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貴州建制
“舍茲?奢香?”朱肅愣了一愣,繼而才哈哈大笑起來。
“殿下因何發笑?”舍茲夫人……不,現在應該稱之爲奢香夫人頗爲不解的問道。
“無事,無事。”朱肅笑着擺了擺手,“好,好名字。”
“此名甚爲動聽,夫人爲黔地百姓,顧全大局,忍辱負重,使得西南之地不興戰火……此等功業,必將使奢香夫人之名傳於後世。”
“千百年後,也將有人稱頌奢香夫人之名啊。”
奢香夫人,這個讓朱肅熟悉至極的名字,他怎麼可能不知道?
後世,因爲一首歌的緣故,奢香夫人的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朱肅在旅遊時,也曾經聽導遊說起過名爲奢香夫人的彝族奇女子,對黔州大地與民族團結大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只是因爲名字的緣故,他始終沒有將舍茲夫人,與那首家喻戶曉的歌曲中的奢香夫人聯繫到一起。現在驟然得知,頗有一種趣味之感。
“此功奢香不敢愧領,殿下一心爲我等着想,即便名垂青史,也當是殿下首功。”奢香夫人道。“洪武皇帝陛下已允准我子安的,入大明國子監讀書,學習漢家文化。殿下下次返京之時,安的也需和殿下同行。”
“聽聞殿下身上,還有國子監祭酒一職,安的這孩子,還望殿下好生看護了。”
奢香夫人與靄翠土司之子阿期隴弟,因老朱此次親自賜姓的緣故,已改作了漢名“安的”。因其年紀尚小,水西宣慰司中,暫由奢香夫人代掌已故土司靄翠的宣慰司事,等安的學成歸來,再由奢香夫人將職務轉交安的便是。
面對奢香夫人的託付,朱肅並無推脫之意,而是笑道:“這是促進我漢彝和諧的大好事,本王自然義不容辭。”
“若我二族文化能夠互相交融,二者之間,能求同存異,親如一家,想必靄翠土司在天有靈,也必然欣慰。”
“求同存異,親如一家?”這個新鮮的詞彙,聽的奢香夫人、宋欽、以及劉淑貞夫人眼睛一亮。劉淑貞夫人讚道:“殿下這話,當真是說到我們這些土司部心坎裡去了!”
“若真能如此,那可再好不過了。”
“必會有那麼一天的。”朱肅堅定道。
西南各族,亦是華夏民族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絕對不可能改變的。 眼見榷場的修復已經進入尾聲,水東、水西兩部的道路修築工作,也開展的如火如荼,朱肅知道,自己是時候回京覆命了。
此次西南之行,雖然略有波折,但總體而言,還是爭取到了水東水西兩部土司的信任,拔除了馬燁這個妨害民族團結的不穩定分子,同時,藉助此事,使得水東水西二部主動開鑿道路、加深與中央朝廷的聯繫,也算是功德圓滿。
順應朱肅的奏疏,朝廷已派遣涼國公藍玉,暫時接替馬燁,鎮守貴陽城中。應天府中,老朱也已經發來了三次詔書,要他趕緊回京覆命。
朱肅也受到了朱標給他的私信,瞭解到了朝中官員,已經開始着手推動貴州建制的相關事宜。
這個時候的貴州,其實是沒有屬於自己的行政區劃的。大明建立初期,國家的主要矛盾還是肅清前元殘餘勢力,對於宋欽、靄翠等主動降服的西南土司,並沒有採取直接管轄的政策。
而是授靄翠爲宣慰使,宋欽爲宣慰同知,各領所部居水西、水東,爲貴州宣慰使,隸屬四川。其思州宣慰使田仁智、思南宣慰使田茂安,暨鎮遠等府,隸湖廣。普安、鎮寧等州,隸雲南。“貴州”只是一個宣慰司的名字,名義上是由四川、雲南府管轄,實際上則是由各部土司自己轄制。
但西南諸洞蠻叛亂以及馬燁借駐軍之便,伸手行政之權,橫加插手諸部事務,挑動民族矛盾。爲了杜絕日後再有人以爲此處天高皇帝遠,在西南之地仗着大明做靠山在此作威作福,老朱下定了決心,要在貴州之地設立正兒八經的官府,成立三司,由朝廷中央直接管轄貴州政務。
朱標在信中提到,朝廷準備改思州宣慰司爲思州府,思南宣慰司爲思南府,並設置貴州布政司,立三司等官,治貴州宣慰司本司及思州府、思南府、鎮遠府、石阡府、銅仁府、黎平府,普安州、永寧州、鎮寧州、安順州,金築安撫司及普定、新添、平越、龍裡、都勻、畢節、安莊、清平、平壩、安南、赤水、永寧、興隆、鳥撒、威清十五衛,普市幹戶所,皆屬貴州布政司轄制。這是史無前例的大手筆,想必老朱三次召喚自己回朝,就是想要讓自己這個在貴州有些威望的周王,一起商討這次貴州建制的盛舉。
同時,將貴州納入朝廷管轄,也有利於朝廷在此處彰顯自身存在,推行教化。甚至,文武舉的科舉考試也將在貴州擁有名額,這些貴州之地的少數民族們,日後也能在朝堂之上爲官、爲將,與漢民一般建設華夏這個共同的家園。
於是,朱肅便於這一年的八月初三日,再次離開了他一手建立的貴陽城與貴陽榷場。此時,貴陽城中生活在此處的各部百姓們,都已知道朱肅這位王爺爲了維護貴州安定、推動貴州發展所做出的努力與貢獻,因此,有許多人自發來爲這位愛民如子的、將他們與其他漢民們一視同仁的周王殿下們送行。朱肅對此十分感動,感慨道:“若我華夏各族能夠萬衆一心,何愁我華夏不興耶?”
而後,辭別了奢香夫人、宋欽及各部百姓,踏上了回到應天府的路。
等朱肅回到應天府時,應天已然是入冬了。入城的這一天,應天城中,飄飛着稀稀疏疏的雪花。雖說這些年來氣候漸冷,南方偶爾也能見到些雪,但應天城的雪終究還是稀少的,故而這一日,朱肅便看到了不少文人墨客,趁着初雪四處踏青巡遊,街上,也有着許許多多稚童,在雪中追逐玩樂的身影。
“殿下,陛下有命,請殿下往謹身殿中見駕。”有內侍畢恭畢敬的在道旁,恭迎朱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