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錦緞的故事

沐假是朝廷上下的尋常假期,大概每十天休息一天。意思是官吏們注意形象,所以隔陣子要花一天時間沐浴更衣;然而洗澡是不需要洗一整天的,沐假只不過是說辭比較文雅而已。

朱高煦也沒上值,出宮去了秦淮河邊的沈家梨園。

這回負責戒備的人不是張盛,而是杜二郎。杜二郎是個戲迷,經常去梨園聽戲,對那種地方十分熟悉。接待朱高煦的人是沈徐氏本人,據說她平時不常來這裡,因爲沈徐兩家的生意遠遠不止一個梨園。

今日的戲院酒樓十分熱鬧,京師有大量官吏士人,恰逢假日、正是結交遊玩的時候。

朱高煦聽說李樓先今日不上臺,便沒去戲院,與沈徐氏一起到了臨秦淮河的雅間裡。

沈徐氏穿着深青色的綢緞寬鬆長袍,衣裳風格,就像一個上了年紀的地主貴婦。不過她生得是弱骨豐肌,肌膚白淨,邊幅又修飾得十分精緻,如此打扮倒也別有一番風情,彷彿將她的豔美收斂了。又或許是婦人的容貌、並非穿衣所能影響。

沈徐氏說道:“而今李樓先的名號,可不像在昆明城那般響亮了。沐假這樣的好日子,梨園掌櫃不會安排她上臺,要留給更紅的人露面。”

朱高煦點頭隨口道:“京師市面更大,各行都是臥虎藏龍。”

沈徐氏微笑道:“倒不是李樓先唱得沒別家好,她年紀漸大,姿色衰弱。技藝自是重要,可姿色也不能少。聖上若是喜歡她唱曲,妾身叫她來陪侍着,專門給聖上唱。”

朱高煦道:“罷了,不必那麼麻煩。”

沈徐氏聽罷說道:“反正她今天也沒事可做,妾身一會兒就叫她過來。”

就在這時,房門響起了“篤篤篤”的聲音,沈徐氏起身開門,見是杜二郎。倆人相互見禮之後,沈徐氏走出房門,吩咐了走廊上的另一個人。杜二郎進門,上前說道:“聖上,微臣瞧見了夏尚書。”

剛剛返回雅間的沈徐氏,開口道:“我們的人竟然沒認出來。”

朱高煦道:“真是巧。不過無須理會夏部堂,他若是瞧見了你,打聲招呼便行,也不用告訴他朕也在這裡。”

杜二郎抱拳道:“臣領命。”

朱高煦轉頭對沈徐氏道:“沈夫人這裡就像私人會-所、便是私交的地方。我與夏部堂沒有到私交情誼的地步,在這等地方見面,反而彼此都尷尬,不如不見。”

沈徐氏附和了一聲。

朱高煦又問道:“沐晟如今也住在京師,他還到這裡來嗎?”

沈徐氏轉頭輕輕搖了一下,道:“圖甚麼?”

“有道理。”朱高煦若有所思道。

這時他伸手進懷裡,掏出了幾張紙來,說道:“今日來訪,我倒真是有些正事。”

沈徐氏放下手裡的茶壺,接了過去,翻看着問道:“何物?”

“標準。”朱高煦想了想,又解釋道,“工坊製品,需要一套嚴謹統一的標準,咱們先制定出來,以後國內、外藩所有的工坊都只能用咱們的規矩。先從計量開始。”

沈徐氏掌握的產業,一般稱作沈徐商幫。看起來只是個民間商幫,實際上裡面有勳貴(姚芳家)、皇室的份額;而沈家、徐家各掌櫃的份額之外,沈徐氏自己掌握的大量份額,繼承人是莊嬪沈寶妍,將來也會變成皇室的財產。

所以在朱高煦眼裡,沈徐商幫不是官辦,卻也是朝廷工商業的組成部分。朱家會慢慢吃掉沈徐氏的產業,但吃相顯然比當年對付沈萬三、徐富九要溫和多了。

朱高煦挪了一個位置,從對面走到了沈徐氏旁邊的椅子上落座。沈徐氏側目看了他一眼,便默許了。

他靠近沈徐氏,指着上面的符號道:“這是印度數字(阿拉伯),用來記賬目、表格,會比漢字要直觀簡潔一些。總計可以用漢字,以增加塗改難度。

這裡有個公式,設定水的密度爲單位計量;便是‘每立方尺’體積的水,重量是一斤。每立方尺水的容積爲一升。

以前的尺寸差別很多,營造、量地、裁衣的尺寸都不一樣,各地也有差別。不過守禦司南署鐵廠,已經在尺寸上進行了統一,以後咱們都用鐵廠的尺寸,以十進制的寸、尺、丈爲準。

原先的稱量便更復雜了,而且是十六進制,同樣是各地都有差別。斤、兩、錢、分的重量,應改爲十進制,能夠在工坊體系的計量內更加精準統一。”

就在這時,李樓先敲門進來了。她上前叩拜行禮,朱高煦便做了個扶的動作,叫她免禮。只見李樓先果然比在雲南時、衰老了一些,她臉上有脂粉濃妝,但脖頸上的肌膚確實失去了光澤、細紋很明顯。朱高煦覺得李樓先也是個可憐人,幸好沈徐氏待她還算有人情味,並未拋棄她。

沈徐氏收了稿紙,說道:“聖上要妾身怎麼做,妾身自當遵照。”

李樓先見二人還在說話,便知趣地坐到了旁邊,動手沏茶。

沈徐氏又道:“妾身與兩家宗親議事時,也說起了聖上、有別於以往的皇帝,大夥兒都不太相信呢,皇帝怎麼會扶持商人?”

朱高煦靈光一閃,說道:“我想起了一個笑話。從前有個皇帝,如廁後用錦緞來擦……”

沈徐氏頓時露出了尷尬的笑意。而正在動手的李樓先臉上抹了太多脂粉、看不到臉色,她卻也忍不住悄悄瞧了朱高煦一眼。

朱高煦沒管她們,接着說道:“後來皇帝覺得應該簡樸節約,下旨取消了此項用度。豈料,反而引起了許多人不滿。織錦的女工說、她們沒有了工錢,種桑養蠶的農戶說、蠶繭積壓了很多,一年白忙活了。”

沈徐氏的目光流轉,接着眼簾微微垂下,她想了一會兒,開口道:“恕妾身直言。如果繼續做錦緞拿來……也沒有人得到好處呀。織女、農戶得到的錢,都是縣官從別處收來的稅賦,還要被截留一部分。假如百姓原先有十文可以買東西;十文錢沒有了,侄女和農戶卻只能花銷五文錢。如此一來,縣裡做買賣的商人,東西更不好售賣,商稅也交得少了。”

朱高煦點頭道:“有道理,夫人好見識。”

沈徐氏微笑道:“聖上也挺會講故事,難怪還能與寧王一道,爲淑妃寫戲本呢。”

“過獎過獎。”朱高煦笑道。他接着不動聲色道,“那咱們改一改故事。如廁愛用錦緞的皇帝,是別國的皇帝;而那個國家,卻無法自己製作錦緞,要從咱們國家購買。”

沈徐氏道:“如此對我們便是好事了。”

朱高煦點頭道:“要是這十文錢又是咱們鑄幣廠鑄造,那麼別國爲了買這匹錦緞,需要出售糧食或者別的東西、換取到十文錢。錢幣出廠之後,便在各處走了一遭;結果是我朝市面上多了外藩的一批貨物,同時十文錢流到農戶、織女、縣衙中,大家的日子都好過了。”

沈徐氏輕聲道:“聖上所言極是。”

朱高煦接着說道:“如果沒有貿易,織女、農戶生產的錦緞無用,得不到好處,以後他們還會去幹活嗎?

歷朝歷代的君臣,重農抑商,有另外一套想法。咱們先不管別的原因,只從治國上想,那些人是爲了保護種糧的人口數量、提高糧食產量,反過去再促進人口增長;而商人貿易本身不生產糧食與用度,所以無用。但是這套想法有漏洞,上位者忽略了百姓勞作的積極性。”

他頓了頓又道:“據說夏商周時期,大量庶民是奴隸,君臣們強制奴隸勞作,能簡單地把剩餘的糧食財貨全部拿走。

結果到了戰國時期,有的諸侯讓奴隸變成庶民,庶民收穫的糧食、除了糧稅之外可以保留;庶民種的越多,得到的越多。如此諸侯們發現,自家反而得到了更多的糧食財貨,乃因庶民更願意生產糧食了。”

沈徐氏聽得津津有味,她可能覺得很新鮮。

朱高煦見狀,接着說道:“而工商貿易興盛之後,便更厲害了,不僅可以刺激國內生產,還找到了從別國獲取實利的方法。否則侵-佔別國幾乎沒有意義,永樂年間朝廷進佔安南國,結果是常年虧損;也看不到獲利的可能,朝野、國內外怨聲載道。因爲在安南國建立郡縣制度、直接徵收糧賦的法子,設官府駐軍的成本太高,反抗太多了。

而我國先發佔據貿易上風,便能讓官民付出更少的勞作時間,得到更多的財貨,這纔是從根本上、改變百姓艱辛困苦的法子。而甚麼抄沒官僚商賈富戶、分給窮人的辦法,都是飲鴆止渴,只會打擊積極性、抑制後續生產,大夥兒一起陷入更艱難的局面。”

沈徐氏聽罷,柔聲道:“不管聖上的法子是否有效,可您的想法確實與那些食肉者不一樣。人們都顧着怎麼捂緊自己的好處、穩住自家的地位,誰又真正關心庶民的艱難?”

“人之常情罷了。”朱高煦道,“那你相信我的心嗎?”

沈徐氏的臉微微一紅,輕輕點頭不語。朱高煦摩挲着自己額頭,頓時有些困惑,然後才醒悟過來。

第八百二十八章 輔佐之責第三百六十四章 人間際遇第五百零七章 皇恩浩蕩第七百三十五章 尋常人第一百零八章 半個饅頭第二百四十三章 若有所思第六十章 總是被圍第二百四十一章 吐絲成繭第五百八十四章 真理第七百八十九章 朝鮮船第七百零九章 另闢蹊徑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連貫的景象第八百零八章 生死由命第一百七十六章 司禮監第四百七十三章 近在咫尺第十九章 初試中鼓吏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都是生意第四百二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決戰天府之國(9)第三百九十七章 決戰天府之國(12)第七百零三章 愧疚第五百九十六章 即皇帝位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戰天府之國(3)第八百六十一章 錦繡京師第四十八章 春捲第八十七章 禽獸猛虎第六百八十章 征程第二百六十四章 喜事第四百六十八章 哪裡走第一章 洪公子第二百八十九章 陳興旺第六百七十三章 膚淺之物第二百二十九章 臉厚第二百八十二章 不知所爲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能倒一次第三十章 煮熟的鴨子第五百一十四章 小小的河第七百二十七章 海風再起第二百四十章 捷報第七百九十三章 粕屋的小屋第四百零六章 好兄弟第七百七十二章 美人駿馬第一百八十九章 春和第一百一十八章 先鋒第三十章 煮熟的鴨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遙遠的鐘聲第二百零六章 交酉的季節第二百一十六章 不是敵人第六百五十四章 王的憂愁第六百八十九章 尷尬的對視第六百四十三章 妥協第四百二十四章 劉都督的回憶第八百八十一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八百九十八章 繁華盛極常如夢第一百二十九章 嵐(6)第五百一十七章 習慣違令第四百章 靜靜的錦官城第七百五十五章 奇葩的私情第七百一十八章 軟弱第三百三十八章 徹夜不歸第七百五十九章 塗脂抹粉第七百六十一章 小池塘第五百五十二章 第一場雪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連貫的景象第五百二十二章 暫論功過第二十五章 感覺很受傷第七十三章 無恥小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周公成王論第六百二十章 天下縞素第六百五十章 江湖第五百零八章 恨意難平第三百四十章 甕中之鱉第三百七十九章 紅與白第六百六十七章 德感上天第五十一章 這是個奸計第七百五十二章 兩人的秘密第四百二十七章 圍城第九十三章 稍安勿躁第四百七十九章 天降啓示第七百一十七章 殘忍的快意第六百一十九章 是真的嗎第七百九十八章 天工開物第三百三十三章 萬民表第六百七十二章 時貴時賤第三百五十四章 君子慎獨第六百章 有那般重要第四百二十九章 繁華落盡第四百四十一章 謊言第五百零四章 漁翁之利第六百三十八章 真假輕重第七百二十四章 無須畏懼第五百八十一章 光明第八百四十九章 圖上的餅第四百四十七章 開山銃第六百九十一章 晴天霹靂第三百八十三章 不如投我第二百二十七章 惱羞的隱忍第二百九十一章 雲南當江南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肆封賞第四百四十八章 飲鴆止渴
第八百二十八章 輔佐之責第三百六十四章 人間際遇第五百零七章 皇恩浩蕩第七百三十五章 尋常人第一百零八章 半個饅頭第二百四十三章 若有所思第六十章 總是被圍第二百四十一章 吐絲成繭第五百八十四章 真理第七百八十九章 朝鮮船第七百零九章 另闢蹊徑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連貫的景象第八百零八章 生死由命第一百七十六章 司禮監第四百七十三章 近在咫尺第十九章 初試中鼓吏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都是生意第四百二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決戰天府之國(9)第三百九十七章 決戰天府之國(12)第七百零三章 愧疚第五百九十六章 即皇帝位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戰天府之國(3)第八百六十一章 錦繡京師第四十八章 春捲第八十七章 禽獸猛虎第六百八十章 征程第二百六十四章 喜事第四百六十八章 哪裡走第一章 洪公子第二百八十九章 陳興旺第六百七十三章 膚淺之物第二百二十九章 臉厚第二百八十二章 不知所爲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能倒一次第三十章 煮熟的鴨子第五百一十四章 小小的河第七百二十七章 海風再起第二百四十章 捷報第七百九十三章 粕屋的小屋第四百零六章 好兄弟第七百七十二章 美人駿馬第一百八十九章 春和第一百一十八章 先鋒第三十章 煮熟的鴨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遙遠的鐘聲第二百零六章 交酉的季節第二百一十六章 不是敵人第六百五十四章 王的憂愁第六百八十九章 尷尬的對視第六百四十三章 妥協第四百二十四章 劉都督的回憶第八百八十一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八百九十八章 繁華盛極常如夢第一百二十九章 嵐(6)第五百一十七章 習慣違令第四百章 靜靜的錦官城第七百五十五章 奇葩的私情第七百一十八章 軟弱第三百三十八章 徹夜不歸第七百五十九章 塗脂抹粉第七百六十一章 小池塘第五百五十二章 第一場雪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連貫的景象第五百二十二章 暫論功過第二十五章 感覺很受傷第七十三章 無恥小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周公成王論第六百二十章 天下縞素第六百五十章 江湖第五百零八章 恨意難平第三百四十章 甕中之鱉第三百七十九章 紅與白第六百六十七章 德感上天第五十一章 這是個奸計第七百五十二章 兩人的秘密第四百二十七章 圍城第九十三章 稍安勿躁第四百七十九章 天降啓示第七百一十七章 殘忍的快意第六百一十九章 是真的嗎第七百九十八章 天工開物第三百三十三章 萬民表第六百七十二章 時貴時賤第三百五十四章 君子慎獨第六百章 有那般重要第四百二十九章 繁華落盡第四百四十一章 謊言第五百零四章 漁翁之利第六百三十八章 真假輕重第七百二十四章 無須畏懼第五百八十一章 光明第八百四十九章 圖上的餅第四百四十七章 開山銃第六百九十一章 晴天霹靂第三百八十三章 不如投我第二百二十七章 惱羞的隱忍第二百九十一章 雲南當江南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肆封賞第四百四十八章 飲鴆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