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

官僚鄉紳們全都是忍不住笑了,這樣一來不僅再次把老百姓榨乾了,還搶走了工業派的銀子,算是報仇了。

此外還有一個好處,老百姓爲了活命只能賣掉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甚至還要背上債銀。

等到了明年開春,順天府的老百姓爲了能活下去,只能給官僚鄉紳們做牛做馬,重蹈千百年來的窮苦覆轍。

李魯生也是忍不住笑了,這樣他就是東林黨奪回順天府控制權的頭號功臣。

史員外似乎看穿了李魯生的圖謀,沒有笑反而是多看了他幾眼,問道:“柴薪的價錢應該提高多少。”

李魯生爲了這件事已經籌劃很久了,早就有了腹案,慢條斯理的說道:“目前順天府的河柴價錢是一擔三分三釐銀子左右,提高到一錢銀子。”

“落實的價錢是一擔三分銀子,也提高到一錢銀子。”

說到這裡便不說了,李魯生端起汝窯茶杯又開始慢慢品茶,所有官僚鄉紳們奇怪的看了過去。

史員外追問道:“李兄似乎忘了一樣,碳。”

李魯生知道在場的官僚鄉紳們會追問,喝了幾口岕片茶,吊足了官僚鄉紳們的胃口,這才說道:“工業派手裡有不少的煤窯。”

“而且以工業派的秉性,只要咱們提高柴薪的價錢,工業派肯定會大幅度的壓低價錢。”

“碳的價錢是一擔三錢銀子,咱們不僅不可提高價錢,還要在早期壓低價錢,先用一個很低的價錢買光工業派手裡煤炭。”

“這樣整個順天府的柴薪就掌握在咱們手裡了,到那時纔是提高價錢大肆斂財的好時機。”

這句話說完,立即引起了滿堂喝彩。

不管是正在喝茶的官僚鄉紳,還是正在捧着演繹小說偷看的官僚鄉紳,全都是高聲喝彩。

“高!實在是太高了!朱舜有李兄這樣的對手真是他的不幸。”

“李兄當真是王佐之才,咱們手裡都有煤窯,很清楚挑揀那些能夠販賣的煤炭有多費工夫,只要耗光了工業派的儲備,工業派只能眼睜睜的看着碳銀大漲了。”

“哈哈,那我等以後就唯李兄馬首是瞻了。”

李魯生只是撫須笑着,沒有說話,這些官僚鄉紳在京城裡的地位確實很高,那也不過是他邁入朝堂中樞的棋子罷了。

包括讓東林黨棘手的工業派,甚至是被稱作東林災星的工業侯朱舜也只是李魯生手裡的棋子。

如果沒有工業派的棘手,朱舜屢次讓東林黨灰頭土臉,哪有他展現自身才學的機會。

別說是展現自身才學了,就是再一次投靠老宰輔馮銓都不可能,老宰輔馮銓能夠把他重新收入門下,還不是看中了他的城府心計。

李魯生對於這些官僚鄉紳的誇讚很是淡然,甚至有些寡淡無味,但還是認認真真聽完了,並且做出了大笑的表情。

這也是官場上的一種人情世故,別人稱讚了,如果沒有迴應,這是一件很折辱他人面子的事情。

混跡官場最爲忌諱得罪誰了還不知道,誰也不知道得罪的那個人最終會有什麼成就,和哪些人有什麼聯繫。

往往一個不起眼的人,在關鍵時候說上一句話,就能毀了一個官員的仕途。

李魯生作爲一個混跡官場多年,還能成爲四姓家奴而不倒臺的官員,對於官場的各種忌諱早就摸的清清楚楚,知道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

再說了接下來還要利用這些官僚鄉紳,更不能折辱他們的面子了。

李魯生要想立下頭功,必須要做那個牽頭的人,而他終究不是京城人沒有這些官僚鄉紳的根深蒂固。

說的再是天花亂墜,也只是出了一個不錯的點子罷了,要想成爲領頭人只能兩頭誆騙。

李魯生撫須笑着站了起來,起身準備向外走去,這個行爲讓官僚鄉紳們看不懂了。

已經有了方向了,接下來就應該一起商議具體怎麼去做了,李魯生怎麼突然就要走了,難道要放棄成爲牽頭人之一的機會?

以李魯生過去在官場上的行事作風,不是那麼高風亮節的人。

李魯生突然又說了一句:“只是我等這些人,還做不到萬無一失,恩師已經把這件事全權交給了在下。”

“接下來就要去挨個拜訪東林黨的權貴們了,給他們遞個口信,封了北直隸所有的山林,不允許老百姓進去砍柴。”

官僚鄉紳們聽到一句老宰輔馮銓把這件事全權交給李魯生,心中一驚,沒想到這個李魯生在老宰輔馮銓心中的地位這麼的高。

他們不知道的是,老宰輔馮銓還不知道這件事,更別提全權交給李魯生了。

但他們根本接觸不到老宰輔馮銓,無法求證這件事的真假,這便是李魯生敢於肆無忌憚誆騙官僚鄉紳們的原因。

官僚鄉紳們紛紛站了起來,爲了瓜分這其中利益,開始表態了。

“勞煩李兄給老宰輔帶個話,就說我等一定全力支持李兄。”

“不知李兄明日是否有空,老夫聽說李兄手裡有一塊上好的端硯,想去觀摩。”

“李兄後天能夠賞光來本官的府邸,本官要與李兄把酒言歡。”

李魯生一一回應完這些官僚鄉紳,可以放心的回去了,回到老宰輔馮銓那裡,告訴老宰輔官僚鄉紳們推舉他李魯生當個牽頭人。

一直沒有說話的史員外突然說了一句:“李兄,這樣可是會害死不少老百姓。”

李魯生沒有回答史員外的問話,轉身離開了這裡,心裡卻暗暗記住了史員外,找個機會一定要整死這個拆臺的史員外。

別說是吏部侍郎的同宗了,就是吏部尚書的同宗,李魯生也有的是計策整死這個史員外,讓他家破人亡。

要麼不針對,只要針對了,就像針對朱舜一樣,一定要斬草除根的不留後患。

至於史員外所說的害死很多百姓,李魯生半點也不再乎。

老百姓死的再多,與他李魯生何干。

誰讓他們那麼窮,手裡要是有銀子不就不會死了。

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林黨要壓價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四章 線膛槍的連鎖反應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一百五十一章 燒水泥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三百零一章 工業之城的防禦問題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四百零九章 火器和冷兵器開始碰撞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二百九十五章 福王世子去工業之城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林黨賣棉花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三邊基建分局第二百九十九章 炮表轟擊和蘭艦隊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決旋轉運動的辦法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五百三十一章 權貴們的反應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機械局的收益情況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決腐敗問題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實驗室的狼性文化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第一百二十七章 紐可門汽缸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組織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四百九十八章 歡騰的京城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631.第627章 蓄熱室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五百六十二章 太子和顧炎武的反應第十六章 衙蠹第五十六章 女真公敵,朱舜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稅法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六十七章 火器局的小人物們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實驗室出事故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二百八十章 工業之城的規劃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門的整合機會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四百八十四章 冊封三順王的目的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騷動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體系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義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騷動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七十章 世界級天才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決旋轉運動的辦法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紙廠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
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林黨要壓價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三十九章 西洋禮服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四章 線膛槍的連鎖反應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一百五十一章 燒水泥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三百零一章 工業之城的防禦問題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四百零九章 火器和冷兵器開始碰撞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二百九十五章 福王世子去工業之城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林黨賣棉花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三邊基建分局第二百九十九章 炮表轟擊和蘭艦隊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決旋轉運動的辦法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五百三十一章 權貴們的反應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機械局的收益情況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決腐敗問題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三百二十七章 冶金實驗室的狼性文化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第一百二十七章 紐可門汽缸第五百三十八章 撿漏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組織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四百九十八章 歡騰的京城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631.第627章 蓄熱室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四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要提高柴薪價格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五百六十二章 太子和顧炎武的反應第十六章 衙蠹第五十六章 女真公敵,朱舜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稅法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一百七十七章 紡織協會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六十七章 火器局的小人物們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第三百零二章 硫酸實驗室出事故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二百八十章 工業之城的規劃第三百四十三章 送上門的整合機會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四百八十四章 冊封三順王的目的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騷動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三百九十六章 孫傳庭的求援信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體系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義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騷動第五十二章 拆走水利紡紗機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七十章 世界級天才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決旋轉運動的辦法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紙廠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