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藉機發難

這一次於將軍突然間率兵直抵天津衛,一舉擋住了建奴出關的道路,以寡敵衆,以少勝多,愣是拼了死命把建奴大軍給幹掉了,解救了數十萬被建奴裹挾的百姓,這該是多大的功勞呀!

俗話說救人一命如造七級浮屠,於將軍一下救了幾十萬大明百姓,這是多大的功德呀!要是像朝廷說的那樣,他就是一個逆臣賊子,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於孝天難不成當真腦子進水了不成,他放着京師不打,卻偏偏要去死擋着建奴,跟建奴大軍死戰。

他總共不過區區三四萬兵馬,有人沒地方用了不成,要先跟建奴死戰一場,然後才興師作亂不成,吃飽了撐的,還是嫌他手下兵將的命太長,兵太多,養不活這麼多人馬,去先讓建奴消耗一部分。

老百姓也有他們的思維定式,所有人都認爲建奴很厲害,不管是誰,碰上建奴能不敗就算是好漢了,打贏建奴,更是困難重重,就算是於家軍這次戰敗了建奴,估計也損失非常大,可是朝廷愣是顛倒黑白,說人家於將軍是什麼逆臣賊子。

不就是人家沒遵詔令,擅自起兵入京勤王,可是人家這不是也是爲了你大明的天下嗎?現如今人家拼死拼活的把建奴擊敗了,你就該不計前嫌,將功折罪,就算是不賞,起碼也不能罰吧!

可是朝廷卻這邊聽說於家軍把建奴給擊敗了,那邊就直接翻臉,昭告天下說人家是居心叵測,逆臣賊子,這……這……這也太不要臉了吧!

卸磨殺驢都要先把磨給卸下來再說,你倒好,人家這邊剛打贏,你連磨都不卸下來,就要把驢給殺了。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當初大明先祖朱元璋好歹也是在底定天下之後,才火燒慶功樓的,你崇禎這邊人家剛剛把建奴大軍擊敗,直接就跟人家翻臉,這事兒也做的太絕了吧!

於是城中百姓頓時就一片譁然,在人羣中自然有人就吵吵了起來,開始爲於孝天喊冤,撞天屈,叫不平,當初崇禎殺袁崇煥,是因爲他吃人飯不幹人事,當了薊遼總督之後,浪說什麼五年平遼,可是上任不到一年,先把毛文龍毛帥給殺了,接着就把韃子放入了關中,大掠京畿,直逼京師城門之外。

人家滿貴滿大帥領兵和建奴大軍大戰,你袁崇煥帶兵不去打建奴,卻在背後放冷箭,把滿大帥的人馬射死射傷不少,連滿貴滿大帥都身中數箭,險些被當場射死,後來使得滿大帥生生戰死沙場。

所以崇禎殺袁崇煥,是得到了大明上下人等一致的擁護,可以說是大快人心之舉,可是現在這事兒辦的哪兒還是人能辦出來的事兒呀!

於家軍孤軍北上抗擊建奴大軍,到了天津衛不斷的派人請援,請朝廷撥發軍餉兵糧,可是朝廷不發一兵一卒增援不說,連一粒糧食,一個大子兒都不給人家發,就這麼眼睜睜的讓十幾萬大明官軍,看着於家軍孤軍在天津衛和建奴死戰半月。

這也就罷了,現如今眼看着人家把力出了,把仗打贏了,朝廷要治罪人家於孝天於大帥,這算是什麼事兒呀!

人羣之中當然有於孝天的細作,得到這樣的消息,當然不會替朝廷說好話了,在人羣之中立即便鼓譟了起來,歷數朝廷種種不是。

人心都有一杆秤,誰做得對,誰做的好,誰幹的不好,老百姓自己會在心理衡量,這事兒卻是說不過去,於是所有人都覺得朝廷這次乾的太不地道,於是頓時都起鬨了起來。

滿大家的百姓都吵吵着吆喝,這事兒不能這麼辦,這事兒是朝廷的不對,歷來法不制衆,要是隻有一個半個人吵吵的話,估摸着順天府的差役早就蹦上去拿人了,可是一旦滿大街的人都這麼吵吵,他們也就不敢亂動了。

於是差役一邊彈壓民憤,一邊趕緊回報順天府知府,順天府知府一聽,連忙就給崇禎送信。

崇禎這會兒正要派人去先把這昭告天下的告示撤回來,等他商議好了接下來該怎麼應對再說,可是沒想到今天順天府辦事居然這麼利索,這邊人家於孝天剛把多爾袞的屍體送到京師,那邊順天府就把昭告天下的聖旨給貼了出去。

這一下倒好,京師先亂套了,崇禎一下就坐了蘿蔔,是收回成命也不是,不撤回聖旨也不是,收回成命就代表着他這個皇帝是昏君,不收回成命,弄不好就會出亂子。

於是崇禎趕緊派人去調兵,上街進行彈壓,對京師再次進行戒嚴,不許任何人再在街上喧譁囂鬧,一旦發現就視作於孝天的同黨,立即抓入大牢嚴刑拷問。

結果官軍衝上街頭,不分青紅皁白,一通猛打,把老百姓都趕回了各自家中,而且還當場抓了不少氣不過,在街上吵吵着替於孝天喊冤的百姓,眼看着算是把城中的亂景給暫時控制了下來。

可是老百姓想不通,暫時被壓制下去,並不代表着他們就接受這樣的事實,一種憤憤不平的情緒開始在老百姓心目中蔓延開來,很多人聽聞到了這麼一個說法,這大明要完蛋了,遇上了如此昏君,大明還有什麼前途。

當今聖上,別看表面上勤勉,可是卻實在是個糊塗到家的昏君,一上臺倒是扳倒了魏忠賢一黨,算是幹了點明白事兒,接着就用了袁崇煥這個糊塗官,搞得建奴破關而入,直逼京師城下。

後來再看看他都用的人,接着他任用溫體仁,溫體仁現在已經是臭到家了,這廝當了首輔之後,除了想盡辦法排除異己,排擠了多少有用的官員,基本上沒幹多少人事,尸位素餐了多少年,還被當今皇上信任有加,後來不是被人揭發,這廝估計到現在還是首輔。

好不容易看清楚了溫體仁是什麼人,接着就用了楊嗣昌,楊嗣昌又都幹了點什麼事情,老百姓可記不住他之前乾的一些有功的事情,這會兒老百姓只記得,傳言中楊嗣昌聯合皇上寵信的內侍高起潛,硬是把盧軍門給排擠的最終戰死沙場。

而且楊嗣昌事後還提出,要趁着於家軍和建奴大戰之際,派兵配合建奴大軍偷襲於家軍,雖然事後在民怨之下,朝廷勉爲其難的收回成命,停止了配合建奴大軍偷襲於家軍的行動,可是這事兒說明當今聖上,確實聽信了讒言。

還有就是傳聞中有人說建奴入關之際,當今聖上還曾經試圖和建奴議和,輸歲貢給建奴,換取建奴以後不要入關大掠。

這些事情如果沒有人有意去提醒,去引導的話,老百姓估計很難結合起來聯想太多,但是一旦要是有那麼一些有心人,故意將這些事情都串起來議論的話,那麼老百姓自然而然就會選擇輕信了。

於是崇禎十多年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明君聖君的高大形象,短短數月之間,便被於孝天暗中散佈的這些傳言以及辛秘之事給摧毀的一塌糊塗,搖身一變就成了一個昏君,而且是昏的沒法再昏的昏君了。

崇禎這邊還沒有想好該如何處置於孝天送多爾袞屍體入京的事情,那邊他送出的聖旨,就已經快馬加鞭的送到了保定和香河。

坐鎮保定的兵部尚書兼新任宣大總督陳新甲接旨之後,不敢怠慢,而且他雖然不清楚這一次於家軍大戰建奴,損失多少兵馬,但是也篤定的認爲,於家軍就算是這次戰敗了建奴大軍,肯定也是慘勝。

本身於家軍兵力就不是很多,經歷瞭如此巨戰之後,肯定兵力消耗非常巨大,而且是人困馬乏,肯定已經無力再戰。

所以他倒是當即來了興致,豪興大發立即親自出城,入營之中,坐鎮中軍點齊兵將,宣讀了朝廷的聖旨,叱令所有麾下的大將,這一次無論如何,都務求要謹遵聖命,不得違抗軍令,奮勇當先,務求要將這叛臣於孝天拿下。

諸將其實這會兒心裡面也都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對於這次他們坐視於家軍孤軍和建奴大軍決戰,雖然有作壁上觀,看好戲的想法,但是好歹他們都是明軍,心理上還是傾向於這些福建兵馬的。

可是他們起初聽聞,這於孝天領兵抵達天津衛的時候,朝廷居然採納了楊嗣昌的計策,想要讓他們幫着建奴側擊於家軍側翼,幫着建奴擊敗於家軍。

當時楊國柱、虎大威、王樸等山西大將,就覺得這事兒簡直就是混蛋到極點的事情,你不幫忙也就罷了,怎麼能在這個時候,還幫着建奴去打於家軍呢?

就算是這於孝天居心叵測,抗旨不尊,可是人家到了天津衛之後,並未再做出更多的不臣之舉,而是拉開了架勢,要擋住建奴出關,好歹這也算是在爲大明出力。

朝廷怎麼能讓他們這些明軍,去幫着建奴打給自己辦事的人呢?後來不知爲何,朝廷又取消了這個決定,令他們駐軍不進,不得給任何人幫忙,作壁上觀,就這麼看着於家軍跟建奴死戰。

第298章 清除行動2第45章 震怒第18章 緩戰第23章 轉舵向北第113章 曙光第96章 制服第295章 土人輔兵第63章 淡水醫館的小白鼠第88章 遠征臺灣第177章 疑神疑鬼第133章 死鬥2第279章 新營易地第103章 膠州第305章 投名狀第179章 大舉來襲第143章 圍攻第146章 錢鬆的策略第73章 震驚四座第156章 消息走露第193章 熊文燦的命運軌跡第30章 融入第52章 膛線第24章 小黃島第15章 驚天逆轉第19章 伏兵四起第258章 幾省會剿第135章 轉戰應援第37章 起帆返航第31章 壟斷貿易第250章 水泥第179章 撤離第57章 親赴臺灣第46章 巡視新船寮第139章 孰強孰弱第171章 襲掠日本第228章 林易陽的擔憂第287章 再臨淡水4第198章 下龍灣反擊戰第201章 入甕第314章 官府動向第71章 奏疏第126章 馬家堡第291章 風雨雞籠灣第212章 踐諾認主第138章 大炮對決第32章 人口和農業第126章 是福是禍第56章 危機四伏第209章 謀叛第190章 盤點1第146章 奮力突圍第105章 兵站第20章 賊到底是賊第315章 議戰第17章 激戰第120章 有苦自知第25章 以逸待勞第131章 顏思齊第259章 撫第140章 歷史謎案第26章 決一死戰第244章 不平等條約第128章 決不食言第159章 褚彩老的憤怒第238章 司令官閣下第77章 偷襲奪炮第35章 拔腿跑路第6章 炮擊莆禧城2第170章 談判第96章 制服第158章 韜光養晦第216章 碰面第186章 直抵死人洞第111章 狙擊手第206章 再次棄島第25章 以逸待勞第23章 轉舵向北第129章 推杯換盞第146章 風雨前奏第162章 軍服和狗牌第131章 顏思齊第37章 決戰8第6章 唯一的溫暖第232章 兵亂泉州府第75章 豁然開朗第228章 林易陽的擔憂第126章 閉門不戰第81章 倒逼第198章 全殲第175章 時機成熟再摘桃子第154章 關門打狗第108章 單桅縱帆船第89章 砍瓜切菜第72章 火中取栗第118章 交手第160章 洞透野心第122章 懸賞第7章 刀下留人第160章 元老的不滿第72章 另一種表演
第298章 清除行動2第45章 震怒第18章 緩戰第23章 轉舵向北第113章 曙光第96章 制服第295章 土人輔兵第63章 淡水醫館的小白鼠第88章 遠征臺灣第177章 疑神疑鬼第133章 死鬥2第279章 新營易地第103章 膠州第305章 投名狀第179章 大舉來襲第143章 圍攻第146章 錢鬆的策略第73章 震驚四座第156章 消息走露第193章 熊文燦的命運軌跡第30章 融入第52章 膛線第24章 小黃島第15章 驚天逆轉第19章 伏兵四起第258章 幾省會剿第135章 轉戰應援第37章 起帆返航第31章 壟斷貿易第250章 水泥第179章 撤離第57章 親赴臺灣第46章 巡視新船寮第139章 孰強孰弱第171章 襲掠日本第228章 林易陽的擔憂第287章 再臨淡水4第198章 下龍灣反擊戰第201章 入甕第314章 官府動向第71章 奏疏第126章 馬家堡第291章 風雨雞籠灣第212章 踐諾認主第138章 大炮對決第32章 人口和農業第126章 是福是禍第56章 危機四伏第209章 謀叛第190章 盤點1第146章 奮力突圍第105章 兵站第20章 賊到底是賊第315章 議戰第17章 激戰第120章 有苦自知第25章 以逸待勞第131章 顏思齊第259章 撫第140章 歷史謎案第26章 決一死戰第244章 不平等條約第128章 決不食言第159章 褚彩老的憤怒第238章 司令官閣下第77章 偷襲奪炮第35章 拔腿跑路第6章 炮擊莆禧城2第170章 談判第96章 制服第158章 韜光養晦第216章 碰面第186章 直抵死人洞第111章 狙擊手第206章 再次棄島第25章 以逸待勞第23章 轉舵向北第129章 推杯換盞第146章 風雨前奏第162章 軍服和狗牌第131章 顏思齊第37章 決戰8第6章 唯一的溫暖第232章 兵亂泉州府第75章 豁然開朗第228章 林易陽的擔憂第126章 閉門不戰第81章 倒逼第198章 全殲第175章 時機成熟再摘桃子第154章 關門打狗第108章 單桅縱帆船第89章 砍瓜切菜第72章 火中取栗第118章 交手第160章 洞透野心第122章 懸賞第7章 刀下留人第160章 元老的不滿第72章 另一種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