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大明的財政困局

可惜的是崇禎從來沒有想過要採用這種辦法吧銀子收歸他控制,否則的話,別說把全部銀子都弄到他手裡面,就算是隻弄到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估計就足夠他養活百萬大軍沒有一點問題了,也不至於年年加餉,結果最終導致天怒人怨,人心崩散,大明江山也隨之崩塌。

而就算是崇禎不願意用這種辦法摟錢,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可以讓大明在不用年年加派的情況下,解決財政問題。

那就是徵稅,向商人徵稅!大明曆來輕商,但是卻奇怪的是從來都沒有想過,對大明的商賈進行徵稅,即便是徵稅,也只是象徵性的很少一點。

雖然大明官府,時不時的用一些手段,逼迫一些商人以投效的方式,或者是攤派的方式,承擔一些物資供應的事情,也確確實實搞得不少小手工業者和一些小商人爲此傾家蕩產,可是實際上對於大商賈來說,所承擔的稅賦卻極低。

倒也不是說大明每個皇帝都沒有想過這個辦法,可是他們卻面臨着一個問題,那就是但凡是有錢的商人,誰暗中跟那些當官的沒有勾結或者是裙帶關係?

大明的官員,誰不從這其中撈取好處?別看那些當官的自幼讀什麼聖賢書,開口閉口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瞧不起商人,而且制度上來說,也從來都鄙視商人,把商人的地位,放在比農民還低得多的程度。

可是實際上商人的利益,卻從來都跟當官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比如徽商之中的鹽商,這些鹽商暗地裡販賣私鹽,控制着大量的地下私鹽販售,從中獲取暴利,可謂是各個富可敵國,可是這些人做這種事,如果說沒有當官的從中維護他們,那麼鬼都不會相信。

當官的每年要拿這些商人給他們的各種孝敬,所以拿人手短,自然要替商人說話。

有時候皇帝想要向商人徵稅,來增加財政收入,但是無一例外馬上會招致大臣集體勸諫,說什麼不易與民爭利,這種事情會引起很壞的後果云云,總而言之,皇帝想要向商人伸手要錢,門都沒有!這些錢他們要裝兜裡,絕對跟國家沒關係!向商人要錢,就是要搶他們的錢,皇帝也不行!大家抱成團,跟皇帝死磕到底。

結果是皇帝看到自己的大臣都如此反對,當然也只能不了了之,因爲他想要徵稅,可總是要有人去替他幹活吧!大臣都反對,這種事也沒法推行下去,總不能他皇帝陛下,親自跑去挨家挨戶的找商賈們收稅吧!

有這麼一幫混蛋玩意兒,一個個表面上道貌岸然,站着說話不腰疼,一個個看上去都高風亮節,但是卻滿肚子男盜女娼的當官的在給皇帝辦事,大明想要多增加點財政收入,還真就不容易,所以無奈之下,只能不斷的向那些社會最底層的農民伸手,沒錢了就加派,錢不夠花就加賦!

這樣幹,大明想不玩兒完,恐怕老天爺都不幹!

當然崇禎如果還想要從其它地方摟錢的話,也不是絕對沒辦法,起碼他還可以全面摒棄封海政策,開放海禁,在各地設立市舶司,效仿兩宋期間那樣,通過市舶司收取進出口稅,這一年下來,恐怕也不止收取幾百萬兩銀子吧!輕輕鬆鬆便可以養活大批的軍隊,而不至於眼睜睜看着各地大災,非但不賑濟,卻還要不斷的加派,一直把自己玩兒死。

說起來市舶司,宋朝之所以富的流油,無疑和宋朝一直奉行開放口岸政策,鼓勵經商,鼓勵出口貿易的政策有關。

宋朝年財政收入,就算是後期南宋時期,歲入也超過數千萬貫,以當時的兌換比,一貫差不多就是一兩銀子,就算是南宋末年,歲入也相當多。

而明朝初期國家年財政收入才二百萬兩,張居正當權時代勵精圖治,好歹翻了一番,增加到了四百萬兩,到了天啓年間,不斷加派,基本上固定在了五百二十萬兩,崇禎年間,因爲不斷的要增加遼餉,練餉,剿餉,可勁的提高到了六百多萬兩,但是卻把整個國家的農民階層差不多都坑死了,結果最終把大明也折騰死了。

這期間的差距之懸殊,可見有多大了,這也是大明一直以來封關鎖國所造成的悲劇,皇帝當的不容易呀!手裡面實在是缺錢。

要說大明不完蛋都實在是沒天理,這就跟坐擁寶山,卻窮的叮噹響一般,明明國家積澱的財富巨大,可是愣是收不上來,天天崇禎帝都爲了沒錢花愁的掉頭髮,只能不停的去擠兌那些窮的叮噹響的農民,逼得農民活不下去,不造反纔怪。

不過於孝天才懶得管這種事,更不會傻裡吧唧的去向朝廷進言,給朝廷出主意怎麼摟錢,現在他把持着福建沿海的通海貿易渠道,到了崇禎三年的時候,僅僅是單一的收取通海商賈的買路錢,一年下來就有淨的近二百萬兩銀子入賬。

他僅憑這一項收入,基本上就頂上了大明整個全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強,要是大明現在要開放口岸,設立市舶司收稅的話,那豈不是要搶他的飯碗?

所以他現在纔不會去管大明缺錢不缺錢的問題,既然這個大明上下現在已經爛透了,他寧可眼睜睜看着讓大明這麼徹底爛下去,有朝一日他一腳將這座大明的大廈踹塌,從根上把大明的那些弊端給徹底清除,也絕不會現在出手,去幫大明苟延殘喘。

歷朝歷代變天的時候,少不了死人,死很多人,但是這也是歷史變遷所必須要付出的代價,不付出這樣的代價,那麼就無法構建起新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結構,而眼下他要做的就是趁機繼續大肆撈錢,撈取足夠支撐他今後揮師北上,逐鹿中原所需的資金。

目前來看,他做的還是相當不錯的,起碼海狼現在已經不想前些年那樣,一手賺錢,一手花錢,錢庫裡面幾乎永遠都存不住多少銀子。

雖然從他受撫之後,這才短短几年工夫,海狼的財政狀況,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一般的變化,於孝天再也不用爲了缺錢,感到處處捉襟見肘,現如今他在淡水和基隆兩地秘密設立的庫房之中,起碼已經儲備下來了四百萬兩以上的銀子,這還不包括每天大量的流動資金以及圍頭灣這邊臨時儲備的各種款項。

如果現在盤點一下海狼集團整個盤子的價值的話,那麼最最保守估計,現在於孝天手頭上擁有的固定資金以及各種動產不動產,起碼兩千萬兩銀子恐怕是絕對包不住的。

這個數字如果是說出去的話,估計能嚇趴下一大片人,這可是整個大明四五年全部財政收入的總和,要是能交給崇禎的話,估計崇禎起碼好多年不用爲沒錢花感到頭疼了!起碼大明也不會再因爲缺錢,年年加派,把老百姓逼到絕路上去,大明也不至於最終把自己給玩兒死。

當然現在於孝天無論如何也不會向任何人泄露他擁有如此巨大的財富的,相反倒是還不斷的向熊文燦哭窮,催要福建方面的欠餉。

福建的財政狀況,其實這幾年來也一直不怎麼太好,雖然不至於窮的像北方數省那樣,可是依舊存在欠餉的問題。

以前於孝天管的兵馬數量少的時候,熊文燦倒是可以對他進行傾斜,儘量先保證給他的手下撥發糧餉,但是現如今於孝天已經身爲福建總兵官,掌管了大批福建的軍隊,熊文燦還想給他傾斜,確保他麾下兵將都能及時拿到糧餉,就不怎麼現實了。

所以這兩年來,福建方面倒是欠了於孝天不少糧餉,爲此於孝天沒少找熊文燦哭窮,搞得熊文燦現在見到於孝天,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畢竟於孝天給他幫了這麼多忙,有令必行,從來不對他的指示敷衍,讓出兵馬上就出兵,讓賑災馬上就賑災,一點都不推脫怠慢。

可是他居然沒辦法給於孝天解決足額的軍餉,等於是讓馬跑,還不讓馬吃草,這事兒如果換做其他軍將的話,早就不幹了,就算是不公開鬧餉,起碼也會怠慢拖延,但是於孝天卻並未這麼做。

但凡沿海遇上海盜襲擊,於孝天掌控的水師從來都是聞警必出,包括陸上有匪情,只要熊文燦讓於孝天出兵,於孝天也同樣毫不拖延,立即派兵進剿。

他這樣的做法,就連那些始終對於孝天保持着警惕或者敵意的一些福建官員,都覺得無話可說,雖然他們內心並瞧不起於孝天,甚至始終保持着對於孝天的敵視態度,可是也不得不承認,當於孝天受撫之後,整個福建似乎變得安定多了。

特別是於孝天控兵能力極強,但凡是他所掌控的官軍,很快便會被他整治的服服帖帖,軍紀森嚴,基本上在各地做事,極少出現禍害地方的情況,這和以前的官軍行事,有着天壤之別,就連許多地方的老百姓,對於孝天麾下的官軍態度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第75章 豁然開朗第148章 各方抉擇第159章 褚彩老的憤怒第196章 混亂第28章 肅清戰場第4章 碰壁第240章 荷蘭使團第228章 林易陽的擔憂第91章 武力震懾第3章 收編納降第143章 叛軍水師來襲第75章 豁然開朗第5章 獻策倒魏第150章 兄弟第148章 小有建樹第21章 攤牌第170章 出糗第41章 主導權第48章 等待中的疑惑第116章 包餃子第251章 兩相夾擊第124章 孔有德的震驚第110章 顯擺第103章 降卒第145章 選擇目標第114章 拉一家打一家第267章 狗頭軍師的下場第65章 劍指雞籠灣第140章 內訌第184章 夜襲船團第122章 火攻第113章 曙光第3章 盧象升之死第68章 海狼出獵第118章 交出兵權第118章 燧發手槍第229章 林易陽的擔憂2第98章 登陸第129章 殺雞儆猴第109章 吃癟第107章 討平福王第63章 叛軍來了第8章 登陸大沽口第55章 力克通州第122章 懸賞第211章 兵發圍頭灣第108章 還以顏色2第160章 悲催的軍服第69章 局勢危急第59章 應援第165章 謁拜新上司第135章 善後第134章 迎刃而解第201章 劈臉就揍第164章 落荒而逃第85章 閻王爺第151章 總攻登州3第195章 終於來了第200章 挖坑第199章 應戰第195章 終於來了第238章 謀叛第198章 全殲第255章 滿目瘡痍第32章 決戰3第147章 天有不測第130章 銅皮第77章 香皂第51章 吳橋兵變第193章 攔江鐵索第259章 撫第15章 整合第136章 牽制第162章 笑話第145章 大結局下第291章 風雨雞籠灣第117章 軟硬兼施第220章 威脅第65章 劍指雞籠灣第38章 破釜沉舟第32章 人口和農業第74章 極限性能第205章 鬼臉的獨舞第181章 祭旗出戰第192章 直逼淡水第240章 僵局第226章 意外的成功第305章 投名狀第134章 迎刃而解第197章 日本海反圍剿戰第149章 總攻登州1第72章 試槍第22章 獸血沸騰第116章 開臺王第312章 新船寮第190章 淡水警報第252章 夾尾而逃第87章 直取老巢第4章 天子駕崩
第75章 豁然開朗第148章 各方抉擇第159章 褚彩老的憤怒第196章 混亂第28章 肅清戰場第4章 碰壁第240章 荷蘭使團第228章 林易陽的擔憂第91章 武力震懾第3章 收編納降第143章 叛軍水師來襲第75章 豁然開朗第5章 獻策倒魏第150章 兄弟第148章 小有建樹第21章 攤牌第170章 出糗第41章 主導權第48章 等待中的疑惑第116章 包餃子第251章 兩相夾擊第124章 孔有德的震驚第110章 顯擺第103章 降卒第145章 選擇目標第114章 拉一家打一家第267章 狗頭軍師的下場第65章 劍指雞籠灣第140章 內訌第184章 夜襲船團第122章 火攻第113章 曙光第3章 盧象升之死第68章 海狼出獵第118章 交出兵權第118章 燧發手槍第229章 林易陽的擔憂2第98章 登陸第129章 殺雞儆猴第109章 吃癟第107章 討平福王第63章 叛軍來了第8章 登陸大沽口第55章 力克通州第122章 懸賞第211章 兵發圍頭灣第108章 還以顏色2第160章 悲催的軍服第69章 局勢危急第59章 應援第165章 謁拜新上司第135章 善後第134章 迎刃而解第201章 劈臉就揍第164章 落荒而逃第85章 閻王爺第151章 總攻登州3第195章 終於來了第200章 挖坑第199章 應戰第195章 終於來了第238章 謀叛第198章 全殲第255章 滿目瘡痍第32章 決戰3第147章 天有不測第130章 銅皮第77章 香皂第51章 吳橋兵變第193章 攔江鐵索第259章 撫第15章 整合第136章 牽制第162章 笑話第145章 大結局下第291章 風雨雞籠灣第117章 軟硬兼施第220章 威脅第65章 劍指雞籠灣第38章 破釜沉舟第32章 人口和農業第74章 極限性能第205章 鬼臉的獨舞第181章 祭旗出戰第192章 直逼淡水第240章 僵局第226章 意外的成功第305章 投名狀第134章 迎刃而解第197章 日本海反圍剿戰第149章 總攻登州1第72章 試槍第22章 獸血沸騰第116章 開臺王第312章 新船寮第190章 淡水警報第252章 夾尾而逃第87章 直取老巢第4章 天子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