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弟子不必不如師,兒子也不必不如老

府兵制雖然有各種缺點,但是爲什麼到了晚唐甚至北宋,都還有無數人想恢復府兵制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太TM省錢了。

官府完全就是耍流氓。

而之所以此後府兵制一直沒有能夠復辟,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府兵制的經濟基礎不可能恢復了。

很多人在談到府兵制,就強調府兵的“寓兵於農”“兵農合一”優點,認爲其兵源主體是“平時耕種、戰時出征的自耕農”。

我們現在作一道很簡單的算術題:府兵每月服役15天,戰時還要行軍遠征,求:其一年能花多少時間耕地?——答案當然是沒有啦!這就是爲什麼說府兵制的基礎是很強封建性的軍事地主階層。

老朱和劉伯溫總結了府兵制的各種缺點,這才制定瞭如今的衛所制。

府兵不是自備武器嗎?

那好,咱大明的衛所制度,衛所裡統一發放兵器,這兵器一直是公家的,就不存在被私人侵佔的問題。

至於兵器怎麼來。

朱元璋提出了一個比較先進的辦法。

衛所裡的軍戶是沒有自己的私產的,所有田地都是衛所公有的屯田。

田裡的所有產出全都要統一上交給衛所,而這些軍戶則是每個月去衛所領取自己份額的糧食,剩下那些富餘的糧食便可以去換銀子和兵器!

另外不是找不到持續兵源嗎?

老朱直接大手一揮,甭找了。

只要你當兵了,那麼你家世世代代就都是軍戶了,兒子當兵、孫子繼續當兵,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在楊憲看來,事實上衛所制度是完全不利於士兵作戰,必須廢除。

這也是爲什麼大明軍隊的戰鬥力會日趨下滑的重要原因。

如今是因爲有楊憲在,靠着超越這個時代的火器,打起戰來純粹是碾壓,自然看不到其中隱患。

大優順風局的勝利會掩蓋很多問題,只有在均勢、甚至劣勢局纔會真正暴露問題。

要知道創立衛所制度的兩個人,一個是朱標的父皇,一個是楊憲的老師。

因此對於廢除衛所制度,朱標的態度自然是慎之又慎。

朱標擡起頭看着楊憲,深深吸了一口氣:“楊卿說這衛所制度不利於士兵作戰,還請詳細言之。”

楊憲開口道:“陛下制定衛所屯田,意在兵糧自給自足。敢問殿下,若是衛所軍官侵佔軍屯田地、私役軍士耕種,當如何?軍官們隨意徵召衛所軍士給自己幹私活,又當如何?”

朱標皺眉。

他知道楊憲說的是事實,他看過密檔,當初李善長建私宅,大興土木,但是工人不夠,就是找的湯和要的三百兵馬。這三百人等於是純打白工。

身爲軍士本身又要訓練,現在又要幹私活,讓他們本就勞累不堪的身子,變得更加累。

明朝初期還好,大明越到後來,貪官污吏越多,使用衛所軍幹私活的越多。

以至於出現了以下的情況:

明朝平時會在全國各都指揮使司抽調衛所軍進京衛戍,跟京城的京營軍隊一起操練。但是,這些進京的衛所軍往往被京城的王公大臣調走去幹私活,搞得他們勞累不堪。以至於當時山東都指揮使司的將領,不得不賄賂五軍都督府或者兵部的高官,求他們不要調集該都司的衛所進京。

這些衛所軍,平時本來要訓練,要學習排兵佈陣,現在倒好,天天被叫去搬磚,還不給工錢,因爲僅有的一點好處都被各種指揮使、總旗等將領拿走了。

楊憲繼續說道:“這樣造成的後果,便是會出現大量逃兵。現在大明新建,國力強盛,這一點還不明顯,可即便如此,要是臣沒有記錯的話,按照統計至洪武三年十一月,軍士逃亡者也足足有四萬七千九百餘。”

“爲了彌補這些逃兵的空缺,這纔有了“根補”、“勾補”等方法(根補即抓回逃軍,勾補則由其戶中以丁補)。但此舉既擾民,又擾官。亦有軍官藉此貪污,迫害人民,使鄉里間痛苦不堪,而且逃兵有增無減。”

現在問題還小,還能改,如果不加以重視的話,到了以後這個問題就改不掉了。

《明堡宗實錄》中記載了這麼一段話:臣等竊惟,自遣御史清理之後,近三年於茲矣,天下都司衛所發冊坐勾逃故軍士一百二十萬有奇。今所清出十無二三到伍,未幾又有逃故。

明堡宗正統三年,當時擔任兵部侍郎的于謙,正巡撫河南、山西,因爲河南省遭了災荒,于謙便上疏朝廷,請求暫停“清軍御史”(也就是清點全國軍兵的欽差)在全國的活動,讓他們各回原處。

其中提到,這些清軍御史到全國清查各個衛所,發現了一個極其嚴重的問題,最近三年,全國衛所實際上還在崗的軍兵,比朝廷應該有的名額,少了120萬還多。這些兵說是逃跑了或者死亡了。

就算已經清查出來的那些逃兵,一一重新登記造冊,然而,十個裡面也只有兩三個到崗,就算這兩三個,也不客氣,過不了多久又逃了。

可是要知道正統初年,朝廷並未大舉用兵,正統朝大舉對外用兵,是在正統六年,命定西伯蔣貴爲將軍,兵部尚書王驥提督軍務,發兵十五萬徵麓川,也就是用兵西南傣族地區。

很顯然,120萬軍兵,陣亡的或者受傷不治去世的不佔多數,大部分都當逃兵了。

這120萬逃兵,佔了當時明朝全國總兵力的將近三分之一。

但是,明朝朝廷當時並沒有重視這個問題,與其說沒有重視,不如說,是無可奈何,因爲在那個時候這個問題已經很難再改了。

所以,後來明堡宗土木之變的時候,明朝號稱五十萬大軍,實則只有二十幾萬,其他的大概都逃了,名冊上有這個兵,實際上軍中並無此人。

到了嘉靖年間,有些衛所逃亡軍士更是達到在籍軍士70%左右,許多邊地駐軍也只剩下一半。

嘉靖時期邊患嚴重,急需兵力,朝廷沒有辦法只能是在衛所制外,又加了募兵制。募兵不同於衛所軍,不世襲,來去相對自由。但由於募兵制破壞早期衛守制“兵帥分離”的構想,內閣必須將兵權下放於將領,明朝無法完全掌控兵權。歷史上戚家軍,就是其中代表,中央集權逐漸轉變成爲個別軍官所擁有的勢力。

聽了楊憲的分析後,朱標也終於明白了這裡頭的危害,要是放任不管的話,怕是真要動搖國本。

wωω• ttκá n• c○

朱標看着楊憲,臉上露出擔憂的神色,開口道:“那按楊卿看,衛所制度該怎麼改好。”

楊憲既然開了這個頭了,心裡自然有了解決辦法。

“很簡單,核心就只有一條,那就是全面提高軍人待遇!”

爲什麼會有逃兵,自然是因爲這些士兵們過得不好,心裡受委屈了。軍隊改革思路其實和楊憲之前教育改革,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

朱標豁然開朗,開口道:“還請楊卿細說。”

楊憲開口道:“其一便是產權明細,分到各軍戶手頭的軍田,所有權歸朝廷,使用權就徹底交給他們。除了不能買賣外,他們可以自己耕種,也可以安排自己的親屬來耕種,耕種所得朝廷拿走一成,剩下九成全都屬於軍戶自己。”

按照現有規定,屯地的屯軍由於老去或者調遷或者事故等原因不能夠耕種了,必須將軍田交還給朝廷。而且因屯田隸屬官家,糧食徵收數額很高,規定每位屯軍除了留正糧十二石食用外,還需要交納餘糧十二石給所屬衛、所的軍官,作爲俸糧。

由此可見,軍屯是有着很明顯的經濟強制特徵的,剝削很重。

可以說按照原本規定,這些軍士除了自己口糧外,其餘產出那是全都要被朝廷給拿走的。

而現在楊憲留了九成給軍戶。

那上交的二成,等於是租田的費用和稅收的總和。

這樣一來,單論收入的話,軍戶就要比外頭的農戶要高很多。

提高一個職業社會地位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它的經濟地位。

因爲兩者是密切相關的。

以前大明的軍戶就是一羣沒有田產,給自己百戶、千戶的免費長工而已。

“楊卿的方法是好,可這樣一來,朝廷在軍隊上就要額外投入大量的財政。”朱標開口道。

楊憲開口笑道:“能夠花錢解決的事情,都不是事情。還有殿下不會真的以爲,憑藉衛所制度,靠着這些軍田,就真的能一直養活大明的軍隊了吧。”

老朱最得意的“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這件事,終究只是一種理想。

即便是後世,世界各國軍費佔GDP的平均比例也在2%以上。(我國23年是1.32%)

別看2%小,要知道GDP可不是國家的財政收入,而是這個國家國民一年內勞動創造的財富總和,其中包括商品和勞務。

楊憲接着開口說道:“如今全國各地衛所,確實都有不少田產,可過個幾十年之後呢?”

“一個軍戶生了五六個兒子,等他們長大了,難道你還指望他們能吃一個人的飯嗎,是不是要繼續分軍田。”

“只要軍戶的人口數量增長的夠快,就可以達成撐爆衛所制度所需要的人口極限。”

“如果不繼續分軍田,那些百戶、千戶們到最後,是不是就只能去喝下面那些軍戶的血了?”

“因此指望不花錢養軍隊,不現實。至於說如果軍隊缺糧的話,很好解決,朝廷出錢再從那些軍戶手中把多餘的糧食買回來就行了”

聽了楊憲的話,朱標眉頭皺更深了,他開口問道:“可即便如此,可軍田的總數量還是沒有變,因此楊卿所說的,當軍戶人口數量增到一定程度時,將會撐爆此衛所制度所需人口極限的這一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楊憲笑着點了點頭,開口道:“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有很多,首先臣問一句殿下,我就是說,有沒有一種可能,有一些軍戶,他們的下一代不想當兵呢。”

“這個自然。”朱標開口回道。

除非是真的吃不起飯了,不然誰願意幹這種把腦袋別在褲腰帶的活計。

這點所有人都知道,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朱元璋和劉伯溫才搞出了如今的戶籍制度,用來解決兵源問題。

楊憲的話把朱標徹底搞胡塗了。

楊憲開口道:“殿下,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確定一點,那就是大明究竟需要多少士兵。只要確定了這一點,然後就想辦法把士兵數量維持在這個承受區間之內即可。”

在楊憲看來,隨着大明科技漸次走高,士兵貴在精,而不在多。

朱標開始有些聽明白楊憲想說的了,也就是說,軍戶後代不必要強制他一定當兵。

將大明士兵數量維持在一定區間內,這樣一來也不會拖垮朝廷的財政。

可對此朱標還是有些擔心,開口道:“楊卿,如果這個口子一開,會不會出現大量軍戶後代不想當兵的情況,這樣一來,朝廷兵源將會成爲一個大問題。”

“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楊憲輕輕搖了搖頭,笑道。“只要士兵軍人的待遇夠高,又何愁沒人願意當兵。”

“殿下的目光可以看得更遠一點,到時候完全可以將徵兵範圍擴大到全國。”

朱標開口問道:“楊卿是打算採用募兵制?”

按楊憲所說的,徵兵範圍擴大到全國的話,就是募兵制。

而對於募兵制,朱標心裡多少還是有些沒底的。

這其中最爲主要的事就是“慫宋”的前車之鑑。

當然募兵制也有過輝煌的時候。

募兵制起源於吳起變法,而募兵制的巔峰,就是那名震天下的魏武卒!

其中最亮眼的戰績,就是五萬魏武卒把五十萬秦軍給暴揍了一頓。

但是當時荀子就發現了魏武卒最爲致命的弱點,就是魏武卒選拔的條件過於嚴苛。

選拔選拔,你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從一羣人裡頭選出來一羣超人的。

因此只會有一時的魏武卒,不會有永世的魏武卒。

159.第159章 本宮就在這,聽說你有話要說?第305章 聰明的胡惟庸(4k)第370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第308章 開啓認父模式(4k)289.第286章 狗東西,你們也配說儒學?!(158.第158章 我說是就是第332章 義務兵與志願兵(4k)165.第165章 用距離換力279.第277章 黃桃罐頭(4k)152.第152章 認命,卻不服命第336章 或許,我是說或許(4k)262.第260章 劉老伯,你的學生有大出息啊303.第298章 三月滅國(4k)223.第222章 開海283.第280章 徐達的震撼(4k)264.第262章 讓劉伯溫父子回家養豬第314章 像你這樣的人才,揚州大學有多少?第27章 明記甜品鋪第122章 被算計的李善長(第三更)222.第221章 從未聽過如此無理的要求第310章 西部大基建(4k)175.第175章 勳貴們的掙扎274.第272章 倭人治倭第60章 君子如玉278.第276章 揚州烤鴨(4k)第29章 稻香粥第44章 腹黑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第5章 高高在上的人,無法注意到低到土裡的第316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下)第343章 一日爲師(4k)第66章 新的可能第105章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第59章 只要是有關百姓的事,沒有小事第68章 你懂什麼叫墨菲定律嗎第50章 鬼才藍玉228.第227章 星辰大海241.第239章 滿載而歸!第348章 缺錢?找老楊啊!(4k)159.第159章 本宮就在這,聽說你有話要說?第101章 幹得好啊第95章 老伯,咱們本家啊第23章 天字第一號勳貴第68章 你懂什麼叫墨菲定律嗎186.第186章 大捷!(4k)237.第235章 十八路“諸侯”第322章 貪官奸,清官要比貪官更奸!(4k)256.第254章 全球第一紡織廠第96章 拉着當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第137章 縮影第323章 等船來,等花開(4k)第100章 這是什麼神仙日子?第11章 藍玉,你出息了啊176.第176章 朱棣的遠見第26章 十三粒糧食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來要說的這件事,事關第30章 過冬前的準備第362章 科學萌芽,楊帆遠航(4k)第54章 只要能前行一步,那也是前進了第33章 各自滿意第112章 朕有降龍之力?!300.第295章 一場不合時宜的大雨(4k)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187.第187章 若是漠北也丟了,我們還能去哪第361章 天下之色,皆男勝女(4k)250.第248章 壓抑的呂氏(第三更,求月票,第304章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第58章 楊憲的三五計劃194.第194章 放眼看世界(4k)208.第207章 碰撞出了成功第129章 官民一則 均田均糧263.第261章 介紹一下,這是我的學生291.第288章 這天下到底是我的,還是你儒家299.第294章 外表溫文儒雅,內裡其實是個瘋227.第226章 少女第一次仰望星空197.第197章 救贖之道就在世界地圖之中(4k第116章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157.第157章 壽宴259.第257章 耀眼的太陽209.第208章 莫名就被大儒記恨上了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179.第179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3章 奇貨可居第136章 無垢琉璃珠280.第278章 洪武海戰!(4k)167.第167章 軍器局第一任局長第100章 這是什麼神仙日子?第303章 不僅要撕下你這張老臉,還要放在地260.第258章 開始將手伸向制度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個親王(4k)第340章 天意自古高難問(4k)第68章 你懂什麼叫墨菲定律嗎第115章 這可是免死鐵劵啊!199.第199章 權與錢的初次合作(4k)第313章 不愧是咱的兒子!(4k)第58章 楊憲的三五計劃223.第222章 開海246.第244章 我一生別無所好第47章 心裡苦的人
159.第159章 本宮就在這,聽說你有話要說?第305章 聰明的胡惟庸(4k)第370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第308章 開啓認父模式(4k)289.第286章 狗東西,你們也配說儒學?!(158.第158章 我說是就是第332章 義務兵與志願兵(4k)165.第165章 用距離換力279.第277章 黃桃罐頭(4k)152.第152章 認命,卻不服命第336章 或許,我是說或許(4k)262.第260章 劉老伯,你的學生有大出息啊303.第298章 三月滅國(4k)223.第222章 開海283.第280章 徐達的震撼(4k)264.第262章 讓劉伯溫父子回家養豬第314章 像你這樣的人才,揚州大學有多少?第27章 明記甜品鋪第122章 被算計的李善長(第三更)222.第221章 從未聽過如此無理的要求第310章 西部大基建(4k)175.第175章 勳貴們的掙扎274.第272章 倭人治倭第60章 君子如玉278.第276章 揚州烤鴨(4k)第29章 稻香粥第44章 腹黑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第5章 高高在上的人,無法注意到低到土裡的第316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下)第343章 一日爲師(4k)第66章 新的可能第105章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第59章 只要是有關百姓的事,沒有小事第68章 你懂什麼叫墨菲定律嗎第50章 鬼才藍玉228.第227章 星辰大海241.第239章 滿載而歸!第348章 缺錢?找老楊啊!(4k)159.第159章 本宮就在這,聽說你有話要說?第101章 幹得好啊第95章 老伯,咱們本家啊第23章 天字第一號勳貴第68章 你懂什麼叫墨菲定律嗎186.第186章 大捷!(4k)237.第235章 十八路“諸侯”第322章 貪官奸,清官要比貪官更奸!(4k)256.第254章 全球第一紡織廠第96章 拉着當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第137章 縮影第323章 等船來,等花開(4k)第100章 這是什麼神仙日子?第11章 藍玉,你出息了啊176.第176章 朱棣的遠見第26章 十三粒糧食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來要說的這件事,事關第30章 過冬前的準備第362章 科學萌芽,楊帆遠航(4k)第54章 只要能前行一步,那也是前進了第33章 各自滿意第112章 朕有降龍之力?!300.第295章 一場不合時宜的大雨(4k)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187.第187章 若是漠北也丟了,我們還能去哪第361章 天下之色,皆男勝女(4k)250.第248章 壓抑的呂氏(第三更,求月票,第304章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第58章 楊憲的三五計劃194.第194章 放眼看世界(4k)208.第207章 碰撞出了成功第129章 官民一則 均田均糧263.第261章 介紹一下,這是我的學生291.第288章 這天下到底是我的,還是你儒家299.第294章 外表溫文儒雅,內裡其實是個瘋227.第226章 少女第一次仰望星空197.第197章 救贖之道就在世界地圖之中(4k第116章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157.第157章 壽宴259.第257章 耀眼的太陽209.第208章 莫名就被大儒記恨上了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179.第179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3章 奇貨可居第136章 無垢琉璃珠280.第278章 洪武海戰!(4k)167.第167章 軍器局第一任局長第100章 這是什麼神仙日子?第303章 不僅要撕下你這張老臉,還要放在地260.第258章 開始將手伸向制度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個親王(4k)第340章 天意自古高難問(4k)第68章 你懂什麼叫墨菲定律嗎第115章 這可是免死鐵劵啊!199.第199章 權與錢的初次合作(4k)第313章 不愧是咱的兒子!(4k)第58章 楊憲的三五計劃223.第222章 開海246.第244章 我一生別無所好第47章 心裡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