羽從中起了很大的緩衝作用。

臧霸佔據青州後,劉備立即讓關羽領軍屯駐琅琊,正是想利用兩人之間的私交以維持青徐邊界的穩定。雖然這種意圖沒有實現,青徐之間還是頻繁交戰,但北青州的臧霸卻一直沒有參予攻擊。

崢嶸谷大敗後,管亥和部分黃巾軍將領對臧霸屢屢調用黃巾軍攻擊徐州非常有意見。管亥甚至公開在高順面前抱怨,說臧霸有借刀殺人獨霸青州之意。高順意識到問題嚴重,曾數次親赴北海安撫黃巾將士,以緩和南北青州之間緊張的關係。

臧霸從不在高順面前提及關羽,對兩人之間的關係更是諱莫如深。此次他和高順一起南下打徐州,還是隻字不露。他甚至還爲此特意拒絕了朝廷的任命,力薦高順爲大軍統帥,指揮徐州戰場。高順佯作不知,也不問。

昌豨見高順非常親和,膽子隨即大了點。他稍加沉吟,慢慢說道:“關羽用兵,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動靜之間了無痕跡。”

臧霸神色凝重,眼裡閃過一絲讚賞一分驚訝。

高順不動聲色地看看臧霸,然後伸手輕拍地圖,笑着問昌豨道:“你可有破敵之策?”

昌豨面對高順的笑臉,心裡有點緊張,雙手侷促不安地來回撫摸着刀柄。

“隨便說說。”高順鼓勵道,“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只知道揮刀砍殺,遠沒有你這樣的見識。”

昌豨面孔微紅,略顯激動地說道,“崢嶸谷大戰後,我想了很久。要想擊敗關羽,關鍵在於動靜虛實。如果我們能化動爲靜,化虛爲實,關羽必定中計。”

高順連連點頭,大爲稱讚。

“管大人,此次攻打徐州,你願不願意打頭陣?”高順話題一轉,目光轉向了管亥。

管亥愣了一下,擡頭看看若無其事的臧霸,又看看滿臉期的高順,非常不滿地“哼”了幾聲,勉爲其難地說道,“嗯,好。”聲音小得連他自己都聽不到。

高順衝他招招手,管亥無奈,站起來走到高順面前,躬身問道:“大人有何吩咐?”

高順坐直身軀,湊到管亥耳邊輕聲說了幾句。

管亥先是濃眉一瞪,面有怒色,隨即又轉怒爲喜,連連點頭,嘴角掀起幾分嘲弄之色。

三月下,徐州,琅琊郡,開陽城。

黃巾軍再次出兵攻打徐州的消息迅速傳到了關羽手中。

“大人,青州的黃巾軍捲土重來,實力上好象不減反增了。”秦昌指着地圖說道,“黃巾軍在兩天內連克兩城,東武、諸縣盡數陷落,數萬大軍直撲莒縣,來勢不小啊。”

關羽丟下手中的書信,眯着眼睛冷哼了一聲,“一幫烏合之衆,殺不盡殺。急告莒縣曹豹,請他多派斥候,仔細探查,看看北青州的臧霸是不是來了。”

秦昌詫異地看看關羽,“大人,前兩次黃巾軍兵犯徐州,他都沒有參加,這次……”

“這次他一定會來。”關羽口氣非常肯定,“宜祿,青州的確是臧霸和黃巾軍一起佔據的。但你想過沒有,臧霸這個寇帥和管承、吳霸相比,誰在黃巾軍中的威信更高?臧霸畢竟是寇帥,不是黃巾軍大帥。當年青州黃巾軍大敗於濟北,四分五裂,孫觀、吳敦等人隨即投靠了臧霸,但管承、吳霸等人爲什麼不去投靠?還有,爲什麼臧霸待在北青州,而管承卻在南青州?兩人到底誰是青州之主?”

秦昌有點明白了。

“宜祿你看看……”關羽手指案几上的地圖,“北青州位於河北和南青州之間,而南青州位於北青州和徐州之間。臧霸和黃巾軍相比,他的生存機會要大上很多。”

“臧霸爲了生存,腳踩兩支船,表面上聽從中原曹操的,暗地裡卻和河北來往甚密,雖然這種做法令人不齒,但他贏得了發展的時間。”

“黃巾軍和曹操仇深似海,它要想生存,只能求助於河北,而這些援助要想運到南青州,必須從臧霸的北青州過。俗話說,雁過拔毛,黃巾軍得不到足夠的援助,只好攻擊徐州。當然了,攻擊徐州,對黃巾軍來說是以攻代守,如果它能拿下琅琊、東海等徐州東部郡縣,對它將來立足山東(泰山以東)還是非常有利。”

“大人的意思是說,黃巾軍在臧霸的擠壓下,在徐州的威脅下,爲了生存,只好出擊徐州,但現在……”秦昌疑惑地說道,“管承、吳霸都死了,僅憑資歷甚淺的管亥、昌豨等人根本無法和臧霸抗衡,北青州事實上已經是臧霸的了,他還要打徐州幹什麼?”

關羽的手指向了河北,“管亥、昌豨的資歷淺威望不夠並不能說明他們沒有實力和臧霸抗衡,他們背後還有強大的河北。河北不希望臧霸獨佔青州,更不希望臧霸成爲第二個田楷和自己作對,所以河北會鼎力支持黃巾軍和臧霸平分青州。在這種情況下,臧霸要想獨佔青州,只有一個辦法,遵從河北的命令,趁着我們徐州主力在江淮圍攻袁術之際,和黃巾軍一起攻打徐州,繼而把黃巾軍徹底葬送在徐州戰場上。”

關羽輕蔑一笑,望着秦昌說道:“宜祿,黃巾軍自去年大敗崢嶸谷後,實力幾乎折損一盡,它哪裡還有實力攻打徐州?此次來攻打徐州的一定是臧霸,甚至還有部分北疆軍。”

“北疆軍?”秦昌驚訝地說道,“北疆軍今年要北上大漠攻打胡人,不太可能兵進青州。”

“我是說駐兵高唐的北疆軍。”關羽說道,“如果臧霸和黃巾軍都死在了徐州戰場上,青州隨即唾手可得。”關羽瞅了一眼秦昌,“如果你是李弘,你願意錯過這個絕好的機會嗎?”

秦昌連連搖頭,“大人深謀遠慮,想得太透徹了。不過,以大人和臧霸之間的私交,這一仗完全可以不戰而勝……”

關羽想了一下,低聲輕嘆,“宜祿,你太一廂情願了。青徐一帶的人私下都稱呼宣高老弟爲寇帥。寇帥,寇帥……”關羽反覆唸了幾遍,“你一邊念一邊想,就知道這兩個字的背後所蘊含的東西了。”

秦昌有些茫然。

“傳令,大軍立即集結,急赴莒縣。”

三月下,揚州九江郡,淮水河北岸下蔡城(今安徽鳳台)。

北疆軍攻擊河南的消息迅速傳到兗州軍大營,曹操大喜,“真乃天助我也。”

“急告劉備、孫策、周瑜,立即攻擊九江郡。”

“傳令各部,立即渡河,攻擊壽春。”

三月底,曹操的大軍自下蔡方向攻擊壽春,劉備的大軍自義成(今安徽懷遠)方向攻擊陰陵,孫策的大軍攻擊歷陽(今安徽和縣),周瑜的大軍自廬江郡方向攻擊合肥。

江淮戰火紛飛。

壽春城。

袁術躺在院中的軟榻上,凝神望着塘邊柳樹上長出的點點新芽。

微風拂過,一股淡淡的幽香灑滿了花園,沁人心脾。

這是自己的最後一個春天了。他突然想到了何進的母親舞陽君,舞陽君被董卓殺了後,做了花園的花肥。不知道曹操殺了自己後,會不會把自己碎屍萬段,也丟在這些美麗的花草下面。死後能做花肥,也還不錯。反正都死了,這身骨肉遲早都要變成泥土。

袁術緩緩擡頭,望向碧藍的天空。

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九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四第2章 班超固我願岳飛墮落的天使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七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六節千古之謎傳國玉璽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七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六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上)第11章 捷報入京師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一節漢代官員的俸祿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一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八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三節西漢的官職表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下)第4章 雛鷹初展翅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二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下)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五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四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一作者錢穆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下)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上)
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九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四第2章 班超固我願岳飛墮落的天使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七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六節千古之謎傳國玉璽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七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六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上)第11章 捷報入京師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一節漢代官員的俸祿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一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八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三節西漢的官職表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下)第4章 雛鷹初展翅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二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下)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五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四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一作者錢穆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下)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