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

工廠主們基本上默認了這個事實,十萬兩現銀就算是會首朱舜也拿不出來,找上面粉宋家也是一樣。

宋家掙的銀子確實是最多的,但宋家除了每年給松江府送去大筆銀子,剩下的銀子大部分都拿去賑濟災民了。

再刨去宋家的吃穿用度,每年也剩不了多少銀子了,甚至還不如他們這些工廠主。

黃靖邊多年來的心血成果,註定要毀於一旦了。

工人會館內很快就響起了一聲聲嘆息,黃氏織布廠可是黃靖邊苦熬多年的心血,就這麼沒了着實可惜。

最爲可惜的是,參將黃得功又要回到過去的一窮二白,那些爲了大明的穩固拼命廝殺的軍士們,又會過上以前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貧苦日子了。

工廠主裡身份最高的周員外,張了張嘴,本想說老夫借你一筆銀子,最終也只是嘆息一聲沒有說話。

他倒是可以拿出一二千兩銀子,但對於十萬兩白銀來說,杯水車薪了。

周員外擁有的蒸汽機械數目,在工廠主裡已經是排在前列的了,也只能拿出一二千兩白銀,就算是五十多名工廠主一起湊銀子,能拿出三萬兩現銀就很不錯了。

這可是現銀,工廠主們只要有了現銀,基本上都會拿去採買新式機械,銀生銀,只留下一小部分在手裡。

焦掌櫃擁有的蒸汽機械不多不少,在五十多名工廠主裡處於中等,想到過去需要他仰望的大紡紗廠,就這麼轟然倒塌了。

嘆息很快變成了兔死狐悲,需要他仰望的大紡紗廠說倒就倒了,何況他這樣的小門小戶,心裡瞬間出現了一股極其沒有穩妥感的心慌。

心慌的讓他心口發悶,有些喘不上氣來。

焦掌櫃的呼吸漸漸變的急促,就像是墜入河水裡的溺水者,悲哀道:“黃家從崛起到垮掉不過短短几年時間。”

“咱們好不容易纔創辦了這些家業,不就是爲了傳給兒子。”

“難道就沒有什麼萬無一失的法子,能讓咱們家業一代又一代的傳下去。”

焦掌櫃因爲極度沒有穩妥感,表露的情緒還好一些,沒有過激的表現。

過了一輩子苦日子,好不容易有點盼頭的胡漆匠,本來以爲他這輩子,甚至他子子孫孫都能過上好日子了。

聽說了黃靖邊的事情,當場便崩潰了。

黃靖邊的老爹可是參將,一位大到沒邊的大官,擁有的蒸汽機械又不知道超過了胡漆匠多少。

這樣的一位官宦子弟創辦的大紡紗廠都朝不保夕,何況是沒什麼門路只有一處小布廠的他。

越想越是難受的胡漆匠,已經年近半百的他‘哇’的一聲,嚎啕大哭。

胡漆匠的哭聲瞬間就擊垮了正在崩潰邊緣的其他工廠主們,他們現在的心情和胡漆匠相差無幾,極度的缺乏穩妥感。

曹文耀和宋應升俯視幾乎人人崩潰的工廠主們,露出了一絲擔憂,這對工業派的士氣將會是一個重大打擊。

兩人心裡不禁開始懷疑了,難道真的是東林黨做的手腳。

朱舜和黃宗羲卻是放心了,心裡對於那位曹掌櫃很是感激。

大好人啊。

他們正在發愁怎麼把工廠主們整合成鐵板一塊,曹掌櫃不僅送來了機會,還送佛送到西了。

只要這一次幫助黃靖邊渡過了難關,這些工廠主們哭着喊着也要把銀子存進工人票號了,踹都踹不走。

一個是求着讓工廠主們存銀子都不存,一個是不讓他們存銀子就死給朱舜看。

這其中的反差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曹掌櫃可不就是一個大好人啊。

而此時的曹掌櫃躺在一張藤椅上,悠哉悠哉的喝着小酒,以他細作甲喇的性子不會大張旗鼓的慶祝。

卻不妨礙心情極好的他,小酌幾杯,心裡對東林黨也多了幾分輕視。

不就是一個小小的朱舜,還不是手到擒來,略施小計便奪走了國之重器水泥的秘方。

東林黨爲了一臺小小的朱氏紡紗機,使盡了渾身解數,卻被朱舜坑了一次又一次,真是愧對滿朝君子四字。

曹掌櫃搖了搖頭,喝了一口小酒,捻起一粒茴香豆放進嘴裡,慢慢咀嚼,頗有一絲笑看天下英雄的豪情:“朱舜入吾甕中矣。”

工人會館的修築格局確實像一個甕。

站在工人會館裡的朱舜,遞給了黃宗羲一個眼神,示意他要下場了唱崑劇了,千萬不能錯過這個大好時機,浪費大好人曹掌櫃費盡心血營造的一番美意。

黃宗羲瀟灑一笑,朝着樓下走去。

落在朱舜眼裡卻有些妖麗,朱舜趕緊在心裡唸了一遍只記得隻言片語的各種靜心道經佛經,要不是對於某外來教派不喜,最後都會來上一句阿門。

黃宗羲走到了戲臺上,放在平時,工廠主早就轉過臉去看這位渾身帶着一股灑脫的京城奇才了,今天沒有半點心情。

不過,黃宗羲說的一番話,讓這些崩潰的坐在地上的工廠主們,當即扭過了腦袋,快到差點把脖子給扭了。

“工人票號作爲黃靖邊織布廠的股息東家,永遠會給黃靖邊織布廠提供最後的保障,這件事由工人票號接手了。”

“另外告訴各位一件事,工人票號是一家股息制票號,工業伯佔三成股息,太子佔二成,剩下五成股息由福王世子、桂王世子、唐王等各位宗藩所有。”

工廠主們都不傻,很快從這兩句話裡兩層含意。

永遠提供最後保障。

太子佔二成股息。

工業伯不重要,各位宗藩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子。

太子是誰,是儲君。

儲君是誰,那是大明未來的皇帝。

換一句話說,大明國庫永遠給黃靖邊織布廠提供最後保障。

胡漆匠不知道大明國庫是個什麼光景,他只知道每年都會有大量的課稅進入國庫。

有了國庫提供保障,他家的小紡紗廠想倒都難了,他就可以安安穩穩的過完下半輩子了,小紡紗廠就可以世世代代的傳下去了。

這不就是變相的勳貴老爺嗎?

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寧伯賣的木材第二百八十章 工業之城的規劃第五百九十章 良種公司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是演員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八十四章 施粥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對於孫傳庭的作用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四百一十四章 步兵的戰鬥素養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妖怪?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禎前往洗煤廠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四百五十二章 得意的李魯生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六百零五章 成立各大學院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五百一十一章 打下工業之城的辦法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二百零八章 機械鋸齒打造成功第五百八十七章 高壓蒸汽機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二百四十四章 軍隊編制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四百一十一章 新式火炮對騎兵的衝擊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二百零一章 賣火箭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四百八十六章 搶手的造紙作坊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是演員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二百四十四章 軍隊編制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林黨要壓價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三百七十三章 孫承總的痛快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第四百九十五章 範永斗的慘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
第一百六十三章 產業鏈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寧伯賣的木材第二百八十章 工業之城的規劃第五百九十章 良種公司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是演員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八十四章 施粥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對於孫傳庭的作用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四百一十四章 步兵的戰鬥素養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妖怪?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禎前往洗煤廠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四百五十二章 得意的李魯生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六百零五章 成立各大學院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第三百零五章 眼饞朱舜的皇太極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五百一十一章 打下工業之城的辦法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二百零八章 機械鋸齒打造成功第五百八十七章 高壓蒸汽機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二百四十四章 軍隊編制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四百一十一章 新式火炮對騎兵的衝擊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二百零一章 賣火箭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四百八十六章 搶手的造紙作坊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輩出的陸軍講武堂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是演員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二百四十四章 軍隊編制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林黨要壓價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三百七十三章 孫承總的痛快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第四百九十五章 範永斗的慘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縣治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