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來至朝鮮的戰報

大明在開國之初,洪武朱元璋定下了一個規矩,那就是十五個方外之國不徵,以顯示大明的寬宏,(其實根本原因,也是當時大明打不動了)所以這些不徵之國每年定期向大明朝貢,而爲了更及時的掌握宗主國的動向,拉近與宗主國的關係,這些小國都在大明京師設立會館,常年派官員駐紮,隨時將國內的動向傳回國去,等於是現在的駐華大使,按照級別,也算做是各地駐京辦事處。

這樣,平時這些駐京辦事處人員代表屬國執行一些比如給哪個皇妃賀壽啊,和哪個部門溝通等事情,平時是不求見皇帝的。

但一旦屬國內部出現了緊急事情,他們就立刻請見皇帝,進行溝通。

今天朝鮮使臣急匆匆求見,一定是他們那裡出了大事了,天啓即便是再懶得在朝,也只能再將屁股坐回去,接見這個朝鮮使節,聽聽他有什麼話說。

一聲傳見,好一會朝鮮使節被一個小太監引進來,跪倒在地,按照大明規矩,給天啓三呼舞拜之後,等待天啓垂詢。

天啓有氣無力的開口問到:“愛卿,今日面朝,可有什麼事情嗎?”

這個朝鮮使節再次叩頭,然後啓奏道:“外臣剛剛接了本國國王和議政院的通文,爲毛帥一事,請大皇帝定奪。”

毛文龍?天啓立刻來了精神,這毛文龍突然弄出請功戰報,但真正消息卻全無,這次卻通過朝鮮傳來消息,那得問問。

一提毛文龍,滿朝堂的官員也一起支楞起耳朵,準備聽聽結果,估計是他兵敗逃進朝鮮避難了,應當是搶掠了朝鮮,人家打上門告狀了吧。這下好了,五大罪暫時不能殺,但一個暴虐屬國,破壞邦交的罪就完全可以殺他幾十遍了。

“毛文龍怎麼啦?”天啓就伸長了脖子問到,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看來這個毛文龍敗進朝鮮,肯定是和國內一樣,帶兵搶掠了,這下,可捅了大婁子了。

這個朝鮮使節立刻拿出了一份國內緊急送來的國書,一面遞上一面說道:“毛帥大敗建奴,卻滯留鐵山不去,行文責難小國議政院和國王,這是我們議政院和國王的辯解則子,請大皇帝行寬宏之心,安排毛帥行止。”

一個屬國的使節,在大明華夷心態嚴重的士子官紳眼裡,根本就不算什麼,他們的話大家幾乎就不做數的,但這次卻與衆不同,因爲他說了毛文龍。

葉向高立刻站出來,對着天啓大聲啓奏:“毛文龍敗退入朝,佔據屬國城邑,荼毒屬國百姓,不殺不足以彰顯我大明對屬國的寬厚,不殺,不足以顯示我大明法度威儀。”

他這麼一喊,大家紛紛上前喊打喊殺,朝堂立刻一片混亂。

葉向高轉身對那個還跪在地上的朝鮮使節大聲的道:“您就大膽的說,我大明一定替你做主,毛文龍如此恣意妄爲,我必奏請萬歲,殺之以正視聽。”說的那說義正詞嚴,那表情那是大義凜然。

被首輔如此垂詢,朝鮮信使感覺到無比榮幸,不過也無比糊塗,於是就仰着臉,很是納悶的問到:“毛帥大勝之後,嚴格約束軍隊難民,沒有和我們當地百姓發生任何不愉快的事情,雖然佔據我鐵山不去反擊建奴,但就憑這就殺了毛帥,是不是有些過啦。”

當時羣臣大怒,真的是對這個使節怒其不爭,紛紛給他鼓氣,要求他當着大明皇帝的面,將毛文龍的種種罪狀一一說出,大家堅決給他做主。

結果這時候魏忠賢耳朵尖,總算聽明白了什麼,於是湊在煩不勝煩的天啓耳邊小聲提醒:“萬歲,這個朝鮮信使似乎是說,毛文龍大勝,佔據鐵山不走。”

天啓猛的一愣:“毛文龍大勝?真的是這麼說的嗎?”

因爲這個傢伙一提毛文龍,大家就和打了雞血一樣,吵吵的大殿比菜市場還菜市場,也沒太聽清楚,於是就疑惑的左右觀望。

正這時候,一個特別響亮,帶着哭音的聲音在大殿上炸雷一樣的響起:“臣恭喜萬歲,賀喜萬歲,毛文龍大捷啊——”

就這一嗓子,絕對高八度,絕對有穿金裂石的效果,在這亂哄哄的大殿上,就好像平地起了一聲驚雷,當時震的羣臣是目瞪口呆。

好半天大家才緩過味來,毛文龍大捷?開玩笑呢吧,癔症了吧,這誰啊。仔細看去,卻是老淚衆橫的沈光柞趴在地上,一面嚎啕大哭一面大聲疾呼。

這時候天啓纔有機會插話,對着那個朝鮮信使大聲的質問:“毛文龍怎麼樣了,怎麼就大勝啦,快說,快說。”

朝鮮信使才左右看了再看,雖然感覺今日的朝堂氣氛比較詭異,但也不是自己這個小臣能問的,朝上磕頭,小心謹慎的道:“據小國傳來緊急文書通報,毛帥先丟鎮江,退入我國,得我國庇護,在彌川堡避難,但建奴阿敏窮追不捨,繞過我義州,偷襲彌川堡,結果毛帥帶五千鎮江百姓在彌川堡前兩戰,但終因寡不敵衆,退入林畔。”

天啓聽了就泄氣了,這說來說去,還不是連連慘敗?

沈光柞卻聽出了端倪,趕緊催問:“後來呢,後來呢?”這不問不行啊,真要是毛文龍倒了,自己妹妹的獨苗沒了,自己的官也快沒了。

這個信使就很納悶,對着皇帝先問了句:“難道大皇帝沒得到毛帥戰報嗎?”

當時天啓也急了,毛文龍當初深入遼東是自己支持的,也認爲這是對的,現在被羣臣逼迫着要殺毛文龍,第一是打了自己的臉,同時在厚道的天啓來說,絕對是不能做,但又無可奈何的。這下,似乎是有了轉機,當時乾脆不顧體面威儀的站起來,連連敲着桌子大吼:“不要管我們接到沒接到戰報,你就說你們知道的,快快,快說。”

和葉向高不對付的楊漣更是大急,直接上去就是一腳:“你個夯貨,你倒是說啊。”

這個使節這個鬱悶啊,我這不正說的好好的嗎,結果你們這些上國能臣嘴太快了,就不給我說話啊。

於是,在一片驚訝,一片焦急中,這個信使接着敘述自己知道的:“毛帥退入林畔,帶五千百姓難民,行破釜沉舟,先設伏殺整個牛錄,再殺漢軍五百,後親手斬建奴甲勒與敵死戰,逼建奴撤軍。夜行一百五十里設伏鷹嘴崖再殲安費揚古一千五百援軍,逼散五百漢軍。象關一戰,三千毛帥勇士,拒敵四天,殺漢軍不下五千,殺建奴不下三百,火藥爆破玉石俱焚,炸死大金五大理正大臣,鑲藍旗協理副都統安費揚古,讓阿敏剪羽而歸。但毛帥也損失慘重,進入我鐵山休整,但卻不說去處,因此我國國王行文天朝上國,請問大皇帝如何安置毛帥之軍。”

靜,死一樣的靜,這事情的確出乎了包括沈光柞在內所有人的意料之外,這個信使每說一個,大家的心就跟着一變,每說艱險,大家的心就跟着一緊,象山三千勇士玉石俱焚,更是讓所有人的心幾乎從嗓子眼裡跳出來,火藥炸城,玉石俱焚,也讓那些視士兵如草芥的人,也不由得熱血沸騰,眼角含淚。當說陣前炸死大金開國五大臣,五大理政大臣之一的安費揚古,大家簡直如在夢中,恍恍惚惚的,全部進入了難以置信的瘋狂中。

葉向高不顧體面的一把抓住了朝鮮信使:“你是不是在胡說,你說的是不是真的。”

沈光柞這時候也急了,一把推開葉向高,直接衝着使節大聲質問:“你說的是不是真的?”

當然,這兩個是不是真的,卻是兩種立場,兩個心態。

“別吵啦,讓朕問。”天啓在上面大力的敲着桌子代替了本該是御史整肅風紀的職務,大聲的咆哮。

這樣一來,負責這個事情的御史才響起來都忘記很久的自己職責,上來施禮:‘臣彈劾沈光柞君前失儀。”

當時天啓大吼一聲:“滾一邊去,讓朝鮮使節說。”

第423章 瀟灑上京第113章 象關城破第643章 屠殺與救贖第084章 有士加入第847章 壕溝戰術第382章 黔驢技窮第368章 改進辦法第556章 遼西危機第1390章 漢城計劃第031章 改制親兵第786章 大朝會第085章 安撫內部第467章 準備充足第409章 巡撫袁可立第688章 家國事第1266章 清君側的目的第978章 武裝到牙齒的艦隊第1211章 放出老虎第1150章 分贓朝鮮第1368章 縱敵入朝第775章 皇后出馬第252章 一場演習第1055章 朝鮮總督第276章 孫承宗巡邊第997章 第一場海戰第639章 恐怖的營嘯第476章 繼續戰鬥第629章 堅決犯擰第117章 戰爭後遺症第1704章 皇位繼承的改變第672章 對天啓和崇禎的思考第1085章 談判的藝術第068章 驕傲之心第143章 朝堂爭論第1047章 被逼一戰第491章 各自的心思第1265章 暗藏玄機第1337章 攻城第1029章 天下局勢第005章 沒有援軍第968章 大神來到第691章 請求會盟第679章 分贓的三六九等第017章 可以一戰第859章 甘心赴死第673章 馬維忠的建議第484章 越扯越遠第1073章 收編第183章 向袁巡撫討債的手段第1225章 輕鬆的朝堂第926章 先敲一筆第100章 發起攻擊第741章 朝局詭變的原因第203章 野心初現第166章 反攻遼東第261章 主殺熊廷弼第182章 搶佔城牆第161章 一個目標第877章 嫌隙初顯第447章 逼急了皇帝第424章 一趟渾水第1157章 局面嚴峻第478章 滅債主滿門第1198章 藩鎮的養成第025章 瞬息萬變第1249章 一步步退第1173章 草原的風情第1379章 逼營列陣第601章 尋訪戚家軍第1440章 堅定的信念第231章 冰堡破了第1238章 君臣嫌隙生第152章 南逃之路第1441章 12道金牌第731章 錢多無用論第1700章 大明海軍第803章 逼退黨魁第577章 爲誰而戰不重要第668章 下部落的悲哀第452章 費了遼餉第1124章 瘋狂了的日本第1158章 無奈的決定第183章 向袁巡撫討債的手段第1440章 堅定的信念第609章 忽悠 相互忽悠第205章 耐心教導第336章 發難第1212章 歷史的拐點第902章 敲敲竹槓第705章 回京路上第447章 逼急了皇帝第833章 智取董骨寨第233章 悲壯落幕第1152章 岌岌可危第680章 分化瓦解第892章 李永芳的決斷第1179章 再建新城第433章 兩軍對陣第130章 分贓方案第212章 爲大明想出的妙計
第423章 瀟灑上京第113章 象關城破第643章 屠殺與救贖第084章 有士加入第847章 壕溝戰術第382章 黔驢技窮第368章 改進辦法第556章 遼西危機第1390章 漢城計劃第031章 改制親兵第786章 大朝會第085章 安撫內部第467章 準備充足第409章 巡撫袁可立第688章 家國事第1266章 清君側的目的第978章 武裝到牙齒的艦隊第1211章 放出老虎第1150章 分贓朝鮮第1368章 縱敵入朝第775章 皇后出馬第252章 一場演習第1055章 朝鮮總督第276章 孫承宗巡邊第997章 第一場海戰第639章 恐怖的營嘯第476章 繼續戰鬥第629章 堅決犯擰第117章 戰爭後遺症第1704章 皇位繼承的改變第672章 對天啓和崇禎的思考第1085章 談判的藝術第068章 驕傲之心第143章 朝堂爭論第1047章 被逼一戰第491章 各自的心思第1265章 暗藏玄機第1337章 攻城第1029章 天下局勢第005章 沒有援軍第968章 大神來到第691章 請求會盟第679章 分贓的三六九等第017章 可以一戰第859章 甘心赴死第673章 馬維忠的建議第484章 越扯越遠第1073章 收編第183章 向袁巡撫討債的手段第1225章 輕鬆的朝堂第926章 先敲一筆第100章 發起攻擊第741章 朝局詭變的原因第203章 野心初現第166章 反攻遼東第261章 主殺熊廷弼第182章 搶佔城牆第161章 一個目標第877章 嫌隙初顯第447章 逼急了皇帝第424章 一趟渾水第1157章 局面嚴峻第478章 滅債主滿門第1198章 藩鎮的養成第025章 瞬息萬變第1249章 一步步退第1173章 草原的風情第1379章 逼營列陣第601章 尋訪戚家軍第1440章 堅定的信念第231章 冰堡破了第1238章 君臣嫌隙生第152章 南逃之路第1441章 12道金牌第731章 錢多無用論第1700章 大明海軍第803章 逼退黨魁第577章 爲誰而戰不重要第668章 下部落的悲哀第452章 費了遼餉第1124章 瘋狂了的日本第1158章 無奈的決定第183章 向袁巡撫討債的手段第1440章 堅定的信念第609章 忽悠 相互忽悠第205章 耐心教導第336章 發難第1212章 歷史的拐點第902章 敲敲竹槓第705章 回京路上第447章 逼急了皇帝第833章 智取董骨寨第233章 悲壯落幕第1152章 岌岌可危第680章 分化瓦解第892章 李永芳的決斷第1179章 再建新城第433章 兩軍對陣第130章 分贓方案第212章 爲大明想出的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