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和和睦睦

建文四年秋,京師被靖難軍攻破、已經過去了大半年。皇宮西北邊的角落裡,建文朝皇后馬恩慧亦被關了好幾個月。

世人真是容易遺忘掉很多東西啊,哪怕是曾經萬衆矚目母儀天下的皇后,也會被人們轉瞬既忘。記得馬恩慧的人、似乎只有朱棣及其少數心腹了,他們想從馬恩慧嘴裡掏出一些建文父子的消息。

這時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來了。馬恩慧心裡清楚的,高煦幾次見她,無非也是奉了父命、想讓她說出建文父子去了哪裡。

……以前馬恩慧是有點厭惡這個高煦的。高煦名聲不好,好|色、暴戾、狡詐,這樣一個人,初次見面就親她的嘴……不過馬恩慧漸漸知道了,高煦並不是在輕辱她,而是當時她在奉天殿大火濃煙中被嗆得快死了,他在救她的命。彼時馬恩慧本來就要自|焚,而且她貴爲皇后還被輕薄了才活命,並沒有感激高煦的救命之恩;無非內心裡明白他沒有歹意罷了。

後來她感受到,高煦對她這個以前未曾見過的堂嫂、還很敬重。若馬恩慧還是皇后,敬重她的人就太多了,但淪落至斯,連宮女宦官都對她也毫無尊敬之心;只有高煦還把她當皇嫂,這種敬重並不是因爲她的權勢名位。誰願意被人輕賤呢?馬恩慧無法欺騙自己的感受,她心裡開始不再憎惡這個兄弟了。

特別是有一次見面之後,馬恩慧情緒激動說漏了嘴,她說太子(文奎)也是她兒子……言下之意她可能知道建文父子去了哪,只因手心手背都是肉,纔不願意爲了鳳陽的文圭、出賣太子文奎。朱高煦立刻提醒她,如果沒決定招供,絕不要承認自己知道建文父子下落。

從那一次起,馬恩慧竟然在心裡信任高煦了!

這個燕王的嫡子,在推|翻建文朝廷的“靖難之役”中,對他爹忠心耿耿,簡直是朱棣的一把快刀,沒少攻城略地屢立戰功;馬恩慧被燕王一|黨害得家破人亡,變成現在這處境,可以說高煦至少有一半責任。

但是人世間的事兒就是那麼微妙稀奇,馬恩慧在心底裡,就這麼容易地相信這個人了!

……而這一次見面,高煦說他被封了漢王,要去雲南,是專程來道別的。因上次馬恩慧請他、照看一下鳳陽的文圭;所以這回高煦前來,帶來了一縷文圭滿一歲剪下來的頭髮,放在荷包裡。

馬恩慧見到文圭的頭髮,頓時情緒就崩塌了。她哭得很傷心,拼命聞着她親兒子的氣息,非常擔心文圭。

在這一刻,馬恩慧覺得甚麼權勢、地位都不重要了;她感到非常脆弱,只有無盡的孤單、無依無靠的悲哀,以及對親人的想念。

她說,如果沒有削藩,沒有戰爭,大家和和睦睦的該多好啊。說不定作爲親戚,她還能和高煦來往走動。

男人們沉迷的戰爭和瘋狂的爭|權奪利,其實是非常殘忍而無益的東西罷?

高煦對馬恩慧已經很仁至義盡了,他雖然帶着使命來接近她,卻從未逼迫過她;馬恩慧甚至在冷酷的皇宮裡,感受到了高煦的些許溫情。

馬恩慧不是個絕情寡義的人,但她現在已是個幾乎毫無價值的人,能用甚麼來回報高煦?出賣建文父子,那是萬萬不能的,她的長子文奎是無辜的!

馬恩慧終於想到了一件她知道的事,現在說出來也不會再傷及建文和文奎的性命。她便說,我要告訴漢王一個秘密。

她悄悄說道:奉先殿的太祖靈位下,有一條太|祖佈置的地道,可以通京師內城外。

當初建文帝便是從那裡離開了皇宮,而今除了建文帝最親的人,沒有人知道那條地道;建文帝離開後,看到地道的宮人已經在奉天殿被燒|死了。

……

奉先殿內,朱高煦在太|祖靈位前磕了幾個頭,一邊轉頭對着殿門外大喊,一邊去推開太|祖靈位的厚重香案!旁邊的妙錦和王寅都吃驚地看着他。

朱高煦徑直趴在了地上,拿手打了兩下地磚。然而他並未聽到空響的聲音,就好像敲在了實心土地上!

他頓時有點擔心起來!萬一當年馬恩慧騙了他,或是說的事情稍微有點偏差,比如地道不在奉先殿……那朱高煦今天肯定是涼涼了。

在如此關頭,他心裡沒法一點不慌,但總算還沉得住氣。他站了起來,把放油燈的一根銅燈架拿了起來,這種燈架朱高煦見過的,鑄造之後鉚接而成。他把燈架橫放在膝蓋上,用力一掰,把上頭鉚接的地方掰斷了,然後拿着銅杆走回放置太|祖靈位的地方。

朱高煦開始搗鼓着撬地上的那塊磚,但是銅杆不好用,他又找了一隻玉石香爐,輕輕敲打着銅杆頂端。

妙錦似乎看出來了端倪,她急忙去把掛在門裡的燈籠取下來,然後拿燈架上的油燈點裡面的燈芯。

此時大殿外面的人隨時可能進來,時間非常吃緊,朱高煦見狀讚許地向妙錦微微點頭。

好在此時沒有水泥,地磚只是拼鑲在了地面上。朱高煦忙活了一陣,終於撬開了地磚。下面沒有洞口!只有泥土。

他想了片刻,拿手掌在下面的泥土上一按,馬上感覺到了細微的彈性。

“呼!”朱高煦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站了起來,然後對着殿門大喊了一聲,同時一腳往泥地上賣力踩下去!“咔嚓”一聲木頭斷裂的聲音之後,泥土“嘩啦”地往下掉了下去。饒是朱高煦已有準備,身體也一歪,差點摔倒。

他清理了一下洞口,發現洞口很小,剛剛能容納一個人下去;但若是太子高熾那樣一個人,肯定是下不去的。而蓋在上面那塊地磚比洞口略大,地磚邊緣有着力點,所以上面放了沉重的香案也掉不下去。

朱高煦轉頭小聲道:“你們倆先下去!”

妙錦提着燈籠,主動走到了洞口,先拿燈籠一探,然後將燈籠放在地上。她的雙手抓住地面邊緣,人小心翼翼地下去了。片刻後,妙錦站在下面仰起頭小聲道:“下面不|深!”

接着王寅也爬進了洞子。

朱高煦先把地面大致收拾了一下,拿袖子擦掉洞口周圍的泥土。他一邊忙着,一邊與大殿外的金忠喊話對答。

沒一會兒,朱高煦仰躺在地面上,以便伸手把香案先挪過來恢復原位。等他的半身探進了洞口,便大喊了一聲:“你們這幫人,處心積慮害我!”

然後跳下洞子,伸手把外面的那塊地磚拉過來,手掌拖着磚蓋住洞口。他立刻循着黑洞中的燈光,趕了上去。

這地道很小,人根本站不起來,只能佝僂着身子,半蹲着往前走,初時還好,這個姿勢沒多一會兒就會覺得很累。

地道橫面成方形,上下左右都用石板構築,地面很潮|溼。起初的一段路是條往下的斜坡,三人越往前走,意味着越深|入地下。

走了一會兒,朱高煦忽然想到,當年太|祖要建造皇城時,是填湖造的地基。

以前這地方是一片湖泊,叫燕雀湖。太|祖的謀臣劉伯溫是風|水大師,認爲這個燕雀湖正位於鐘山的龍頭,乃金陵風水最好的地方,若是朱家皇室居住在這裡,可以保持至少三百代人興旺;可惜這地方是湖泊,怎麼建造宮室?

這種難題阻止不了太|祖的決心,他建立大明王朝,是準備最少最少要延續一千年的,皇城的風水不好怎麼行?於是太祖發軍戶百姓工匠二十萬人,開始填湖。

太|祖時修建皇城地基,還建造了大量的排水渠,有地面上的陽渠,也有埋在地下的陰渠。

朱高煦現在蹲着走的這條密道,可能就是修建的地下排水渠之一。但這條水渠的作用不在於排水,而是佈置在衆多水渠中的一條密道。或許太|祖爲子孫後代考慮得太多,希望有一天皇宮萬一出事,他的子孫還能走密道跑掉,出去招兵勤王。

不料太|祖的佈局還真用得上,剛駕崩四年時間,孫子就走這條密道跑了。又過了幾年,另一個孫子朱高煦也走這條密道跑了。

三人走了一段下坡路,一腳踩在了積水上,進入了一段又平又直的水渠。周圍的石料上非常潮溼,溼潤的水匯聚成水珠,時不時滴進朱高煦的脖子一滴,冰涼刺|骨。

半蹲着的腿已經開始發酸發|軟,呼吸也不太通暢,感覺很悶很壓|抑。沉默的黑暗之中,瀰漫着他們沉重而深|長的呼吸聲音。

不知走了多久,平坦的道路走到了盡頭,前面的坡變得非常陡,是往上的坡。不過斜坡上居然修了石階,看來這條密道從修建之時起,果然就是給人走的,而不是爲了排水。

朱高煦走到上坡的位置,聽到有細微的流水聲,但是視線不清,看不清地道里的積水正往甚麼地方流。他走上石階,說道:“妙錦,把燈籠給我,我走中間,我的體力好一些。”

妙錦依言把燈籠遞過來,朱高煦也往前挪了一個位置。接着妙錦就開始手腳並用往石階上爬,這時候她應該明白朱高煦說“他體力好一些”的意思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鐘山風雨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會高陽王第四百四十三章 國泰民安第六百一十五章 哪裡見過第六百四十四章 去還是不去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林第六百六十二章 拭目以待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賴自己第五百四十六章 常敗將軍第三百零一章 胖非罪第三百四十八章 母后第二百九十四章 你信我我信你第五百六十三章 重見天日第三百九十二章 決戰天府之國(7)第一百零四章 邂逅第六百八十八章 荒涼第二百三十八章 蛛絲馬跡第五百八十三章 一場兒戲一場夢第八百八十八章 戰鼓不息第七百九十六章 柑橘與翡翠第四百八十二章 炮聲再鳴第六百一十五章 哪裡見過第八百零七章 一心抗敵第八百一十七章 萬世基業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古裝時代第五百一十一章 同心協力第一百三十九章 遙遠的鐘聲第五百四十六章 常敗將軍第七百三十八章 馬後炮第三百二十八章 春雨中的吶喊第五百零六章 嘲諷智慧第四百六十二章 甜美的毒酒第一百八十二章 真的沒笑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戰天府之國(1)第二百九十七章 王者之姿第八百四十八章 有大將之才第四百五十五章 從不猶豫第二百一十一章 阿姑廟第二百六十一章 聖心難測第五百七十三章 柳池之畔第七百六十四章 敵之英豪第五百九十章 全都像真的第七百三十七章 痛快的敵將第三百五十一章 以史爲鑑第三百一十一章 舉國抗敵(4)第三百五十二章 如出一轍第四百三十章 援軍援軍第二百七十五章 錢糧第六百八十五章 殺氣難藏第一章 洪公子第二百八十二章 不知所爲第六十一章 所料不及第二百九十九章 合乎情理第十八章 拒絕第一百九十九章 四季如春第八百一十八章 禮法第七百九十九章 錯在哪裡第一百四十七章 吉時未到第八百七十七章 上幹天怒第七百六十九章 廊蕪幽回第二百四十四章 失望第二百九十八章 很上道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古裝時代第七百五十五章 奇葩的私情第四百六十五章 河邊的氣味第八百零九章 來去如風第四百零四章 宮闈諸嬌第二百八十一章 天朝上邦第二百七十六章 戲子第三百零三章 品茶第三百七十二章 茶翻第五百二十六章 以字憶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決戰天府之國(6)第一百五十二章 熊掌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頭六臂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福之人第六百四十五章 柔儀殿第八百九十七章 清晰抉擇第八百七十六章 如夢如幻第五百六十八章 不準高興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分晝夜第六百六十五章 後浪推前浪第三百章 蕩其國第二百一十一章 阿姑廟第八百零一章 圍獵第四百八十三章 奇恥大辱第四百四十六章 獅子大開口第三百七十七章 討罪伐逆第二百四十六章 有大事將發第二百三十八章 蛛絲馬跡第八百二十五章 小木屋第七百六十二章 火種第七百三十四章 風雲無常第五百五十九章 小動作第三百五十三章 忠義第六百一十章 搶來搶去第六百四十章 不用太較真第二百二十二章 雪恨第九百章 切身利害第八百六十二章 手中的狂躁
第一百五十七章 鐘山風雨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會高陽王第四百四十三章 國泰民安第六百一十五章 哪裡見過第六百四十四章 去還是不去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林第六百六十二章 拭目以待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賴自己第五百四十六章 常敗將軍第三百零一章 胖非罪第三百四十八章 母后第二百九十四章 你信我我信你第五百六十三章 重見天日第三百九十二章 決戰天府之國(7)第一百零四章 邂逅第六百八十八章 荒涼第二百三十八章 蛛絲馬跡第五百八十三章 一場兒戲一場夢第八百八十八章 戰鼓不息第七百九十六章 柑橘與翡翠第四百八十二章 炮聲再鳴第六百一十五章 哪裡見過第八百零七章 一心抗敵第八百一十七章 萬世基業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古裝時代第五百一十一章 同心協力第一百三十九章 遙遠的鐘聲第五百四十六章 常敗將軍第七百三十八章 馬後炮第三百二十八章 春雨中的吶喊第五百零六章 嘲諷智慧第四百六十二章 甜美的毒酒第一百八十二章 真的沒笑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戰天府之國(1)第二百九十七章 王者之姿第八百四十八章 有大將之才第四百五十五章 從不猶豫第二百一十一章 阿姑廟第二百六十一章 聖心難測第五百七十三章 柳池之畔第七百六十四章 敵之英豪第五百九十章 全都像真的第七百三十七章 痛快的敵將第三百五十一章 以史爲鑑第三百一十一章 舉國抗敵(4)第三百五十二章 如出一轍第四百三十章 援軍援軍第二百七十五章 錢糧第六百八十五章 殺氣難藏第一章 洪公子第二百八十二章 不知所爲第六十一章 所料不及第二百九十九章 合乎情理第十八章 拒絕第一百九十九章 四季如春第八百一十八章 禮法第七百九十九章 錯在哪裡第一百四十七章 吉時未到第八百七十七章 上幹天怒第七百六十九章 廊蕪幽回第二百四十四章 失望第二百九十八章 很上道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古裝時代第七百五十五章 奇葩的私情第四百六十五章 河邊的氣味第八百零九章 來去如風第四百零四章 宮闈諸嬌第二百八十一章 天朝上邦第二百七十六章 戲子第三百零三章 品茶第三百七十二章 茶翻第五百二十六章 以字憶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決戰天府之國(6)第一百五十二章 熊掌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頭六臂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福之人第六百四十五章 柔儀殿第八百九十七章 清晰抉擇第八百七十六章 如夢如幻第五百六十八章 不準高興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分晝夜第六百六十五章 後浪推前浪第三百章 蕩其國第二百一十一章 阿姑廟第八百零一章 圍獵第四百八十三章 奇恥大辱第四百四十六章 獅子大開口第三百七十七章 討罪伐逆第二百四十六章 有大事將發第二百三十八章 蛛絲馬跡第八百二十五章 小木屋第七百六十二章 火種第七百三十四章 風雲無常第五百五十九章 小動作第三百五十三章 忠義第六百一十章 搶來搶去第六百四十章 不用太較真第二百二十二章 雪恨第九百章 切身利害第八百六十二章 手中的狂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