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彈看似很緩慢的在空中飛行了幾秒鐘之後,終於在重力的作用下,恨恨地和大地來了次親密接觸,高速運動的圓形炮彈並沒有一下扎進土地裡,就像朱高煦小時候玩的打水漂游戲一樣,在地上彈跳了幾次之後,最終動能耗盡之後撞擊進了大地之中!
朱高煦欣慰地放下了手中的望遠鏡,終於把這號稱穿越者必備的青銅大炮給搞出來了,要知道在沒有導彈的時代,這大炮纔是永遠的戰爭之神,它決定了火器時代的全面來臨,這種趨勢終於變得不可阻擋了。
當然,朱高煦也很清楚,眼前這門大炮的成功,只是解決了有和無的問題,至於何時能夠定型投入現役使用,這還需要多次的試驗,這都是很簡單的事情了,就是需要時間罷了。
隨着火炮的研發成功,朱高煦知道,他呆在京城的日子不多了,因爲這一門青銅大炮就需要耗費近千斤的青銅,這對於銅的需求可是非常巨大的。
要知道,這一時期,大明朝可是極度缺少銅的。
就是因爲沒有足夠的銅礦資源,用來製造銅錢,所以朱元璋不得不發行了大明寶鈔。
難道老爺子不知道其中的風險嗎,但這也是不得已而爲之啊,這還不都是因爲缺銅給鬧得。
而朱高煦當年去雲南自駕的時候,可是知道雲南可是富含銅礦資源的,並且在清朝的時候得到了大力的開發。
所以,有清一朝從來沒有爲缺銅煩惱過,更沒有發行爭議極大的紙鈔!
雖然有殿下在場,但是以畢中爲首的工匠們,看到發射成功的場面,依然是歡呼跳躍了起來。
嘴中更是大呼道:“成功了!成功了!……”
對此,朱高煦也沒有阻止,一臉微笑地看着他們歡呼慶祝。
就連胖胖的龐富貴也是如此,與有榮焉,只是他試着跳了兩次,最終腳都沒有離開地面之後,就放棄了,選擇了鼓掌,兩隻肉乎乎的手掌很快就紅了起來。
這一刻,他們爲之努力了兩個多月的項目,在此刻終於取得了成功,這其中當然少不了殿下的指導,但是他們的功勞更是極大的,朱高煦覺得他們有資格去慶祝、去歡呼!
當然,當炮彈落地的那一刻,等在一旁的家丁騎士就迅速的翻身上馬,飛快的朝着遠處疾馳而去!
他要快速的確定炮彈的距離,必須要騎馬,要是用跑的話,那也太浪費時間了。
等到歡呼跳躍的衆人,終於釋放了他們內心之中的喜悅之情,想到殿下還在旁邊,場面就迅速的安靜了下來,並且把視線全都匯聚到了跟前的殿下身上,很是熾熱。
這一刻,雖然他們沒有望遠鏡,但是炮彈落地激起的灰塵,也是讓他們看到了那極遠的距離。
同時,他們總算明白了,爲何殿下要讓建設這麼大的射擊場了。
此時,在一衆工匠的眼中,朱高煦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尤其是畢中,發生在他身上的神奇的巨大變化,他可是有着切身感受的。
而這一切,就是那次接觸了殿下之後纔有的,變得好用的腦子讓他對殿下更是崇拜無比,因爲這所有的一切,無不顯示其中的根源就是殿下!
更不要說眼前已經取得試驗成功的青銅大炮,在戰場獲得大勝的裝備了燧發槍的火器部隊,這種種的變化,都是源於殿下,殿下就是神!
這就是目前畢中心中最真實的想法,並且無時無刻不影響着他身邊的一衆工匠們,所以看向朱高煦,如同看向神一般的熾熱眼光。
當然,這一切朱高煦並不知道的,不過,就算是知道了,他也不會去阻止的,現階段這是最合適的!
環顧了一圈,朱高煦最後把視線停留在了畢中,以及趕過來的李木二人身上,眼中滿是讚許,他們沒有辜負自己的期望!
開口道:“很好、很不錯,目前來開,青銅火炮額研究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是這是成功的開始,後面的完善的任務還是很重要。所以,在這裡本王希望你們再接再厲,早日定型生產裝備部隊,怎麼樣,你們有沒有信心啊?”
“有,請殿下放心,保證完成任務!”畢中迎着朱高煦的目光,堅定的回答道!
隨着畢中的回答,包括龐富貴在內的人都再次大聲重複這畢中的話語,氣勢堅定。
既然已經試驗成功了,後面的完善還不是水到渠成的,在畢中等人的帶領下,他們有着無比堅定的信心!
“好,有你們這些話,本王就放心了!”
朱高煦高興的點頭道,沒人比他更希望早日裝備部隊了,有槍有炮纔算是完整的火器部隊啊!
接着,朱高煦看向一臉激動的龐富貴,繼續說道:“你也不錯,這段時間的表現本王很滿意,繼續努力。既然現在已經試驗已經取得了成功,那麼本王豈有有功不賞的道理,你按照之前擬定的獎懲條例,此次參與其中的所有工匠都要賞,等到定型投產那一天,還要賞,明白了沒有?”
“是,殿下,屬下明白了。”龐富貴一臉興奮地回答道。
要知道,按照指定的獎懲條例,他這個廠長也是有份的,當然和畢中他們那些主要的研發者是沒法比的,但是其中的獎勵也是不少的。
“謝殿下賞賜!”
同樣聽到了朱高煦話語的一衆工匠們,聽完之後,也是大聲的謝恩道。
那些獎懲的條例,他們都是很清楚的,這一次的成功,簡直比三個月的工資還要高,當然畢中他們的更高,這同樣激發了所有人的上進之心,殿下的賞賜可都是真金白銀啊!
“走,去看看這青銅大炮有沒有問題。”
朱高煦說着,就大手一揮,帶頭走出了掩體朝着發射完畢的大炮走去,看上去是沒有多少變化的,當然這還要靠近了讓畢中他們仔細檢查的!
這會兒,前去檢查的家丁也已經到達了炮彈的第一次的落點,還好設計場的邊上,有着標註距離的數字,這樣很方便的就知道了準確的發射距離!
記住了幾個關鍵點的數據之後,家丁再次翻身上馬,快速的往回趕去,可不能讓殿下等急了。
很快,朱高煦就帶着一衆人,來到了完好無損的青銅大炮跟前。
畢中急急忙忙的帶人上去仔細檢查去了,他要確保不放過一絲的隱患,現在他可是知道,火藥爆炸的巨大威力,即使是頭髮絲大小的縫隙就會直接導致炸膛事故的發生。
朱高煦也不急,雖然他的眼神很好,表面上看起來沒有問題,不顧還是要經過工匠們的專業查探的。
很快,畢中、李木等人一陣忙活,就回到朱高煦的跟前。
彙報道:“回殿下,經屬下仔細查探,炮身沒有一點兒問題,可以繼續射擊!”
緊接着李木也開口道:“炮身都是由上好的木材打造,也是經受住了發射時的後坐力,沒有發生變形、斷裂,可以繼續發射!”
“好好好,等會兒咱們就多打幾次,發射藥先就這麼多,若是沒有問題的話,這火炮本王接下來有大用,可別給搞壞了。至於接下來的試驗,你們在造一門吧,本王知道,你們絕對不止就造了這一門的。”朱高煦笑呵呵的說道。
至於之後的各色試驗,包括最終的破壞性試驗,就讓他們換一門去可勁的造去吧。
聽了朱高煦有點兒調笑的話,兩人不由的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試驗嘛,當然要有對比了,同一批次的他們可是造了好幾門的,只是因爲成本太高了,所以他們自己都是感到不好意思的。
朱高煦可沒有管這些,他說完那些之後,就把熾熱的目光重新投到了眼前的青銅大炮之上。
更是往前走了兩步,伸手撫摸着發射過後,依然溫熱的炮身,他的思緒很快就飄遠了,有了這大炮,他彷彿看到了萬炮齊鳴的場景。
草原上、大海上……
裝備了燧發槍、火炮的大明軍隊,高舉着大明旗幟,掃平四方不臣!
看到朱高煦開始沉思,周圍一衆人都下意識的放輕了呼吸,不敢發出大的動靜,生怕驚擾了殿下。
在他們眼中,說不定殿下又有了新的想法,眼前還散發着餘溫的青銅大炮,不就是最好的證據嗎?
隨着家丁騎士的打馬歸來,急促的馬蹄聲驚醒了陷入美好暢想之中的朱高煦,擡起頭看向前方的來人,深邃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一絲的堅定。
朱高煦相信,剛纔的畫面絕對不是他的憑空想象,在不久的將來,絕對會實現的!
馬上的家丁,開始控制着馬匹減速,距離朱高煦十來米的時候,就完全停了下來。
沒有絲毫的耽擱,快速的翻身下馬,小跑着來到朱高煦的跟前。
行禮之後,就大聲的開口彙報道:“回殿下,經屬下確認,炮彈第一次的落點爲620丈5尺,第二次落點是631丈3尺……最後的落點是649丈8尺,彙報完畢,請您指示!”
“好,辛苦你了,你先退下吧!”朱高煦溫和的說道。
“是,殿下!”
家丁行了個禮,就快速的牽着馬退到了一邊,靜靜的等候着下一次的出動。
朱高煦迅速的開始了換算,當然射程的話第一次的纔是有效射程,明代一丈等於十尺,一尺的話是32釐米,這樣的話射程就快要達到2000米了,對着這個距離朱高煦表示很滿意。
這個距離,完全可以投入到實戰之中了,比燧發槍的三十丈的實戰射程可是幾十倍的增加!
“不錯!”
當這兩個字從朱高煦口中說出來的時候,早就忍不住的一衆人,開始狂熱的歡呼起來了。
剛纔的歡呼,是因爲青銅大炮發射成功,沒有炸膛,現在的歡呼,是因爲這超大的射程以及可以想象的巨大威力,那可是十斤重的實心鐵球啊。
能夠發射那麼遠,可想而知其中蘊含着的威力,他們都是專業的工匠,當然明白了!
在他們歡呼的時候,馬壯和另一名家丁也開始了重新的裝填工作,因爲火藥的工藝現在很成熟,以及絲綢的優良性質,所以發射之後的殘渣還是很少的。
站在火炮右邊的家丁拿着用豬鬃製造而成的炮刷,就像清理槍管一樣,開始清理起炮膛來,這對於他來說幾乎沒有多少難度的。
要說這用豬鬃製造炮刷等刷子,還是朱高煦提出來的呢,因爲按照好多他看過的有關民國的小說中的描述,這豬鬃在當時可是一種戰略物資,作用非常巨大。
所以,這個與衆不同的東西,朱高煦可是記得很清楚的,所以就直接拿過來用了,從反饋的效果來看,很不錯,看來那些作者是沒有騙他的。
很快,他們幾人的動作雖然不是很熟練,但是卻是不再需要朱高煦的指導了,隨着所有的準備工作再一次的完成,他們這些人又再一次的退回到了掩體的後面。
不多大幾炮,真正的確定了火炮的可靠性之前,沒有人敢大意的。
對於火藥的威力,沒有人比他們這些人更瞭解了,這不是兒戲,一個不好的話就會把命填進去。
要知道,製作火藥的工坊,前段時間發生了一次小規模的事故,還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現在通報批評的告示還掛着呢,龐富貴更是藉此機會處理不少人。
要知道,火藥作坊雖然屬於兵工廠,但是當初朱高煦可是直接配方及生產工藝都上交了,後來被皇帝老子硬塞給他了,所以具體的人員結構依然還是那些人。
這也是龐富貴不好插手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因此,他纔沒有受到牽連。
不過,得到彙報之後的朱高煦,可是沒有輕輕放過的意思,直接授意龐富貴狠狠的清理了一次,因爲他可不想火藥裡面被摻了煤渣!
接下來的十數次發射,這門大炮經受住了考驗,質量方面是沒有問題的,發射的距離隨着炮口角度的調整,而有所不同,總之可以是大獲成功的!
等到下午朱高煦離開的時候,這門被炮衣嚴密包裹住的大炮,在兩匹戰馬的拖拽下朝着京城的方向,隨着朱高煦的騎兵隊伍一同回京了。
PS:我就想知道有多少人看到這裡了,包括DB的,每天看到那可憐的訂閱數字、推薦票、月票,不知道還能夠堅持多久。起點中文網收藏一萬一千多,均定不到200,沒人說話,沒人加羣,沒人投票,希望我能堅持的久一點吧,加油!