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新篇章

第34章 新篇章

送走朱元璋,陳景恪將方纔的事情回憶了一遍,發現沒有什麼紕漏就放下心來。

今天他確實是有意展現自己的能力,目的自然是獲得朱元璋的認同。

太孫伴讀的位置太敏感,現在他的身份還沒有公佈,等大本堂正式開課就瞞不住了。

到時必然會有人找茬。

有了朱元璋、朱標的認可,就不用擔心丟失這個位置。

不過他也深悉‘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以後會繼續藏拙,直到需要展露爪牙的那一天。

時間又過去了五天,陳景恪大多數時間都躲在房間裡。

不是編寫醫書,而是思考具體該給朱雄英講什麼東西。

思考之後,他決定給朱雄英講兩樣東西。

其一講史,其二基礎知識科普。

講的太多太深也沒什麼必要,朱雄英沒時間學,朱元璋也不一定願意讓他學。

況且朱雄英是太孫,不是科研人員也不是文學家,沒必要研究那些東西。

只需要瞭解是怎麼回事兒就足夠了,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做。

有了這個認識,他很快就制定了框架。

這幾天他也沒忘了給馬秀英複診,藥方再次進行了調整。

且經過幾日服用醋酸鈣和阿膠,她腿抽筋的毛病基本被控制住了。

雖然偶爾還是會抽筋兒,但頻率已經很低,且也沒那麼痛苦了。

這種明顯的改變,也讓朱元璋和馬秀英更加相信他的醫術。

之前雖然也相信了陳景恪的診斷,但她本身並沒有太大的感覺。

服藥前和服藥後,也沒有什麼差別。

這難免會讓她心生忐忑,藥有用還是沒用?自己的病是嚴重了還是減輕了?

現在有了對比,她心中的忐忑也就消失了。

但這種變化,也讓她更加的小心,日常完全按照陳景恪的交代去做,不敢大意。

以防自己疏忽導致病情惡化。

病人如此配合自然是好事,但過猶不及。

陳景恪反過來安慰她,不用緊張,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他說的只是一個參考,大差不差就行了。

馬秀英雖然嘴上答應,但依然嚴格按照他的吩咐去做。

陳景恪也就沒有再勸,對方是誰,馬皇后,豈會因爲這點小事給自己搞出心理問題。

就在第五天,陳景恪又去了一次葉府,爲葉雲流做複診。

葉兌的態度非常親切,雖未到大門口迎接,但也迎到了大堂門口。

這已經是很隆重的迎接方式了。

只看他的態度,陳景恪就知道葉雲流的病情有所好轉,心中也鬆了口氣。

有效就好,若是無效,他也束手無策了。

葉雲流的狀況看起來不錯,面色已經和常人差不多,胃口也有所恢復。

就是還有點輕微便秘,不過已經不影響排便。

陳景恪爲其做了一番檢查,得出結論:

再有七天左右即可康復,然後再服藥三天穩固一下就可以了。

葉兌徹底放下心來,再次表示了感謝,並贈給他一本親手書寫的《易經注》做謝禮。

這就相當於是將自己對《易經》的理解,也全部贈送給了陳景恪。

可謂是非常厚重的謝禮了,陳景恪再三推辭纔不得不接下來。

之後三人閒聊了一會兒。

陳景恪得到了兩個消息:

其一,葉雲流身體已經無礙,葉兌也終於有心思做別的事情,這兩日大本堂就可以開課了。

其二,葉雲流也會去大本堂讀書,同去的還有好幾名公卿子弟。

不過這些人只能算是太孫同窗,不算伴讀。 這兩個消息都是意料中的事情,所以他並未感到驚訝。

倒是葉雲流,問了他很多問題。

小朋友對救命恩人既感激又好奇,實在是他的經歷確實挺傳奇的。

陳景恪還是很擅長和小朋友打交道的,沒聊幾句就獲得了葉雲流的好感。

這小子也不知道是大病初癒還是本性就是如此,文文弱弱的。

說話也慢里斯條,書卷氣很重。

和朱雄英剛好相反,那位太孫可是相當活潑的。

聊了一會兒,他就很識趣的起身告辭。

葉兌略微挽留,就讓葉雲流代爲送客。

回到皇宮,陳景恪先是向朱元璋彙報了情況。

朱元璋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讓他不用擔心,大本堂想去就去,沒人會說什麼。

同時還暗示了一句,好好輔佐太孫,不用擔心外面的事情。

陳景恪心下一喜,自己太孫伴讀這個身份,終於穩了。

謝恩之後回到自己的房間,拿出葉兌贈送的《易經注》翻看了幾頁。

確實非常精妙,果然不愧是最拿手的學問。

第二天葉兌入宮謝恩,並和朱元璋說了大本堂開課問題。

等他離開,朱元璋就命人通知所有學員,三日後正式上課。

陳景恪一開始還疑惑爲何要三日後,沒必要這麼拖拖拉拉的吧?

大本堂從決定重開到現在,都過去大半個月了。

難道還要挑選個黃道吉日不成?

兩日後他才知道原因。

六月二十二日,朱元璋在正式奉天殿冊封嫡長孫朱雄英爲皇太孫。

冊封儀式非常隆重,規格完全參照洪武元年朱標的冊封大典。

若非兒子的儀式不好超過父親,規模還要比朱標時期還要大。

就在當天,文武百官齊聚,還有受邀觀禮的各國使節、僧道、耄耋老人等。

奉天殿銅爐丹鼎點燃檀香,煙霧繚繞猶如九天宮闕。

三通鼓聲之後,百官入列。

朱雄英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下,分別參拜了朱元璋和朱標。

這裡其實還有一個步驟,就是參拜三公(丞相)。

只不過朱元璋加強皇權,丞相被廢除了,參拜三公也一應取消。

參拜的過程也非常繁瑣,這裡就不一一細表。

參拜結束,就是接受冊封的詔書、璽印、服飾等物。

這一步結束,就意味着他正式成爲太孫。

接着就是他接受百官朝賀。

先是在京的諸王朝賀,即便是朱元璋的兒子也不能例外,照樣要過來參拜。

諸王之後就是文武百官,再然後是朝廷內外命婦……

陳景恪就是個芝麻官,沒資格參與進來,不過這麼隆重的慶典怎能不參加。

就特意向朱元璋討了一個禮官的身份,穿着禮服站在人羣裡湊人數。

好賴也算是參與了。

一番折騰,儀式終於結束,接着就是賜宴。

陳景恪混了一點吃食,覺得沒意思就離開了。

走在路上他忍不住心生感慨。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終於在皇宮站穩了腳跟。

朱雄英獲封,大本堂開課,意味着他的生活也即將進入新的篇章。

(本章完)

168.第167章 吾死,汝等自爲之。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283章 留聲機第299章 繼續無題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65章 組建海軍第82章 心眼真多啊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107.第107章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第268章 無題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第251章 新的課題131.第131章 猶豫啥,聯姻啊。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第348章 屠殺繼續第58章 唯儒獨尊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82章 心眼真多啊第79章 擴招的緣由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第7章 將計就計第350章 時代的需求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第263章 無名宰相第308章 新書構思177.第176章 異常204.第203章 謀高麗第52章 解決之法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79章 擴招的緣由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第65章 組建海軍第79章 擴招的緣由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第54章 目標,倭國第274章 團隊力量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第20章 聽你爹我的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177.第176章 異常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第42章 愜意的朱標第84章 徐達還朝第271章 進退有據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138.說下加更的事情吧204.第203章 謀高麗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153.第152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第349章 政治是妥協的產物第247章 比武將還激進的文官集團第7章 將計就計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第45章 葬禮?秀場!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154.第153章 這畫面不對啊第318章 洛下學宮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80章 發個單章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161.第160章 皇權不下縣?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57章 實踐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第359章 南洋清除計劃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第1章 揭皇榜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
168.第167章 吾死,汝等自爲之。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283章 留聲機第299章 繼續無題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65章 組建海軍第82章 心眼真多啊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107.第107章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第268章 無題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第251章 新的課題131.第131章 猶豫啥,聯姻啊。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第348章 屠殺繼續第58章 唯儒獨尊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82章 心眼真多啊第79章 擴招的緣由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第7章 將計就計第350章 時代的需求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第263章 無名宰相第308章 新書構思177.第176章 異常204.第203章 謀高麗第52章 解決之法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79章 擴招的緣由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第65章 組建海軍第79章 擴招的緣由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第54章 目標,倭國第274章 團隊力量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第20章 聽你爹我的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177.第176章 異常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第42章 愜意的朱標第84章 徐達還朝第271章 進退有據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138.說下加更的事情吧204.第203章 謀高麗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153.第152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第349章 政治是妥協的產物第247章 比武將還激進的文官集團第7章 將計就計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第45章 葬禮?秀場!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154.第153章 這畫面不對啊第318章 洛下學宮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80章 發個單章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161.第160章 皇權不下縣?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57章 實踐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第359章 南洋清除計劃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第1章 揭皇榜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