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

朱元璋的到來,讓張希孟吃了一驚。

前面李善長就提到過,朱元璋在鞏固了洪都防衛,又拿下了撫州之後,就已經打算返回了。

可問題是老朱直接來到了長興,還是讓張希孟頗爲意外。

“咱是從歙縣取道過來的,兵馬暫時交給了徐達和楓林先生統領,不會出什麼事。”朱元璋沒有先回金陵,而是聽說張希孟來了長興,就急匆匆趕來。連老婆孩子都扔在了應天,這份關心也是沒誰了。

“先生,你跟咱說,那個叫尤方的刺客,他的背後就是那個王家?沒有別人?”朱元璋在趕來的路上,已經反覆在腦子裡過了不下十遍。

竊書,下藥,然後就抓到了尤方,順着他就抓出了王家的勢力,然後就牽連到了張士誠。。

順得有點讓人懷疑。

張希孟見老朱如此敏銳,已經想到了這些,也就實話實話了,“主公,我也想過,或許問題就出在那幾個和尚身上。”

朱元璋略沉吟,隨後一拍大腿,長嘆道:“先生算是說到了要害。寺廟受八方供奉,專門結交權貴,又怎麼會只聽王家的。而那個王家敢打咱們的主意,甚至還弄出了毒藥,他急着行刺,怎麼都顯得有些倉促,不合常理。”

老朱眼神閃爍,目光犀利, 他冷笑道:“如果咱沒猜錯, 應該有其他人摻和其中,看他們的架勢,也是想挑起咱們跟張士誠的戰端,好漁翁得利。”

朱元璋這番分析, 頗爲有理。足見他對張希孟這事的上心, 按照道理,既然把人都安插到了張希孟身邊, 可以從張希孟這裡竊取書稿, 又怎麼會隨便浪費了,應該利用他得到更多的消息纔是。

或者說只是暗殺張希孟有什麼意思, 如果能等到朱元璋上門,一起全部弄死, 那該多好啊!

總而言之, 眼下的選擇, 不是最理想的。

難道是對方腦筋不夠用嗎?

或許是吧,不過還有另外的可能, 那就是作爲生意人的王珏, 沒法完全控制住他的手下, 另外還有人在興風作浪,暗中推波助瀾。

那這人又是誰呢?

張希孟又想到了韓秀孃的案子, 一件小事,層層甩鍋, 差點讓李善長翻車,沒準就是太多人想讓自己死,所以纔會弄出這事情來。

“主公明鑑,應該徹查!”

朱元璋點了點頭, 卻又道:“光是徹查, 只怕還不夠。張先生,過去的咱們, 還是太客氣了。有些人的心是怎麼都捂不熱的,指望着他們回心轉意,幡然醒悟,那是癡心妄想。你和李相是咱的左右手, 都險些吃虧, 如果再不徹底整頓,咱只怕會出大事。到了那時候,一切都晚了。”

朱元璋的語氣格外堅決,可以說是殺氣騰騰, 這位殺人的大行家,終於忍不住出手了。

不管是張希孟,還是李善長,都太老實,太懦弱了。

張希孟把道理講得明明白白,一到下手的時候,就軟弱無力。李善長也是徒有其表,瞻前顧後。

“張先生,你的那幾篇文章,已經把道理說得清楚明白,一個韓秀孃的小案子,一個刺殺你的大案子,這還不明白嗎?士紳豪強,元廷的官吏,還有一些豪商巨賈,甚至是寺廟僧人……這些人都靠着元廷作威作福,纔有今天。咱們不願意縱容他們,這幫人就跟被刨了祖墳似的,不惜手段,或明或暗,跟着咱們對着幹。過去咱們說得太多了,該到了真正落實的時候了,有些賬,不能拖了。”

張希孟嘴巴微張,似乎想說什麼,但是到底沒有說出來。朱元璋讓人敬畏的不就是霹靂手段麼!

正是知道自己拍馬也趕不上朱元璋,張希孟才心甘情願,充當輔助的角色。事已至此,他把道理講清楚了,局也布好了,還有什麼好阻止的。

“主公,臣鼎力支持……只是臣覺得,還是不要殃及太多家人就好。”

朱元璋忍不住大笑,“咱知道了,先生放心就是,石抹宜孫那個畜生,他的女兒不還養着嗎!咱心裡有數。”

這一次張希孟完全站在了旁觀者的立場上,來觀察老朱出手。

朱元璋也沒有依靠張希孟,而是調動了耿炳文的兵馬。

朱元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廢除原來的最高田租令,下令按照均田大綱授田……這道命令下去,立時長興等地就炸開了。

原來朱家軍一直在講均田,但是這個均田也是有階段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長興位於太湖西岸,要防備張士誠,屬於前線,按照規劃,這裡暫時不進行均田,主要施行的是最高田租令。

也就是田租不能超過三成五,要知道在江南地區,田租過半,比比皆是,甚至七八成的也有,辛苦一年下來,收穫幾乎都要交給地主,這還不算,朝廷的苛捐雜稅,也會落到他們的頭上。

一頭牛剝了兩層皮,簡直苦不堪言。

朱家軍到了之後,下令限制田租,廢除苛捐雜稅,老百姓無不歡欣鼓舞,齊聲讚歎。

同樣施行類似政策的,還包括宜興、常州、諸暨等地。

基本上凡是靠近敵方地盤的所在,張希孟都主張求穩。他都這個態度,那就更不要說李善長了,自然樂得歲月靜好,相安無事。

昔日的朱家軍地盤,大致能分成三個層次,最核心的就是淮西老家,那是均田最徹底,也是最支持朱元璋的地方。

其次就是渡江之後,銅陵、太平、金陵等地,這些地方也基本上完成了授田。雖然還保留了相當數量的富裕農戶,但也極爲擁護朱家軍。

再往外,就是諸如長興、宜興等前線,還有諸如洪都,撫州等剛剛拿到手的地盤,還沒有來得及均田。

這也不奇怪,誰也沒法一蹴而就,一口氣吃個胖子。

但是面對舊勢力的反撲,朱元璋不想繼續拖延下去了,不給你們點厲害瞧瞧,真當咱是心慈手軟的菩薩?

敢對張先生下手,咱還能饒了你們?

朱元璋在命令下達之後,就要求長興衙門立刻落實,現在就清丈田畝,給百姓授田。

面對朱元璋的命令,長興州衙門毅然選擇了鴿子的戰術。

遇到命令,就敷衍搪塞,把頭埋進案牘中間,讓你拿他無可奈何,只能明日復明日,明日不了了之。

衙門這邊,不動如山,大戶那邊,卻是侵略如火。

他們湊了起來,向朱元璋上萬言書,要求暫緩均田,收回成命。

而且爲了增加說服力,他們還找來了幾個佃戶,讓他們也跟在一羣大戶中間,一起上書,說什麼如今家中生活一切都好。

吃得飽,穿得暖,年底還有肉吃。

他們願意給富戶種田,不用擔心存糧,也不用自己繳納田賦,一切都由富戶幫忙,十分省心……

面對這份萬言書,張希孟都直呼好傢伙!

你們這是偷國人嫌棄食物油膩,你們怎麼張得開嘴?

放着到手的土地不要,就是喜歡租種土地,每年定期交田租,這不是扯淡嗎?越是如此,就越證明富戶的實力龐大,都能顛倒黑白,侮辱人的智商了。

張希孟都忍不住想出手了,不過一想到這一場的主角是朱元璋,他就忍了,且看老朱怎麼辦吧?

果然,老朱就再次給長興州衙門下令,詢問他們的看法。

結果衙門裡,六房書吏,有五位都說似乎應該照顧百姓心意,不要強推均田,免得激起大亂……

“耿炳文,你是當初就投靠咱的老人,事到如今,有人把咱當成猴子耍,你說怎麼辦?”

耿炳文立刻道:“請上位吩咐,不管如何,末將手下的弟兄,都準備好了,爲上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咱不要你赴湯蹈火,只要你接管長興州衙門,要你把那些人都抓起來,你做得到嗎?”

耿炳文稍微遲疑,然後就說道:“可以,這幾年末將一直在軍中推動識字,末將部下,能認識一千個字的,超過了五成!”

耿炳文的直屬兵馬又三千多人,五成就是一千多。這個數字的確恐怖,只怕州衙門的讀書人加起來,也沒有十分之一!

“好,咱現在就給你一道命令,放手去做吧!”

“遵命!”

耿炳文昂首闊步,從朱元璋這裡出來,果斷調兵遣將,發起了雷霆一擊……僅僅在三天時間裡,耿炳文就抓捕了二十多家富戶。

連同那幾個被逼着上書的佃戶,都被找了出來。

除此之外,整個長興州衙門,從上到下,一個沒跑,都被扣押起來。

出手決然明快,都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

大傢伙一覺醒來,那些士紳富戶都消失了,衙門裡威風凜凜的大老爺們也都沒了。取而代之的是穿着大紅鴛鴦戰襖的朱家軍士兵。

他們的衣服是那麼鮮豔,彷彿是一團火,把天空都染紅了。

抓人還只是第一步,朱元璋又下了一道命令,要求長興所有村鎮,立刻推選人員,來到州城,每個村子至少要派五人,必須是來自不同人家,過來商議均田的具體策略。

這道命令下達,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哭了,總算到我們的頭上了,說是五個人,可實際上沒有一個村子低於十人,最多的村子甚至有三四十人,大傢伙都用最快的速度,齊聚長興,等候着朱元璋的安排……

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將入相第一人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
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將入相第一人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