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虎頭蛇尾的反擊

高!實在是高!

對於李儒,張煌這回佩服地五體投地。

如果說前一回李儒在韓遂手中稍稍吃了些虧讓張煌大跌眼鏡,那麼這一次,張煌由衷地覺得李儒真不愧是毒士,那真不是一丁點的毒。

那次董卓黑着臉從張溫的帥帳離開後,張煌就猜到他要報復。果不其然,回到住所後董卓立馬派親信給遠在隴西的李儒送信,詢問怎麼樣才能狠狠地報復,發泄心中的怨氣。

其實在等待李儒回信的期間,董卓也曾私下跟張煌商量這件事,當時他們的計劃是故意打敗仗。

“寧可放棄這次向朝廷與何進大將軍證明能耐的絕佳機會,也絕不能叫周慎好過!”

這可是董卓的原話,此人素來是一位說一不二的雄主。

結果沒想到,董卓這邊的信剛剛送出,次日就收到了李儒派人送來的書信,並對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作出了迴應。

簡直神鬼之才!

當時張煌驚駭地差點咬到自己舌頭。

原來,李儒時刻關注着朝廷的風向,當他聽說蕩寇將軍剛愎自用壞了三萬軍卻沒有受到應有的責罰後,他便高瞻遠矚地認識到,蕩寇將軍周慎必定是何進大將軍推出來用以控制軍方的重要棋子。那麼理所當然,待局勢出現轉機之時,何進大將軍必然會通過自己的勢力向作爲主帥的張溫施壓。叫周慎摘得這場平叛戰役的最大功勞。

如此一來,董卓勢必會跟蕩寇將軍周慎勢同水火。依着李儒對董卓的瞭解,到時候董卓絕對咽不下這口惡氣。不惜一切代價也會將周慎拉下來。

這種同歸於盡似的手段,是李儒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他提前擬好了計策,派人送到了董卓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皇甫嵩那位本該是董卓最大勁敵的名將,李儒在信中隻字未提,很顯然。李儒過半也早已料到皇甫嵩將會被何進大將軍所雪藏,就不需勞他費神了。

收到李儒書信的次日。蔫壞損的董卓便有意地放出了風聲,大意就是如今韓遂兵敗受挫、狼狽逃回金城,本就是斬奪功勳的大好機會,周慎又有孫堅輔佐。這種情況下就算是頭豬也斷然沒有輸的可能。

看似是酸溜溜的牢騷,但是董卓在這股謠言中竭力地擡高孫堅、貶低孫堅,不難猜測蕩寇將軍在得悉這股謠言後將會什麼態度。

嫉恨董卓那是跑不了的,董卓也不在乎被他嫉恨,除此之外,本來與這件事沒什麼交集的孫堅,十有八九也會被周慎記恨。

是的,離間!

李儒教董卓的第一計,就是離間蕩寇將軍周慎與副將孫堅的關係。不需要二人反目成仇。只要周慎對孫堅時心中有疙瘩,下意識地不想聽從孫堅的善意建議,這就足夠了。

至於其他的。李儒很嚴肅的在信中指出了一個被董卓所忽略的事實:真以爲韓遂就沒有還手餘力了麼?

李儒在信中指出,先前韓遂敗給皇甫嵩那是必然的,其實就算換個人也能贏,只是不如皇甫嵩贏得那麼漂亮而已。

爲什麼?

因爲韓遂那十萬羌兵的後勤太吃力了。

要知道皇甫嵩那可是直接在家門口防守的,美陽的背後就是雒陽,糧草什麼的根本不是問題。

而韓遂呢?

韓遂是屬於河首平漢王宋揚這股勢力的。這股勢力的老巢在武威郡與金城郡,驟然間叫韓遂跨越漢陽郡、扶風郡跟大漢朝廷打。在後勤的輸運上就已經輸了一籌了。

因此,除非一鼓作氣地攻佔下去,否則,只要羌兵士氣一瀉,那就沒有再取得戰果的可能了。

但是,如今韓遂兵敗後返回金城郡,那可是他的地盤,董卓跟周慎千里迢迢前往追擊,真當韓遂是軟柿子麼?

這一針見血的判斷,即便是董卓看了也是許久默然不語,提不出反駁的話來。畢竟韓遂在隴西時可是讓他與李儒都吃了虧,那絕對不是容易對付的人物。

想通了此事後,董卓便按照李儒的計劃展開了行動:在放出謠言離間了周慎與孫堅的關係後,獨領大軍屁顛屁顛地猛趕百餘里路,深入敵軍腹地跑到周慎前面去了,免得到時候韓遂偷襲周慎軍時,他董卓還得猶豫究竟是救還是不救。

什麼?你說憑什麼斷定韓遂會先對付董卓?

這很簡單,如果董卓與周慎兩軍相距不遠,相信韓遂絕不會傻傻得送上門去;但倘若兩軍相隔甚遠,“各個擊破”素來就是歷來將帥最慣用的計策。

至於爲什麼韓遂會先對付周慎而不是董卓,呵呵,一個是不知所謂的手下敗將,一個是打過好幾次交道的難纏傢伙,只要韓遂不傻就必定會挑選容易對付的周慎下手。

毋庸置疑!

事態的發展不出李儒的預料,周慎不聽孫堅的建議,終於再度遭到敗仗,而董卓呢,純粹就是在韓遂的地盤溜達了一圈跑路。另外董卓跑路的時候,韓遂也沒有派兵追擊,顯然後者是清楚董卓的難纏的,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也就沒跟董卓糾纏,畢竟韓遂回到金城後首先要做的,是解決在他地盤挑事的涼州刺史耿鄙跟漢陽太守傅燮,而不是董卓這個明擺着過來打醬油的惡蛟。

這就是默契!

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韓遂與董卓都不會輕易激怒對方。畢竟今日的敵人極有可能就是明日的盟友,就拿董卓來說,只要韓遂不拿他的隴西下手,韓遂發展得越強大,對於董卓的隴西而言其實愈發有利。這就是所謂的養寇自重!

至於韓遂多半是也想到了這一點,因此就睜隻眼閉隻眼放走了董卓,畢竟董卓跟他可談不上真正的敵人。在日後很長一段日子內,他們還是鄰居,鬧得太僵不利於雙方各自的發展。

於是乎,董卓屁事沒有,周慎卻成了韓遂殺雞儆猴的對象,用以震懾大漢朝廷繼續派兵來圍剿他。

這下董卓可算是揚眉吐氣了,在連番兩次戰敗的情況下。就算何進大將軍也保不住蕩寇將軍周慎。退一步說,就算能保住。難道何進還會器重周慎不成?要知道在這次進兵追擊的事件中,損兵折將狼狽而回的周慎,已成爲不傷一兵一卒便從韓遂十萬大軍中脫身的董卓的最佳陪襯。

不過關於這件事,張煌也有些疑惑。那就是李儒爲什麼會支持董卓的做法。

後來再次見到李儒的時候,李儒對張煌做出瞭解釋:就當時的局勢而言,除非朝廷花費巨大人力物力,一個城一個城地跟韓遂打,否則單靠偷襲是斷然不可能取勝的,畢竟金城、武威是韓遂的地盤,在那裡跟韓遂作戰難度不亞於韓遂先前攻美陽。

可問題是,如今的朝廷因爲“黃禍”的關係元氣大傷,根本沒有餘力與韓遂展開如此大規模的交鋒。

因此當時李儒斷定。朝廷大軍反攻韓遂、邊章叛亂軍不過是曇花一現而已,一旦確認武威、金城兩郡難以攻克,朝廷勢必會見好就收。反正西涼亂也不是亂一兩天了,不差那麼一會,沒瞧見司徒崔烈都有意向說服天子放棄涼州了麼?

說白了一句話,只要韓遂等叛逆好好呆在西涼別生事,朝廷是不可能耗費巨力去跟韓遂拼的。

也就是說,就算董卓與周慎前期取得了什麼優勢。也於事無補,因爲朝廷沒有財力人力再支撐一場大規模的戰役。

既然如此。李儒索性也就不想着如何在戰役中讓董卓大放光彩了,他採取了另外一種凸顯董卓的方式:既然無法擡高董卓,那就把周慎拉下來,同樣可判高下!

而這,恰恰就是張煌佩服李儒,由衷感慨李儒不愧是毒士的真正原因。

就好像有個笑話裡說的,當兩個人被一隻熊追的時候,其實沒必要跑得多快,只要跑得比同伴快就足夠了。

打不贏敵人,就坑友軍!

事實證明,李儒的眼光果然毒辣。

就在董卓與周慎分別返回張溫的大軍不久,朝廷便傳來了消息:不必再追擊叛軍,儘可能地收復扶風郡。

而同期,韓遂似乎也意識到他們根基不穩,因此也不再奢望攻打雒陽,緊鑼密鼓地在漢陽郡以及扶風郡西部鞏固勢力,增築關隘、屯紮守軍,跟大漢朝廷劃地而治。

見韓遂主動偃旗息鼓,大漢朝廷果然沒有再作進攻,不到一個月,主帥張溫便被召回雒陽,另外七成的軍隊也被召回,剩下的軍隊,由護羌校尉夏育接管,代替張溫在扶風郡駐守,防止韓遂再次進犯。

雙方破有默契地選擇了休戰,至於涼州刺史耿鄙與漢陽太守傅燮,他們仍在跟韓遂作戰,希望能恢復地方上的中央主權,但是朝廷都選擇了休戰,誰也不看好他們。

誰都看得出來,此戰朝廷沒有取得預想的成效,因此就不準備再打下去了,至於還在爲此努力的耿鄙、傅燮二人,他們相當於是被朝廷給放棄了。

當然了,不排除他倆若是做得好的話,朝廷還會再次起兵圍剿韓遂,但遺憾的是,韓遂可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言歸正傳,張溫被召回雒陽後,董卓等人在跟護羌校尉夏育交割了軍隊後也陸續回京師覆命,包括在此戰中兩戰兩敗毫無寸功的蕩寇將軍周慎。

眼瞅着周慎發須凌亂、面色蒼白毫無血色的狼狽模樣,董卓的心中很是痛快,恨不得暢笑幾聲。

可衆人中卻唯獨有一人留了下來,那便是左將軍皇甫嵩,在朝廷最近一次發下的任命中,皇甫嵩被受命駐守皇室陵園,理由是防止有像韓遂那樣狼子野心的惡徒再打皇陵的主意。

可誰都猜到這只是一個藉口,不用想都能明白。皇甫嵩作爲此戰中最耀眼的功臣,何進大將軍是絕對不會再將他召回京師的。

美其名曰是代天子盡孝,事實上不過是變相的發配、貶職。不出意外的話。在何進大將軍徹底掌控軍方之前,只要朝廷日後沒有什麼大的變故,皇甫嵩是斷然沒有可能再回到京師了。

對於這位勁敵的落寞下場,饒是董卓也是唏噓感慨不已。明明是朝中最擅軍略的將軍,卻用以替天子守陵園,實在是可笑之極!

然而就在董卓替勁敵皇甫嵩感到惋惜的時候,作爲當事人的皇甫嵩卻在惋惜另外一個人。

“可惜了傅燮!”

那是張煌在臨離開前向皇甫嵩告別時。皇甫嵩不經意時所發出的感慨。在這些日子裡,說實話張煌從皇甫嵩這裡學到了很多。尤其是皇甫嵩那“主以陽謀、輔以詭譎”的核心用兵思想。既然受到恩惠,張煌就理當禮待皇甫嵩,臨走前親自向皇甫嵩告別是最起碼的。

“傅燮?新任的漢陽太守?”張煌疑惑地問道,言語中有些不以爲意。畢竟他可沒怎麼聽說過此人。

皇甫嵩似乎是看出了張煌心中的不以爲意,搖搖頭正色說道:“此前討黃巾時,此人曾是我軍中司馬……”

軍中司馬?軍司馬?!

張煌微微一愣,旋即在信中立馬將傅燮的看法拔高了幾分。

皇甫嵩的參軍,而且還是被皇甫嵩所稱讚的,那可了不得啊!

在歷史中,當皇甫嵩討伐黃巾的時候,有兩位智勇雙全的俊傑擔任輔助他,一個是參軍、漢陽人閻忠。一個便是軍司馬、北地人傅燮。

皇甫嵩對閻忠不喜,因爲這傢伙純粹拍馬屁拍在馬腿上,竟在皇甫嵩順利討滅黃巾的時候建議皇甫嵩趁機擁兵自重。把握機會南面制霸。

想皇甫嵩對朝廷、對天子那是何等忠心的人?他重斥了閻忠,閻忠面紅耳赤地逃走了,結果逃到西涼,成爲了涼州名士,那是就連韓遂都要劫走脅迫其擔任叛軍主帥的名士,可想而知其本事。不過閻忠寧死不從。憤恨而死,自己把自己給氣死了。

另外一個就是如今的漢陽太守傅燮。在歷史中,此人跟皇甫嵩一樣硬骨氣,拒絕向宦官交納賄賂,兼之又屢次向天子劉宏彈劾宦官,非但名氣十分響亮,而且可以稱得上是“簡在帝心”,是劉宏心中極少數全心信任的官員。

但是這位傅燮傅大爺太過於剛正,哪怕在屢次得罪宦官後,宦官頭子趙忠派弟弟城門校尉趙延去拉攏他、威脅他,他照樣不給對方好臉色,反過來義正言辭地教訓趙延。

於是乎在傅燮當朝言辭批判了司徒崔烈意圖放棄西涼的提議後,趙忠見機不可失,便設計將傅燮調出京師,遷爲涼州漢陽郡太守。

跟涼州刺史耿鄙那種剛愎自用的傢伙不同,傅燮的確是難得的俊才,上任後體恤百姓、招安叛亂的羌人,不少羌人都被他感動,前往漢陽歸降,一時間成爲韓遂最忌憚的對手,不除不快。

後來當涼州刺史耿鄙急功近利,卻因爲軍中內訌而死。極不可思議的是,當與韓遂一夥的叛軍頭子王國攻打傅燮時,王國手底下竟有數千羌騎在城外磕頭請求傅燮出城投降,甚至於,王國亦派前任酒泉郡太守黃衍進城勸降,結果傅燮寧死不降,最終戰死城頭。

事後,耿鄙的部下馬騰也投靠韓遂,與韓遂共同推舉王國偉帥,首次掌握了整個涼州。

而皇甫嵩也是直到那個時候才重新被朝廷啓用,繼續充當救火角色再次出兵涼州,征討王國。

可惜當時因爲何進大將軍被殺的關係,協助皇甫嵩的董卓被召回京師,於是未能徹底剿滅涼州的叛軍勢力。

在告辭的時候,張煌終於忍不住向皇甫嵩詢問了一個深埋他心中許久的疑問。

“將軍在潁川、汝南時,爲何要築‘京觀’?”

驟然聽到這個問題,饒是皇甫嵩也不由吃了一驚,若有所思地打量着張煌異常嚴肅的表情。

張煌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望着皇甫嵩。不知爲何他竟有些緊張,可能是他潛意識地害怕從皇甫嵩口中聽到他不願意聽到的回答。

良久,皇甫嵩緩緩吐出兩個字來:“造勢!”

“造勢?”

皇甫嵩長長吐了口氣,負揹着雙手徐徐說道:“當時天下黃巾號稱百萬,我與朱儁手中僅數萬,非厲懲不足以震懾賊衆!……我要讓賊衆牢記,我皇甫嵩嗜殺無道,面朝我者,盡殺之!”

張煌心中不由得苦笑,皇甫嵩這種做法無外乎是想提高自己的惡名,叫黃巾軍在遇到他時心驚膽戰、再無戰意而已。

“俘虜呢?”

皇甫嵩聞言又看了張煌一眼,平靜地說道:“當時我軍晝夜急行,且軍中僅三日口糧,留下俘虜多有不便,故盡屠之。”

聽着皇甫嵩平靜的回答,張煌的心情很是複雜。記得當時他在看到那些下場悲慘的黃巾士卒時氣憤填膺,可如今聽到皇甫嵩這中規中矩的回答,他卻生不起一絲憎恨皇甫嵩的念頭來。

就像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一樣,作爲將軍,他們理當首先爲自己的部下盡責,爲自己的國家盡責,爲自己的主君盡責。必要時,殺伐果斷,這纔是將軍!

將軍有過一絲的愧疚麼?

張煌是很想詢問這個疑問的,但是他不敢,因爲他怕皇甫嵩從中看出些什麼來。

不過張煌可以憑藉對皇甫嵩的瞭解自己猜出答案。

哪怕會有猶豫或憐憫,但是爲了奪得勝利儘早結束戰爭,即便叫皇甫嵩再殺更多的敵兵,他也會殺,因爲,這是一位真正的將軍。

“告辭了,將軍!”

“唔。……轉告董仲穎,周慎多行不義難赦之,然他……好自爲之罷!”

“呵呵,好的。”

張煌笑呵呵地點了點頭,不過心思卻又飛到了另外一處。

因爲明日,他藉着董卓的關係便要再次踏足京師雒陽,那個當初他狼狽逃離的龍虎匯聚之地。

在那裡,有他此生最大的仇敵,第五宮元!()

第65章 孫堅的驚疑第42章 初回交鋒:斥候戰打響第62章 搶人頭?第198章 皇甫嵩:極具想象力的名將第178章 惡蛟到來第185章 恐怖的皇甫嵩第90章 “射”場第132章 疏途第142章 失控第79章 路遇第14章 謀誅賊首(三)第53章 曲步第77章 襲來的地劍第124章 震驚發現第149章 必敗的戰役第44章 宮酆震怒第140章 第三股勢力?第16章 忠奸難辨第169章 醒悟第121章 搶奪第166章 震撼人心的壯舉!(四)第57章 槍貫之技,螺旋第126章 複雜的心情第172章 北軍反制第95章 鬼才奇謀第7章 神術?第96章 改變第92章 再生變故第189章 轉折第66章 驚秘!第8章 初識唐周第104章 王氏劍館第131章 使用方法不對第36章 殺雞儆猴第16章 忠奸難辨第151章 困局思破第68章 輕車熟路賣舅舅第98章 粉飾的太平第123章 陰差陽錯第38章 戰況有變第3章 初識天下之大第151章 困局思破第180章 強行攻城!第138章 衝突第134章 難解之謎一百三十五章 兄弟團聚第201章 虎頭蛇尾的反擊第79章 路遇第48章 失利後的危機第179章 匪夷所思之請第92章 再生變故第83章 探母之行第122章 逃脫第44章 宮酆震怒第52章 八元卒第176章 轉折點第197章 初期失利第104章 王氏劍館第93章 超難的兵略之戰第25章 準備推大怪第84章 謙謙君子荀文若第188章 無時無刻的騷擾第125章 兩個人的旅程第17章 忠奸難辨(二)第6章 泰山見聞第188章 無時無刻的騷擾第79章 路遇第158章 向着心中的野望,邁步!(四)第130章 魂靈一家第159章 向着心中的野望,邁步!(五)第143章 百里水澤第118章 蔡家姐妹第200章 爭功第140章 第三股勢力?第66章 驚秘!第125章 兩個人的旅程第208章 雒陽動盪之夜第24章 合作第180章 強行攻城!第24章 合作第4章 潛質第164章 震撼人心的壯舉!(二)第202章 世事難料第42章 初回交鋒:斥候戰打響第104章 王氏劍館第164章 震撼人心的壯舉!(二)第83章 探母之行第72章 單福一言,力挽狂瀾第156章 向着心中的野望,邁步!(二)第20章 調虎離山第105章 師與徒第1章 義軍!黑羽鴉!第23章 尋找友軍第201章 驚聞第189章 轉折第156章 向着心中的野望,邁步!(二)第37章 測試第167章 撤離第132章 疏途第112章 風雲漸起
第65章 孫堅的驚疑第42章 初回交鋒:斥候戰打響第62章 搶人頭?第198章 皇甫嵩:極具想象力的名將第178章 惡蛟到來第185章 恐怖的皇甫嵩第90章 “射”場第132章 疏途第142章 失控第79章 路遇第14章 謀誅賊首(三)第53章 曲步第77章 襲來的地劍第124章 震驚發現第149章 必敗的戰役第44章 宮酆震怒第140章 第三股勢力?第16章 忠奸難辨第169章 醒悟第121章 搶奪第166章 震撼人心的壯舉!(四)第57章 槍貫之技,螺旋第126章 複雜的心情第172章 北軍反制第95章 鬼才奇謀第7章 神術?第96章 改變第92章 再生變故第189章 轉折第66章 驚秘!第8章 初識唐周第104章 王氏劍館第131章 使用方法不對第36章 殺雞儆猴第16章 忠奸難辨第151章 困局思破第68章 輕車熟路賣舅舅第98章 粉飾的太平第123章 陰差陽錯第38章 戰況有變第3章 初識天下之大第151章 困局思破第180章 強行攻城!第138章 衝突第134章 難解之謎一百三十五章 兄弟團聚第201章 虎頭蛇尾的反擊第79章 路遇第48章 失利後的危機第179章 匪夷所思之請第92章 再生變故第83章 探母之行第122章 逃脫第44章 宮酆震怒第52章 八元卒第176章 轉折點第197章 初期失利第104章 王氏劍館第93章 超難的兵略之戰第25章 準備推大怪第84章 謙謙君子荀文若第188章 無時無刻的騷擾第125章 兩個人的旅程第17章 忠奸難辨(二)第6章 泰山見聞第188章 無時無刻的騷擾第79章 路遇第158章 向着心中的野望,邁步!(四)第130章 魂靈一家第159章 向着心中的野望,邁步!(五)第143章 百里水澤第118章 蔡家姐妹第200章 爭功第140章 第三股勢力?第66章 驚秘!第125章 兩個人的旅程第208章 雒陽動盪之夜第24章 合作第180章 強行攻城!第24章 合作第4章 潛質第164章 震撼人心的壯舉!(二)第202章 世事難料第42章 初回交鋒:斥候戰打響第104章 王氏劍館第164章 震撼人心的壯舉!(二)第83章 探母之行第72章 單福一言,力挽狂瀾第156章 向着心中的野望,邁步!(二)第20章 調虎離山第105章 師與徒第1章 義軍!黑羽鴉!第23章 尋找友軍第201章 驚聞第189章 轉折第156章 向着心中的野望,邁步!(二)第37章 測試第167章 撤離第132章 疏途第112章 風雲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