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急信

向例是總督有督標營,總兵是鎮標,副將是協標,遊擊是遊標,而巡撫是撫標,兵備道還有道標營,都是朝廷經制之法。

地方的具體軍政,巡按並不涉及,因其本職是御史,受都察院指派巡行地方,並不掌握實權。

而且王汝槐以給事中出京任巡按大同御史,其實是降職,一般巡按任職完成之後可轉給事中,再熬資歷任都給事,一轉任就是京卿,也是一條升官的捷徑。

王汝槐卻一反常態,經常出入軍營,並且找巡撫討要錢糧,自己也養了百餘內丁,全部是馬兵,都是各將奉承挑選的精兵,王汝槐身爲巡按,職權很大,要的錢糧也多,其養的內丁當然都是橫行霸道,在陽和幾乎是橫着走,哪怕是對陽和道盧象升也未必有多畏懼,只是對位高權重的宣大總督馮嘉會稍有敬畏而已。

王汝槐的作派當然爲陽和上下所不滿,只是此人是閹黨成員,給事中出身,巡按大同,其所受職責當然是最頂級的大事,也是人們所猜測的頂尖大事,城門兵丁也深知其理,所以議論一陣,略微發泄一下不滿,也就算了。

倒是守城門的隊官,知道的事情多些,過了好一陣子,還是忍不住向城中巡按所在的地方唾了一口,輕聲罵道:“狗日的不是好東西,和記張大人是何等人,姓王的一心要暗害他,現在又有蒼頭趕過來,不知道又帶了什麼壞主意。我們大同人不知道惹了何方神仙,就是要硬同我們過不去!”

……

蒼頭王七在城門耽擱一會,其實自己內心也相當着急,他是受京中貴人指派前來送信的人手,也是王汝槐留在京裡的心腹家人,一有變動,第一時間就得返回稟報。

到了巡按臨時的駐地,內外都相當森然有序,王汝槐功名心切,對地方上的好處不是很看重,所以外轅門把守相當森嚴,對外來的人沒有確切的原因和一定的身份,一律不接見。這使得他在士紳之間的風評相對還算不錯,蒼頭王七從側門進入,一路急奔,到了儀門進大堂,王汝槐穿着家居袍服,正端坐在堂上等他。

“可惡刁奴。”王汝槐得了稟報,知道王七在城門耽擱好一陣子,頓足罵道:“天大事情,你也敢耽擱。”

“是小的在城門被攔下盤查,並非有意。”

“哼,你報上我的名號,他們還敢?”王汝槐道:“分明你想借機生事,反過來勒索他們一通。這事我先不理,你將信呈上來。”

王七知道這是表示不理會這事的意思了,事後他可以去找負責城門的將領,大敲一通竹槓,甚至對方聽聞這事以後,會派人主動送銀子過來。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巡按身邊的親信蒼頭,那是萬萬不能隨意得罪的。

王汝槐拿信來看,卻是霍維華親筆手書。

他出京,就是霍維華的主張,此人左右逢源,智計百出,按王汝槐的看法還在當年東林謀主汪文言之上,最少也是和汪文言差不多。王汝槐對霍維華相當佩服,出京爲巡按就是霍維華一手操持。

這一次圍剿新平堡,拿捕張瀚一事,可謂朝廷最隱秘和最重要的主張,魏忠賢和少數幾個謀主定計,天子首肯,這事做成了就是簡在帝心,更重要的是會得到魏公公的賞識。此後數年內,霍維華保證可以把王汝槐升到掌道御史,轉爲京卿也不在話下。到了這種地步就算進入高層,就算熬資格也能熬到三品侍郎,所謂文官頂層,不過如此了。

至於尚書,閣老,那是最頂尖的人層方能爲之,王汝槐雖然自視頗高,也是沒有想那麼遠。

霍維華的信非常簡單,只有寥寥數十語,不問安好,不說套話,只簡單說了幾句薊鎮被威脅之事,然後結尾只有六個字:事若諧,宜早行。

王汝槐看完之後,臉上陰晴不定,半響沒有回過神來。

和記的實力居然強大到如此地步,數萬兵馬圍困薊鎮,大同這邊當然也是戒嚴,盧象升等人都去了邊境城堡軍臺巡視過了,不敢怠慢輕忽。

而沒想到這事居然就是這樣解決了,朝廷裝糊塗了事,對吳中偉的奏疏留中不報,任由黑雲龍鬆馳禁令,和記車隊堂而皇之的出關,據說沿途所至,百姓歡聲雷動。

這說明大明真的是根基動搖,再任和記這麼經營下去,就真的是太阿倒持,不可壓制之勢大成,到那時,想動手也是晚了。

這纔是霍維華派人送急件的原因和由來,再耽擱下去,張瀚養望成,和記實力更強,而朝廷如果再出現一兩次慘敗,人心動搖不可避免!

“來人,更衣,傳轎!”

王汝槐在自家駐所,只穿道袍,戴純陽巾。他下令傳轎的同時,也派人取來衣袍,換上烏紗帽,穿戴好銀帶,官袍,等打扮好了的同時,轎班也是帶着轎子在儀門外等着了。

“去陽和道衙門。”王汝槐吩咐一句,接着轉念一想,又道:“還是去總督府邸!”

王汝槐坐轎時特意掀開轎簾,觀看窗外的動靜。

陽和城是衛城,周長三裡有餘,是一個與縣城相差不多的城池,由於總督和陽和道加上一個副將駐守,城中數萬居民中有大半是駐軍和相關人等,文武官吏,隨軍的家屬,供應城市的商人,加上進城來賣貨的附近的農民,城中的蔬菜肉食都是主要由朝廷供應,戶部有一個督糧郎中就在陽和衛城,負責徵調和下發糧食,當然還有折色銀兩,用來購買鹽菜豬油一類的吃食。

在盧象升上任之前,督糧郎中也會有剋扣和遲延之事,城中駐軍幾個月乃至十幾個月收不到折色軍餉都相當常見,鹽菜銀子更是不見蹤跡。每個月能發下一些黴爛的糧食,給這些軍人自己加上一家老小,如果只憑軍餉吃飯,恐怕是早就餓死了。

如果是在數月之前來陽和,軍人多半是面黃肌瘦,不少軍人幹打雜的活計,甚至出城給大戶人家當佃農種地,只有在御名巡邊的時候,各層級的將領會緊急花一筆銀,令這些軍人回營,站班操練,以備上頭檢查。

王汝槐第一次到陽和時是三個月前,當時城中就是那般情形,令人失望之至。

現在的情形卻是截然不同,不提城門口的守備森嚴許多,看守甚嚴,甚至爲了查察奸細,連王汝槐的僕人也被攔住檢查,王汝槐心裡並不舒服,他一邊讚賞城中守備森嚴,一般認爲是守將冒犯了自己的尊嚴,對家僕去敲這些的竹槓持默許的態度,甚至如果這些將領給自己送上好處,他也會坦然接受……

這其中有很多矛盾之處,王汝槐卻並不能意識到這一點。

街道上有不少邊軍行走,都是身高體壯的晉北或陝北的漢子,體態威武,行走時顧盼生雄,由於軍餉充足,伙食也辦的好,幾個月下來很多體弱的人都會變強,何況盧象升挑兵的時候都是按挑選鋒的標準來選,在宣府和大同軍兩鎮中挑兵,也是朝廷默許的事,後來乾脆在陝西鎮和榆林鎮挑了一些不得志的武官,帶着其精悍的部下充入陽和道標營,結果三千多人的標營幾乎是各鎮精銳充實其中,以盧象升的幹練精明,加上充沛的精力,方能做到這一點。以軍伍的軍容和標準來說,遠在大同的洪承疇的撫標營,還有鎮標營都是遠遠比不過盧象升的道標營。

這也是朝廷的傾力支持,新平堡原本就是陽和道管轄,兩地相距最近,如果要動手抓捕或擒殺張瀚,則以陽和道爲第一要緊地方,所以不管是錢糧還是挑兵,總之盧象升有什麼要求,則朝廷無不支持允准。

所要者,無非就是盧象升能在短期之內,訓練出一支強兵和精銳出來,緩急之時,可以派上大用場。

以王汝槐的眼光來看,這些兵馬已經足夠精銳了,身材體態都足夠強勁,而且多半目露兇悍的光芒,有時候對他這個巡按的儀從都未必有足夠尊重。

這會叫王汝槐內心不滿,感覺不舒服,但他又不得不承認這纔是精兵的樣子。

去總督衙門要經過城中的大校場,這時從校場內傳來呼喝聲,王汝槐仔細的看過去,見數十面旗幟之下,軍伍肅殺嚴整,各部依旗幟在不停的轉動着,不停的有幾十人到數百人不等的人在校場上跑動,時不時的聽到金鼓聲,各部又以金鼓聲爲進退,旗號也跟着金鼓聲在轉動着……

王汝槐並看不懂軍伍之事,但他假充內行,故意叫轎子停了一會,仔細觀察了半天,似乎他能看的出來這進退行止是否有序,是否在鼓聲響起時跟隨旗號抵達指定的位置,他也看兵士們手中的武器,見刀牌和長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不覺在轎中捋須讚歎,感覺心裡真的有了些底氣。

不管盧象升怎麼崖岸高峻,令人不敢親近,同時又由於盧象升的功名和黨派都屬東林,和王汝槐屬於不同的陣營,王汝槐給事中和御史巡按的清流職位並不能給他充足的底氣,使他在盧象升面前能夠有所不恭,也使王汝槐從內心深處不喜歡盧象升此人。但不管如何,王汝槐也不得不承認盧象升的難得的能力,其初至陽和,數月之間就至如此規模氣象,王汝槐自問自己絕難辦到……

第一百四十五章 殺神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號角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擦肩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退步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善後第四百五十七章 集寧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軍令第七百七十八章 斫首第七百六十八章 嚮導第九百六十一章 調動第八百八十七章 熬刑第八百九十八章 朝爭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機會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底細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出路第四百九十九章 退股第三百七十四章 旋轉第七百七十六 戰兵第五百章 議論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護送第五十八章 出堡第四百五十一章 族兄第一千三十五 上岸第八百四十三章 開銷第四百八十三章 中伏第五百四十四章 再遇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八百零七章 驛站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少君第六百零七章 必然第四百零七章 點醒第九百九十七章 立約第三百五十六章 失誤第九百二十一章 鎮海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省悟第二百六十九章 羣盜第八百九十九章 移動第五百零七章 行險第一百七十章 南北第一百一十九章 鼓動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軍令第七百八十二章 下山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總督第八百二十二章 紅雲第三十三章 兼併第七百四十二章 進城第五百七十三章 接送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驚奇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買賣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銀箱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擁立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暴烈第四百零四章 大喜第一千一十六章 臺吉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軍令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巡河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雪野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列隊第八百九十六章 收縮第六章 堵路第二百二十九 背鍋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忌憚第七百八十九章 建議第三百二十二章 狂人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時間第一百四十五章 殺神第六百六十九章 攀山第八百九十九章 移動第八百二十三章 打量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詢問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戰役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尉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將行第五百零三章 關門第三百四十九章 衛所第三百八十一章 車隊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警告第五百章 議論第九百二十二章 僵持第七百零六章 兼併(今天是四更)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順逆第一百零八章 家常第十一章 交易第二百九十七章 整合第九百九十五章 過河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偷眼第一百二十八章 陰謀第七十二章 慶功第一百二十一章 青城第十六章 擲還第九百九十六章 柞木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離京第九百二十四章 津港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商報第三百六十七 預感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車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將行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落水第二百三十八章 兩帝第三百二十一章 感激
第一百四十五章 殺神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號角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擦肩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退步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善後第四百五十七章 集寧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軍令第七百七十八章 斫首第七百六十八章 嚮導第九百六十一章 調動第八百八十七章 熬刑第八百九十八章 朝爭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機會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底細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出路第四百九十九章 退股第三百七十四章 旋轉第七百七十六 戰兵第五百章 議論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護送第五十八章 出堡第四百五十一章 族兄第一千三十五 上岸第八百四十三章 開銷第四百八十三章 中伏第五百四十四章 再遇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八百零七章 驛站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少君第六百零七章 必然第四百零七章 點醒第九百九十七章 立約第三百五十六章 失誤第九百二十一章 鎮海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省悟第二百六十九章 羣盜第八百九十九章 移動第五百零七章 行險第一百七十章 南北第一百一十九章 鼓動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軍令第七百八十二章 下山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總督第八百二十二章 紅雲第三十三章 兼併第七百四十二章 進城第五百七十三章 接送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驚奇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買賣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銀箱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擁立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暴烈第四百零四章 大喜第一千一十六章 臺吉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軍令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巡河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雪野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列隊第八百九十六章 收縮第六章 堵路第二百二十九 背鍋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忌憚第七百八十九章 建議第三百二十二章 狂人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時間第一百四十五章 殺神第六百六十九章 攀山第八百九十九章 移動第八百二十三章 打量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詢問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戰役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尉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將行第五百零三章 關門第三百四十九章 衛所第三百八十一章 車隊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警告第五百章 議論第九百二十二章 僵持第七百零六章 兼併(今天是四更)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順逆第一百零八章 家常第十一章 交易第二百九十七章 整合第九百九十五章 過河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偷眼第一百二十八章 陰謀第七十二章 慶功第一百二十一章 青城第十六章 擲還第九百九十六章 柞木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離京第九百二十四章 津港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商報第三百六十七 預感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車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將行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落水第二百三十八章 兩帝第三百二十一章 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